第十二夜

发布时间:2012-10-15 22:39: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傻气和机智聪明

——反讽、对比浅谈《第十二夜》

班级:104110102 学号:10411010216 姓名:于淑伊

【摘要】:在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中,《第十二夜》中描写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其最突出的特点即是傻气与机智聪明的结合。本文从文本出发,以人物对话及创作人物时使用的反讽手法和对比为基础,浅谈《第十二夜》。

【关键词】:《第十二夜》 莎士比亚 喜剧 对比 反讽

Abstract】:In Shakespeare's classic comedy,"Twelfth Night" depicted vivid and larger-than-life characters.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this book is the silly and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intelligence. Starting from the text,based on the dialogues between characters and the artistic skill of ironytalk about "Twelfth Night".

Key words"Twelfth Night" Shakespeare comedy contrast irony

《第十二夜》往往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最优秀的喜剧作品,据说是受当时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之命所做,于1600年完成,1601年上演。想要理解这部作品当然要从题目开始。第十二夜是基督教圣诞假期的最后一夜,随后的16日便是主显节,而第十二夜往往就被欧洲国家的信徒们用来演戏狂欢。这部作品的具体内容与主显节并无太大关系,可见莎士比亚正是通过这样的题目提醒读者本文的离奇感与不现实,理性与荒谬同在。

《第十二夜》无疑是描写爱情的一出喜剧,却展现了众多的线索关系和人物形象,“站在更高的思想境界来看待人类的爱情生活。”而莎士比亚的机智天才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展示。

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本文的女主人公薇奥拉普遍被认为是聪明机智的,美与理性结合的完美女性。她自从爱上公爵后就女扮男装到公爵府做了公爵的贴身侍从,机灵的反应和优美的言辞令公爵赏识。甚至迷倒了自己的“情敌”奥丽维娅。甚至,最终她得到了公爵的爱,也撮合了自己的兄长和奥丽维娅。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优秀的姑娘也有“冒傻气”的地方。比如“一听到当地公爵的浪漫故事,她竟然决定女扮男装进入公爵家,当一名侍从。”[1]且不论女扮男装的难度,只凭这一行动的冲动性就十分“傻气”。而薇奥拉也很快为这一冲动付出了代价。当她必须忍受着对公爵的爱向“情敌”奥丽维娅表白时,她不禁袒露心声“如有一位姑娘一一也许真有那么一个人一一也像您爱着奥丽维娅一样痛苦地爱着您;您不能爱她,您这样告诉她;那么她岂不是必得以这样的答复为满足吗?”(第二幕 第四场)这句话运用了反讽的手法,将难题抛回给公爵,又显示了薇奥拉机智聪明的一面。

当薇奥拉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煎熬却又不愿将真实身份告知公爵时,她选择了虚构一个姐姐出来。薇奥拉说到:“我的父亲有一个女儿,她爱上了一个男人。正像假如我是个女人也许会爱上了您殿下一样。”她假托姐姐的名义将原本的自己描述出来,却并未得到公爵的肯定。于是薇奥拉为此而愤怒,并反问公爵道“这不是真的爱情吗?”这时的薇奥拉仍是男人的身份却指责男人说“我们男人也许更多话,更会发誓,可是我们所表示的,总多于我们所决心实行的;不论我们怎样山盟海誓,我们的爱情总不过如此。”又是运用了讽刺手法的批驳男人对于爱情的态度。可是无论薇奥拉如何聪明机智,对于男人的态度——尤其是这个男人的态度——有多么的不满意,她仍是“冒着傻气”的、一心一意的爱着公爵,替公爵给他爱慕的奥利维娅表白。所以薇奥拉也是个冒着傻气的聪明人。

与薇奥拉地位相当的另一位女主角奥利维娅也是个热情勇敢而又主动的姑娘,并且她同样机智聪敏。“她取下手上的戒指,命令仆人去追上那个‘无礼的使者’交还她硬留下的一枚戒指。并强调:回去后请她不要向她的主人邀功,她跟公爵没有缘分。要是她明天还打这儿经过,她可以告诉她为什么。在这里奥丽维娅耍了个小小的花招,用自己的戒指表明心意,希望年轻的使者明天再来,她乐意和她相见,并且有重要的话要与之交谈。就这样,奥丽维娅对女扮男装的薇奥拉一见钟情了(第一幕,第五场)”[2]

如果说爱情令薇奥拉变得“傻气”,那么在这里,莎翁便用爱情令奥利维娅脱离傻气。“奥利维娅想用永远的哀悼来寄托对她死去哥哥的爱。”于是就连费斯特也“以开玩笑的口吻说:‘我的好小姐,准许我证明您是个傻瓜’”“奥利维娅的傻气在于她自以为能永久的与亡灵为伴。”[3]在奥利维娅身上,我们也能看到莎翁特别喜欢运用的手段——欲扬先抑,奥利维娅的热情对于她之前所立的“七年尼姑式的生活”、“拒绝接见任何客人”的誓言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反讽”?可正是爱情这种美好的感情才令奥利维娅变得生动起来。

而正是因为心中有了对男装的薇奥拉的爱,奥利维娅才会匆匆催促薇奥拉的孪生哥哥西巴斯辛和她举行订婚仪式。可在第四幕的第三场中奥利维娅把西巴斯辛当成心目中的西萨里奥本身便是离奇的,奥利维娅竟然没有看出自己的心上人的变化。于是,在哄堂大笑之余,也让人不禁感觉到一丝讽刺的意味。表面看来奥利维娅确实带有一丝“傻气”,可再一细想,当奥利维娅“用一种自我开脱、自我安慰的方式摆脱了思想障碍”[1]之后已然“把一个名门闺秀的高傲性格和一个姑娘最为宝贵的名誉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屈身于一个仆人的脚 下。”[1],那么当西巴斯辛表露出一点对于奥利维娅的爱意时,奥利维娅的反应也就不足为奇了。

薇奥拉和奥利维娅的爱都是付出的、奉献式的,也正是这种“傻气”的追逐、付出给予了角色独特的魅力。她们是聪明的“傻子”。

在这两位女主角的光彩下,安德鲁爵士就显得尤为愚蠢了。奥利维娅的叔父,沉迷于酒色的托比爵士向往着奢华的生活,看重的只是安德鲁爵士“一年有三千块钱的收入”(第一幕,第三场)和肯在自己身上花费“约莫有两千多块钱的样子”(第三幕,第二场)。在第一幕第三场中,浅薄无知的安德鲁爵士连“寒暄”的意思都不懂,而之前托比爵士介绍他时却说“他会拉低音提琴,他会不看书本讲三四国文字,一个字都不模糊;他有很好的天分”显然也是反讽手法的应用。仍是这一场,安德鲁爵士在与侍女玛利娅的交谈中竟然抗议道“好小姐,你以为你手边是些傻瓜吗?”更是适得其反,越发显示出傻气来。

而托比爵士自认为聪明,将安德鲁爵士玩弄于股掌之中,却不知自己亦是傻气十足。“玛利娅简洁地点出了他的傻气所在:‘您总得有个分寸,不要太失身份才是’托比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完全违背了社会的秩序和平衡法则。”[3]由处于底层的侍女点明处于上层的主人的缺点,连一个管家对这位主人都是自命清高的,是对于托比爵士、安德鲁爵士这类人最好的讽刺,却又没有正面描写。反讽手法的运用不仅营造了离奇独特的喜剧氛围,而且在人物塑造和增加故事可读性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托比爵士和安德鲁爵士异常契合于“第十二夜”这个狂欢的夜晚的主题,他们沉溺于节日中不可自拔,吃吃喝喝就是他们人生的全部,是浑身上下都冒着傻气的傻子。

而本该真正是傻子的小丑费斯特又是怎样的呢?他被认为是傻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重视。在大部分人看来,他们就只是逗乐解闷的工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4]并且,“在《第十二夜》中,费斯特作为奥丽维霞的逗乐的工具, 也只是为了提供消遣存在的,没有人关心过他的感受。”[4](奥丽维霞即奥利维娅)

费斯特出场总是为了给人逗乐,于是他说道“这是一种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傻子不妨说几句聪明话,聪明人说傻话难免笑骂”,我们不妨将这看做是他真实的写照。费斯特唱着歌,说着插科打诨的话,做着滑稽可笑的表演,却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慧与品格。在第二幕第二场中,费斯特唱着“什么是爱情?它不在明天;欢笑嬉游莫放过了眼前,将来的事有谁能猜料?不要蹉跎了大好的年华;来吻着我吧,你双十娇娃,转眼青春早化成衰老。”与李煜所作“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有异曲同工之妙。

费斯特出场时即使唱了悲情的歌,如“过来吧,过来吧,死神!”和“请把我葬在无从凭吊的荒场。”本是十分悲凉的气氛,却在公爵要赐给费斯特“辛苦钱”时被他一句看似滑稽的“唱歌不辛苦,唱歌很欢乐”扭转,将气氛毫不生硬的恢复到欢乐的基调。

费斯特的睿智和清醒最为突出的是表现在最后的收场诗中。“对于现实和人生的种种,丑角比达官贵人看得更清楚,又比贫民百姓看得更深刻,丑角的身份使他们可以没有太多的顾虑抨击现实,嘲讽人生。”[4]当结局似乎皆大欢喜、各遂所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笨蛋坏人孤单失落时,依旧是费斯特,以调侃的口吻唱出了人的一生。从“当初我是个小儿郎”,可以“做了傻事毫不思量”;到“年纪长大啦不学好”,从而“闭门羹到处吃个饱”;发愁于“娶了老婆,唉,要照顾”,因为“法螺医不了肚子饿”。无奈之下只有“一壶老酒往头里灌”,只是“掀开了被窝三不管”。充分体现出费斯特“敢于揭露常人所不敢的勇气和精神。”[5]然而却也正是在这引入反思的时候,费斯特唱出了最后一句“咱们的戏文早完篇,愿诸君欢喜笑融融!”点出人生在世不可能全然阳光明媚,总会遭遇风雨飘摇,有许多艰难险阻,但在这里也不过就是一出戏,人生仍有欢乐,仍值得期待。所以费斯特是将聪明机智掩藏在颠三倒四的“傻气”背后的聪明人。

总之,《第十二夜》透过对于各种透着“傻气”或确实痴傻,又或者心知肚明却装傻的人物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处处透着离奇的世界,以幽默犀利的语言,讽刺嘲弄的态度,机智聪敏的人物形象建立起诙谐戏剧它揭示的是生活中现实的社会问题,还原的是生活最真切的样貌,为的是让人们在笑声中认识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体验人生真味。戏剧和生活的对比,聪明和傻气的对比,戏剧调侃生活,生活实践戏剧,恐怕就是莎翁想要告诉我们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d808847be1e650e52ea998f.html

《第十二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