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呼兰河传赏析

发布时间:2020-10-01 04:12: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形象探讨

《呼兰河传》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二十世纪二十年 代的北疆呼兰小城的风土画。作品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幕幕悲剧性 的生活图景:令人窒息的东二道街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举— 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报庙会;小团圆媳 妇的惨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 《呼兰

河传》的深刻主题在于揭示我国农村在封建统治下的社会弊病, 特别

是控诉了根深蒂固的传统封建思想、 封建习俗对人们的戕害。萧红不 仅仅体会到劳动人民受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压迫的苦难,而且也深 深地体会到几千年的圭寸建统治带给人民的精神枷锁一一愚昧、落后, 在《呼兰河传》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小说共七章,前两章 主要展示了呼兰城的总体形象和小城的风俗。 前两章中没有出现有明 显“性格”的人物。小说第三章中出现了“我”的祖父, 这是第一位 “性格”人物。

一、“性格”人物

(一)“我”的祖父

“我”的祖父这一形象虽然思想上有 保守的地方,但是,从总体 上来说,他是积极的人物。 这一形象与其他人物相比(包括有二伯、 冯歪嘴子),他的重要性是别人比不了的。

1从外貌上看,他的眼睛是笑盈盈的, 而且“常常笑得和孩子似 的”。③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祖父笑盈盈的眼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他的内心是欢愉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 喜欢拿着个手杖。”④从这些可以看出,祖父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2祖父是一个慈祥、善良的人。“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 ⑤在家里, “我”与祖父的关系最好,常常和祖父在花园玩。“等我 生来了,第一给了祖父的无限的欢喜, 等我长大了, 祖父非常地爱我。 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 有了祖父就够了, 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 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 了什么。” ⑥祖父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看到胡家打团圆媳妇,“祖父 到老胡家去说了几回,让他们不要打她了;说小孩子,知道什么,有 点差错教导教导也就行了”。 ⑦祖父看到冯歪嘴子的妻子和孩子没地 方住就答应让他们搬到装草的房子里暂住。

祖父是一个积极人物,但是,他在思想上也有保守的一面。 “祖父想 要让他们搬家。但呼兰河这地方有个规矩,春天是二月搬家,秋天是 八月搬家。一过了八月就不是搬家的时候了”。 ⑧作为房主是有权 利随时让房客搬走的, 但是,“我”的祖父遵守呼兰河城的规矩想让 他们在二月搬家。

(二)小人物: 有二伯、冯歪嘴子 《呼兰河传》中的“性格”人物中有两个小人物形象:有二伯、 冯歪嘴子。 这两位小人物的共同点是:他们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 活艰苦。在别人眼中他们的命运与自己毫不相干, 这样的小人物只是 人们无聊生活中的谈资。 两位小人物身上又有不同的地方:第一,有 二伯是一个极富喜剧色彩但又有悲剧人生的小人物, 而冯歪嘴子则表 现了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顽强。 第二,在有二伯自己看来, 他的地位是比冯歪嘴子要高一点,他会邀冯歪嘴子到园子里来看看, 这样的言辞会显得他与冯歪嘴子相比, 他是园子的主人, 而冯歪嘴子 则是房客。有二伯还喜欢别人叫他“二掌柜的”、“有二爷”、“有 二东家”、“有二伯”,有二伯喜欢的这些称呼都是显示身份的称呼。 而冯歪嘴子这一个小人物则没有过多的言语来强调自己的身份、地 位,他知道自己最大的任务就是要解决生存的问题。

有二伯是个性情古怪,勤劳、倔强而又麻木的老人。 从他的出身 看,他是属于张氏家族之中的人,但由于他那股败落得最早,这又使 他成为家族以外的人, 甚至地位还不如一般的仆人。 他三十岁就来到 张廷举家当长工, 一年四季辛辛苦苦地干活, 所得到的只是吃点残羹 剩饭,他被剥削得一贫如洗。他没有财产,没有家眷,甚至连个固定 住处也没有。他仅有的行李是一掀动 ?从被角往外流着棉花 " 的被子和 一掀动毡片就一片一片掉下来的褥子。他的枕头一动就 " 哗哗地往外 流着荞麦壳 " 。这套破烂不堪的行李, " 有二伯三天两天的就要动手缝 一次. "他穿的是 "大半截子的衣裳,不是长衫,也不是短衫 ",走在 街上,人们都不知道他是那个朝代的人。他戴的草帽没有边沿,只有 一个帽顶。他穿的鞋,不是前边掉了底,就是后边缺了跟。他前边掌 掌,后边钉钉,过了几天,还是掉底缺跟的。因此他的脚,永远离不 开地面。他"要猴不象耍猴,讨饭不象讨饭的 " 。主子待他还不如一条 狗。日俄战争时,俄军杀到呼兰,主子家个个逃命,有二伯却被他们 留下守着家。俄军的马刀乱杀乱砍,他能活下来,也是死里逃生了。 他的地位还不如一般的仆人,老厨子经常奚落他,孩子们也骂他,取 笑他,向他抛石子。人世的炎凉,使他性情变得古怪了。他 " 很喜欢 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他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起,他就 一句话也没有了。 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 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 。 他对主子不满,常常指桑骂槐,有时直接谩骂出气。 骂张家"黑心粒" "兔羔子""尽是些耗子"…。他除了用怒骂对付张家的毒打外,还以 偷的办法对付主子。 他偷钢酒壶、 锡火锅、 大钢钱、 大澡盆, 拿去卖。 他还在粮食仓子里边偷米, 背到粮米铺去卖。 他偷了东西, 又爱面子, 怕人家提到 ""字,人家一提,他总是不好意思。

有二伯是麻木的,他的性格中有阿Q的影子。他虽然地位极低下, 却还不忘记自己是主子的同宗二哥,因此, " 一听人家叫他 ' 二掌柜 的' ,他就笑逐颜开。叫他有二爷,叫他有二东家,叫他有二伯也都 是一样地笑逐颜开 "。他最忌讳人家叫他的乳名有子,但 ""的祖父 叫他"有子",他不生气,他说: "向皇上说话,还称自己是奴才呢 7 总也得有个大小。宰相大不大,可是他见了皇上也得跪下,在万人之 上,在一人之下 "。可贝,封建等级思想他是看得很重的。他和小团 圆媳妇都居于地位低下的人。 他本应该同情小团圆媳妇, 可是他却跟 别人一样说 "年头是啥年头呢, 团圆媳妇也不象个团圆媳妇了。 " 对小团圆媳妇的惨死,他无动于衷。王大姑娘和冯歪嘴子成家,有 二伯却认为 "那算完, 长的一身穷骨头穷肉, 那穿绸穿缎的她不去看, 她看上了个灰秃秃的磨官,真是武大郎玩鸭子,啥人玩啥鸟 "。有二 伯处于奴隶地位, 有时思想却是主子们的思想。 作者着重揭示有二伯 的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的性格。

首先, 有二伯是以一个很古怪的人出现在小说中 ,这种古怪给了 人们一种神秘感,同时,从有二伯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他与周围的 人格格不入。“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 他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 他一和人在一起,他就一句话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 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对于别人的玩笑,有二伯是非常生气的,这说 明有二伯是一个讲自尊的人。 但是,有二伯又是一个自卑的人。 他说:

“穷人不观天象” ⑩,这是他自卑的表现。他对于自己的认识也不 自信,他说:“你二伯虽然也长了眼睛,但是一辈子没有看见什么。 你二伯是又聋又瞎, 这话可怎么说呢?”有二伯身上的矛盾之处除了 上面谈到的方面,还有其他方面。有二伯曾说他胆子大,不管什么都 不怕。他不怕狼,不怕跑毛子(沙俄兵)。但是,有一次,“我”的 父亲打了有二伯他要上吊, 但是,他只是做做样子, 没有真的去上吊。 后来,他又要跳井,但是,我们看到他在离井口五十步远的地方的柴 堆上坐着,他看到人来全了,他就站起来往井边跑。有二伯的行为成 了滑稽的表演,他说的自己什么都不怕,但是,在面临死的时候,他 是害怕的。

冯歪嘴子是 小说中另一个小人物, 他是一个磨倌, 他的明显性格 就是有 坚韧的生命力 。 他的生活非常艰难,尤其是在他的妻子死后, 又留下一个小孩子。 冯歪嘴子带着两个小孩艰难地生活着。 “他觉得 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他不管他自己有这份 能力没有他看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 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 于是 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负着他那份责任。他喂着小的,带着

大的。”(12)在周围的人们看来,这样的家庭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但是, 冯歪嘴子没有绝望,他凭着原始的生存力倔强地生活着。

(三)第五章讲述了小团圆媳妇之死的悲惨故事, 对被封建思想、 封建礼教、封建伦理道德和习俗荼毒了的人们的灵魂作了深刻的揭 示。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 是一个" 脸长得黑忽忽的, 笑呵呵的 "健康、 活泼的女孩子。 这样的女孩子,为什么到婆家后,婆婆就 " 一天打八 顿,骂三场 "而直到把她折磨死了呢?原因是周围的人都用封建的思 想道德、封建的习俗来衡量她, 因此认为她 "不规范",她"太大方了 "" 坐到那儿坐得笔直,定起路来,走得风快 " 。街坊邻居都议论她,说 她不象个小团圆媳妇, 这就使她的婆婆认定非狠狠地打她不可, 理由 是"不狠那能规矩出一个好人来 " 。小团圆媳妇被打,不服,被吊在大 梁上,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她,打昏过去,又用冷水把她浇过 来。她婆婆有时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脚心,用针刺她的手指尖。小 团圆媳妇被拆磨病了。 婆婆又请跳大神的来给她治病。 跳大神的把她 放在大缸里用滚热的水浇, 给她"洗澡"。小团圆媳妇终于被折磨死了。 然而折磨她的人似乎又是无辜的。人们 "憎恨的对象不是小团团媳妇 的婆婆"" 只觉好婆婆也可怜, 她同样是 ' 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 而思索而生活 ' 的一个牺牲者。 "小团圆媳妇的惨死, 是因为她无意识 地违背了 "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 "因而更能引起人们的 深切同情。鲁迅说: " 灵魂的受毒害是悲剧以上的悲剧 " 。小团圆媳妇 的惨死,不正说明这个道理吗? 二、 “群像”人物

群像”人物在小说的第一章就已经进入读者的视野。第一个

群体是大泥坑附近的人们,后来的“群像”人物是看野台子戏的人、 漏粉的、养猪的、拉磨的、到胡家看“热闹”的人。可以把这些“群 像”人物分为两类:一、精神空虚的“群像”人物,他们包括大泥坑 附近的人们、看野台子戏的人、到胡家看“热闹”的人;二、求生存 的“群像”人物,包括漏粉的、养猪的、拉磨的。这些精神空虚的群 像人物经常在寻找谈资, 他们精神麻木 。

他们能够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然后他们没有其他的事可做, 精 神空虚,他们急需要找到谈论的话题,那么,周围的事物、人物就有 可能进入他们的视野, 最后成为他们的谈资。 住在大泥坑附近的人守 着大泥坑,那么,发生在大泥坑这里的事情自然是谈论的对象, 例如, 淹死猪,马陷进大泥坑,小孩子掉进泥坑。到胡家看“热闹”的人把 “大神”给小团圆媳妇看病当成“热闹”, 这些群像人物中的一些看 客还给小团圆婆婆说一些“偏方”, 让她给儿媳看病。 她们所说的话 本身就是矛盾的,但是,小团圆媳妇婆婆并没有注意,周围的人也没 注意。就这样,小团圆媳妇被摧垮了。

求生存的群像人物是在“我”家住着的漏粉的、 养猪的、拉磨的。 “他们就是这类人, 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 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 得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凉。 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 但也吃不饱,也穿不暖。

逆来的,顺受了。

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13)

在这些人看来, 解决生存问题就是生活的主题。 他们天黑了就睡 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都是如此,他们没有更多地思考生 活的意义。

三、小结

不管是小说中的“性格”人物,还是“群像”人物,都含有作者 对于他们命运的深刻思考。小说中没有所谓的主要人物,但是,这些 “性格”人物、“群像”人物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记忆中的民俗社会的 真实面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ce1f89e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8.html

《萧红呼兰河传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