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全册复习要点

发布时间:2020-08-15 04:45: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点和直线

§1-1投影知识

1、中心投影法

1、 平行投影法 (正投影法 斜投影法)

§1-2点的投影

一个形体是由多个侧面所围成,各侧面又相交于多条侧棱,各侧棱又相交于多各顶点,那么只要把这些点的投影画出来,再连成线就可作出一个形体的投影。所以,点是形体的最基本元素。且点的投影规律是线、面、体的投影基础。

一、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1、点的直角坐标与三面投影的关系

Aa=aaz=aay=XA=AW面的距离

Aa=aax=aaz=YA=AV面的距离

Aa=aax=aay=ZA=AH面的距离

2、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规律

1aa在同一条投影连线上,垂直于X轴。这两个投影都反映A点的X坐标。

aaX

2aa在同一条投影连线上,垂直于Z轴。这两个投影都反映A点的Z坐标。

aaZ

3)点的水平投影到X轴的距离等于侧面投影到Z轴的距离。这两个投影都反映A点的Y坐标。

aax=aaz

二、两点的相对位置

1、 对于两个点在空间就有相对位置的问题了。

1)对V面投影时,靠近V面的为后,远离V面的为前。HW面投影可反映出其前后关系。

2)对H面投影时,靠近H面的为下,远离H面的为上。VW面投影可反映出其上下关系。

3)对W面投影时,靠近W面的为右,远离W面的为左。VH面投影可反映出其左右关系。

三、重影点

当空间两点处于特殊位置,即两点恰好在同一条投影线上,此时两点在同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这时称两点为该投影面的重影点。

四、投影轴和投影面上点的投影

小结:1、作空间一个点的投影①利用坐标值②利用点到投影面的距离③利用两点间的相对位置。

2、点的投影方向:自上向下、自前向后、自左向右

3、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前遮后、上遮下、左遮右

§1-2 直线的投影

一、直线的投影图

从几何学知道,直线是无限长的。直线的空间位置可由线上任意两点的位置确定,即两点定一线,在次要作直线投影只要作两个点的投影即可。

二、各类直线的投影特性

1、投影面平行线

特点:平行某一投影面,倾斜其他投影面。

分类:正平线 水平线 侧平线

投影特性: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和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在其他投影面的投影为直线,且平行相应的投影轴。

2、 投影面垂直线

特点:垂直某一投影面,平行其他投影面。

分类:正垂线 铅垂线 侧垂线

投影特性: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在其他投影面的投影为反映实长的直线。

3、 一般位置直线

特点:倾斜于三个投影面。

投影特性:a、三面投影均为直线,但比实长短。

b、三面投影均倾斜于对应的投影轴,但与投影轴的夹角不反映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

三、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1、平行两直线

投影特性:三面投影均相互平行

2、相交两直线

投影特性:三面投影均相互相交,且交点符合点的投影特性。

3、交叉两直线

投影特性:不符合平行或相交两直线的投影特性。

四、直线上点的投影

投影特性:点在直线上,则点的各个投影必定在该直线的同面投影上。

定理:点分割直线,其线段之比投影后仍保持不变。

五、 直两直线的投影(直角定理)

定理空间相互垂直的两直线,垂当其中一条平行于投影面时,那么两垂直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呈直角。

六、 直线段的实长和对投影面的倾角 (直角三角形法)

该方法用于解决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倾角问题。

(一)、分析

如图因为ab=AC BC=ZB-A,所以ab可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ZB-A作另一直角边,AB为斜边,即为实长。

(二)、作图方法

以求倾角α和实长为例

1、 以线段ab为一直角边

2、 以两点Z差为另一直角边,ZB-ZA

3、 作直角三角形,斜边为实长,斜边与ab夹角为α角。

()、注意问题

1、直角三角边可在任意地方画出,关键是确定好直角边。

2、求α、β、γ角要作不同的三角形。

1)求β角以ab’和Y差为直角边。

2)求α角以abZ差为直角边。

3)求γ角以abX差为直角边。

4、 在直角三角形中有四个条件:投影长、坐标差、实长、夹角,如任知两个条件就可作出三角形。

例题

例1. 已知线段AB的投影,试将AB分成21两段,求分点C的投影cc

AB为一般位置直线,利用定比定理求解。

2已知点C在线段AB上,求点C 的正面投影。

AB为侧平线(已知ababc),利用定比定理或求侧面投影。

3判断点K是否在直线上。

4判断图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可用定比定理)

5C点作水平线CDAB相交。

6判断图中两条直线相对位置。(可用定比定理)

7作图判断ex6-1中两直线重影点的可见性。

8过点A作线段EF的垂线AB并使AB平行于V

本次重点

直线的投影特性。

定比定理及其应用。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的判断方法及其投影特性。

直角三角形法。

直角投影定理。

第二章

§2-1 平面的表示法:

1、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

2、 一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

3、 相交两直线

4、 平行两直线

5、 任意平面图形

6、 平面迹线:平面与投影面的交线

§2-2各类平面的投影特性

1、投影面垂直面

特点:垂直某一投影面,倾斜其它投影面。

分类:正垂面 铅垂面 侧垂面

投影特性: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直线,并反映倾角,在其他投影面的投影为平面类似形。

2、投影面平行面

特点:平行某一投影面,垂直其它投影面。

分类:正平面 水平面 侧平面

投影特性: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在其他投影面上积聚为直线。

3、一般位置平面

特点:倾斜于三个投影面。

投影特性:三面投影均为平面图形,但面积缩小。

§1-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一、点和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

如果空间有一个点或直线是在平面上,那么它们必须满足点和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

1、 点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

点如果在平面上,则该点必在平面的上的一条直线上。

2、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

直线如果在平面上,则该直线必过平面上的两个点或过一个点而平行于平面上的一条直线。

二、利用几何条件可解决的问题

1、 在面上取点取线

2、 判断点或线是否在平面上

3、 在平面上作特殊位置的直线平面上

a、作投影面平行线

b、作最大斜度线

作投影面平行线应具备两个条件:

1、 符合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

2、 符合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

三、特殊位置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特殊位置的平面包括:投影面垂直面、投影面平行面,这些平面可用平面迹线表示。

1、点和直线在特殊位置平面上的投影

1)点和直线在投影面垂直面上

2)点和直线在投影面平行面上

2、过点和直线作特殊位置平面

1)过点作面

2)过线作面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有三种情况:平行、垂直、相交这部分内容将讨论当直线与平面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时,它们的投影情况。

另外直线与平面及平面与平面当处与不同相对位置时,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特殊情况,另一种为一般情况。

特殊情况是指:当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垂直或相交时,其中至少有一个几何元素是垂直于投影面的。此时几何元素会在投影面上投影有积聚性,这样利于解题

当两几何元素对投影面都处于一般位置时,为一般情况。

§1-4 平行问题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由几何学已知,一直线如平行于平面上的任一直线,则它必平行于该平面。

这可作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几何条件。

1、利用几何条件可解决的问题:

1)作已知平面的平行线

2)作已知直线的平行面

3)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

2、在特殊情况下:当平面为投影面垂直面时,则与该平面平行的直线,其一个投影应平行于该平面的有积聚性的投影。

二、平面与平面平行

1、几何条件:一个平面如果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一平面上的两相交直线平行,则这两平面相互平行。

2、利用几何条件可解决的问题

(1) 可判断两平面是否平行

(2) 可过点作一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3、特殊情况:当两特殊位置平面平行时,它们有积聚性的同面投影应平行。

§1-6 垂直问题

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

对这个问题我们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直线垂直于一般位置平面

几何条件:如果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必垂直于该平面上的两相交直线,而不管该直线是否通过两相交直线的交点。

由于平面是一般位置的那么平面上的两相交直线就可能是一般位置直线(或投影面平行线等),而与它们垂直的直线也可能是一般位置直线,这样它们的垂直关系很难在投影图上表示。我们可以假设,如果平面上相交的两直线分别为正平线和水平线(也可为侧平线,关键是看哪个投影面),那么根据直角定理,与平面垂直的直线,在正面投影会垂直于正平线的正面投影;在水平面投影会垂直于水平线的水平投影。

1)、由以上得出直线与一般位置平面垂直的投影特性:

直线的正面投影垂直于这个平面上的正平线的正面投影;直线的水平投影垂直于这个平面上的水平线的水平投影;直线的侧面投影垂直于这个平面上的侧平线的侧面投影。

2)、利用投影特性可解决的问题

1、 作已知面的垂线

2、 作已知线的垂面

3、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4、 判断平面与直线是否垂直

直线垂直于特殊位置平面

投影特性:

(1)、直线垂直于投影面垂直面时,它必然是一条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该平面所垂直的投影面。

2)、直线垂直于投影面平行面时,它必然是一条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该平面所平行的投影面。

利用这个投影特性可解决的问题:可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二、 两平面垂直

几何条件:如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包含这直线的一切平面都垂直于该平面。

由几何条件可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两特殊位置平面垂直

投影特性:两平面的有积聚性的投影,在同面投影上相互垂直。

三、相交问题

(一)直线与平面相交

直线与平面相交必产生交点,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求交点并判断可见性。对这个问题我们可分特殊情况和一般情况来讨论。

1、 特殊情况:

2、 一般情况:

(二)平面与平面相交

平面与平面相交必产生交线,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求交线并判断可见性。对这个问题我们可分特殊情况和一般情况来讨论。

1、 特殊情况:

2、 一般情况:

§1-5投影变换

如何使几何元素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处于有利解题位置的方法称为投影变换。

一、投影变换的方法

投影变换的方法,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即:变换投影面法(换面法)和旋转法,我们一般用换面法,在此只给同学们介绍换面法。

二、变换投影面法(换面法

引言:对于特殊位置的直线和平面,它们的投影具有显实性和积聚性,能够通过投影直接表达出空间平面和直线的实形或实长以及与投影面的真实夹角,但对于一般位置的直线和平面则不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变换投影面的方法,使一般位置的直线和平面处于特殊位置,从而可以利用特殊位置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进行解题。(强调体会特殊位置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

(一)、新投影面的选择原则

1. 必须对空间物体处于最有利的解题位置:平行或垂直

2. 必须垂直于某一保留的原投影面,以构成一个相互垂直的新两投影体系。

(二)、点的换面规律

1.点的新投影和与它对应的原投影的连线,必垂直于新投影轴。

2.点的新投影到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被代替的投影到原投影轴的距离。

aa1 X1 a1 ax1 = a ax

(三)、换面法解决的六个问题

1. 把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平行线(一次换面);

换面的目的:求实长和倾角

作图的关键:让新的投影轴平行于直线的一个投影。

2、把投影面平行线变换成投影面垂线(一次换面);

作图的关键:让新的投影轴垂直于直线反应实长的投影。

3、把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垂线(两次换面);

换面的目的:有利于解题

作图的关键:先把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平行线,再经过二次换面

把该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垂直线。

4、把一般位置平面变换成投影面垂直面(作一平行线,一次换面);

换面的目的:有利于解题

作图的关键:在平面内找投影面平行线。

5、把投影面垂直面变换成投影面平行面(一次换面);

换面的目的:求平面实形

作图的关键:新的投影轴应平行于平面有积聚性的投影。

6、把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平行面(两次换面);

换面的目的:求平面实形。

作图的关键:先把一般位置平面变换成投影面垂直面,再经过二次换面

把该平面变换成投影面平行面。

(四)、换面法的应用

1、 求距离问题

2、 求角度问题

3、 解决其他几何作图问题

例题

1求点C到直线AB的距离,并求垂足D

2已知两交叉直线ABCD的公垂线的长度 MN,且AB为水平线,求CDMN的投影。

本次重点

平面的投影特性,尤其是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如何用点和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解决一些作图问题

线面、面面的相对位置问题

用换面法解决几何作图问题。

第二章 基本体的投影

立体可分为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

本章主要是讨论研究立体的形状及表面上线面间的关系。

§2-1 平面立体

一、 平面立体的投影

平面立体可分为棱柱和棱锥两类

1、 棱柱的投影

1、 结构:

2、 投影

a、正面投影 b、水平投影 c、侧面投影

3、 三个投影之间的关系

正面与水平 长对正 X轴)

水平与侧面 宽相等 Y轴)

正面与侧面 高平齐 Z轴)

4、 表面取点

利用平面积聚性(优先)和点的投影特性,及一般位置平面上取点

可见性判断

2、 棱锥的投影

①、结构:

②、投影

a、正面投影 b、水平投影 c、侧面投影

③、表面取点

二、 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

(求带断面或带缺口的平面立体的投影 求断面上顶点的投影)

1、平面与棱柱相交

作图步骤:

①、在断面的已知投影上找顶点(在被切断的棱线上、面与面的交线上找)

②、作各顶点的投影

③、按断面的已知投影连线

④、整理(存在的可见轮廓线描深;存在不可见的轮廓线画虚线;不存在轮廓线擦去。)

例题  求出下面两立体截切后的三面投影。

  

3、 平面与棱锥相交

§2-2 曲面立体

常见的曲面立体有圆柱、圆锥、球、环等。

一、 曲面立体的投影

1、 圆柱体

①、圆柱体的结构与形成

②、投影

③、三个投影之间的关系

④、表面取点

2、 圆锥体

①、圆锥体的结构与形成

②、投影

③、三个投影之间的关系

④、表面取点

3、 球体

①、球体的结构与形成

②、投影

③、三个投影之间的关系

④、表面取点

4、 组合回转体

二、 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

曲面立体表面的截交线一般情况下为封闭的平面曲线,特殊情况下为直线或平面圆。

1、 平面与圆柱体相交

截交线的三种情况:

①、截平面垂直于圆柱轴线时,截交线为垂直于轴线的圆。

②、截平面平行于圆柱轴线时,截交线为平行直线。

③、截平面倾斜于圆柱轴线时,截交线为椭圆。

2、 平面与圆锥体相交

截交线的五种情况

①、截平面垂直于圆锥轴线时,截交线为垂直于轴线的圆。

②、截平面倾斜于圆锥轴线时,截交线为椭圆(α〈θ)

③、截平面倾斜于圆锥轴线时,截交线为抛物线(α=θ)

④、截平面平行于圆锥轴线时,截交线为双曲线。

⑤、截平面圆锥顶时,截交线为两相交直线。

3、 平面与球体相交

截交线为圆

4、 平面与组合回转体相交

当截交线为一般曲线时,求截交线的作图步骤:

1、 分析截交线的形状

2、 在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上找点

a、特殊点

b、一般点

3、 用光滑曲线连线

4、 整理

§2-3 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求两相交的曲面立体的投影 求相贯线的投影

一、 相贯线的特点

1、相贯线在一般情况下是一条封闭的空间曲线,特殊情况下是直线或平面曲线。

2、贯线是两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是一系列共有点的集合。

二、 求相贯线的方法

用找点作投影的方法,常用重影点法、辅助平面法

1、 重影点法:(也称表面取点法)

1)作图原理:当两个相交的曲面立体中有一个为轴线垂直于某一投影面的圆柱体时,则可利用圆柱表面取点的方法求出相贯线上的点的投影。

该方法更适用于圆柱与圆柱相交的情况

2)作图方法:

a、 找公有部分(分析相贯线形状,确定投影是否有积聚性)。

b、 相贯线上的特殊点

c、 相贯线上的一般点

d、 用光滑曲线连线,并判断可见性。

e、 整理轮廓线。

2辅助平面法:

作图原理:假想用辅助平面过相贯线上的一点,将两回转体切开,其各自产生的截交线的交点即为相贯线上的点。

1、 两圆柱正交

2、 两圆柱偏交

3、 两圆柱正交时,相贯线的变化趋势

相贯线朝大圆柱的轴线方向弯曲

4、 两圆柱正交时的三种情况

①、实实相交 ②、实空相交 ③、空空相交

5、 圆柱与圆锥相交

6、 圆台与球相交

三、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1、 当两回转体共轴时,相贯线为垂直与轴线的平面圆

2、 当两正交圆柱直径相等时,相贯线为平面椭圆

3、 当两相交圆柱轴线平行时,相贯线为直线

四、 组合相贯线

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组合体:把由几个基本体按不同的组合方式组合而成的立体称为组合体

§3-1 三视图的形成及特性

一、形成

正面投影 主视图

水平投影 俯视图

侧面投影 左视图

二、特性

主视图与俯视图 长对正

俯视图与左视图 宽相等

主视图与左视图 高平齐

注意:三个视图的位置不能随便变动,各视图之间距离可改变。

§3-2 组合体构成

一、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1、 叠加式:由若干个基本体经叠加组合而成的立体为叠加式组合体。

①、共面 ②、分离 ③、相切 ④、相交

2、切割打孔式:由基本体经切割或打孔而成的立体为切割打孔式组合体。

二、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的概念

§3-3 画组合体视图

一、 画图的方法与步骤

1、 进行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

2、 选择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a、自然摆放

b、要使主视图尽量反映物体的主要形体特征

c、应使一些平面尽量平行于基本投影面

d、应使各视图的虚线最少

3、 选比例定图幅

4、 合理布图

5、 画各视图的底稿

6、 标注尺寸

7、 检查、描深

三、 举例

§3-5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一、 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二、底板的尺寸标注

三、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正确、完整、清晰

2标注内容:定形尺寸 定位尺寸 总体尺寸

3、标注尺寸的步骤:

①、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

②、选择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

③、逐一注出各基本体的定形、定位尺寸

④、标注总体尺寸;检查、调整

4、 标注尺寸应注意的问题

①、同一基本体的尺寸,尽量集中标注在特征明显的视图上。

②、标注时应该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避免尺寸线与其它线相交

③、尺寸尽量注在视图之外,必要时可以注在视图之内。

④、同轴回转结构的径向尺寸,最好标注在非圆视图上。

⑤、对称结构的尺寸要整体标注,不能只注立体图形的一半。

⑥、立体的交线不能标注尺寸,且尽量不在虚线上注尺寸。(如下图ab所示)

⑦、半径必须注在反映圆弧的视图上,且相同圆角只标注一次。

§3-4 读组合体的视图

一、 读图的基本要求

1、 将几各视图联系起来阅读

2、 注意找特征视图

能反映物体主要形体特征的视图为特征视图

3、 注意利用“三等”关系和“方位”关系

4、 应明确视图中的线框和图线的含义

1、 线框:

a、平面

b、曲面或体

c、孔

2、 图线:

a、平面

b、面与面的交线

c、回转体的轮廓线

5、应善于构思空间物体的形状

①、画轴测图

②、用手比划

二、读图的基本方法

1、形体分析法

①、分线框找关系

从主视图着手,划出封闭线框

②、分部分想形状

③、综合起来想整体

2、线面分析法

①、分线框找关系

从主视图着手,划出封闭线框

②、对线面想形状

③、综合起来想整体

三、读图并补画视图

§2-2轴测投影图

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

(一)、轴测投影的形成

(二)、轴间角及轴向变形系数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

XOZ、〈XOY、〈YOZ

轴向变形系数=轴测轴上线长/对应的坐标轴上的线长

(三)、轴测投影的分类

据投影方向和轴测投影面的相对关系可分正轴测投影图和斜轴测投影图。每类又可分三种。在此只介绍正等轴测图和斜二轴测图。

(四)、轴测图的性质

1、 立体上凡是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其轴测投影仍然平行于相应的轴测轴。

2、 立体上凡是相互平行的直线,在轴测投影中仍相互平行且长度之比不变。

3、 立体上凡是平行于轴测投影面的平面,其轴测投影反映平面的实形。

二、 正等轴测图

(一)、正等测的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XOZ=XOY=YOZ=120º

p1=q1=r1=0.82 一般取1

(二)、平面立体的正等测画法

(三)、圆的正等测画法

(四)、圆柱的正等测画法

(五)、组合体的正等测画法

第四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4-1 视图

一、基本视图

1基本视图的展开

2基本视图的配置与标注

a、主、俯、左三个视图不能随便变动位置

b、其它视图可变动位置,但应标注 ①、投影方向

②、视图名称

3基本视图的画法:①、要注意投影方向

②、要注意找对称图

③、要注意虚线的画法

④、视图的数量

二、斜视图

1、斜视图的标注

①、投影方向

②、视图名称

2、斜视图的画法

①、要注意投影方向及视图的反转方向

②、要注意波浪线的画法

1、 斜视图的配置

三、局部视图

1、局部视图的标注

①、投影方向

②、视图名称

2、局部视图的画法

①、要注意投影方向及视图的反转方向

②、要注意波浪线的画法,对完整封闭的轮廓线可省去波浪线

3、局部视图的配置

§4-2 剖视图

一、剖视图的概念

二、剖视图的画法

㈠、画剖视图的步骤

1、确定剖切位置

2、画剖切后的可见轮廓线

3、在断面上画剖面符号

㈡、画剖视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P80

三、剖视图的标注

1、 标注内容:

①、剖切位置

②、投影方向

③、视图名称

2、国标规定的标注

四、剖视图的分类

1、 全剖视图:

2、 半剖视图:

①、画法:a、一半画视图,一半画剖视,分界线为点画线。

b、视图部分不画虚线

②、标注:与全剖视图标注一样

3、局部剖视图

①、画法:a、确定剖切位置。

b注意波浪线的画法

c局部剖不能多用

②、标注:局部剖一般不用标注

五、剖切方法

1、 单一剖切平面剖切

2、 组合剖切平面剖切

1、 旋转剖

2、 阶梯剖

3、 复合剖

§4-3 断面图

一、 断面图的概念和用途

二、断面图的分类

1、移出断面

2、重合断面

第五章 标准件与常用件

§5-1 螺纹的画法与标注

一、螺纹的形成及要素

1、 形成

2、螺纹的要素

①、牙型

②、公称直径:指螺纹的大径,代表螺纹的直径

外螺纹:a、大径 牙顶圆的直径 d

b、小径 牙底圆的直径 d1

内螺纹:a、大径 牙底圆的直径 D

b、小径 牙顶圆的直径 D1

中径:d2 D2

③、线数 n

④、螺距与导程 s=np

⑤、旋向

二、螺纹的规定画法

1、 外螺纹

2、 内螺纹

3、 内、外螺纹连接画法

三、螺纹的种类及标记

1、种类

2、标记

a、普通螺纹(M)和梯形螺纹(Tr

标记内容:

螺距

螺纹符号 公称直径X 导程 )旋向螺纹公差带代号旋合长度

b、管螺纹

标记内容:螺纹符号 尺寸代号 公差带代号 旋向

注:1、外螺纹标公差等级(AB

2、螺纹符号

a、非密封性管螺纹 G

b、密封性管螺纹

锥管外螺纹 R

锥管内螺纹 Rc

圆柱内螺纹 Rp

§5- 螺纹紧固件

一、螺纹紧固件的画法及标记

1、画法

2、标记

①、螺栓

名称 国标代号 螺纹规格X公称长度

②、螺柱

名称 国标代号 螺纹规格X公称长度

③、螺钉

名称 国标代号 螺纹规格X公称长度

④、螺母

名称 国标代号 螺纹规格

⑤、垫圈

名称 国标代号 公称尺寸

二、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1、 螺栓连接

2、 螺柱连接

3、 螺钉连接

第六章 零件图

制造和检验零件用的图样称为零件图

§6-1 零件图的内容

1一组视图:用一组图形表达物体的内外形状和结构。

2完整尺寸: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标出全部尺寸。

3技术要求:制造、检验、装配过程中应达到的各项要求。

4标题栏 应填写规范

§6-2 零件的视图与尺寸

这一节主要介绍如何运用前面学过的各种表达方法,完整、清晰、准确地把零件的内外形状、结构表达清楚。

零件视图选择的基本思路是:在对零件进行结构形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零件的加工位置和工作位置,先确定主视图的表达方案,然后再选择其他视图,并在完整、清晰、准确地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的基础上,考虑画图简便,易于读图

一、零件的视图选择

1、主视图选择

⑴、零件在确定主视图的放置位置时,应符合加工位置原则和工作位置原则。如轴、盘按加工位置原则放置;支架、壳体按工作位置原则放置等。

⑵、投影方向的确定:把最能反映零件形状、结构特征及组成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反映结构特征原则)

⑶、确定主视图的表达方案。

2、其他视图的选择:

⑴、每个所选视图有重点表达内容(内形或外形),一个视图中不能有过的过多的表达要求,以免影响视图不清晰。采用视图的数目不限,不宜过多或过少。

⑵、尽量用基本视图

⑶、合理布置视图位置,既符合投影方向,又利于看图方便。

二、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

零件图上尺寸标注的要求是正确(符合标准),完整、清晰、合理(符合生产要求)。

1、、正确选择基准

尺寸基准是标注尺寸的起始点。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零件的长宽高三个方向都至少有一个尺寸基准,当同一方向有几个基准时 ,其中之一为主要基准,其余为辅助基准。在视图中一般选主要基准为尺寸基准,并且相关零件的尺寸基准还要一致。

常用的基准面:安装面、重要的支撑面、端面、装配的结合面、对称面等。

常用的基准线:轴线

2、标注尺寸的原则

⑴、重要尺寸要直接注出

影响产品工作性能和装配技术要求的尺寸为重要尺寸。这种尺寸一般有较高的加工要求,直接注出来便于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零件的重要尺寸包括:带配合代号的尺寸、相对位置尺寸、零件与外部安装所用到的尺寸等。

⑵、联系尺寸要相互一致

联系尺寸是指机器或部件中各零件之间,总有一个或几个结构相互关联,表示这种相联关系的尺寸。

⑶、不要标注封闭尺寸

链状注法将会出现较多的积累误差,封闭后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会发生矛盾。

⑷、按加工工序标注尺寸:

为便于加工和测量,标尺寸时应考虑加工工序。

三、典型零件的图例

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把零件分为几类:

轴套类、盘盖类、叉架类、壳体类

()轴套类零件

1、轴套类零件表达分析

1、 结构:圆柱体,加工时主要用车、磨,轴线水平放置。有键槽、退刀槽、砂轮越程槽、倒角等结构。

2、 主视图选择:主视图轴线水平放置,符合加工位置原则,键槽向前表达形状,一个视图加上标注尺寸能确定形状。

3、 其他视图选择:移出剖面表示键槽深度,

局部放大图表示退刀槽等结构。还有局部视图和局部剖视图等。

2轴套类零件尺寸标注

⑴、蜗轮轴的尺寸基准:

1、 径向基准:轴线

2、 轴向基准:蜗轮定位轴肩为主要设计基准,另有 辅助基准。

⑵、重要段落尺寸要注出,如从设计基准到定位轴肩的尺寸(设计时要求的尺寸)。

⑶、常见的结构标注:

退刀槽、砂轮越程槽、倒角等。

⑷、键和键槽的标注:

平键:剖面上注bd-t 长度注L

半圆键:剖面上注bd-t

⑸、锥轴和锥孔:

注锥度和直径。

§6-4 绘图步骤及工艺结构

零件的结构是由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所决定的,每一个结构都有一定的作用。在设计零件时不仅要满足设计要求,还要考虑满足加工制造的要求。

一、设计结构分析

设计结构就是按设计所确定的零件的主要结构,它在机器或部件中起着支撑、包容、传动、联接、配合、安装、定位、密封等一项或多项功能。每一个零件都是由几个功能结构巧妙结合而成的。

二、工艺结构分析

1、 拔摸斜度

2、 铸造圆角:画图及标注,由于圆角的存在产生了过渡线。

3、 壁厚均匀:

4、 凸台和凹坑:减少加工面

5、 倒角、退刀槽

6、 钻孔

7、顶针孔

三、 零件测绘

测绘:根据实物在现场测量、绘制图形、确定技术要求、测量尺寸的过程称为测绘。

测绘要求:徒手画草图,目测比例,最后要根据草图画成工作图。

草图画法:直线画法、圆的画法、斜线画法

目测比例:目测各部分比例关系

测绘步骤:1、确定视图表达方案,定中心线。

2、目测比例,画出图形底稿。

3、引尺寸线,测量零件尺寸。

4、加粗

测绘方法:外径、内径、中心高、中心距

注意问题:1、一般尺寸圆整到整数

2、标准结构如螺纹、键槽等要取标准。

3、磨损、损坏、缺陷要恢复到原尺寸。

()盘盖类零件

1盘盖类零件的表达分析

⑴、结构:箱盖结构一般是平板型零件,有凸缘、沉孔等。

端盖、轴承盖结构一般是盘状形或同轴圆柱体,有均布的孔、筋板等。

⑵、主视图选择:

a、盘在车床上加工,应按加工位置,轴线放置成水平位置。

箱盖可按工作位置放置。

b、常采用两个视图,主视图采用剖视表达孔槽结构,可采用旋转剖、局部剖、习惯旋转等。

另一视图表示外形轮廓和孔、筋板的位置

⑶、尺寸标注:

a、 长度方向可用端面或大的接触面为尺寸基准。

b、 与相关零件的尺寸标注要协调,如箱盖和箱体的螺钉孔的尺寸。

c、 常见结构的图形尺寸的注法,如螺孔、沉孔等结构。

()叉架类零件

1叉架类零件的表达分析

⑴、结构:这类零件的形体较为复杂,一般有筋、板、杆、筒、凸台、凹坑等结构,但多数支架的主体都具有工作、固定、连接三部分。

⑵、视图选择:

a、 以工作位置放置,主视图根据特征选择,表达形体特征、主要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b、 选用局部剖视、局部视图、移出剖面等表达方式。

⑶、尺寸标注:

a、 一般选择固定部分的安装面、轴线等作尺寸基准,并标注出定位尺寸。

b、 分部分标出各结构的尺寸,注意凸台、凹坑等典型结构的尺寸标注。

()箱体类零件

1、 箱体类零件的表达分析

⑴、结构:这类零件是用来支撑和包容其他零件的,因此结构较为复杂,其结构特点是:

a、根据其作用常有内腔、轴承孔、凸台、等结构,。

b、为了安装,常有安装底版、安装孔、螺孔、销钉孔等。

c、为了防尘和零件润滑,箱壁部分常有安装箱盖、轴承盖、油标、油箱等零件的凸台、凹坑、螺孔等结构。

⑵、视图选择:

a、以工作位置放置,主视图应反映物体形状特征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

c、 根据复杂程度,采用基本视图,取剖视、局部视图、剖面等表达方式。每个视图有表达的重点内容。

⑶、尺寸标注:

a、分析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并标注出定位尺寸。

d、 分部分标出各结构的尺寸,注意凸台、凹坑、轴承孔等典型结构的尺寸标注。

§6-3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一、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的内容

1、 表面粗糙度

2、 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3、 特殊加工要求,检验和试验的说明

4、 热处理及表面修饰的说明

5、 材料要求和说明

二、 表面粗糙度及其标注

1、 概念

表面粗糙度:这种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的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差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轮廓偏差:在取样长度内,轮廓线上所有的点到中线的距离。

b、 微观不平度的十点高度(Rz):是指在取样长度内,5个最大的轮廓波峰高的平均值与5个最大的轮廓波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c、 轮廓最大高度(Ry):是指在取样长度内,是指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到轮廓谷底线的距离。

3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在满足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表面粗糙度的值高一点。选择表面粗糙度的值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 零件的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有相对运动表面比无相对运动表面、相对运动速度高比速度低的表面粗糙度要求要高,即值要低。

2、 有配合的表面,尺寸精度要求高,粗糙度要求要高。

3、 密封表面,要求较高。

4表面粗糙度的代(符)号

①、 基本符号

②、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的意义

表面粗糙度可用任何方法获得(不指明方法)

用除去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如车、铣、钻、磨等。

用不除去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如铸、锻、冲压等。

Ra的值可从100—0.012

③、Ra值在代号中标注

④、表面粗糙度的级别及应用

5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1、 代号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或延长线上,每个表面都需标注,只标注一次,代号尖端从外面指向被加工表面。

2、 使用最多一种可在右上角统一标注为 其余

3、 所有表面相同时在右上角统一标注

4、 不连续表面用细实线延长只注一次

同一表面有不同要求用细实线分开

5、 典型结构表面粗糙度

键槽、倒角、圆角、齿轮、齿面要求注在分度线上

二、尺寸公差与配合

1零件的互换性

从一批零件中任取一件,不经修配,能立刻装配到机器上去,并能保证使用要求,称这批零件具有互换性。

为保证互换性,图中应注有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

2、尺寸公差中的名词

1 基本尺寸——设计尺寸

2 实际尺寸——加工后的尺寸

3 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极限值。

最大极限尺寸:允许最大尺寸的极限值。

最小极限尺寸:允许最小尺寸的极限值。

4 尺寸偏差——指两个尺寸的偏差值,也称极限偏差,即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孔的上、下偏差代号为:ESEI

轴的上、下偏差代号为:esei

注意上、下偏差值要带正负号。

5 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公差 = 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上偏差下偏差

6 零线——确定公差位置的基准线,代表基本尺寸。

7 公差带代图

尺寸公差带:上、下偏差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3、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

1 标准公差:是用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

标准公差由公差等级和基本尺寸所决定。

标准公差分20个等级 IT01IT0IT1……IT18

IT表示标准公差,数字表示公差等级。

一般在IT5—IT12级(配合尺寸),

IT13—IT18(非配合尺寸),IT01最高,IT18最低

2 基本偏差:是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把最靠近零线的偏差定为基本偏差。

轴和孔分别为28个偏差,见基本偏差系列图

基本偏差系列图只反映公差带相对零线的位置,不反映公差带的大小,所以公差带不封口。

3 公差带代号

φ50H8 φ50f7

4、 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1 间隙配合:孔和轴产生间隙的配合

2 过盈配合:孔和轴产生的配合过盈

3 过渡配合:孔和轴配合到一起可能产生间隙,也可能产生过盈的配合

5配合制度分两种

基孔制( H):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轴制 h):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6公差与配合的标注与查表

1 装配图的标注:

标基本尺寸和配合代号

2 零件图的标注:

a、 标基本尺寸和公差带代号

b、 标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值

c、 标基本尺寸、公差带代号、上下偏差值

7优先、常用配合

要求1、会标注

2、解释含义 φ50H8 φ50f7

①、何种配合 ②、何种配合制度

3、会查表

4、会计算 公差 极限尺寸

最大间隙 最大过盈

最小间隙 最小过盈

5、会画公差带图

例:确定 中孔、轴上、下偏差值,并画出公差带图,标出最大、最小间隙。

§ 6-5 读零件图

一、 读零件图的目的:

1、根据图形想象出零件的结构形状

2、了解零件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3、进一步研究零件的结构合理性

二、读图步骤和方法:

1、概括了解 名称、材料、比例、用途

2、分析视图想象形状

a、对表达方案进行分析

先分析主视图,再分析其他视图。注意考虑每个视图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表达方案,每个视图的表达重点是什么?

b、进行形体和线面分析

c、整体构思零件的形状

3、尺寸及技术要求

a、确定尺寸基准、看那些是重要尺寸(带配合代号的尺寸、相对位置尺寸、零件与外部安装所用到的尺寸等)。

b、了解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c、了解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的要求

d、了解其他技术要求

4、综合归纳

了解零件的全貌,得出总的概念

5、作业练习

d、 补外形图、局部视图、剖视、剖面图等

e、 确定尺寸基准、找重要尺寸、补遗漏尺寸

f、 标注表面粗糙度

g、 回答问题

第七章

表示机器及部件各组成部分的连接、装配关系的图样为装配图。

§ 7-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1、 一组视图

2、 必要的尺寸

3、 技术要求

4、 零件的序号和名细表

5、 标题栏

§ 7-2 装配体的表达方法

一、 装配图上的规定画法

二、 部件的特殊表达方法

三、 部件的表达分析

§ 7-3 装配图的尺寸与编号

一、装配图中的尺寸

1、 规格尺寸

2、 装配尺寸

3、 安装尺寸

4、 总体尺寸

5、 其他重要尺寸

注意:并不是每张图中都标有上述五种尺寸,且同一尺寸也可兼有几种尺寸意义。在装配图上标注尺寸时,应根据机器或部件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标注。

二、零件的序号与明细表

1、 零件的序号

2、 填写明细表

§ 7-4 装配结构的工艺性

一、 保证轴肩与孔的端面接触

二、 两零件在同一方向不应有两组面同时接触或配合

三、 必须考虑装拆的方便和可能

§ 7-6 部件测绘和装配图画法

一、部件测绘步骤

1、 了解和分析部件

2、 拆卸零件和测量尺寸

3、 画装配示意图

4、 画零件草图

5、 画装配图和零件图

二、画装配图的步骤

1、 了解工作原理、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及相对位置等

2、 选择视图

主视图的选择

1、 一般按机器或部件的工作位置放置,使装配体的主要轴线、主要安装面呈水平或铅垂位置。

2、 选择最能反映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传动路线、零件间装配关系及主要零件的主要结构的视图为主视图。

其它视图选择

3、 由装配示意图和零件图拼画装配图

§ 7-7 看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在设计、制造、装配、检验、使用、维修和技术交流等生产活动中,都回遇到看装配图的问题。其方法步骤为:

一、概括了解

先从标题栏着手,了解部件的名称,再结合生产实际及有关资料了解它的性能和作用。还可从明细表和所编序号中了解各零件的名称、数量、材料、和它们的所在位置等。

二、分析视图及表达方法

首先分析装配图中用了几个视图表达,确定出主视图及各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即确定各视图的投影方向、剖切位置、表达方法,分析各视图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三、了解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

了解机器和部件是怎样工作的,运动和动力是如何传递的。弄清楚各有关零件间的连接方式和装配关系,搞清部件的传动、支撑、调整、润滑和密封等情况。

四、分析尺寸和技术要求

分析装配图上的尺寸,对弄清部件的规格、零件间的配合性质、安装连接关系和外形大小有重要的作用。分析技术要求可了解装配、调试、安装等注意事项。

§ 7-8 由装配图画零件图

在设计中,常要根据装配图画出零件图。这项工作应在看懂装配图后进行,拆画零件图的方法步骤:

一、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

先从主要零件开始,区分不同零件的投影范围。即根据各视图的对应关系,及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的剖面线方向和间隔都相同的规律,来区分该零件的外形轮廓,按照相邻零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构思其结构。

对标准件就不必拆画了,可据明细表中规格、国标代号,从手册中查到有关资料。

二、确定视图表达方案

拆画零件图时,一般不能简单地抄袭装配图中零件的表达方法,应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重新考虑最好的表达方案。

应注意:1、补画出拆画零件图时的漏线。

2、补画出零件上的倒角、圆角、退刀槽等结构。

三、确定零件的尺寸

由于装配图上所注的尺寸是很有限的,不能完全反映个零件个结构大小,要标出零件图上的尺寸,需用抄、查、算、量的方法。

注意:1、从装配图上量取的尺寸要适当圆整。

2、凡在装配图上注出的尺寸,一般在零件图上要与其保持一致,不能任意修改变动。

3、在注写零件图上的尺寸时,对有装配关系的尺寸要注意互相协调,不要造成矛盾。

确定技术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eb7e7ceba0d4a7302763a94.html

《工程制图全册复习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