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 - 影片简析

发布时间:2017-05-31 14:14: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上周电影课,才见到了这部由霍建起导演的力作:《暖》。自从去年专业课上看了霍导的《那人那山那狗》之后,一直印象深刻。他那种朴实又不失唯美的影像风格,可以把一段平凡的故事讲述得惟妙惟肖、凄婉动人,令人叹服。看《那人那山那狗》的时候,我竟然敢动得流泪;而在看《暖》的时候,虽也感动,但还不至于落泪,或许因为我是把《暖》当成一部电影在看,而不仅仅是故事。观影的过程中,刻意去读解画面、声音、配乐,反而于故事本身,并没花太多精力。

《暖》取材于作家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导演:霍建起。编剧:秋实。作曲:三宝。主演:郭小冬,李佳,香川照之。片中男主人公井河和女主人公暖都生长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山村中,随着童年渐逝,一对青年萌生了淳朴的爱情。下乡演出的省剧团打破了山村的寂静,井河和暖被剧团深深吸引,引起了他们对大城市新生活的向往,也引起了暖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一个夜晚,井河与暖愉快地荡起村中的秋千,突然绳索崩断,意外的事故造成暖的一条腿残疾。不久,井河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转眼间10年过去,井河终于为老师的事回到穷困的故乡,偶然遇见了久别的暖,往昔的一幕幕涌上心头……

关于声音——

影片一开始,便是那一曲柔美而感伤的音乐,把主人公井河的情绪感染给观众,带领观众走进一种追忆、怀念的氛围。这种调子,还贯穿于整部影片,成为全片的基本调子。与乡里一别十年,偶然回来,心里怀着想见又怕见的人,怎不满腹心事,柔肠百结?但是既然回来,怕见也无用,好在老师的事已完,便可回北京了。哪料到昔日桥头,小桥流水,故人重见,擦身而过。一个已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城市人,一个缺已从当年充满美好向往的小姑娘,变成一个背着红薯藤,一瘸一拐的地道村妇。一种叙旧的情怀,终于使他决定不马上回北京了。影片的基本音乐,始终紧扣主人公井河的怀旧心理,并带着一种负罪与忏悔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还有两处音乐。一处是省剧团的到来,小武生给暖画眉时,京剧的音乐里交织了柔美的管弦乐,使得京剧音乐与暖对小武生的爱慕之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仿佛代表了暖的希冀,柔美的管弦乐如暖,京剧音乐如小武生,二者结合正是暖的所期所盼。另一处是几个姑娘在弄蚕时邓丽君的流行音乐(如果没听错,应该是邓丽君的),几个小姑娘聊天,谈到大城市,谈到婚嫁,又谈到暖和小武生的关系。邓丽君的歌曲流露出的正是暖心里的那种哀伤,而这首流行歌曲,又似乎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年代。

当井河与暖坐在草垛子上,争执小武生会不会回来接暖时,井河搓草的声音,正是暖内心矛盾的写照。影片结尾,音乐又响,这时所表达的,是离别的惆怅,井河最后对小丫说的话,也因此让人不得不思前想后,难道如此等待,竟要重复在一个小女孩身上吗?

关于画面——

若讲构图,我所学有限,实难细致说来。只能说霍导把这部影片拍得既朴实又唯美,看了令人感到美,而不像有的片子那样,看了令人倒胃。

影片比较讲究用光,或者说合理调度自然光。在现实与过去之间,采用了昏暗与光鲜的对比。井河久别十年,回乡后,拜访旧日情人暖的家,其时外边正在下雨,暖的家中昏昏暗暗,而回忆当中,旧时画面却光鲜明亮,耐人寻味,美感十足。这似乎在暗示男女主人公久别重逢时的感伤情怀,也喻示了初恋在每个人的记忆力,总是那么美好,想起来时,即愉快又遗憾。我还发现,导演在刻画小丫这个人物时,尽管是在雨天昏暗的家中,但小丫总是处在一片光鲜的自然光中,与屋里环境显得极不协调。那是一片未受污染的心灵之地,谁的童年不是在光明、好奇与憧憬中度过的呢?除非有特殊情况。童年,也是多么让人难忘、追忆和怀念。

关于运动拍摄——

影片中不乏运动镜头,推、拉、摇、移、跟无不兼有。在暖与井河荡秋千,最后绳断,把暖的腿摔残这一段戏中,就充分运用横移、推进等镜头,来渲染一种气氛,使得最后绳断人摔成为一个小高潮。

而片中比较有特色的运动镜头,则是模拟人物在秋千荡动过程中上升下降的主观镜头。要拍出秋千荡动中上升下降的“弧线”镜头,实在很要一番功夫。

关于表演——

无可否认,影片最令人叫好的表演,不是郭小冬,也不是李佳,而是来自日本的演员香川照之,哑巴的扮演者。他能够获得影片在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所获两个大奖之一的最佳男演员奖,他的表演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他把哑巴的憨憨厚厚傻傻呆呆的形象表演的淋漓尽致,无论是表情、手势、身板再现,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日本演员。

对于霍导,我们期待他的又一部好作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bfd4a9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9.html

《《暖》 - 影片简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