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讲义18(教师版111-120)课件

发布时间:2018-10-18 02:16: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1-120回(教师版)

第一百十一回: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情节梳理填空】

姜维四伐中原,邓艾料敌如神,已经作好了准备。姜维布下疑兵,去攻南安,又被邓艾识破,在段谷中了邓艾的埋伏,张嶷(yí)阵亡,姜维退回汉中,仿诸葛亮兵败自贬的旧例,上表自贬为右将军。

魏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不满于司马昭的行为,便送子质于吴,联合东吴征讨司马昭。东吴大将军派兵援救,司马昭迫使曹髦御驾亲征,双方对峙于寿春。

【经典情节复述】

1、邓艾智败姜伯约

①姜维出兵伐魏,见魏兵已有准备,便留下少量兵力迷惑邓艾,自领大军去攻南安。②邓艾看破姜维的计谋,领兵去上懈、段谷埋伏。③姜维中了埋伏,被夏侯霸救出。④魏将陈泰、邓艾追击之,所幸援兵张嶷赶到,⑤姜维、夏侯霸趁势杀出重围,张嶷则被乱箭射死。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姜维狄道城外中了埋伏,败退汉中后,用什么理由说服众将“必取陇西”的?魏将邓艾凭什么断定姜维“必出汉中”?邓艾为什么会制胜姜维 ?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1.魏洮西一战,挫尽锐气,我军虽败,不曾损折;2.我军船载而进,不致劳困,敌旱地来迎士卒疲惫;3.吾兵久经训练,敌乃乌合之众;4.吾兵自出祁山,掠抄秋谷为食;5吾兵一处而去,敌兵力分开,难以救援。(答出其中三条得满分)

知彼知己,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精心设谋,而姜维对敌方却一无所知,全然不知自己的行动全在敌人的掌握之中,所以邓艾会赢得这场战斗。

第一百十二回: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

【情节梳理填空】

司马昭采取钟会的建议,三面包围寿春,以分散诸葛诞的军心。诸葛诞暴虐无度(杀文钦),部将蒋班、焦彝等出城而降。吴将全端、文鸯等人投降司马昭,诸葛诞被杀,吴将于诠为乱军所杀。

姜维乘魏国内乱之机,五伐中原。中散大夫谯周作《仇国论》一篇,劝阻姜维,维不听。姜维起兵进攻长城,守将司马望奋力抵抗。邓艾父子来到,抵住了姜维,并采用缓兵之计等待救应。姜维忧被邓氏父子与关中兵三面夹击,又传东吴兵败,只得退兵。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简述诸葛诞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1.忠于朝廷;(怒斥贾充,怒斩乐2.讨逆决心坚定;(具表声讨,送子入吴为质,借东吴兵力)3.勇气有余,谋略不足;(只知硬打,不知用计)4.对部下粗暴、猜疑、残忍。(斥蒋班、焦彝,杀文钦,对守城士兵以杀为威)

思考题2钟会在司马昭战胜诸葛诞的战斗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请举例说明钟会是如何给司马昭出谋划策的。

参考答案:1.让魏兵弃车仗牛马以诱敌,然后引兵掩杀;2.三面围城攻打,一面纵敌,在运动中消灭敌人;3.轻骑抄吴兵之后,杀散吴兵,合围寿春城;4.审时度势,在诸葛诞营内蒋班、焦彝、文鸳、文虎等反水,诸葛诞暴杀部下,人心以变之时,果断发起攻城。

第一百十三回:丁奉定计斩孙 姜维斗阵破邓艾

【情节梳理填空】

此时吴主孙亮才十六岁,大将军孙飞扬跋扈,吴主孙亮与全纪密谋除掉全纪的母亲泄了密,全纪全家被杀,孙亮被废为会稽王。

孙权的第六子孙休即位后,对孙明示恩宠,暗中防范。孙不知,愈发骄横。孙休与老将军丁奉定计斩了孙琳。后主刘禅派人作贺,孙休派人还礼,吴使薛羽谓吴主蜀之大厦将倾。

孙休派使者到蜀国,说司马昭不日将篡位,必将入侵蜀、吴以示威,两国应早加防范。姜维得到此信,再次上表,率兵二十万六伐中原。于祁山安寨,与邓艾斗阵,将艾围在垓心,为司马望所救;二次斗阵,邓艾欲从后刺杀,却被姜维识破而大败之。邓艾派党均到成都行使反间计,结连中常侍宦官黄皓散布姜维怨上投魏流言,后主下星夜派人召姜班师。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第一百十三回中丁奉定下什么计策斩杀东吴大将孙琳的?

参考答案:丁奉借第二天是腊日(古代年终总祭百神之日)皇上要大宴群臣为由,丁奉和魏邈、施朔掌管外部事务,张布作为内应,诱捕了孙,然后吴主孙休下令把孙宰杀于殿东。并处死同党数百人,灭其三族。

第一百十四回: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情节梳理填空】

姜维揭穿后主听信小人之言,后主令姜维再回汉中,伺机伐魏。

司马昭见曹髦对自己有怨愤之心,与贾充合谋,竟然在朝廷上对曹髦横加指责。曹髦不堪其辱,带人去杀司马昭,在路上却被贾充部下武士成济杀了。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封昭为相国、晋公。

乘魏国内乱,姜维借昭弑君之名兴师问罪,七伐中原,分三路出祁山。邓艾遣参军guàn诈降姜维,约邓艾里应外合,却被姜维识破,送给邓艾的密信又被截获,结果魏军大败。邓艾杂于军中而逃,投黑龙江死。但蜀军折了许多粮草,栈道又被烧毁,姜维只好退兵。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姜维七伐中原时,是如何处置诈降的魏将王瓘的?

参考答案:当王率兵来降时,姜维就识破了他的诡计,于是就采取了将计就计的策略,把王的五千人马分成两拨,让王带三千人马去运粮,留下两千人马随征听用,这样就削弱了的力量。当得知王与邓艾密谋,在八月二十日从小路运粮送归大寨,让邓艾在山谷中接应时,姜维又将计就计,将时间改为八月十五日,让随征听用的两千魏军赶着装载干柴茅草的假运粮车来迷惑魏军,引诱邓艾出兵,然后重兵包围突击杀得魏兵尸横遍野。王得知阴谋败露后,下令烧了粮草车辆,在蜀兵四面包围攻击中,投黑龙江而死。

第一百十五回: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

【情节梳理填空】

姜维一意孤行,八伐中原,谯周廖化劝阻不听。司马望按照邓艾的计策,于洮阳巧设伏兵,射死了夏侯霸。张翼攻打祁山,与邓艾相持。

后主刘禅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又听从黄皓的谗言命姜维班师。姜维只得遵命。回到成都后,刘禅一连十日不上朝。姜维欲杀宦官黄皓,却被刘禅拦住,反说他容不下一个宦官。

姜维见刘禅信任宦官,怕刘禅加害于自己,从秘书郎言,便要求领兵八万往陕西沓中屯田避祸,既可以种麦补充军粮,又可以令魏军不敢轻易入侵,刘禅从之。

司马昭见时机成熟,拜钟会为镇西将军,配合邓艾,趁蜀国腐败兴兵灭蜀。

【经典情节复述】

九伐中原

姜维承诸葛丞相遗志,以攻代守,九伐中原,以图兴复汉室。姜维欲结连羌胡,不断开拓疆域,秣马厉兵。在“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情况下,独力与魏国众将作战,降李简部、斩徐质、射郭淮、破王经。曾围司马昭于铁笼山,几使司马昭陨命,一时挫魏国之威。

尽管姜维在前线为西蜀效命,但却抵不上宦官黄皓受宠。黄皓暗受邓艾贿赂,散布谣言:姜维埋怨天子,不久将投靠魏国。于是姜维被宣入朝,不得不放弃与魏军斗争的有利局面。后姜维往沓中种麦屯田,徐图进取。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本回如何体现姜维之“忠”?

参考答案:本回主要采用对比手法表现姜维之“忠”。首先,八出祁山之执着,与后主沉溺酒色对比,表现了姜维对国家复兴的渴望。其次,在后主听信谗言下诏招回之后,怒斥谗臣,与宦官黄皓的小人嘴脸对比,表现了臣子对国之忠。第三,即使处于避祸之中,依然带兵屯田,表现了对国家君王不离不弃。

思考题2:司马昭伐蜀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1.统一天下。2. 蜀主刘禅溺于酒色,信用黄皓,大臣皆有避祸之心3. 姜维在沓中屯田,正避祸之计4.钟会已画好伐蜀图本,细载一路安营下寨屯粮积草之处,从何而进,从何而退

第一百十六回: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情节梳理填空】

司马昭听说蜀主昏庸,姜维避祸在沓中屯田,便派邓艾钟会各起大军,浩浩荡荡杀奔蜀国。姜维向刘禅求援,刘禅向宦官询问此事,宦官装神弄鬼,说蜀国天下太平,魏国土地不久也将归蜀。刘禅听信巫婆的鬼话,竟然不再听姜维所言,不肯发兵。姜维的告急文书全被宦官隐藏起来

钟会一举夺下了阳安关,蒋舒投降,傅佥战败自刎。阳安关附近是定军山,诸葛亮正葬于此。是夜,诸葛亮在定军山显灵,告诫钟会蜀汉气数已尽,劝钟会进川之后,不要乱杀无辜。钟会听言,在军前立出一支白旗,上书“保国安民”,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汉中百姓出城相迎。乐城守将王含、汉城守将蒋斌投降,钟会因此得了汉中。姜维此时被邓艾战败,后用声东击西之计,使得魏将诸葛绪退兵,退守剑阁。

【经典情节复述】

1、武侯显圣定军山

①钟会进驻阳安关的当夜,诸葛亮显圣,②定军山上愁云布合,狂风大作,似有数千骑突出。③次日钟会到诸葛亮墓前致祭,祭毕,狂风愁云变成了清风细雨,天色晴朗。④是夜,诸葛亮托梦告诫钟会蜀汉气数已尽,劝钟会进川后不要乱杀无辜。⑤钟会听其言,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钟会为何要祭拜诸葛亮之墓?

参考答案:首先来源于古人对神灵、先贤的景仰。其次,诸葛亮对蜀地巨大的影响,钟会可以借诸葛亮之语来安抚蜀地百姓,用武侯的话:汉祚已衰,天命难违,然两川生灵,横罹兵革,诚可怜悯。汝入境之后,万勿妄杀生灵。来竖起“保国安民”的大旗,加速了平定蜀国的战争进程。

第一百十七回: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情节梳理填空】

邓艾部将诸葛绪违了军令,钟会下令将诸葛绪押送魏国,自此钟会、邓二人不睦。

钟会攻打剑阁,邓艾则带领精兵取道阴平岭,从险峻之地度过,攻取江油、涪城,军民俱降(江油守将马邈投降并献了地图)。邓艾挥师进攻绵竹,后主从正之言,召孔明之子诸葛瞻来应敌。

诸葛瞻守绵竹,拼死力战,邓艾欲招降不成,乃设计围困蜀军,诸葛瞻自刎而死,其子诸葛尚战死于军中。

【经典情节复述】

1偷度阴平  (二士争功)

司马昭命大将军邓艾,钟会分别率军攻蜀。钟会夺取汉中后,邓艾建议钟会率一军从阴平小道出汉中,奇取成都,此时,姜维必撤兵回救,钟会则可乘虚取剑阁。钟会不以为然。

邓艾便自选精兵三千,自阴平小道进军,二十余日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沿途翻山开路,造桥作阁。行至摩天,悬崖当道,无法前进,艾以毯裹身滚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径取江油城,为灭蜀准备了条件。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在本回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邓艾”这一智勇双全的人物,请简述其中他“勇和谋”的细节描写。

参考答案:邓艾实行“由阴平小路进兵”的计划时,他分析了当地的地形,先令他的儿子邓忠带五千精兵,不穿衣甲,各执斧凿器具,凿山开路,搭造桥阁,以便军行。选兵三万,各带干粮绳索进发。约行百余里,选下三千兵,就此扎寨。邓艾沿途下了数寨。从这一“扎寨”过程来看,他懂得“战术和防术”,清除这一道路行军的隐患,所以他事先做好准备,是一个考虑问题周全的人,这个细节表现了他的“谋”。当邓艾来到“摩天岭”的时候,看见邓忠和开路壮士在哭泣,问明原因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吾与汝等来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贵共之。”于是自取毡裹其身,先滚下摩天岭,其它副将也取毡裹其身,跟着邓艾滚下去,无毡衫者各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枝,鱼贯而进。所以,邓艾二千大军及开山壮士,都度了摩天岭。从这一行为可以看出邓艾是一个勇士。胆量过人,遇到危险,沉着冷静,敢于迎接挑战。

第一百十八回: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情节梳理填空】

邓艾进军成都,兵临城下,后主令谯周作降书至雒城请降,邓艾重待降使。后主来日出降,蜀汉灭亡。其子北地王刘谌坚决不降,割妻并三子头至昭烈庙中,哭着祭了祖庙,眼出血而自刎。

姜维见刘禅令自己归降,大惊失语,在危急中忽生一计,为复兴汉室,假意投降了钟会,并与钟会结为了兄弟,离间其与邓艾关系,欲借钟会之力消灭邓艾

邓艾夺下成都以后,恃功而傲。听说姜维降了钟会,非常痛恨钟会。于是派人送信给司马昭,说大军疲惫,要留在蜀中休养,并说应厚待蜀后主刘禅。司马昭见信,深疑邓艾有自专之心,于是派人送去诏书,让邓艾行事之前必须奏报。邓艾又上书给司马昭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马昭看后大惊,便封钟会为太尉,命令他观察、防范邓艾。

钟会受封,向姜维请教制约邓艾的方法。姜维让钟会向朝廷上书说邓艾专权结好蜀人,早晚必反。然后又派人截了邓艾给朝廷的文书,仿照他的笔迹重新写成,里面全是傲慢之语。司马昭看后大怒,令钟会收服邓艾,又假计邓艾而实防钟会,与曹奂出师长安。

【经典情节复述】

1、哭祖庙一王死孝

①邓艾兵临成都,谯周劝刘禅降魏。②刘禅第五子刘谌力谏父子君臣背城一战, 刘禅不听。③刘谌妻触柱而死,刘谌割妻及三子头至昭烈庙,哭祭先祖,然后自刎。④次日,刘禅率着太子诸王和群臣,面缚舆榇,出北门而降,⑤蜀汉灭亡。

第一百十九回: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情节梳理填空】

钟会与姜维星夜驱兵来到成都,派出其不意地收捕了邓艾。邓艾的军马全部归钟会统领。姜维劝钟会另谋出路。自此,两人每日商议谋反大事。一日,钟会接到司马昭书信,说已率大军来到长安。钟会大为惊恐,知道司马昭已怀疑他要谋反。于是与姜维商量决定,诈称魏太后有遗诏,令讨伐司马昭,诸将不服。钟会将诸将困在宫内,并准备将不顺从者全部杀掉。却不想部将胡烈遣子胡渊出告卫,卫引军来收钟会。钟会被乱箭射死,姜维仰天长叹后,自刎身亡。邓艾也被卫派去的田续杀死。

蜀后主刘禅被送往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第二天,后主亲自到司马昭府下拜谢。司马昭设宴款待,并在席上演奏蜀国音乐,座中蜀官纷纷落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过三巡,司马昭问后主是否思念蜀国,后主回答“乐不思蜀”。一会儿,后主起身如厕,旧臣正跟出来说:“您怎能说乐不思蜀?如果司马昭再问,您就哭着说祖先之墓都远在蜀地,无日不思西蜀。这样,司马昭必定会放你归蜀。”回到席上,司马昭果然又问后主是否思念蜀国。后主照正所言回答,但欲哭无泪,干脆闭上眼睛。司马说:“你这话怎么有些像正的话?”后主睁开眼睛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司马昭见后主如此诚实,便不再疑他。

魏主奂封昭为晋王,昭立长子司马炎为世子。司马昭中风而死,司马炎效曹丕废帝之事,以与汉家报仇为由逼迫曹奂禅位,曹奂只得举行禅让大典,将江山让给了司马炎,魏国宣告灭亡。这时距汉献帝禅让皇位给曹丕仅四十五年。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不准他再入洛阳,然后改国号为大晋。大事已定,司马炎每日设朝,与群臣商议伐吴之策。

【经典情节复述】

1、安乐公乐不思蜀

①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很感谢司马昭的不杀之恩,到司马昭府下拜谢。②司马昭各酒招待,并令蜀人演奏蜀乐,③蜀官们尽皆落泪,只有刘禅嬉笑自若。④酒至半酣,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⑤刘禅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也。” 亡国之痛在他心中荡然无存。

2、再受禅司马炎立晋

①司马炎即晋王位后,引曹丕以受禅之名夺汉政权之事,要借受禅之名篡位。②次日,司马炎带剑入宫,谴责曹魏篡夺汉室,逼魏帝曹奂让位。③曹奂只好筑受禅坛,捧传国玺。④司马炎即帝位,国号大晋,⑤封曹奂为陈留王,非宣诏不许入京,魏遂亡。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姜维投降钟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姜维的真正目的是在魏国制造内乱,乘机恢复汉室。在后主派人劝说姜维归降时,姜维见众人一心思汉,便决定假意投降钟会,先借钟会之手除去猛将邓艾,再唆使钟会谋反,假郭太后遗诏讨伐司马昭,欲借钟会除去司马昭,从而恢复汉室。结果事露兵败,姜维自刎。

思考题2:试分析蜀汉北伐大业失败原因。

参考答案:诸葛亮在日夜操劳下病殁于伐魏前线五丈原草营,对蜀汉政治是一重大损失。虽有姜维接替前线指挥,但总显人才匮乏,后继无人。

在三国鼎立中蜀汉政权相对而言,形成气候晚于曹魏、孙权。军事实力远不及魏、吴。人才将相与才多将广,人才聚集的曹魏相较,差之远矣。

蜀汉朝廷宦官黄皓等专权,后主昏暗,后防空虚,纵使姜维在前线拼命作战,终难挽回危运。

北伐战事中,关键时刻用人失误,马谡失街亭,李平误军粮,失去大好战机,机不可失,失不在来,失之难以挽回。

攻占陇右后,没有建立起牢固的政治、军事根据地,屯兵戍边措施不力,前线军需供给不济,往往粮尽兵退,收地复失,陇右诸多有利因素未能充分利用。与此,曹魏采取得力改革措施,经济发展,国力相之强盛。

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情节梳理填空】

吴主孙休听说司马炎已篡魏,知道他必伐东吴,忧患成疾,卧床不起。孙休召丞相濮阳兴入宫,令太子出拜。孙休手指太子而死。濮阳公与群臣商议,欲立太子为君。众臣都议太子年幼,不能治国,于是立乌程侯孙皓为君。

当年七月,孙皓即位,沉溺酒色,宠幸宦官,且凶暴日甚,杀忠臣四十余人。群臣不敢劝谏。孙皓奢侈无度,大兴土木,国库空虚,人民怨声载道。

晋帝司马炎派羊祜前往伐吴,吴国将军陆抗屯兵襄阳,与羊祜和平相处。孙皓大怒,罢免陆抗。

羊祜上表让伐吴,司马炎赞许,后又悔之,羊祜病死,死前荐杜预。杜预上请伐吴,司马炎许之,拜杜预为大都督,遣等人分兵攻击东吴。

孙皓以铁锁横断江路,又作铁锥暗置江中,以御晋军大船,但王用木筏数十,上载麻油火炬,烧融了铁链,直抵金陵城。孙皓自缚,效法刘禅,率文武百官开门归降,从此,东吴皆归大晋,吴国宣告灭亡。至此,三国归晋,天下统一。这正是所谓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经典情节复述】

1、三分一统(三国归晋)

①蜀汉后主刘禅昏聩,宠信宦官黄皓,姜维避祸,到沓中屯田去了。 司马昭得知,决定立即讨伐蜀国。魏军兵临蜀国城下,刘禅向邓艾开门归降,蜀国宣布灭亡。②司马昭中风死后,儿子司马炎逼曹奂禅位,改国号为晋,魏国宣告灭亡。③孙皓即位为吴主,荒淫暴虐,④司马炎令杜预出师伐吴,吴军溃败,孙皓效法刘禅投降了晋国。⑤至此,三国归晋,天下统一。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1 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中有“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诗句,这两句诗形象地概括了一段怎样的历史?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晋灭蜀之后,派兵从水陆两路向东攻打吴国,其中龙骧将军王领水陆兵二十余万,战船数万艘,一路东进。东吴常侍岑昏献技于吴主孙皓,在沿江重要关口设连环锁条,横锁江面,并在江中暗置铁锥,以为天险难破。谁知王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顺流鼓棹,直取金陵。孙皓自缚,效法刘禅,率文武百官开门归降

思考题2:羊祜镇守襄阳时,如何处理与吴军的关系?请举二例加以说明,并简析其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羊祜与吴军和平相处,静观其变。例一:羊祜打猎,正值陆抗出猎。羊祜下令只在晋地打猎,不犯吴境。晚上清点猎物时,凡是被吴人先射伤者皆送还。例二:有一天,陆抗派人问候羊祜,羊祜得知陆抗生病,主动送药给陆抗治病。羊祜的性格特点:审时度势,以德治军。

思考题3 简析吴主孙皓失败的原因。

答:个人原因:(1)奢侈无度,暴虐无道,拒绝谏言,不修德政,民心涣散;(2)昏庸无知,听取岑昏计谋,于江中设铁链铁锥,以为险固,不作他备;

外部原因:晋国实力强大,晋主善纳谏言,礼贤下士,晋将英勇善战,杜预和王有勇有谋,军纪严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b00075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0.html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18(教师版111-120)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