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景点介绍解说词

发布时间:2014-12-04 18:17: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景点介绍解说词

一、岳普湖县简介

岳普湖为“平坦”之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属丝绸之路东西道交集地,上演了许多不为人知神秘的传奇故事。岳普湖人奋愚公之愿,共怀精卫之心,坚持不懈地在绿洲上填写新诗篇,在大漠中抒写新神奇,一颗“戈壁明珠”在大漠边缘绽放新异彩。

岳普湖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喀什地区中部、喀什平原岳普湖三角洲冲积扇缘的前端。地处喀喇昆仑山北面,盖孜河的下游,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北缘。北与伽师县相连,西和西南与疏勒县、英吉沙县相邻,南邻莎车县,东南靠麦盖提县,东北与巴楚县接壤,距喀什市92公里,紧靠310省道。汉为疏勒国领地,唐属疏勒都督府,宋为喀拉汗王朝辖地,后为西辽领地。清光绪年间为疏勒府本府五大回庄之一,称岳普尔湖庄。1941年由疏勒县析置岳普湖设治局,1943年升为岳普湖县,属喀什督察专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喀什专区、南疆行政区。1978年后属喀什地区。岳普湖采天地之灵气,苍穹昂首;集时空之跫音,源远流长。有“喀什后花园”之美称。

岳普湖县总面积33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近60万亩。光热资源十分充足,极其适合种植棉花和小麦,小茴香、西甜瓜、色素辣椒、万寿菊等经济作物成为群众增收亮点。红枣已成为林果业发展渠道的重要产业。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岳普湖碱害十分严重,可岳普湖“变害为宝”,利用盐碱之地牛羊吃碱草喝碱水产出的牛羊肉味道鲜美,没有膻味大力发展畜牧业,岳普湖达瓦昆独家饮食架子肉、烤包子、烤全羊等特色风味小吃独具风格,深得游客喜爱,使达瓦昆声名远播。岳普湖抓住有利时机,以“旅游带县”引领全县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用旅游文化、饮食文化促进畜牧、旅游、农业、林业多重发展,为全县经济发展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坚定执着的岳普湖人,秉承各级领导的关怀,站在时代的起跑线上,携跨越之雄心,举和谐之大旗,精心挖掘着戈壁沙漠自身的源头活水。便有了“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岳普湖,不算到喀什”的美称。“中国沙漠风光旅游之乡、中国毛驴之乡、中国优质甜瓜之乡、中国小尾寒羊发展之乡、中国高产棉之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甜瓜)标准化生产基地”等称号定会使你一路神往。

二、维吾尔民族风情:

(一)达瓦昆沙漠风光旅游节

随着达瓦昆品牌驰名中外,声名远扬,独特的大漠浩瀚,水天一色,沙水相连的奇观,吸引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探险,体验沙漠的广袤,在沧桑大漠边享受那汪沁人肺腑的碧水,对生命之重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2011年年初,自治区旅游局将岳普湖县旅游产业纳入“十二五”的规划中,达瓦昆沙漠风景旅游区被列入自治区的重点旅游景区。岳普湖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农业稳县、旅游带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抓住自治区“十二五”旅游规划的有利时机,在自治区及各届的支持下,于2011629—71日,成功举办了首届“达瓦昆沙漠风光旅游节”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3天累计接待区内外游客8万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景区知名度,全面推动岳普湖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达瓦昆沙漠风光旅游节”是岳普湖县立足“十二五”规划,以达瓦昆沙漠风光旅游风景区“沙水相连、大漠浩瀚”的特色,形成集维吾尔历史文化、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沙漠风光旅游产业,打造沙漠原生态观光园。宣传带动加快该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步伐,以“弘扬沙漠旅游文化”为主题,加快达瓦昆沙漠风光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巩固“达瓦昆沙漠风光游之乡”品牌,着力打造宜产、宜居、宜业的岳普湖。进一步整合、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变文化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宣传岳普湖文化旅游品牌,成为岳普湖县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延长喀什地区的旅游产业链,成为新疆、喀什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当地浓郁的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丰富旅游文化节的活动内容,进一步把喀什的民族风俗、人情风物传递出去,逐步把“达瓦昆沙漠风光旅游节”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旅游盛会。

(二)达瓦孜

当你看到“达瓦孜”在高空中完美的表演后,你会为那种勇敢、冒险的精神,独特高超的技艺所倾倒。“达瓦孜”是维吾尔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意思是高空走大绳表演,古时称为“走索”、“高原祭”、“踏软索”等,目前已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表演项目。世界名人“高空王子”、“达瓦孜”传人阿迪力·吾守尔于2011629-71日在“达瓦昆沙漠风光旅游节”上为8万观众进行现场表演,精彩的表演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观众、游客的阵阵喝彩。

“达瓦孜”有着悠久的历史故事,从古演绎到今天已成为一种信念、勇敢、匡扶正义的精神象征。达瓦孜是新疆维吾尔族勤劳勇敢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如果你来岳普湖,你定会在达瓦昆欣赏到这一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表演。

(三)长辫子

在达瓦昆,你会被那留着长长的秀发,梳着又长又黑又粗的辫子,两只会说话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具有浓郁民族风味、打扮入时的维吾尔族姑娘给迷住,那样的风情使你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意境,会让你驻足、停留、迷恋往返。

留长辫子是维吾尔族自古以来以女性发辫的浓黑、粗长为美的传统美德,岳普湖的长辫子历史悠久。每逢盛大的节日和活动,美丽端庄、心灵手巧的岳普湖维吾尔族姑娘,穿着自己亲手缝制的时尚时装,戴着别致好看的小花帽,摇摆着阿娜多姿的苗条身材,拖着又黑又粗、长长的大辫子,最长的可达1.56米,在舞台上旋转。色彩艳丽的服饰,轻盈飘逸的舞姿,伴着长辫的飞舞,秀着一头黑亮的秀发,展示着岳普湖当代维吾尔族女性知性、典雅、独特的民族风采。美丽的长辫,淳朴的民风、悠久的历史与时代的旋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岳普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迷倒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成为全国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

三、特色小吃

(一)架子肉

在新疆,你可以随处吃到拉面、抓饭这样具有民族风味的新疆饭。但要吃到正宗的架子肉,就得到喀什岳普湖县达瓦昆。

“架子肉”在岳普湖民间流传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后因故在民间埋藏了几十年。因达瓦昆沙漠风景旅游区的建设开放,“架子肉”又才走入人们的视线。达瓦昆架子肉的味道和烤制方法与一般烤肉不同,关键秘诀是肉的腌制和烤架。做架子肉要选本地所产的嫩羔羊,肉要割精瘦的肉,用锋利的刀切出肉块,把调料镶入肉中,肉表要涂一层特殊(祖传)的料汁,淹制25分钟后将入味的肉挂上架后放入特制的园台体铁架和炉坑,合上盖,烤上20分钟出炉。架子肉没有经过普通烤肉的烟薰火燎,在恒温下均匀受热,烤出来的肉色泽金黄,鲜嫩可口,肉香四溢,使人垂涎欲滴。

由于岳普湖特殊的地理环境,牛羊吃着经过雪水浇灌的戈壁上的碱草,喝着经过雪山之水和地下的碱水相融的水,没有那种动物特有的膻味,无论是烤出来的肉,还是煮出来的肉也鲜嫩可口。如今来达瓦昆旅游的人,架子肉已成为游客的首选。同时,可口的架子肉也为岳普湖发展畜牧业、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过达瓦昆的人,难忘架子肉的香嫩。

(二)孜阳牌彩色烤包子

烤包子是新疆维吾尔族独具一格的风味小吃,当你品偿过岳普湖达瓦昆独具创意的浓香不油腻的“孜阳牌彩色烤包子”味道之后,会让你还想再次光顾而细品之。

“孜阳牌彩色烤包子”是全疆首家注册的风味小吃,具有135年的历史。烤包子调料很重要,是由岳普湖本地鲜嫩的羊肉、皮亚孜、孜然、黑胡椒等材质由岳普湖维吾尔族祖传秘方调制而成,经过恒温均匀受热,烤出来的包子色泽金黄,皮薄肉鲜,飘香四溢、营养丰富,具有“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之美称,已成为达瓦昆沙漠风光旅游风景区的一道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

(三)烤全羊

烤全羊是新疆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群众膳食的一种传统地方风味肉制品,一道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大菜,是该民族千百年来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佳肴,是新疆少数民族招待外宾和贵客的传统名肴,其味道鲜美,很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岳普湖烤全羊经过当地群众独特的烹饪技术,其味道更加鲜美。将羊用铁架子穿起,头部用铁丝绑在铁架上;将调料均匀的刷在嫩羊肉上,涂一层植物油,前腿与后腿部分用刀按羊肉纹理划几个口子,将料刷在里面。然后放入烤制烤全羊的馕坑,使其全面均匀受热,约三小时左右烤熟。烤制好后,直接放到餐桌上,用水果刀切,醮料吃,其味道香酥不油腻。

四、达瓦昆景区:(将由目前的1500亩开发到5000亩)

冰天雪地昆仑山,沙水相连达瓦昆。岳普湖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既有辽阔无垠的广漠,又有清波浩淼的湖泊;既有神秘幽静的古墓群,又有充满传奇色彩的千年胡杨王与柳树王,以其独有的神韵正成为喀什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喀什旅游“后花园”。

近年来通过岳普湖县的不懈努力,达瓦昆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荣获了集娱乐、休闲、度假、购物、探险为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其大漠炊烟、湖光落日的迷人风情使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走进达瓦昆景区,金色的沙丘围着一泓明蔚的碧水,达瓦昆湖静静地依偎在沙漠的怀中,天然去雕饰,在灿烂的阳光下,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清纯的空气;在蓝天白云下,湛蓝、清幽,犹如细品上年岁的佳酿,微醉微醺。仿佛走进了清水出芙蓉的诗情画意,走进了一个心旷神怡的世界。

达瓦昆沙漠风光旅游风景区南依昆仑山,东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相连,紧靠310省道,离岳普湖县城34公里,距喀什市110公里,被誉为“喀什的后花园”。达瓦昆沙漠旅游风景区是以沙漠风光为依托,沙水相连为特色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景区规划面积5万亩,其中沙漠面积4万余亩,“达瓦昆湖”原是沙漠中的一个自然湖泊,面积由原来的1500亩扩大到5000亩。

风骚独领,不老传说。三世纪末,有一个叫铁力木的国王,他率领女儿达瓦昆和女婿沙迪克为老百姓找水,并在沙漠边缘发现了一个冒沫的深坑,于是命千人挖了百天,结果什么也没有,是达瓦昆偷偷瞒着父亲和丈夫,在一天夜里终于挖出了水,而公主达瓦昆也化作了一泓美丽的湖水。如今,中国沙漠风光旅游之乡岳普湖,声名远扬,享誉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岳普湖,不算到喀什”的美誉,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五、沙漠探险(乘坐沙漠越野车)

大漠孤烟直,长虹落日圆,乐游达瓦昆,大沙漠探险。这片神秘的大漠和天工开物的大美一直是人们心中最想探索的奥秘。

达瓦昆景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第一大流动性沙漠,维吾尔语就是“进得去,出不来”、“死亡之海”的意思。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沙漠中间,沙山沙丘、戈壁绿洲盆地交错分布,流动沙丘成为大漠的特殊风景。斗转星移,岁月悠悠,烟云远去,沧桑入画。历史上,这里曾经有过众多的繁荣古城和绿洲村庄,热闹繁忙的丝绸古道,是许多游客梦想进入的神秘地带,探索茫茫黄沙下掩埋的奥秘。

沙漠越野,刺激惊险。越野车在沙海中颠簸起伏,感受瀚海的无垠与广阔。欣赏到大漠中红柳、梭梭草、胡杨等沙漠植物五彩斑斓的色彩。追寻历史前进的足迹,触摸时代跳动的脉搏,沙漠夜赏月,长空望璀璨,几多遐思,几多感慨;篝火露营,与沙漠村庄中有着淳朴民风的居民联欢,叩拜被遗弃在沙漠中曾经繁华过的远古城池,在远离繁华闹市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尽情游乐,与雄浑壮阔的大漠融为一体。这是自强不息的岳普湖人,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描绘了一幅又一幅美好的图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

六、丝路驼铃(骑骆驼)简介:

“无边瀚海人难渡,端赖驼力代客船。”古诗人的赞歌,沉淀耐力坚恝又顽强的骆驼精神。当代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有诗曰:“骆驼,你沙漠的船,你,有生命的山!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暴风雨来时,旅行者紧紧依靠着你,渡过了艰难……骆驼,你星际火箭,你,有生命的导弹!你给予了旅行者以天样的大胆。”对骆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美。

在戈壁荒漠,骆驼是古代人们赖以生存的交通工具,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失的朋友,更是现代游人们旅行进沙漠探险的必备工具。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发出的叮当之声也具有穿透力,声声脆响穿越古今,怀想着远古的繁华与兴衰,历史上的轰轰烈烈,千百年来一直被人迷恋,怀念。它能在炎炎烈日下、水草干枯时找到生命之水;能在漫漫黄沙中、逆风飞扬中找到归路;能在软软的沙地上行走自如;能抵御沙漠寒冬;骆驼熟悉沙漠里的气候,大风沙就要袭来时,它会跪下,让旅人可预先做好准备。骆驼行走虽慢却非常稳健,是沙漠和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特有的灵性和毅力,被人们誉为“沙漠之舟”。

在岳普湖达瓦昆旅游,骑骆驼进沙漠探险也是国内外游客的首选。骑着骆驼走进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带着无比的兴奋与憧憬,缓缓向神秘的沙漠腹地进军,绿洲、沙漠与蓝色的天际相融,大漠风光尽收眼底。湛蓝高远的天空,醇厚苍茫的沙漠戈壁、悠然翠美的绿洲组成了一副气势豪迈、色彩浓烈的油画长卷,千百年来人们在清脆悠扬、浑厚沉稳、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中漫行古丝路,大漠孤烟的意境浮然而生。听着古老的悠悠驼铃,感受大漠的悲壮与雄浑,体验“思路走骆驼,铃声伴征途。”的壮丽,穿越沙漠、绿洲、人家诗意的栖居,寻找梦里的故乡,回味古城历史的沧海桑田。夕阳西下,古道黄沙漫漫,人影绰绰、驼铃叮当,羌笛声声……再现古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重温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繁华与辉煌。

七、千年柳树王

距达瓦昆东面,巴依阿瓦提乡中学侧面,矗立着一棵标志性的“神树”:“千年柳树王”。此树饮雪山之水,枝繁叶茂,距今约1500多年,被称为“柳树王”。古柳枝系相互交错重叠,盘根错节,根系裸露像龙爪,树冠覆盖面积达0.1公顷,树冠东西长35米,南北宽30米,十分壮观。在步入达瓦昆沙海放逸胸襟于大漠雄浑,征服自我于风语沙舞之前,先至此处来仰视一番神秘的柳树王,为踏入大漠探险荡涤胸志,清旷神思,鼓足勇气。

“千年柳树王”盘根错节,独树成林,占地20余亩,蔚为壮观。相传1500年前,有一位巴基斯坦商人路经此处去楼兰经商,饥渴已极,疲惫入寝前将手杖随意插入地上。一觉醒转,发现手杖已然长成枝繁叶茂的柳树。商人认定这是上天的恩赐,重新踏上征程,后来果然成为一代巨贾。从此千年来,当地人怀着美好的愿望,在出远门前都要来此拜树祈祷平安,相沿成习。柳树横亘地上,根根相盘;叉枝缠绕,枝枝相衔;展叶天际,叶叶相盖。树下仰目视天,驳驳光影随风忽闪;树王叶片阔大,异于常柳,伟岸如一位入定千年的老僧。树前有溪,溪中有鱼,溪边垂钓,悠然见树。在达瓦昆湖水的滋润下,在达瓦昆公主灵魂的依附下,岳普湖这块大地长出许多神奇。一株千年古柳虎踞在这块净美的土地上,奇特的枝干,古老的身姿吸引着世人的眼眸,让人们惊叹于它的古老和神奇。

八、千年胡杨王

它们从远古走来,见证了海陆变迁,又度过了冰川时代,亿万年来它们始终是寂寞的独行者,这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树“千年胡杨王”不朽的沙漠脊梁。它独自静听宇宙洪荒的亘古,独自驻守历史沧桑的岁月,独自遥对天山凄凉的明月,独自吹奏世间不灭的音符……是沙漠生命的象征,是戈壁滩与沙漠的骄傲,“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有着对生命的执着和渴望,禀性高贵而倔强!温家宝总理曾如是赞美胡杨:“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它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不到新疆,不知胡杨之壮美,不看胡杨,不知生命之辉煌。“千年胡杨王”位于阿洪鲁库木乡,已生长1800余年,十数人才能合围。相传在数百年前,乔克鲁克古城大王来到此地打猎,看到此处胡杨茂密,便传令在此歇息,并将打来的猎物烤上吃。这时,从胡杨林里走出一位白发苍苍、留着长胡须看护胡杨林的老人。大王热情地请老人吃肉,并与他亲切交谈。大王指着自己背靠的胡杨树问老人:“这棵胡杨树有多少年了?”老人说:“我一百五十多岁了,听父亲说您背靠的这棵树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大王听后赶紧起立恭敬地与老人握手道:“这棵胡杨树真不愧为胡杨王。”一千八百多年过去了,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它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它们为理念而慷慨就死。虽断臂折腰,仍坚守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

神奇土地,人杰地灵,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天堂之约”演绎一千二百年前的美丽传说:一胡杨树生长于此,400年后被大风刮倒,眼看就快要死去。一位少女想要冲破世俗和传统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被迫上吊,后来遗体埋于快死的树下,不久后竟长出许多嫩枝与少女的遗体相依相偎,呵护着为情而殇的女子,被人们称为“天堂之约”。霍加阿西木和卓1704年出生于喀什,是一位知识丰富,尽善尽美的学者,爱国宗教人士,被人们称为“祖师长老”,死后葬于此地。尊崇他的信徒较多,慢慢本地人把此处视为圣地,把自己已故的亲人埋葬在这里,这片麻扎便逐渐形成了今天庞大的规模。

“胡杨王”的故事,悠远而苍凉,但却不失坚韧和荣耀,就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样,虽历经艰难,却不屈不挠地保护着自己的绿色家园,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这正是:荒漠胡杨历沧桑,生死不朽写华章。千年风骨傲苍穹,胡杨才是树中王。

九、农三师42团军垦文化简介:

当“军垦第一犁”惊醒亘古沉睡的戈壁荒原时,透着军旅底色、扬着大漠雄风、融合着五湖四海的军垦文化就产生了。踏着时代的脚步,吸着生活的乳汁,军垦文化在绿色的大地茁壮成长。一代代军垦人,在创造屯垦戍边伟业的同时,也创造着绚烂的军垦文化。军垦文化是兵团人的精神家园,它维系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军垦人,它在艰苦的环境中把人们的心安下来,它在开拓的日子里把人们的神提起来,它在奋斗的岁月里把人们的心连起来。

四十二团被称之为“木华里”,木华里是蒙古部落的意思,相传这里曾是蒙古人居住过的地方,当地维吾尔人称“莫尕勒。”元朝时期,这里曾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紧挨四十二团的铁力木乡12村还世居着部分蒙古族的后裔,这里的“木华里麦西热甫”舞蹈、注册的“木华里小茴香”品牌,相当有名气,已成为四十二团及铁力木乡的招牌。四十二团历史渊源厚重,犹如喀什大地一朵绽放的奇葩,为岳普湖大地绣了一幅彩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四十二团的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二军四师十二团一营,1950年由伽师县迁往木华里(现团部)开荒生产。19554月为农一师前进农场岳普湖分场;19591月改名为农一师前进二场;19661月划归农三师;经过多次整编、扩编、组建,于19697月命名为农三师四十二团。四十二团与岳普湖相邻,距喀麦公路7公里、喀什市1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地形面貌也和岳普湖有着共同之处,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发展棉花、粮食、瓜果、小茴香等经济作物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以种植棉花、小茴香为主,林果业、畜牧业为辅,第二、三产业兼营的现代化的军垦基地。

忆往昔,峥嵘岁月令人自豪;看今朝,精神焕发豪情满怀;展未来,美好前景催人奋进。随着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文教卫生发展讯速,使这片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古镇新貌在这片土地上快速崛起!军垦文化以其创新的理念、灵活的机制、均衡的发展态势和强大的发展后劲,服务经济建设,满足群众需求,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华彩乐章。

十、阿巴提镇塔吉克民族风情

塔吉克族人口虽少,却历史文化悠久。“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据民间传说,该词的原意为“王冠”。 塔吉克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阿巴提镇是塔升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移民镇,它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怀和爱护。

走进塔吉克民族,能感受到由高山雪水滋养的民族纯朴与厚重的民风,独特的民俗风情让人不上高原都能体验到异域风情。长年生活在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居民饱受高山地质灾害、自然灾害的侵袭,致使家园财产被毁。为了能使少数民族、高原居民走出贫困,过上幸福生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定将塔吉克族群众移民到平原来安居乐业,在各级党政的关心支持下,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帮助下,使高原居民在平原上落脚扎根,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

塔吉克族人热情好客,讲究礼节。其礼节质朴、亲切。男子相见,互相握手或互吻手背。妇女相见,长辈吻幼辈的眼或前额,幼辈吻长辈的手心,平辈互吻面颊和嘴唇。男女同辈相见,女方吻男方的手心或握手。子女与父母相见,要吻父母手心,以示敬重。家庭中最热情的礼节是拥抱。塔吉克族民风淳朴、敦厚,社会道德高尚,凡到过塔什库尔干的人,都会为这里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族和睦,社会安定而惊叹不已。在当今社会,它确实堪称一奇!由于宗教关系,塔吉克族的饮食方面有一些禁忌。禁食没有经过宰杀而死亡的动物,禁食猪、马、驴、熊、狼、狐、狗、猫、兔和旱獭等动物的肉,以及一切动物的血。忌看羊产羔。交谈时忌脱帽。

塔吉克民族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他们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民族精神,逐渐形成了塔吉克民族特殊的审美追求。塔吉克族被誉为“鹰之族”,他们视鹰为强者、英雄,对鹰有特殊的情感,鹰舞是他们最喜爱的舞蹈,甚至连舞蹈的起源都与鹰的习性、动态联系在一起。塔吉克民族的服饰、生活习性也与其他民族不一样,他们欢迎客人与见面问候的方式都各有不同,使人们不用上高原就能感受到高原民族的民俗风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137627f7ec4afe05a1df46.html

《十景点介绍解说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