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发布时间:2013-12-15 21:04: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海南省海口一中  冯元元

指导教师:凌素娟  林丽芳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型:欣赏课

    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在唐宋曾有轰动效应,不仅声名远播,而且成为家家弦歌、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故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通过一首唐朝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让学生感受到友人之间的美好真挚的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目的是打开时空的隧道,让他们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和了解我国更多的艺术歌曲,达到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加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结合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理解对友人那种无限关爱的诚挚情谊。

2.愿意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3.体验运用自己的演唱方式表达友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教学难点:演唱时如何表现歌曲中忧伤、惜别、期待的真挚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方面:课前合作采集资源,进行归纳整合,以课件的形式与同学资源共享。

2.教师方面:课前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制作课件、撰写教学设计。

教具学具:多媒体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歌曲发展的概况。

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歌曲的主要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歌曲的主要脉络包括上古音乐、中古音乐和近古音乐。在课前呢,已经有几位同学通过资料查找后做了一些发言的准备,下面就由这几位同学上台来给大家分别介绍中国古代歌曲发展的概况。(请三位同学分别介绍先秦时期的上古音乐、秦汉-隋唐时期的中古音乐和宋、元时期的近古音乐。)

2.导入课题并介绍唐朝歌曲《阳关三叠》。

师小节:同学们介绍得太好了!谢谢你们!你们还记得吗?刚才有同学介绍了在唐代的音乐创作中,大量使用了唐诗入歌的创作手法,其中《阳关三叠》就是使用这一手法的佳作之一。这首以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愁绪的歌曲,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同学们,如果不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心路历程,要准确地理解这种离别的内涵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让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介绍走进教材这个单元推荐的唐朝歌曲《阳关三叠》吧。(课件播放短片介绍《阳关三叠》)

二、新课教学

1.教师演唱歌曲《阳关三叠》的第一叠。

导言:同学们,唐诗本身的情感就极具有感染力,那么唐诗入歌,又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回答的很好.现在老师就来模仿古人抚琴而歌吧。 

2.师生探讨原诗与歌曲歌词异同。

导言:同学们,我能在这首歌里看到蒙蒙轻纱笼罩的雨后小巷,看到雨后吐露新芽的柳树,还能看到两袖清风,抱拳永别的友人,更能看到挂在他们脸上的一行清泪,这是多么唯美的画面呀!那么,王维的原诗与现在演唱的歌词有什么不同?(探讨结论:除了王维的原诗四句,歌词里面增加了部分歌词。文中所提到的遄行、遄行、旨酒、旨酒等处的歌词及曲调是由后人加上去的,为了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这首诗的内涵,曲作家进行了二度创作改编完成的。)

3.朗读歌词。(课件出示歌单)

4.学唱歌曲。(方法:唱谱、念词、填词演唱。)

5.师生探讨歌曲上阙和下阙的情感表达上的区别。

导言:同学们的演唱充满了真情实感。在这一叠中音乐分为上阙和下阙,大家想想看,在刚刚演唱的过程中上下阙的情感表达是一样的吗?好,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探讨结论:上阙用王维的原诗,由四句起、承、转、合式的旋律组成,曲调以级进走向呈现,温情而含蓄;下阙旋律跌宕起伏、错落多样,突出表现了悲伤、惜别、不舍的感情。)

6.学生随琴演唱歌曲。

导言: 同学们,这是多么质朴、真挚、深切的情感啊,让我们再次演唱,从音乐中反复体验这种离别的惆怅,感受那种至诚而细腻的情感美吧。(学生随琴演唱)

7、师生探讨歌曲下阙中音乐的情绪特征及表现方式。

设问:在刚刚演唱的这一叠中,有一句旋律能够反映出作者内心翻腾的情感因素,这一句是在上阙还是下阙? (教师结合谱例进行引导,学生指出为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

再问:作曲家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创作,才能准确表达这种情感因素呢?(师生探讨结论:作曲家在这里用了一个八度的大跳音程,并两次出现了全曲最高音,使情绪更趋于奔放,形成了这一叠的高潮。(6——6的音频),使送别的情绪上升到了最极限,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那就用八度大跳来呐喊吧,喊出的是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喊出的是对统治者的不满。)

8.探讨第三叠中歌词的含义。

导言:我们来看第三叠中的这句歌词(载驰,载驰,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生答)

师小结:对,就是希望驾着马车和他共叙,但不知道要等到何时?这是王维的无奈,更是当时整个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歌曲深层地刻画了作者的心情,并且成功地含射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随着尾声的一声长叹,音乐似乎进入了一种迷惘的梦境,包含着作者与听众沉思和期待的想像。老师现在就来给同学们演唱第三叠,让我们更深层次的感受作者的心声吧。

9、教师演唱歌曲第三叠。 

师:想必同学们听唱完三叠后,能够解读到,为什么歌曲要停在上了吧?我国语言中有一而在,再而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看,大家都知道呀,可见是极数。为什么这么说呢?同学们,一个音乐主题反复三次,既能让我们的听觉捕捉并记住,又符合咱们心理承受的长度。这就是我们中国许多乐曲采用三段体的一个心理基础。

三、拓展

学生1:上台展示《阳关三叠》——丝弦五重奏。话外音简介:《阳关三叠》(丝弦五重奏)是胡登跳1989年根据同名琴歌改编。乐曲即保留了原曲的三叠结构,又巧妙地运用了丝弦乐器的绰、注、吟、揉等技法模拟古琴的韵味,并恰如其分地吸收现代多声部写作技巧,富有层次地表现了古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

学生2:上台展示《阳关三叠》——合唱与独唱的演唱效果。话外音简介:同学们,这种艺术形式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不同的感受?其实独唱与合唱各具魅力,独唱的音色单一、线条清晰、情感表现专一,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歌者的内心世界。而合唱则音色丰满,音响立体,音域宽广、声部丰富、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多、表现力强,尤其是多声部的均衡协和,更具有一种感染力。大家说是吗?

四、作业

欣赏对比《我爱你,中国》与《阳关三叠》,从年代、主题、旋律、风格、情绪、演唱形式、曲式结构、词式等方面对比这两首歌曲之间是否有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

五、结课

结课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一首唐朝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让我们感受到了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同学们,这首古朴淡雅诚挚的琴歌,已经打开了时空的隧道,让我们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和了解我国更多的艺术歌曲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6b36116bcd126fff7050b75.html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