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重点中学语文(2份合并)2019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9-01-02 17:27: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元素一词中的意谓本源、本根,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等。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文载体。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它区别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 $&源:ziyuanku

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选自2016121日《人民日报》,作者冯天瑜,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元素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制度、行为、观念等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B.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的汉字,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 

C.中华文化元素既有经典性又有时代性,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开掘并弘扬之意义重大。 

D.中华文化元素并不是一个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它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元素是指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通过不断熔铸而形成的较为稳固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文化成分。 *%

B.日常所见的诸多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与中华文化元素共生共存,须臾不可分离。 

C.从象形走向拼音,是世界上文字进化的基本趋势,而汉字则是唯一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文字。 

D.汉字创发于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文载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联、福字、窗花,象征吉祥如意的红灯笼,以为载体的家国天下情怀,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的民俗文化事象、文化符号。 

B.汉字具有极强的造词能力,如以为词干可组成电灯、电话、电脑等词语,可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概念。 

C.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都是中华文化元素经典性和时代性的体现。 

D.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充分说明中华文化完全可以走出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属文。辞父擢第,调万年主簿。数摄邑,人以明镜称。历四县令。曾孝宽以才荐,神宗召见,问欲再举安南之师。光庭对曰:愿陛下勿以人类畜之。盖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何益于广土辟地也?又问治何经,对曰:少从孙复学《春秋》。又问:今中外有所闻乎?对曰:陛下更张法度,臣下奉行或非圣意,故有便有不便。诚能去其不便,则天下受福矣。从吕大防于长安幕府。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哲宗即位,司马光荐为左正言,首乞罢提举常平官、保甲青苗等法。论蔡确为山陵使,而乃先灵驾而行,为臣不恭。又言章悼欺罔肆辩,韩缜挟邪冒宠,言甚切。宣仁后嘉其守正,谕令尽言,毋有所畏避。

迁左司谏,论苏轼试馆职发策[]云:今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有司不举其职,或至于偷。臣谓仁宗难名之盛德,而不当以为议论,望正其罪,以戒人臣之不忠者。未几,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列。宣仁后曰: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遂止。

河北饥,遣持行视,即发廪振民;而议者以耗先帝积年兵食之蓄,改左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拜侍御史。论蔡确怨谤之罪,确贬新州。拜右谏议大夫、给事中。

徙潞州。邻境旱饥,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犹自力视事。卒,年五十八。

光庭始学于胡瑗,瑗告以为学之本在于忠信,故终身行之。

(选自《宋史·朱光庭传》,有删改)

【注】发策:古代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资*% ziyuanku

B.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C.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D.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等权利。

B.节,文中指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比加的地位高。

D.视事:文中指办事。也可以指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光庭有才能。他十岁就能写文章;他因才能被人推荐给朝廷,皇帝问他几件事,他一一予以回答,其中有些话还很尖锐。

B.朱光庭守正敢言。他请求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贬新州;他还弹劾章悖等人。宣仁太后赞扬他。

C.朱光庭忠于皇帝。他认为苏轼在拟考试试题时用词不当,有冒犯仁宗之嫌,并请求处罚苏轼,但宣仁太后不同意他的看法。

D.朱光庭关心百姓。河北闹饥荒,他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却被认为是耗费先帝积累的物资;在潞州任职时,邻境闹旱灾,他去救济而得病。ziyuanku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5分)

(2)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10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归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8.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2分)

9.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概括。(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以一个字领起,抒发个人人生短暂,韶光易逝的感慨的句子是:

2)《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根源的句子是:

3)《春江花月夜》中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此时没有用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聚宴
符浩勇Ziyuanku

下班的时候,阿炳打来电话说,让我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去一下。

我犹豫了,从我这儿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几乎绕大半个城,下班这当儿车流人河,我蹬自行车就得大半个小时呢。我说,有什么事就在电话里说吧?

阿炳没有多说什么,只说来一下就知道了。随即,他挂了电话,那口气仿佛有什么不见面就不好说或不能说的。ziyuanku

我了解他的执拗,知道跟他再说也不会有变,只好骑自行车绕道城郊向着城南蹬去。

我和阿炳认识是在朋友的饭局上。席间,他几乎不动声息,比我的话还少。有好事者欺我不胜酒力,企图借势灌醉我,吵嚷之间,他竟横身夺过我的酒杯往他嘴里倒。这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

那晚,阿炳送我回家,到了我楼下,有个孕妇跪在街边,面前摊着一张白纸,写着歪歪扭扭的字,不用看也能猜出大概内容。我竟发现阿炳搀扶着我时,也不忘掏出五元钱丢在纸上……

没想到,我绕道城郊走,路上行人并不稀疏,一条本不宽敞的小路被挤得更窄小了。丁字路口处,那堵围墙后破败的院落,是阿炳曾经上班的地方。阿炳告诉过我,他是参加工作三年后听人鼓弄下海去的,却什么也没捞着。如今好不容易在城南租个小铺面开了一家音像店,赚利很薄,刚能抵上养家糊口。但阿炳乐在其中,按他的话说,别看音像店门脸小,声乐的世界可大着呢。我和他一来二往混熟后,不时就相邀小聚,大多是到郊外农家菜馆去,要几样应时的小菜。阿炳酒量并不见好,独独喜欢三春椰酒,喝到醉眼曚昽时,便学着电视里的广告词,戏说你好我也好。由此我常常想起认识他的那个宴席上他为我挡酒,心里便陡增些许敬意。

街边车水马龙,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着。记不清多少次了,我和阿炳走在街边,见到乞丐或残疾人,他总是像准备好了似的,悄然丢下三五元钱。我说,那些都是装出来的。有电视台采访一位在街边乞讨的孕妇,结果她拔腿就跑,原来大肚子是垫起来的。他听了只是笑笑。我知道他未必相信我的话,或者就不打算相信。有一次,我明知不能说服他,却还是说:你就图个心安?”他却说:不是心安不安。只要他们高兴,而且这付出也是我能承受的。 

也许这只是缘起。后来一件窝囊透顶的事,弄得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想必阿炳的心情也不会平静。

那是朋友的朋友介绍的朋友的朋友,从贵州大山里赶来,办了一个小型慈善讲座。主讲人林山似乎还没有抖落从远山而来的疲惫,他给我们看了九幅富有感染力的照片——木板钉成的墙壁、渴求的眼神、龟裂的手指等等,诉求贵州远山深谷里教育亟待拯救。他的演说声泪俱下,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现场募捐时,我掏了600元,阿炳捐了2000元。我知道那是他筹集的进货款。那时,他的音像店几乎没有进账。

事后一个月,阿炳似乎还没有从贵州的大山里走出来。他说,如果可能,真想去贵州支教,哪怕是一个月。于是我设法联系朋友的朋友,可是林山似乎人间蒸发了,倒是打听到那天在场41人捐了16.4万元。朋友的朋友找到朋友,说是林山的手机关了,他们也只是在一家站上认识林山的。我特意上了那个站,站上有林山贴的很多图片,色括演讲现场见到的那些照片;还有很多帖子,呼吁社会关注贵州大山里的孩子。林山失踪后,站上的资料也就停止了更新。种种情况表明:我们受骗了。但阿炳并无失落,他始终相信他固执的直觉:林山深遂的眼眸里燃烧着诚意……

一年过去,我和阿炳仍会在朋友聚会小酌时相互关照,但我心里不觉有点生分,害怕他会提起因我的冒失而引致的尴尬结果。渐渐地,我甚至觉得他每一次对我的笑都意味深长。但阿炳像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对捐助贵州大山的事只字不提。不时,我和他还是相约到郊外农家菜馆去,依旧是点几样应时小菜,酒还是熟识的三春椰酒,却未见他再沉醉过。上周末,阿炳外埠的朋友来了,我还应邀到城郊农家菜馆去赴宴;今天周四,他打来电话非让我去找他,究竟有什么事不能电话里说呢?

远远的,我听到从阿炳的音像店里飘出来天籁般的旋律,正想呆在街边沐浴一番。不想阿炳从店里出来了,不容我迟疑,催我进屋。

屋里不大的空间,摆了一张扁形饭桌,放着一瓶贵州醇白酒,还有外买的几样小菜,却摆了三个座位。我机警地问:还有谁?

只见阿炳抖出一张发皱的都市报,神情有些异样,他说:还记得吗?那位贵州大山来的林山,他,他没有骗我们,他是在回贵州途中遭遇不测的……好在那个无意伤害他的人发现了那些钱(捐款)的来路……最终那些钱用在山区小学的建设上了……那晚,我和阿炳都喝得酩酊烂醉;那晚,我和阿炳畅游在音乐的潮浪里,我只记得阿炳的眼眸里好亮好亮。
(选自《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2.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写阿炳叫到他的音像店去,却不肯在电话中告诉究竟有什么事,这一方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一方面也暗示阿炳想要告诉的事情不同寻常。
B.小说第五段将饭局上有些好事者对的态度与初次见面的阿炳对的态度进行对比,委婉地批评了一些人不顾他人健康强行劝酒的不文明餐桌风气。
C.小说第八段写看到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的场面,触景生情,不觉回忆起与阿炳交往中的一些小事,并为阿炳屡屡不听的提醒和劝告而感到遗憾。
D冒失地鼓动阿炳把两千元的进货款捐给了林山,林山携善款失踪后,感到特别窝囊,心情很不平静,见到阿炳时感到不自在,怀疑他内心对有所不满。
E.小说倒数第二段用三个省略号,一方面是为了省略枝节,简明扼要地交代林山失踪的真相;一方面是为了再现阿炳说活的语气,表现他沉痛而又略感欣慰的心情。

13.小说中的阿炳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14.小说中的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5.这篇小说在收入作者的一部小说集时,标题被改为拯救,你认为聚宴拯救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理由。(8分)ziyuanku

四、基础知识与阅读积累(21分,每小题3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进城务工,其身后是一个个独守家园的留守老人;由于他们对老人无所用心,致使老人们承受着无尽的孤独与寂寞。 

B.社区难题、邻里纠纷、家庭不和、医患纷争等矛盾,行走于都市乡村的调解员对当事人摇唇鼓舌,不厌其烦地劝和促谈,有效化解了各种矛盾。 

C.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践行三严三实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让大学生们在春风化雨中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如果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对鲜活的生活充耳不闻,那么他们就会离社会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发展下去,他们就会成为不知有汉的桃花源中人了。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表明,当下的世界已经形成经济高度依存、信息高度发达、产业相互交融的格局,是一个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时代。 

B.与流行文化相比,乡土文化的变化明显迟缓,要想让乡土文化保持质朴无华的本色的同时吮吸流行文化的养分,需要下一番工夫不可。  

C.近年来,我国关于留守儿童的舆情事件增幅显著,无疑暴露了这一群体面临的非常严峻的成长危机,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伤痛 

D.实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推行阳光行政,是实现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 

1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工部诗集》是杜甫的作品集,这是以官职命名其文集。

B. 古时酒有三酒五齐之说,“三酒”为"事酒”、“昔酒”,“清酒”三种,统称"三酒”。事酒为因事之酿,时间很短;昔酒是可以短时储藏之酒,稍醇厚一些;清酒则冬酿夏熟,为当时酒中之冠。五齐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沈齐五种酒,是相对于清酒的浊酒。但不论清酒、浊酒、三酒、五齐都是发酵后直接饮用之酒。古人们说话时用圣人代表清酒,用贤人代表浊酒,喝清酒喝醉了叫中圣人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1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初。在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有严格规定。全首八句。每句五字的,称五言律诗;七字的,称七言律诗。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每句之内,句与句之间的平仄调配,都有一定的格式。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不能邻韵通押。

B. 绝句亦称截句断句。近体诗的一种。全首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押韵和声律要求均同律诗。绝、截、断均含短截之义,故有截取律诗一半而成之说。或截首尾两联,或截中间两联,或截上半首,或截下半首。以截取首尾两联较为常见。

C. 《白氏长庆集》是白居易的作品集,这是以诗人的籍贯来命名的。

D. 宋代苏轼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画的评论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某些山水诗和风景画,都是以自然客体为对象,就观赏者角度来说,它有某种相通的地方,某些描绘自然客体的诗篇,在观赏者角度的接受过程中,往往回原为具体的形象的画面。这种共通性,亦就是诗中有画的基本意思。

20.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浪漫主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基本方法。以表现理想为主,常以想象、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种奇特的景象;语言上追求华丽的词汇,多用比喻、排比、象征等手法。

B. 现实主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创作中一种基本方法。以写实为主,注重对现实生活或景象的真实描绘;在手法上多用白描,语言质朴、自然。

C. “宫车晏驾,晏:迟。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

D. 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2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合指天地四方。如《孔雀东南飞》中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就是这个意思。

B.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春以正月始。古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在阴历中,又利用其给一年十二个月依次命名,如:孟春、仲春、季春等。依此推算,《宋史》己卯,诏每岁以季秋亲祠明堂中所写的季秋,应是中国古代阴历的九月。

C.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 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也有取字的权利。

2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如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这些诗句都反映了从佛教起源的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习俗。

B.“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但是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居丧,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守丧期间从军作战称为墨绖从戎

C.“增峻城隍原指护城河,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后来城隍成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D.“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立意解析: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C(本文主要以汉字及汉字文化为例阐明了中华文化元素的特性及作用,论述了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的重大意义。) 

2.AB项颠倒了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华文化元素的关系;C唯一的说法没有根据;D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字说法错误,原文是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 

3.A(据原文,为载体的家国天下情怀应属于中华文化元素而非文化事象、文化符号。)

二、(一)文言文阅读

4. D(原文标点: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5. C(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尊卑和官位高低有变化)

6. B(“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贬新州错,蔡确被贬新州不是因为朱光庭批评他不守臣礼,而是因为朱光庭弹劾他怨恨非议的罪行)

7(1)详细地阅读了苏轼的文章的意思,这是针对现在的有关官员而说的,不是用来讽刺祖宗的。(得分点:是、有司、所以,各1分,句意2分)

(2)流亡的百姓进入潞州境内的连续不断,朱光庭每天准备食物给他们吃,常常忙到夜里,自己来不及吃饭。(得分点:踵接、第二个、不暇,各1分,句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杜鹃;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9.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对比的表现手法。蝴蝶梦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子规啼,一乐一悲,形成对比。

作用:渲染了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苦。

10.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仕途坎坷,年华易逝的自伤之情;渴望归隐的迫切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1.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2.A3分,答E2分,答C1分,答BD不得分。(B委婉地批评了一些人不顾他人健康强行劝酒的不文明餐桌风气理解有误;C为阿炳屡屡不听的提醒和劝告而感到遗憾理解不够准确;D冒失地鼓动阿炳把两千元的进货款捐给了林山”“怀疑他内心对有所不满理解有误)

13.①豪爽仗义。初次见面时,看被人灌酒,尽管自己酒量不行,仍挺身为挡酒。 ②心地善良,坚信人性的善良美好。看到乞讨者总是毫不犹豫地给钱;捐出筹集来的全部进货资金资助贵州山区教育;在林山带着捐款失踪,种种情况表明我们是受骗了的情况下,坚信林山不是骗子。③知足常乐。经营音像店利润微薄,仅够糊口,仍乐在其中。(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14.作为小说中的叙事者,以切身的见闻和感受来讲述阿炳的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抒情性,更加感人。②作为小说中的线索人物贯穿全篇,应邀去阿炳家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使现实与回忆巧妙对接,使小说内容多而不乱,结构紧凑。③侧面烘托了阿炳的形象。与阿炳对待乞讨者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反衬出阿炳的可贵品质。④的形象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有心行善但又总担心上当受骗,这种犹疑的心理代表了社会中很多人的真实心态,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的转变表达了要相信善良的主题。(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15.示例一:聚宴更好。理由:①聚宴是小说的情节框架,其他相关事件有机融入其中,使作品收放自如,结构严谨。小说以阿炳打电话邀去他的音像店参加三人聚宴为框架,在赴宴路上的所见所想所感巧妙自然地融入其中。②聚宴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多次写到聚宴的情景,与阿炳是在宴席上相识的,后来又常相邀小聚农家菜馆,林山失踪的真相也是在阿炳家的餐桌上揭晓的。③聚宴朴素含蓄,看似平淡客观,既不揭示主题又不渲染情感,但却给人留下更多品味琢磨的空间。

示例二:拯救更好。理由:①拯救概括了小说的核心情节。核心情节是林山为拯救贵州偏远落后山区教育辛劳奔走,和阿炳在他感召下为拯救山区教育而捐出善款,因此拯救二字是精当的概括。②拯救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描写阿炳、林山的行为,以及由怀疑到相信人性的真诚这一转变,肯定了献出爱心拯救他人的精神。③拯救虚实兼备,言简义丰。拯救具有双重含义,既指阿炳、林山和救助他人的行为,也指灵魂上获得的救赎。④拯救突出了阿炳乐于助人的品质。

8分;观点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四、基础知识与阅读积累

16.成语CA项无所用心: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此处望文生义。B项摇唇鼓舌: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C项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此处使用正确。D项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17.病句DA项主宾搭配不当,世界时代不搭配;B项句式杂糅,需要……”“非……不可,两者取其一;C项表意不明,一种时代的伤痛”究竟是指关于留守儿童的舆情事件增幅显著还是成长危机,有歧义) 

18.C(乡试每三年一次)

19.C(《白氏长庆集》是以诗集编纂时的帝王年号来命名的)

20.D(《六国论》中的故事旧事,先例的意思。)

21.A(指年月日的天干和地支相配合)

22.A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是清明节习俗,不属于起源于佛教。第一句是元宵节放河灯,第二句是腊八节,第四句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立意解析:

这则材料由诗句和理解提示两部分组成。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所写《别严士元》中的两句诗,原诗写的是在一个春寒料峭、天气多变的日子里,诗人在苏州城外惜别友人的情景,透露他仕途不得意的心情。

首先是品语义。诗句文字比较浅显,意思是不知不觉中,毛毛细雨润湿了衣服;树上的残花飘落在地上,悄无声息,展现出一片蒙蒙春雨的江南景色。

其次是抓意象和分析主旨。这两句诗包含有两个意象:一个是细雨湿衣,一个是闲花落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体察极为细致,描写极为细腻,因为唯有看不见才显出雨之,唯有听无声才见出花之。可是,这两句描写景物的句子,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呢?由于这里忽略了上下文,也没有对原诗作任何介绍,考生无法对原诗蕴含的深层次意象以及主旨作知人论世之类的探究,故而,我们对这两句诗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应该宽泛得多:

①由细雨湿衣”“闲花落地两个意象的特点,可以理解这两个意象是在赞美春天的美好品格,由此可以联想到杜甫的名句润物细无声,赞赏春雨默默滋润万物、闲花默默落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

②采用相似联想的方法进行合理推求,由此及彼,可以理解这两个意象是在寓意恬淡地做人,甘于寂寞,从而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由此联想到当今社会上的种种浮躁现象,阐述人如果缺少一颗淡定之心,人生必将失衡。

③可以理解为这两个意象是在阐述一个哲理: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寂寞不意味着平庸。我们要在寂寞中追求美好,需要坚忍与执著等精神。

题目已经给出了五种关于诗句主旨理解的提示,细心揣摩,这五种都是言之成理的,我们可以围绕材料中提示的某一个观点展开,也可以另辟蹊径,谈谈自己对诗句独特的个性化的体会:例如在喧哗浮躁的环境中坚守一份恬淡的品格,平凡无欲的生活自有闲适之美……

参考译文:

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写文章。推辞父亲的恩荫,考中进士,调任万年县主簿。几次代理县令,人们称他是明镜。历任四个县的县令。曾孝宽因为朱光庭有才能而向朝廷推荐,神宗召见朱光庭,问到想再次出兵攻打安南。朱光庭回答说:希望陛下不要把安南当作人类来养。因为得到他们的土地不能居住,得到他们的百姓不能使用,对开拓疆土有什么好处?皇帝又问朱光庭研究什么经书,朱光庭回答说:年少时跟从孙复学习《春秋》。皇帝又问:现在在朝廷内外听到些什么吗?回答说:陛下更改法度,臣下奉行命令有的不是圣上的旨意,所以有的好有的不好。如果能去掉那些不好的,那天下就会得到福分了。跟随吕大防在长安幕府。朝廷五路出兵讨伐西夏,雍州是大都市,许多事情都靠这里去办,调发人员物资期限很紧,朱光庭常常坚持不答应。使者生气,将要施加军需物资缺乏之罪,朱光庭请求罢职离去,吕大防替他调解。哲宗继承皇位,司马光推荐朱光庭做左正言,朱光庭首先请求罢免提举常平官、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认为蔡确身为山陵使,却走在先帝的灵柩之前,作为臣子不恭敬。又说章悖欺骗蒙蔽肆意狡辩,韩缜奸邪求宠,话很耿直。宣仁太后赞扬他能守正道,告诉他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畏惧、回避。升任左司谏,议论说苏轼拟馆职考试题说:现在要效法仁宗的忠厚,而担心有关官员不能尽职,可能会玩忽职守。我认为仁宗有难以形容的盛德,而不应当用玩忽来议论,希望惩办他的罪行,来警戒大臣中不忠诚的人。不久,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述这件事。宣仁太后说:详细地阅读了苏轼的文章的意思,这是针对现在的有关官员而说的,不是用来讽刺祖宗的。于是议论停止。河北闹饥荒,朝廷派朱光庭拿着符节巡行视察,立即打开粮仓救济百姓;而议论的人认为他消耗先帝多年积累的军需物资,改任左司员外郎。升任太常少卿,授任侍御史。弹劾蔡确怨恨非议的罪行,蔡确被贬到新州。授任右谏议大夫、给事中。调任潞州。邻近州县境内发生旱灾闹饥荒,流亡的百姓进入潞州境内的连续不断,朱光庭每天准备食物给他们吃,常常忙到夜里,自己来不及吃饭,于是生病,还勉力办公事。去世,享年五十八。朱光庭起初跟从胡瑗学习,胡瑗告诉他治学的根本在于忠诚守信,所以朱光庭终身践行。


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

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②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③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贵任,使自己成为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④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⑤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都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隐士也不少,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算是中国最早的隐士。

B.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C.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一翼,所以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

D.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隐逸理论中追求纯粹的自我存在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隐身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B.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C.隐心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D.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

B.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关核是必要的。

C.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D.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控诉大会

杨绛

三反运动【注】期间,我在清华任教,曾参与几个“酝酿会”。那就是背着被控诉的教师,集体搜索可资控诉的材料,例如某教师怎么宣扬资产阶的生活方式,某教师怎么传布资产阶级的思想等等。

我当时教一门“危险课”,大三的英国小说。外文系的“危险课”原有三门:诗歌、戏剧、小说。后来这三门课改为选修,诗歌和戏剧班上的学生退选,这两门课就取消了。我教的是大三的英国小说,因为仍有学生选修,我只好开课。我有个朋友思想很进步,曾对我说,你那老一套的可不行了,得我来教教你。我没有虚心受教,只留心回避思想意识,着重艺术上的分析比较,当时选定精读的小说是狄更斯的《大卫考伯菲》,狄更斯公认为进步小说家。

可是狄更斯的进步不免令人失望,比如小说里少不了谈情说爱的部分,我干脆把谈恋爱的部分全部都跳过拉倒。跳,有时有绊脚石。一次,精读的部分里带上一句牵涉到恋爱的话,主人公的房东太太对他说:“你觉也不睡,饭也不吃,我知道你的问题。”学生问:“什么问题?”我得解答:房东太太点出他在恋爱,我说:写恋爱用这种方式是陈腐的滥调,十八世纪斐尔丁的小说里,主人公虽然恋爱,照常吃饭,照常睡觉。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却还未能跳出中世纪骑士道的“恋爱准则”。我就这样踢开了绊脚石。

酝酿控诉大会的时候,我正为改造思想做检讨,我的问题,学生认为比较简单。我不属“向上爬”的典型,也不属“混饭吃”的典型,我只是满足于当贤妻良母,没有新中国人民的主人翁感。我的检讨,一次就通过了。开控诉大会就在通过我检查的当天晚饭后。我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随我的亲威同去听控诉。我那位亲威不知哪里听说我的检讨获得好评,特来和我握手道贺,然后和我同去开会,坐在我旁边。主席谈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毒害等等,然后开始控诉。

有个我从没见过的女孩子上台控诉,她不是我班上的学生,可是她咬牙切齿,顿足控诉的却是我。她提着我的名字说:

XXX先生上课不讲工人,专谈恋爱。”

XXX先生教导我们,恋爱应当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XXX先生教导我们;见了情人,应当脸发白,腿发软。”

XXX先生甚至于教导我们,结了婚的女人也应当谈恋爱。”

我的亲威张大了眼睛,几千双眼睛都射着我。我只好效法三十年代的旧式断娘,闹房时戴着蓝眼镜,装作不闻不见,木然默坐。控诉完毕,群众拥挤着慢慢散去,一面闹哄哄地议论。我站起身,发现我的亲成已不知去向,谁这么巧妙地断章取义,提纲上线的,确实为控诉大会立了大功,我得承认,这番控诉非常动听,只是我给骂得简直不堪了。

我走出大礼堂,恰似刚从地狱出来的魔鬼,浑身散发着硫磺臭,还带着熊熊火焰;人人都避得远远的,忽然我们的系主任吴达元先生走近前来,悄悄问:“你真的说了那种话吗?”

我说:“你想吧,我会吗?”

他立即说:“我想你不会。”

我很感激他,可是我也谨慎地离他远些,因为我知道自己多么“臭”。

我独自一人回到家里。假如我是一个娇嫩的女人,我还有什么脸见人呢?我只好关门上吊啊!

季布壮士,受辱而不羞,因为“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我并没有这等大志,我只是火气旺盛,像个鼓的皮球,没法按下个凹处来承受这份悔辱,心上也感不到丝毫惭愧。我看了一会儿书就睡觉,明早起来,打扮得喜盈盈的,拿着个菜篮子到校内莱市上人最多的地方去招摇,看不敢理我的人怎样逃避我。

有人见了我及早躲开,有人佯佯不睬,但也有人照常和我招呼,而且有两三人还和我说话,有一人和我说笑了好一会儿。避我只在情理之中,我没有怨尤;不避我的,我对他们至今感激。

不久,《人民日报》上报道了我校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控诉大会,还点了我的名为例。幸亏我不是名人,点了名也未必有多少人知道,我的安慰是从此可以不再教课。可是下一学期我这门选修课没有取消,反增添了十多个学生,我刚经过轰轰烈烈的思想改造,诚心诚意地做了检讨,决不能再消极退缩,我也认识到大运动里的个人是何等渺小,我总不能借这点委屈就掼纱帽呀!我只好自我譬解:知道我的人反正知道;不知道的,随他们怎么想去吧。

人生在世,冤屈总归是难免的。

虽然是一番屈辱,却是好一番锤炼,当时,我火气退去,就活像一头被车轮碾伤的小动物,血肉模糊的创口不是一下子就能愈合的。可是,往后我受批评甚至受斗争,总深信这场控诉大大增强了我的韧劲。

一九八八年九月

【注】三反运动:三反运动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为了避免自己成为被控诉的对象,作者当时讲课着重艺术上的分析比较,回避思想意识,甚至希望学生不选自己的课来逃避迫害。

B.作者认为自己既不属于“向上爬”的典型,也不属于“混饭吃”的典型,再加上检讨已获通过,所以控诉大会的控诉对象不会涉及自己。

C.控诉大会上,上台控诉的女孩子不是作者班上的学生,说明她完全胡编乱造,歪曲事实,反映了当时诬陷迫害成风的社会现实。

D.“人生在世,冤屈总归是难免的。”正因为作者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能够在受到冤屈的情况下找到自我安慰,从而安心工作。

E.本文既写了杨绛的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个性,又写了她淡泊豁达、与世无争的个性,在展现人性美好的同时也暗含对丑恶与时代的批判。

5.杨绛先生被控诉之后,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作者说“往后我受批评甚至受斗争,总深幸这场控诉大大增强了我的韧劲”如何理解这里的“韧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丁西林:君子不器

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初试戏剧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

1914年负笈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兼任理预科主任。后多次被选为物理系主任,他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編写讲义,并从事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

1927年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材、设备和书刊均必须从国外购进。他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至抗战前,已建立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任所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中研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归国后业余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作于1923年的处女作《一只马蜂》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烟自由和个性解放。但和当时流行的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的“问题剧”不同的是,没有常见的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客的敌我,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主题,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

作为常年从事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而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

物理学对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优越的“喜剧审美定势”。正是这种发现与挖掘能力,使丁西林像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从“找房子”“偷烟”“赔花瓶钱”这些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近乎无事之事”中捕捉到喜剧的因子,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作为以严密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他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是熟练的,而当作为一位戏剧作家,他便在作品中自如玩弄与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从而使偶然性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自然化解,产生独特的喜剧效果。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丁西林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東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他的语言,幽默俏皮,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建国后,丁西林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多种职务,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对于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做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创作出多部话剧、舞剧、新编戏曲等。他的独幕喜剧久演不衰,北京人艺多次把他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搬上舞台。

197444,丁西林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他在独幕剧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为中国现代话剧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相关链接:

①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著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②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学者,丁西林通常面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界、超越人类之上的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愤激。在黑暗中能看到光亮,在不可笑中发现可笑,让可笑变得更可笑。

(郑以然《行走在物理与戏剧之间》)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丁西林在北大担任物理系主任期间,广纳人才、整订术语,树立起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风,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图书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B.上海物理研究所创办时步履维艰,十年后就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与丁西林艰苫奋斗,锐意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C.丁西林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是因为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求学期间积淀了丰厚的文学底蕴。

D.丁西林的戏剧在题材上并无特色,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显出个性,善于用夸张丰富剧情,使情节波澜起伏,妙趣横生,让观众欣赏后发出会心的微笑。

8.为什么说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结合文本进行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丁西林在戏剧创作上有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家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千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成,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貳;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憕、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B.突跃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C.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D.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宝,唐玄宗年号。古代的纪年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王公年次纪年、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等。

B.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C.迁:古代称调动官职的常用词语,一般指降职,与其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D.大赦: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B.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

C.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D.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

后游

(唐)杜甫

寺忆①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②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①寺:修觉寺,杜甫曾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流落到新津(今属四川),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此篇。②暄;温暖。

14.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本诗从句式对仗的特点来看有额联和颈联两联。

B.首联采取倒装句式,突出游览的处所。

C.颔联写山水草木有情,反衬世态炎凉。

D.颈联写诗人从早到暮在此,流连之久。

E.尾联采用散文句式,读起来诘居而拗口。

15.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后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默写(5分)

16.(1_______________,各自东西南北流。 (鲍照的《拟行路难》)

2)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3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4)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

5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在《虞美人》)

第Ⅱ卷(表达题 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低龄留学值与不值、好与不好,也需因人而异。既不能投鼠忌器,甘心做了井底之蛙;也不能盲目跟风,唯留学是出路。

②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富有灵气,文宇才那么珠圆玉润

③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气温大幅度下降,滴水成冰,人们在室内火炕上坐了半天,仍然感觉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④现在一些大学生制作简历时,多彩色打印,铜版纸印刷,贴艺术照,不惜工本,然而那些华而不实的简历即使投到用人单位也不过是泥牛入海,起不到实际的求职作用。

⑤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再次想起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⑥在书名上大做文章是伪劣书编写者的惯用招数,如在《现代汉语词典》等精品辞书前加上“新编”“新世纪”等,以此来鱼目混珠。

A.①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宋代之后,文人写意画的流行对一笔一画的深浅浓淡、参透润化都极为讲究,生宣的独特润墨性深受时人青睐。

B2016最热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首播时,凭借143%的收视率毫无悬念地夺得了荧屏收视冠军,其收视率远超同时段其他电视剧。

C.记者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获得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属于和科学界“第一巨奖”,这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D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彰显了奥运新理念,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的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应像一篇文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有人读书,只随便翻翻就抛开;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末一个字才罢。,但永远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多少部书呢?,若只是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是要区分书籍的轻重缓急的,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考查的。

21.下面是“2016鲁迅文化跑”路跑活动的L0G0.请写出构图要素(除文字外),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要求:选好角度,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

2B

3C

4.答案:AD

5.①先是感到耻辱不堪,只能木然默坐。②回家后火气旺盛,不能承受侮辱,也感不到丝毫惭愧。③早晨起来便已释然,打扮得喜盈盈的去菜市招摇。④下学期已经认识到人生在世,冤屈难免表现出豁达的一面。(每点一分)题干问的是“被控诉之后,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答题区间只要在第十节往后的段落里,抓住主要的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比如:(1)装作不闻不见,木然默坐:(2)我走出大礼堂,恰似刚从地狱出来的魔鬼,浑身散发着硫磺臭,还带着熊熊火焰;(3)明早起来,打扮得喜盈盈的,拿着个菜蓝子到校内莱市上人最多的地方去招摇,看不敢理我的人怎样逃避我。(4)我只好自我譬解:知道我的人反正知道;不知道的,随他们怎么想去吧。人生在世,冤屈总归是难免的。

6.①这里的“韧劲”是指抗挫折的能力增强了。正如作者所认为的,屈辱也是一种锤炼。从火气旺盛到慢慢承受,她慬得了“人生在世,冤屈总归是难免的”。心态平和了,面对挫折时的承受力也就增强了。②这里的“韧劲”是指应对人生挫折的技巧。她既明白了个人力量的渺小,也坚信冤屈虽然难免,冤屈也总有过去的时候,所以她选择不硬碰硬的对抗,而是既有坚守,也有妥协。

(任选一点即可,若有其他认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7B

8.①从人物身份上看,丁西林是物理学家,从事戏剧创作是业余身份;②从作品上看,艺术上成熟,与流行的社会“问题剧”不同,风格轻松、幽默、含蓄;③从后世影响上看,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执著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在中国话剧史上意义独特。(每点2分,共6分)

9.①从平常小事中发现与挖掘喜剧因子,刻画深入细致;②通过破坏生活中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产生独特的喜剧效果;③对人物态度有着科学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悲悯大于愤激,具有独特的幽默品格。(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②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给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③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学者,他有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微笑面对生活,具有悲悯的情怀,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笑点。④对于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他坚持不懈地探索。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10C

11C

12C

13

1)葛禄将李献忠及其妻子儿女、帐下数千人都捆绑起来,交给程千里,程千里飞快地传回捷报,唐玄宗很赞赏他的勇武。(“缚”“飞”“壮”各一分,句意2分)

2)这不是我作战的过错呀,这是天意啊!替我转告各位将士,宁可突然失掉主帅,也不可丢失城池。(判断句,“诸”,“乍可”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程干里是京兆人。他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碛西募人,多次凭借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年,他被授予御史中丞。天宝十二年,兼任北庭都护,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领部众归附唐朝,隶属于朔方军,唐玄宗为其改赐姓名叫做李献忠。李林甫统领朔方节度,任命李献忠为副将。之后又下诏,将李献忠部落转移,隶属幽州管辖,李献忠和安禄山素来不和,恐惧不敢奉诏,于是背叛朝廷逃回碛北,多次成为边关大患。唐玄宗对他感到很愤怒,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天宝十二年十一月,程千里的军队到达碛西,用书信晓谕葛禄,命令他帮助朝廷。李献忠势单力孤,归降了葛禄的部落。葛禄将李献忠及其妻子儿女、帐下数千人都捆绑起来,交给程千里,程千里飞快地传回捷报,唐玄宗很赞赏他的勇武。天宝十三年三月,程千里在勤政楼献上俘虏李献忠,最后将他在朱雀街斩首,程千里凭借功绩被授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然留任辅佐治理羽林军。安史之乱发生后,朝廷下诏命令程千里在河东招募兵勇,充任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天宝十五年正月,程千里被升迁为上党郡长史、特进,代理御史中丞,派兵守上党。叛贼来攻城,多次被程千里击败,凭借功勋多次升迁,直至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任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包围城池,并且多次带领少量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于是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生擒蔡希德。双方精锐的骑兵交战得很激烈,差点就要生擒蔡希德,但是蔡希德的救兵到了,程千里于是收拢骑兵撤退,可是护城河的桥坏了,他掉进了坑里,反而被蔡希德抓住了,程千里抬头告诉自己的骑兵说:“这不是我作战的过错啊,这是天意啊!替我转告各位将士,宁可军队失掉主帅,不可丢失城池。”士兵们听到后都流下了眼泪,早晚严防死守,叛贼最终也没有攻下城池,程千里被俘到了东都洛阳,安庆绪给他安排了住处,专门给他安排了伪职特进,把他囚禁在客舍中,等到安庆绪败走的时候,程千里被严庄杀害。

这一年的十二月,皇上驾临丹风楼大赦天下,其中说到:“忠臣侍奉君主,只有杀身报国而不会叛变成为贰臣;烈士为国捐躯,即使死了也像活着一样。像李憕、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这些人,马上追赠官职,寻访他们的子孙,加封他们的官爵,家中人口都多多给予抚恤。”于是从此给予厚待的人,无不是要求节义完备的。而程千里终究因为被生擒到叛贼的朝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14AE

15.颈联描绘了修觉寺晨景与晚景两幅画面,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表面看来诗人像是赞美这里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流落西南,满腔悲愤,无处排解,而强作豁达之语。以乐景写哀情,益增其哀。

16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8B

19A

20.①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②然而有些书是研究某种学问时必须细读的;③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

试题分析:第①句根据后面“但水远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可知两种方法都对;第②句根据后面“若只是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可知,此处应该填入要细读。第③句需要根据前后的句子,前面的句子是“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后面的句子“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可填“哪几本书只要翻翻”。

21LOGOU由鲁迅和奔跑的人组成,(1分)鲁迅的剪影线条刚毅,棱角分明,透露出鲁迅人格的坚毅(思想的锋芒),两个昂首向前奔跑的人象征鲁迅精神的薪火相传(2分),整个标识体现出鲁迅精神的文化底蕴和勇于竞争的体育精神。(2分)

22.让坚守之花在枝头绽放

当一种坚守的毅力达到一定强度时,它就会迅如光迅追逐宇宙万物,囊括万物而战胜一切。这是一种“坚持相对论”。

——题记

拳王阿里在无丝毫力气时,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下来,坚守成功的信念,最后,他胜利了。

坚守,是对个人职业的恪守尽职,对信仰的忠诚。

二十年飞雪传心,一个孤独的山路上一个孤独的背影。他,王顺友,一个马班迪递员,二十年来行路四十多万里,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说,自己不干了,那四里八乡的村民就失去了与外界联系。正是他的坚守,创造了中国邮政史的奇迹,感到了千万人民。

华益坚守在救死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最后自己倒下了。

竺可桢教授,四十年如一日,坚持每日做物候记载,推动了中国气象物候学的发展。坚守,是对心灵的守候,是对品质的节操的保持。

庄子垂钓河畔,面对眼前清波漾起的河面与身后的相位,他选择了曳尾于泥淖之中。他要坚守他内心“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的高洁。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里讲道:坚守,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超越。庄子生活的境界,正是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他经得住高官厚禄的诱惑,坚持住孤独的心灵,清洁的心灵。

因为坚持,陶潜归去来兮;因为坚守,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坚守,更是对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守候。

汉家寨如一粒弹丸,被遗弃在广褒的荒漠之中。但千百年来,这里始终有人居住。他们要守住汉文化的根。

时现“诸学百家”、“红楼学研究”热浪翻起,这是对文明的坚持。商品经济的今天,需要中华传统文化为发展增加催化剂。

惟有坚守住汉文化,中华民族才能铭记自己是龙的传人:是有血性、有历史、有内涵的优秀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高三的学子,我们也应该向阿里学习,坚守成功的信念,保持高昂的斗志,以必胜的信念奋战高考;也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坚守内心的宁静。

坚守,让平常人也能够和伟人一样与万物既无时间之差也无空间之别。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拳王阿里在比赛的关键时候,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超人的毅力,从精神上震慑了对手,最终迫使对手认输的故事。阿里胜利的关键“坚持”以外,“智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通过自己的表情和气势给对手制造了似乎自己还存有旺盛体力的假象,最终迫使对手认输。这是一道“聚合式”的“新材料作文题”,也就是说,考生务必从材料的中心意思出发立意。材料中像“拼命坚持”“精神上压倒对方”“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更加顽强地坚持着”等词句,一个接一个扑面而来,可以有下面的立意:“坚持就是胜利”,这是最简单的着想,同时也容易人云亦云;“坚持,便要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困难或敌人)”,“振作精神便能顽强坚持”,这两种立意便有点不简单了;而主要从弗雷泽的角度立意:“本是旗鼓相当,但一念之间的放弃意味着失败”,就或许有些与众不同;结合两个人的角度立意恐怕更少了吧?殊不知新意也便在此了:“胜利与失败原来是近邻,就在于坚持还是放弃”。然而不管怎样立意,总不能绕开“坚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699f5a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1.html

《内蒙古包头市重点中学语文(2份合并)2019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