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得自在—浅析文同墨竹艺术

发布时间:2011-09-01 12:19: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游戏得自在

——浅析文同墨竹艺术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将文同的墨竹绘画艺术代表作品作一详细品评,并结合其笔墨特点、画面意境、个人生平、成长经历等因素,解答文同在艺术创作上为何独爱墨竹艺术,使读者对文同及他的墨竹绘画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关键词:文同 山水画 墨竹

宋代,乃是墨竹绘画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墨竹绘画,到了宋代由于作者队伍不断壮大,加上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受到了一大批文人的青睐,很快便成了一门独立的画科。《宣和画谱》根据当时盛况,将绘画总分十门:“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蔬果门”。宋代共凡三百十余年。其间图画之情形,与前代殊异;一道释人物画,比较衰退,南宋尤甚;花鸟,山水,则并称盛;凡有制作,往往与诗文为缘,盖已入文学化时矣。

宋代虽政治腐败、军事软弱,但文学艺术空前发展。特别是宋画、宋词及宋瓷无不精妙至珍,闻名中外。且特别重视文人的作用,有宋以来文人地位大人提高,他们对国家前途和社会现实更加关心,北宋著名的文人几乎都参与了政治改革,这便形成了宋代文人与政治空前绝后的密切关系。

宋人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深刻的人生感受。文人们还用诗词,散文表述自己的政治态度,阐述自己的政治见解。在诗文难以尽性直抒的情况下,文人们“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苏轼《文与可画竹屏风贊》)墨竹绘画艺术以其特质受到文人政治家的喜爱。文人士大夫在无声之诗的绘画中折射出自身品节,寄寓社会感触,抒发人生感叹。最值得注意的是,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内忧外患,朝廷内部之党争、建功立业之儒家理想与客观社会现实之矛盾在文人心中笼罩上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他们渴求新的精神支柱,籍以抚慰沉郁忧伤的心灵。

此时高僧智圆兼取儒家思想精神提出:“儒者,饰身之教,故谓之处典也;释者,,修心之教,故谓之内典也。”(《中庸子传》上篇)他把儒、佛两教看做互为表里的统一整体予以重新阐释。道教的自然清旷、虚静无为的思想给那些在官场世俗争斗中深感厌倦的文人士大夫以极好的抚慰和解脱。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伴随着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形式下,在文人思想中形成一个统一体。因此,宋代文人在仕途得意时更积极自信;官场失意时更显得旷达乐欢。在儒家“发而中节”,道家适意自然、佛家敬谧清空的综合养分滋养下,文人们使墨竹绘画艺术萌发出清新、空灵、涤邃的品味。

文同、苏轼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横空出世使墨竹绘画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文同以其独具特色的画竹审美思想和墨竹表现技法,成为湖州竹派的开山之祖。

文同(1018—1079)字与可,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后世尊称为“文湖州”后人多崇之。文同出身于书香门第,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善诗文,又擅写篆、隶、行、草、飞白深得文彦博,司马光的敬重。他是苏轼的表兄,他处世谨言慎行与苏轼的豪放姿纵不同。绘画上,文同以墨竹名于世,同时兼工枯木、山水、亦善人物。

自然中,竹以其自身物质成为文同所求之物,他说: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苏辙《墨竹赋》。又说:吾乃者学道未至,意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于墨竹。

苏轼《跋文与可墨竹·李通叔篆》

在墨竹创作上,文同把自然之竹作为自我心声给予表现。他一生爱竹、种竹、赏竹、绘竹,深得竹之三昧曾自吟《咏竹》一首:

竹,竹。森寒,洁绿。湖江边,渭水曲。帷幔翠锦,戈予苍玉。虚心异众草,劲节凡木。化龙杖入仙陂,呼风律鸣神谷。月娥巾帔净冉冉,风女笙竽清肃肃。林间饮酒醉影摇金,石上围棋清阴覆局。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若檀栾之操则无敌于君,图潇洒之姿亦莫贤于仆。《丹渊集》卷十五

其诗,赞竹之性,写竹之姿,咏竹之神。在道洁自然的思想指导下,他一生始终以自然之竹为师,他“胸中有渭川千亩”壮阔之势,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竹之晴姿雨态。其笔下的墨竹形象“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苏轼《净因院画记》)。

文同多次选取弯曲盘根的纡竹入画,自作《纡竹记》曰:“纡竹生于陵阳守居之北崖,其一未脱箨为蝎所伤,其一困于嵌居。……然观其抱节也,刚洁而隆高;其布叶叶,瘦而修长,是所谓战风日、傲冰霜、凌空四时,磨轹万草之奇植也。”文同借弯曲之竹的高节抒发心声,表其心志。扭曲之竹,充满着清新放逸之美和奋然挺拔之气。文同独妙的运思、运笔、运墨,一竿竿生动的“墨君”形象,既有自然特征,又蕴含了作者的人格。

今日存世署名文同的作品大约有10余幅。究其真伪,评者意见很难求得一致,现选其《墨竹图》作一分析以便欣赏文同的墨竹艺术。

《墨竹图》(见左图)绢本,台北放宫博物院藏。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左上方角有“静闲书室”、“文同与可”二印。诗塘有明永乐进士王直题诗一首,并有同时期状元陈循书录苏轼、虞集、赵孟頫诗句。此幅画倒垂一竿,折技取景,主竿自右至左呈S状,屈张劲挺,翠蛟翔舞。这种构图样式是文同的代表风格。画中竹竿粗壮,竹节圆浑,竹叶繁茂。行笔以中锋为主,顺畅自然,法度严谨,生动而富有情致,堪称逸品。纵欢全图,可见笔笔贯气,自竿至根再至叶,顾盼相应,浑然一体。由此体现出集诗人、书法家、画家于一身的文同苦于运思、精于运笔、善于运墨的艺术表现能力。这三个特点使他笔下的墨竹有别于宫廷画家们所绘之竹,为开创湖州竹派打下了基础,为后代墨竹画家树立了典范与评品标准。

文同的作品常常以倒垂曲折景致构图,纡。反映了其情感和品节,体现了身处逆境不退缩屈服的自然豪迈的气度和旷达亮节的风韵。观赏这些作品正如苏轼所言:“想见亡友(文同)之风节,其不屈不挠者盖如此云”。

参考文献:

1.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3. 冯超 、《湖州竹派》、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644cb5277232f60ddcca134.html

《游戏得自在—浅析文同墨竹艺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