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准扶贫攻坚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2-07 15:12: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对精准扶贫攻坚的思考

【篇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驻村帮扶工作感想与思考】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驻村帮扶工作感想与思考 2016 1月初,我受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分局委派,作为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分局精淮扶贫、精准脱贫帮扶麦积区三岔镇新岔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队长兼第一书记,我有幸与同时帮扶新岔村的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分局禁毒大队教导员曹德军、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分局三岔派出所民警白俊峰及三岔镇政府驻村干部汪琪昌,让我们这群中、青两代人组成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时刻牢记责任和使命,克服生活食宿等诸多不便,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农村基层工作中去,积极配合新岔村村委会开展工作,这也让我更多地体验到基层的艰辛与不易,更深地了解到农村的发展与现状,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各级领导、帮扶部门对农村工作、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关心重视与倾情支持。多半年来,我通过坚持走村路、访村户、窜村组、摸村情,概括了解了村容村貌、初步掌握了村情民意,也正是这一学习、工作、思考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让我这位今生从事人民警察的公安人,能又一次投入到农村精准扶贫攻坚主战场,倍感荣幸,更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一、村情及帮扶工作措施和成效

新岔村位于麦积区三岔镇的西 北部,渭河北岸,距离镇政府13公里,全村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650mm,平均气温6.3℃,无霜期170天,海拔1100m,耕地面积1650亩,绝大部分为山地。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共148625人,全村人均收入4274元,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261人,贫困人口人均收入2674元,2015年贫困发生率为41.8%2015年底脱贫了1252人。

该村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加之村民居住分散,不同程度居住分布坐落在台阶式的半山腰和沿公路及隔河相望的山跟下,全村农村产业发展以种植为主,全村148户人,其中通过调查摸底贫困户就高65户,有因病、因残致贫的,有因学、缺技术返贫的,更多的是受山区自然条件制约,群众思想观念滞后,受教育程度低,靠天吃饭,靠几亩薄田维持生活,扶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

自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新岔村在省、市、县三级帮扶工作队的积极努力工作下,贫困户产业发展、村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取得了显著成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展步伐良好。一是协助村委会确定了全村65261人为精准扶贫对象。从程序上严把了关口,确保了精准扶贫户的准确性。二是深入精准扶贫户进行了入户核查,全面详细的掌握了贫困户的基础信息及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并反复核对,力保数据的准确性,为精准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深入贫困户家庭进行了大数据信息采集,并完成系统录入工作。四是对贫困户落实了具体的帮扶责任人,在反复入户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贫困户减贫标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五是帮助扶贫户产业发展资金的扶持,完成了国家精准扶贫财政贴息贷款。六是为了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工作队员协助村委会确定了全村产业富民的具体思路,大力加快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农村贫困户的产业发展规模。目前大多数农户的花椒园处于新旧交替换茬的时期,我们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委组织动员农户进一步扩大了花椒种植规模,新增花椒园200亩。为了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加快脱贫步伐,在三组核桃湾新栽植核桃苗树60亩,确保贫困户依靠产业实现稳步脱贫。对果园路道路进行了整修补砂,改善果农的生产条件。精准扶贫,争取资金,为新岔村新建村卫生室一处,方便群众就医。七是积极同县扶贫办、人社局取得联系,对该村扶贫户80人进行了技能培训工作,使劳务输出成为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更重要的是帮扶部门给予了贫困村贫困户项目、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倾情支持,在上级部门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新岔村村文化建设帮扶了体育和健身器材,争取项目资金5万元,另外再配套资金3.8万元为村文化广场安装活动健身器材和帮助村上修建村文化广场,目前项目资金已定敲定,即将付之实施。麦积公安分局联村联户的干部定期和不定期的会用大车拉着农药化肥以及米面油等物资来帮扶和慰问贫困农户,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一起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驻村帮扶工作受到的启发

精准扶贫就是要在精准两字上找准符合乡情村情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找准贫困症疾是关键,着力找准脱贫路子,强化输血功能是基础,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产业发展是根本,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一是驻村帮扶让我增强了感恩之心。在驻村帮扶工作期间,我接触的对象就是农民。我时时刻刻牢记我也曾是农民的后代,农民群众就是我的衣食父母。在开展工作中,要时刻站在农民群众的立场上,心系群众,增加沟通和了解,或许很多不理解就能变成相互理解,很多疑难问题就不会那么难以解决。要真正扎根到群众中去,切实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职责就是带领农民群众致富,让他们真正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与群众打成一片、抱成一团。一定要做到有三心,即爱心、诚心、耐心。在农村特别是低保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孤儿等贫困弱势群体比较多,要想方设法帮助发展生产,积极开展贫困生、贫困户结对帮扶等工作,让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作为一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更要怀有爱民之心,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所以在工作中,要争做百姓的贴心人,做农民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做到以诚相待,以心交心。

三是驻村帮扶增强了工作信心 。村干部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有非常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我充分抓住这次驻村帮扶机会,虚心向包村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请教,驻村后,为吃透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扑下身子和群众打成一片,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严格按照驻村要求,坚持吃住在村,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按驻村工作队纪律要求,住得下,从而做到了心入、身入、深入群众。通过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与农民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晰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商脱贫致富的大计。根据村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寻找技术优势。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帮助村内确立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果产业、养殖业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充实开展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驻村精准扶贫增加了我人生的阅历。驻村精准扶贫虽则条件艰苦,远离县城、远离工作单位,寂寞、孤独和生活的单调枯燥,但正是这种工作环境,将在我人生中是一份沉甸甸的积累、一份宝贵的资源。而且能同国家、省市部门帮扶工作队的领导一块工作,让我增添了工作本领,学到了没有学到的东西,让我在驻村帮扶工作期间,坚守信仰、守住清贫,激励我在日后工作中爱岗敬业,增添服务人民的资本。

在驻村帮扶工作的日子里,我们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了解掌握群众思想动态,积极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增强发展意识,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帮助村委会建立帮扶台帐,确保精准扶贫。通过调查研究,及时找准和发现问题,收集民意和掌握干部群众发展意见,建立帮扶工作台帐;协助村委会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和做好贫困农户建档立卡工作。指导村干部立足当地实际,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原则,帮助村两委科学制订并组织实施扶贫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四是帮助村委会协调衔接落实项目。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必须根据贫困村的实际和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并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订、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管,积极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积极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劳务输出。因地制宜助推驻点村特色产业发展,提高贫困农户经济效益,帮助培育致富带头人。在发展产业的同盟时,不断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协助上级党委、政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指导村两委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效能,提高村级民主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协助村两委抓好农村社会管理,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村两委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了解了当前新形势下精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明确了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找到了做好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掌握了做好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实用技巧与方法。

三、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随着短暂的多半年驻村帮扶工作,通过我身体力行的驻村工作体会和思考,结合三岔镇新岔村精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就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两少一多即扶贫资金少、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多这一客观工作实际,我就如何做好该村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如下我个人浅薄的思考。

()、在争取领导重视和提高基层干部群众认识上下功夫,努力消除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认识误区。如何消除认识误区,我认为要从两个层面下功夫:

1.对上要多向领导汇报农村当前贫困现状、农村扶贫面临的形势和农民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识,积极争取领导的高度重视,取得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让人们都知道精准扶贫工作不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业务工作而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

2.下要多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宣传扶贫开发的政策、目的、要求及措施,让他们消除施舍即可论和低保养活论这些认识误区。通过对上、对下两个层次,汇报和宣传两种形式,让全社会认识到精准扶贫、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梦想,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要求,是一面旗帜、一项事业、一种责任、一个挑战、一种荣耀。

()、要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增强精准扶贫的目的性和精准性。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难,即:对象识别难、缩小差距难、规划落实难、产业培育难、资源整合难。如何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五难问题,就需要我们找准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性和精准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加以探索:

1.找准扶贫对象,明确扶贫靶向,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力量薄弱造成对象难以找准的问题,可以与低保年度核查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基层工作人员和力量,在进行年度核查时来解决扶贫对象找不准、靶向不明的问题。同时将扶贫信息系统进一步做实、做强、精淮。

2.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将以往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的粗放式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思路,全面落实范围精准、对象精准、任务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和责任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罢休。通过改大水漫灌的方式为精确滴灌的方式,抓好开发到村、扶贫到户工作,将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针尖上,切实起到引导和示范带头作用。

3.针对精准扶贫过程中项目分开、资金分割、部门分权、领导分心的工作现状,要充分利用双联办、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能力,最大限度地整合

【篇二:做好扶贫工作思考】

做好扶贫工作思考

做好扶贫工作思考

据市扶贫部门统计,2015年底全市还有农村贫困人口45.29万人,其中33.5万人属于民政部门低保等政策救助范围。据市民政部门统计,目前全市救助的农村低保五保对象为45.5万人,其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约为32万人,占救助对象的70%以上,农村低保五保对象无疑是全市扶贫攻坚的主要群体。我市2018年要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啃掉这块硬骨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全面推进农村低保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是精准发力的有效举措。

一、做好对象衔接,确保扶贫攻坚在精准发力上靶向明确

问题:在调研中发现,我市扶贫部门掌握的扶贫对象和民政部门救助的低保五保对象存在很大差口。从扶贫部门的数据来看, 2015年年底全市有建档立卡扶贫对象45.29万人,其中低保五保人数为33.5万人,而民政部门实际救助的农村低保五保人数为45.5万人,这就反映出全市还有12万低保五保对象未纳入扶贫对象范围。通过两部门的数据对比来看,存在很大差口。主要原因有3个:

一是两部门间信息没有实现互联。扶贫、民政部门分别掌握的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仍处于条线管理状态,两部门对象信息没有实现互联共享。

三是9个非贫困县9.9万低保对象未被统计到扶贫对象范围。桥西区、桥东区、下花园区、经开区、察北管理区、塞北管理区、涿鹿县(仅统计了赵家蓬区)以及怀来县和原宣化区的大部分低保对象未被统计在扶贫对象范围内。

建议:打好扶贫攻坚战第一步是将两部门的对象衔接起来,进行精准识别,确保对象准确。

一是建立统一精准识别程序,做到贫困对象全覆盖。扶贫、民政部门密切配合,结合扶贫和低保政策,建立统一认定标准和识别程序,统一入户调查、评议公示、抽查检验等方式识别对象,实现标准统一、工作统筹、对象衔接。

二是开展联合摸底排查,实现两库合一。由扶贫、民政部门共同对全部建档立卡

的扶贫对象和低保五保对象进行信息交换比对,依靠乡镇、村干部、扶贫驻村干部为主体,全面排查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致贫原因。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中尚未纳入低保或五保人员进行核查,对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或五保供养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对低保五保对象中符合条件未纳入扶贫对象范围的要纳入建档立卡围,实现应扶尽扶。同时,扶贫部门建档立卡数据库和民政低保管理数据库要实行互联互通,统一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对象互查互对,对全部扶贫、低保对象实行台账管理,及时记录更新家庭情况、帮扶计划和成效,共享对象信息。

二、做好政策衔接,确保扶贫攻坚在分类施策上合理有力

问题:急需明确需要扶贫政策扶持对象和需要民政低保政策兜底对象,解决扶谁和兜底保障谁的问题。我市45.29万人贫困人口中,因致贫原因不同,亟待分类管理,提高针对性。

建议:在建立科学的认定程序上下功夫,对每名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分类识别,分类施策。针对扶贫对象致贫原因、劳动能力等情况,因人因户施策,实现扶贫和低保兜底政策的有效衔接。可将扶贫对象分为3类并采取相应的帮扶或兜底政策:

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给于过渡性低保救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是国家扶贫政策实施的重点群体,把发展生产、异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等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采取特色产业扶持、创业就业帮扶、资产收益、金融支持等措施实现脱贫。低保作为过渡性的救助手段,解决暂时性生活困难,实现脱贫后逐步退出低保。对有劳动能力的未享受低保的边缘户,重点依靠产业和就业等扶贫措施脱贫。

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给于低保补助。这类扶贫对象有部分劳动能力,但是仅依靠国家的扶贫政策很难全面脱贫,需要扶贫政策和低保救助政策共同发力,通过扶持,他们虽然有了部分收入,但仍难以超出扶贫线,需要低保给予补助达到扶贫线以上,从而实现全面脱贫。

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给予低保政策全额兜底保障。这类对象主要为重病、重残、高龄的低保五保对象,他们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国家的产业就业等扶持政策在他们身上无法实施,难以通过扶贫政策实现脱贫,需要按扶贫线标准全额发放低保金,并加大重大疾病等救助力度,实行长期政策性兜底脱贫。

三、做好标准衔接,确保扶贫攻坚在兜底保障上效果明显

问题:目前,低保补助水平还停留在平均发放上,没有实现分类施保和足额补差,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没有进行兜底保障。农村低保制度实施以来,绝大部分县区低保金一直平均发放(目前每人每月平均补助150元),这样对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任何收入的扶贫对象来说,每年领取的低保金为1800元,距离扶贫线2900元还有1100元的差距,很明显对这些扶贫对象没有实现兜底保障。同时,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平衡关系,减少矛盾,没有很好的执行低保按户施保的政策。对一些家庭成员本应全部按户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却按年龄只对其部分或一名家庭成员纳入保障范围,导致一些家庭特别是家庭成员全部为重病重残的家庭没有落实好救助政策,更无法兜底脱贫。

建议:要建立形成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高,低保分类施保、按户保障的工作机制,在标准衔接上下功夫。

一是全面提高低保保障标准,实现两线合一。调研感到:低保保障标准如果低于扶贫线,就难以对全市丧失劳动能力扶贫对象实行兜底脱贫。低保保障标准高于扶贫线,就会扩大保障范围,使已经脱贫的对象仍在享受低保,难以调动扶贫对象靠自身努力脱贫的积极性。我市从2007年建立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低保保障标准一直是低于扶贫线。2016年,全市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提高到2900/年,实现了低保保障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每名低保对象平均每年实际补助提高到1800元)。今后低保保障标准要与扶贫标准保持同步提高,始终保持一致。

二是全面推行低保分类施保,提高补助标准。要实现扶贫和低保在标准上的精准对接,必须改变实施多年的农村低保金按人平均发放的做法。因此要实行分类施保,对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扶贫对象按低保保障标准全额补助,按目前标准应该每人每年发放低保金2900元(每月应达到240元),从而实现兜底脱贫。同时,对享受低保的有一定收入的其他扶贫对象,分类施保足额补差。建议全市选择1个县进行农村低保分类施保改革试点,探索出成功做法后,今年年底在全市推行,对全市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又无任何收入的低保对象实行按扶贫线标准全额发放低保金,使他们率先通过兜底脱贫。

三是全面落实低保按户施保政策。民政部门组织县乡尽快对所有低保户排查,以户为单位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成员纳入低保范围,解决保人不保户的问题,做到全覆盖。

四、做好管理衔接,确保扶贫攻坚在持续推进上形成合力

问题:扶贫、民政部门没有建立起紧密的合作机制,没有实行统筹管理,不利于精准识别、精准发力。

建议:在扶贫开发中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建立统一的领导协调机制,设立扶贫、民政部门联络机构。加大统筹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起既分工又协作共同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动态管理。扶贫、民政部门要及时互相通报对象变化情况,通过联合开展定期核查,建立扶贫对象、低保对象有进有出管理机制。两部门要及时将已实现脱贫的扶贫对象信息、新发现的因病因灾返贫对象及时进行信息交换,确保已脱贫对象退出低保和扶贫范围,新发现的贫困对象及时纳入低保和扶贫范围。

二是开展信息比对。在县级层面,建立信息比对平台,由政府协调公安、人社、住建、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积极配合核查工作,及时向民政和扶贫部门提供户籍、机动车、就业、保险、住房、存款、工商户、纳税等信息,并实现数据对接,及时掌握低保对象、扶贫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情况,将不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扶贫对象及时退出。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目前,群众对扶贫和低保政策认识有偏差。部分群众缺乏对基本权

利和保障资格的正确认识,甚至出现曲解扶贫、低保政策,争着当贫困户和低保户。因此要加大扶贫开发和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要通过产业就业等扶贫开发措施脱贫,要逐步退出低保,防止出现为继续享受低保而不愿脱贫和低保养懒汉的问题。通过扶贫低保政策的宣传与落实,为精准救助服务精准脱贫营造良好的氛围。

【篇三:浅论如何精准扶贫】

浅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打好脱贫攻坚这一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20156月,习近平同志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11月,他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思维。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认真查找不足,努力补齐短板,做到头脑有方向、心中有感情、手里有办法、脚下有印迹,当好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对照中央要求找差距,着力补齐认识短板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神圣使命。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大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时常自问四个有没有,才能对脱贫攻坚任务认识到位。

有没有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脱贫攻坚工作。从执政目标看,无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都深刻表明人民幸福就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标。从执政规律看,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们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贫困问题虽然直接涉及的是少数人,但事关促进共同富裕和实现共享发展,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

有没有从头等大事、第一民生的高度来认识脱贫攻坚工作。当前,无论在总量、均量、质量上,还是在经济、社会、民生上,我们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都还有一定差距。就湖北省而言,还有59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存在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些贫困地区最需要发展,也最具有后发优势。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是当前的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对于脱贫攻坚,在工作安排上应高度重视,在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上应优先安排。

有没有认识到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我们要的脱贫不是平均脱贫,而是一个也不许落下;不是暂时脱贫,而是稳定脱贫、拔除穷根。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想毕其功于一役,指望来几次突击就能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心要热,头脑要冷静,宁可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也不能掉以轻心、仓促上阵。有没有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全局性和综合性。脱贫攻坚不仅关系经济能否行稳致远,而且关系社会能否长治久安,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民生保障这些迟早要干的事,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干,既可以让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凝聚发展正能量,又可以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为协调发展、转型升级拓展空间。抓好脱贫攻坚可以带动全局,一子落而满盘活。

认识深度决定工作力度。只有把思想认识提升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的高度,站在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角度,才能以特事特办的力度来思考、谋划和推进新一轮扶贫工作,以认识提高促进行动自觉。

对照为民宗旨找差距,着力补齐感情短板

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重要体现,是锤炼党性的内在要求。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不断加深。应当认识到,扶贫工作是雪中送炭,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更需要真情实感的倾注;贫困群众更需要关心、关爱。千帮扶万帮扶,带着感情才是真帮扶。如果感情不够深厚,就会把职责当任务来完成,交差了事;就会把经常当偶尔来看待,应景作秀。这就不可能有实实在在的举措,更不可能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效。

应把贫困群众当恩人。湖北省的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革命老区、移民安置区和生态功能区,这些地区的人民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饮水思源,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好贫困人口帮扶工作。今天的帮扶,既是对他们付出的回报,也是让无私奉献精神薪火相传。

应把贫困群众当亲人。关心贫困群众的生活点滴,将他们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把亲情体现在细微之处,在群众困难时送去及时雨。比如,在农忙时搭把手,有好门路好信息时捎个话,找到致富路子时添把火,逢节日、婚丧嫁娶送上问候,让心越走越近、让人常走常亲。

应把贫困群众当朋友。进村入户,扶贫帮困,给钱给物固然必要,但不能形式化,更不能高高在上,搞成一种施舍。要把自己与贫困群众放在同等位置,戒掉官腔、放下架子,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尊严,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听群众拉家常、诉苦衷,向群众掏心窝、递真情,通过与群众真交心、交真心来加深感情、赢得支持。

对照脱贫目标找差距,着力补齐能力短板

根据中央确定的到2020年达到两个确保(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总体目标,结合湖北省实际,我们提出到2019年底实现全省59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482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国家和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享受片区政策的3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能否做好这些工作,既是能力素质的考验,也是补齐能力短板的努力方向。

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帮助贫困群众立下去穷志。摆脱贫困,首要的是引导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带头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让先富起来的、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带动他们共同致富。通过细心工作和耐心引导,发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点燃求富、求荣、求美、求变的致富激情,用好外在推力,激发内生动力,形成攻坚合力。

做好生产发展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很多贫困地区有特色优势资源,但养在深闺人未识。思路一变天地宽。要抢抓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利用现代科技、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引导贫困群众创新创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扶智关键是要让贫困人口公平享受公共教育资源,不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想方设法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落实贫困地区特设教师岗位计划,实施贫困县教育培训项目,完善教育信息网络,开设网上课堂,落实高校招生贫困地区专项计划、贫困家庭子女到大中城市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政策。

做好规划引导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对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要在尊重群众意愿前提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科学规划十分重要。不仅要做好土地空间规划、房屋建设规划,而且要统筹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就业和致富规划,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强基础。贫困地区最大的发展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欠账较多。利用中央财力向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山区倾斜的机遇,加快交通、水利、电力建设,加快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步伐,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兜底线。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扶贫、低保五保救助扶贫、养老保障扶贫,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对贫困人口的救助救济政策,让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兜住基本生活底线。

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落实。要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勤于实践,带着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深入基层拜群众为师,多到扶贫一线找答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提升能力素质,锻造一支脱贫攻坚的过硬队伍。

对照三严三实找差距,着力补齐作风短板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招,容不得丝毫马虎。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把严与实体现在脱贫攻坚的每一个环节,突出准、实、严精准。这体现在识别和施策两个环节。扶真贫必先识真贫。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探索出四议一公开办法,经过党员干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和评议结果公开的程序,把谁是贫困人口搞清楚。精准施策就是精准分析贫困原因和贫困户需求,精准制定扶贫规划、拟定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措施精准对路。

即责任要实、措施要实。坚决落实一把手的政治责任、贫困县的主体责任、部门的行业责任,形成有效运转的责任体系,只要有一人不脱贫就不放手。按照中央要求,制定地方实施细则,出台配套措施,推动决策部署方案化、具体化,不搞大而化之、大水漫灌。细化扶贫项目前期调研工作,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地方实际,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益。

即考核结账要严、工作督办要严、工作纪律要严。严格考核程序和标准,加强对脱贫绩效的社会监督,引入群众评价、第三方评估等考评方式,既要做到已脱贫或摘帽的应退尽退,又要防止弄虚作假。仿照军事化机制,制定作战计划,划分作战区,层层签订军令状,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一年一结账。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大扶贫工作中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扶贫资金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允许被侵占和挪作他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60eeeb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f.html

《对精准扶贫攻坚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