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9-02-07 09:01: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已在西欧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由1825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而充分暴露出来;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舞台的时候。它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中

期,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43年至1895年。这一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成果,建立了无产阶级关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大学时代的马克思研究的志趣主要在哲学,从未涉猎政治经济学。由研究哲学到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转变发生在他大学毕业以后在《莱茵报》工作期间。1859年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讲到这种转变时说:“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

茵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7—8页)   

184310月末马克思迁居巴黎。12月末即正式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先后写下了《巴黎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时他曾计划出版一部名为《政治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著作,并为此同书商签订了出版合同。后来,为了清算自己过去的哲学信仰,写下了《神圣家族》,因而使经济学著作推迟。出版商则因德国政治的压力而取消了合同。随后,马克思又写下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在整个40年代制定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为进一步研究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后来他在回顾这段研究工作时曾讲: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来因基佐先生下令驱逐移居布鲁塞尔,在那里继续进行研究。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由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8—9页)在整个40年代,虽然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但由于唯物史观的形成,使得马克思的有关经济学的著作对许多经济问题及经济范畴的认识完全不同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了。他已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揭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间的对抗性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质。

    1848—1849年革命打断了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回国创办了《新莱茵》报,直接参与了革命的宣传与领导。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伦敦,重新回到了书房,继续中断了近两年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他几乎整日在大英博物馆阅读与收集有关政治经济学的资料。在50年代前半期他除了为糊口而为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评论文章外,前后共写下了24本笔记,即通常所说的《伦敦笔记》。其中既有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批判,也有对现实经济资料的分析研究。所有这一切直接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作了坚实的准备。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到来,促使马克思加速了经济学研究工作。18571221马克思在写给拉萨尔的信中说:目前的商业危机促使我认真着手研究我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并且搞一些关于当前危机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527页)从18577月至18586月的一年里,马克思共写下了总数50印张的手稿,即《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草稿)》,并写了一篇总《导言》。这是《资本论》的第一个稿本,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第一个较为系统的稿本。  

  在《导言》中,马克思开宗明义地指出政治经济学研

究的对象是物质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18页)。当然,这里的生产是指作为一个整体的资本主

义生产,它应当包括生产、消费、分配、流通四个环节在

内。在《导言》中,马克思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和叙述方法做了详细地阐述,指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方法的公式应当是具体——抽象——具体;而由抽象上

升到具体的方法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叙述方

法,是政治经济学范畴体系的构造方法。同时马克思又指

出,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这样一种叙述方法或逻辑展开

的方法,又是同历史的客观逻辑相一致的。逻辑与历史的

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另一方法论原则。

    在这部草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

说。他分析生产商品的劳动特点时说:商品不是只存在

于想象之中的一般劳动时间的物化(它本身只是和自身

的质相分离的、仅仅在量上不同的劳动),而是一定的、自

然规定的、在质上和其他劳动不同的劳动的一定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88页)马克思的这些

话的含义是十分清楚的,他在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出

象劳动具体劳动两个概念,但他所讲的第一种劳

动,显然是抽象劳动,他讲的后一种劳动是具体劳

。后来在手稿的《资本章》中,研究同资本相对立的劳

动的特点时,他又对劳动的二重性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劳动作为同表现为资本的货币相对立的使用价值,不是

这种或那种劳动,而是劳动本身,抽象劳动,同自己的特

殊规定性绝不相干,但是可以有任何一种规定性。当然,

对于构成一定资本的特殊实体来说,必须有作为特殊劳

动的劳动与之相适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253页)在这里已明确提出了抽象劳动这一概念。

体劳动还被叫作特殊劳动。直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第

一分册,马克思还是将具体劳动特殊劳动这两个

概念并列使用。正因为对生产商品的劳动进行了这样深

入地分析,使得马克思对商品的二重性及矛盾的双方:价

值和使用价值的质与量都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建

立起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与货币理论。

    在这部草稿中,马克思还第一次明确区分了劳动与

劳动力两个概念,指出了资本与劳动交换的客体是潜在

于工人身体之中的劳动能力。他说:工人出卖的只是对

自己劳动能力的定时的支配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上,第250页)。这种劳动能力只有在资本的要求和

推动之下才能变成现实的一定的生产活动,如果没有资

本,没有原料、工具,这种能力就什么也不是。劳动力作为

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是它能够使资本增加,使资本增殖,从

而使资本作为资本保存下去。它的价值则是由把工人劳

动能力再生产出来所花费的劳动决定的,它包含维持工

人本身生活所必需的物化劳动和赡养其子女以使劳动力

能不断得到补充而不至中断所必需的劳动。毫无疑问,决

定劳动力价值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需要,而且还有社会

的和历史的因素。这样马克思就为解决了等价交换原则

与剩余价值生产的矛盾奠定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

了剩余价值理论,完成了他一生中的第二个最伟大的发

现。

    在这部草稿中,马克思在科学的价值理论与剩余价

值理论的基础上,对资本的流通过程和总过程进行了初

步分析,从而为科学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

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1858年初,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探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

法,全面筹划和安排了自己的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

系和写作计划。按照马克思在不同地方的论述,可以将他

的计划概括如下:

    第一册  《资本》

      第一篇  《资本一般》:导论  商品和货币

                            1·资本的生产过程

                            2·资本的流通过程

                            3·两者的统一,或资本和

利润、利息

      第二篇  《资本的竞争》

      第三篇  《信用》

      第四篇  《股份资本》

    第二册  《土地所有制》

    第三册  《雇佣劳动》

    第四册  《国家》

    第五册  《对外贸易》

    第六册  《世界市场》

    这是马克思为自己的政治经济学设计的一个完整体

系。不过他自己竭尽了毕业精力也只是完成了第一册的

第一篇,并以《资本论》为题单独出版。至于余下的问

,他希望别人在已经打好的基础上去探讨(《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636页)。

    18586月,马克思结束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

稿的写作,为正式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作准备。经过近

一年的努力,18596月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

分册。这一分册只包括商品货币两章。第二分册的写作因

同福格特论战而暂停了一段时间。从18618月才开始

继续写作第二分册。该分册包括第三章《资本一般》。在写

作过程中,马克思发现一些问题的细节并未完全搞清楚,

于是写作变成了新的一轮研究。到18637月,为了研究

问题,马克思写下了23个笔记本,共1472页笔记,约合

200印张。这是《资本论》的第二个稿本。

    1861—1863年写的这个稿本中,马克思进一步使

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化,而且表述也更为科学了。在此基础

上马克思发展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学说。他指出,

生产劳动不过是对劳动能力出现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中所具有的整个关系和方式的简称。但是,把生产劳动同

其他种类的劳动区分开来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区分

恰恰表现了那种作为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资本本

身的基础的劳动的形式规定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6卷第1册第426页)在这部手稿中,批判了李嘉图混

同价值与生产价格的错误,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各个部

门内部的竞争及由于这种竞争造成的价值到市场价值的

转化;阐明了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及各个生产部门有

机构成的不同所造成的利润率的差别;阐明了资本主义

各个部门间的竞争及由此造成的利润到平均利润及价值

到生产价格的转化;阐明了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这样马克思就彻底解决了造成李嘉图理论体系破产的第

二个矛盾,即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全面地批判了斯密教

;批判地分析了魁奈经济表;明确地将社会总产品

的价值构成分解为cvm;将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生产

资料的与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在此基础上阐明了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建立了社会资本

再生产理论。不过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还没有对资本循

环与周转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这一理论还没最终建立

起来。

    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在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

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土地关系,建立了绝

对地租理论,并使级差地租理论更加系统化和得到了补

充与发展。

    在马克思于1861—1863年写的这部政治经济学原理

部分的手稿中,有关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的问题几乎都

已解决。它标志着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

形成。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于1863—1867年重新撰写了

《资本论》前三卷的稿本。1867年他亲自出版了第1卷。经

恩格斯整理,《资本论》第23卷分别出版于18857

189412月。至此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

济学的原理部分已全部面世。《资本论》一书的出版表明

马克思在40年代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已被具体地运用

来说明了资本主义这一具体的社会形态,从而使它变为

已被证实了的科学理论。另外,《资本论》的问世又从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内在规律上,说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

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无产阶级则是实现社会主义

的阶级力量。这样就使社会主义摆脱了那种空想的形式,

成了科学的理论。

    第二阶段:从1895年至1917年。19世纪末20世纪

初,世界资本主义开始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随着历

史发展向新阶段的推进,许多国家的经济学家和马克思

主义者开始了对资本主义发展新现象的研究,揭示它的

本质,发现它的发展规律。这样,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

展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立马克思主义关于垄

断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关于垄断资

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奠基者是鲁道夫·希法亭,完成者是

列宁。

    在希法亭之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霍布森曾系统研

究过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他在名为《帝国主义》一书

中曾探讨过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根源、特点及救治办法。

他认为,由于分配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以

及由此而产生的生产过剩危机,是推动各资本主义国家

对外实行帝国主义扩张的根本原因;日益严重的寄生性

则是它的突出特点。他认为,救治帝国主义的根本方法在

于寻求一个合理的分配方案。卢森堡的意见与霍布森的

意见原则是一致的。她也认为有效需求不足而造成的产

品无法实现是促成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根本原因。她与

霍布森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她不是从分配制度不合理来

说明产品实现的困难,而是从所谓用于积累的资本化的

剩余价值在纯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来说明

实现的困难。因此她在这一点上较霍布森更为荒谬。霍布

森代表的这些理论家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之间存

在着尖锐的矛盾,看到了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生产过剩

的危机在促使帝国主义对外扩张中的重大作用。因此,在

他们的理论中包含有某些真理的要素,但是,生产无限扩

张的趋势与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毕竟只是资本主义

基本矛盾的一个侧面,只是促使帝国主义对外扩张和向

帝国主义转化的原因之一。如果把这一侧面夸大为整体,

把众多原因中的一个(而且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夸大成

唯一的原因,那就会走向谬误。霍布森提出的以改革资本

主义分配制度作为消灭帝国主义的办法;卢森堡得出的

帝国主义存在的最后期限就是最后一块非资本主义制度

的土地消灭之时的结论,就是从这样一种片面性中引伸

出来的。

    在马克思主义队伍中第一个对垄断资本主义问题作

系统考察的理论家是拉法格。1903年他在一篇题为《美国

托拉斯及其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的长篇论文中,以美

国为典型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及形成

的原因。他明确指出,由于资本的大量集中,资本主义经

济已演进到一个新的特殊阶段。这一新的特殊阶段

的特点有:托拉斯造成了资本和生产规模的空前集中;一

小撮金融资本家不仅剥削本国人民,而且把手伸向了全

世界,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激烈斗争;托拉斯不仅统治了

经济领域,而且统治了美国人民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和

宗教生活;金融资本家还操纵了国家的对外政策,使国家

变成了他们对外扩张的工具;资本的集中与垄断组织的

形成激化了阶级矛盾。拉法格还指出,托拉斯等垄断组织

的形成是商品生产的合法产儿,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

结果。从中世纪行会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到资本主义初期

以自由竞争为特点的商品生产,再到托拉斯条件下的商

品生产,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完全体现了辩证发展

的规律。由于垄断的形成,已全面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

经济、政治和精神各个方面的面貌。

    希法亭以其《金融资本》一书对马克思主义的关于垄

断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该书实际上从

经济理论方面为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列宁在《卡尔·

克思》一文后面附的参考书目中,把该书列入进一步发

展马克思的经济观点,并将它运用于经济生活中的最新

现象的一类书中,在该书中,希法亭首先从信用的扩展

所造成的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联系的日益紧密;从股份

公司的发展所造成的银行发行股票的新职能及由此造成

的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说明了金融资本的产生过

程及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其次,他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

展,科技进步所造成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利润率下

降以及资本转移困难而造成的利润平均化的障碍等方面

分析了垄断的形成的原因;分析垄断价格形成的机制,指

出了垄断价格的形成仍然是以生产成本,从而仍然是以

商品的价值为基础的,垄断价格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生

产成本与生产规模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销售

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垄断价格的确定必须保证商品销

售量不至于锐减致使生产费用过于提高的程度,价格当

然也不能过低,以至于使利润大幅度下降。第三,考察了

金融资本和垄断的形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

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他认为金融资本的形成对整个资本

主义经济生活的影响就在于它造成了自身对资本主义经

济的全面统治。产业资本同银行资本的融合使商业资本

沦为附庸地位,而使货币经营资本的地位提高,权力增

大,它成了工业企业的创业者并统治了工业。希法亭还指

出,金融资本还控制了国家政权,使国家成为自己的对内

实行反动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工具。因此他得出结

论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在这一阶段

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因此,无产阶级对帝国主

义的回答只能是社会主义,而不应当倒退,以自由竞争的

资本主义取代它。希法亭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研究是有缺

点的,这表现在方法论上的错误,他不是从生产着手来研

究资本主义新变化,而是从流通领域着手。犯了流通决定

论的错误;在政治倾向上,他有同机会主义调和的倾向,

如只注意了垄断资本形成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而

忽视了它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忽视了垄断的形成同

工人队伍中的机会主义的联系。因此他没能建立起完整

的马克思主义的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完整系统的有关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由列

宁建立起来的。列宁一贯十分重视对资本主义发展新现

象的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世界政治局势的日

益紧张更促使他加紧了这方面的工作。19148月他由

奥地利迁到瑞士伯尔尼以后,很快就埋头于对帝国主义

问题的研究了。他先后在伯尔尼和苏黎世的图书馆中收

集有关资料,进行加工研究。在很短时间内,他就写下了

65万余字的笔记。从这些笔记来看他既注意了对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的实际资料的收集;又认真的对前人的研究

成果进行了分析批判。在这种扎实地工作基础上写出了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建立了完整而

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列宁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世界资本主义

已进入了它发展的一个新的帝国主义阶段。所谓帝国主

义简单说来就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列宁说:帝国主义是

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种特殊性分三个方面:(1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

朽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垄断代

替自由竞争,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帝国主义的

实质。垄断制有五种主要表现:(1)成立卡特尔、辛迪加和

托拉斯;生产集中达到了产生这种资本家垄断同盟的阶

段;(2)大银行占垄断地位,三五个大银行支配着美法德

三国的全部经济生活;(3)原料产地被托拉斯和金融寡头

占据(金融资本是和银行资本溶合起来的垄断工业资

本);(4)国际卡特尔开始瓜分世界(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这种国际卡特尔的数目已经在一百个以上,它们占据了

全部世界市场,并且和睦地进行瓜分(当战争还没有重

新瓜分它以前)。资本输出这种特殊现象和非垄断资本主

义时期的商品输出不同,它同从经济上、政治上和领土上

瓜分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5)从领土上瓜分世界(瓜分

殖民地)已经完毕。(《列宁选集》第2卷第883—884页)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是布尔什维克党制定十月社会主义

革命方针路线和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1917年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

    第三阶段:1917年至今。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

实践,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也进入了一个

发展的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段。另

外,在这段时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

化。对这些新变化的研究无疑也要使马克思主义有关垄

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在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胜利最初的一段时间,在苏联流行着布哈林

的一种看法: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末日也就是政治经济

学的告终。(《过渡时期经济学》俄文版第8页)因此很长

一段时间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政治经济学没有建设起

来,在高等院校的课程表中则代之以苏维埃经济政策

1929年苏共中央公布了列宁为布哈林《过渡时期经济学》

所作的批注和评论。其中列宁针对上述那段引话写道:

不对。即使在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不也有Ⅰ vm

e的关系吗?还有积累呢?(《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60

卷第275页)从此在苏联才正式着手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

济学。

    虽然系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较晚,但是,

其中的许多原理在列宁十月革命前后的一些论述中已得

到阐发,如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

关于过渡时期经济成份的分析和建设社会主义途径的理

论;以及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理论;对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动分配原则的某些设

想等。列宁在对苏维埃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的

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的学说,对诸如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两种形式的学说;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原理;商品经济在建设社

会主义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原理等。由于过早地去世,

社会主义政治学中的许多重要原理还没有解决。

    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把列宁倡导的适合苏联国情

新经济政策简单地看作是不得已的退却,并于20

代末放弃了它,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中央计划经济体

系。在这种经济体制下,苏联虽然较快实现了工业化,并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这是一种缺乏活力的

经济体制,由于以不切实际地高速发展工业,而把农民弄

得很苦,轻工业也得不到发展,结果使消费品严重不足。

直到50年代,当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时候,斯大林才感到了

问题的严重,并着手总结经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表的。该书的观点虽仍有许多不妥

之处,但承认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承认社会主义

应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为生产目的方面都

有积极意义,使社会主义经济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根据

斯大林这一著作编写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

虽然包含有许多缺点和错误,但它毕竟是第一本系统论

述社会主义经济的教科书,代表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建立的一个阶段。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

社会的建设问题,逐步提到了中国人民的议事日程上来

了。在迅速恢复了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之后,于1952

年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建议,党

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虽

然也有操之过急的地方并给以后的工作遗留下不少问

题。但总的说来还是成功的。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许多过

渡形式,保证了过渡较为稳妥地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执

行的结果,使党获得了不少经验。在此基础上毛主席发表

了《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在总

结国际与国内经验的基础上,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讨。可惜这一正确的开头很快

便被错误的路线、方针取代了。在以后连续发生的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四清运动及文化大革命,不仅严重

地破坏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而且也使关于社会主义经

济理论的发展走入了歧途。直到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才从根本上扭转了这种局面。在之后近14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有了多方面的巨

大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对中国基本国情有了更为事实求是的认识,确定

了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逐步形成了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就为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改

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确认了衡量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进步的生

产力标准。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事物就是

进步的,就应当得到扶持与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

发展的就应当改革,抛弃。这也应当是制定经济政策的基

本出发点和判断各种经济理论正确与否的基本原则。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

立起来的观念;改变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经济,

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传统观念。认识到社会

主义经济亦应当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民经济计划必

须建立在商品交换与价值规律之上;承认了社会主义经

济亦应利用市场,只有把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推向市场,

企业才能搞活。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而且对资本主义国家

行之有效的管理经济的经验,社会主义国家还应当吸取。

    ④肯定了社会主义国有制经济中的所有权同经营权

应适当分开的原则。国家政权的行政管理职能和作为全

民所有者主体的经营管理职能应适当分开。全民所有制

企业的经营权应交给企业,使它们自负盈亏,独立经营。

国家政权则按照条令法规为企业服务并进行监督。

    ⑤突破了社会主义社会只能是建立在单一的公有制

经济基础上的旧观念,肯定了在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应

当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全民所有制为主导的条件下,多

种经济成份并存。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

合资,外资独资及合作经济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⑥肯定了在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条件下,实行

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和参与国际贸易与分工来发展社会

主义经济的必要。

    中国目前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邓小平设计

的道路,建设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在总结这

些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社会主义

的政治经济学一定会形成和得到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5e302d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6.html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