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28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二讲 内容理解题

发布时间:2020-05-29 21:41: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时跟踪练28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有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言论可以深刻阐释我们国家的外交思想,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我们洞察国际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站立世界潮头,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思想武器,为当今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广阔的国际舞台上,这些名言从现实意义上以博大的胸怀和进取的姿态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理念与方略,处处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魅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意在强调中国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中国提倡的伙伴关系,具有寻求和平合作、坚持平等相待、倡导开放包容、强调共赢共享的鲜明特征。目前,中国已经与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实现了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的全覆盖。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内涵之一。中国寻求建立的伙伴关系,是做大中国的朋友,既要把自己发展好,还要与其他国家一起发展好。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谋和平、谋发展,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更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013年,我国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自此,这个根植于历史厚土、被誉为21世纪伟大新故事的一带一路就迎风生长,绘就了一幅大写意。通过谋划、部署和推动,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国本着对自己负责、为世界担当的博大情怀,提出齐心协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与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

我们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中国正以实际行动,承担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使命,为人类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中国贡献。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让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推动新时代的对外工作不断开拓新天地、展现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梦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还需要我们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并以此为理论和思想武器。

B.我国提倡的伙伴关系,坚持以义至上,具有合作、平等、开放、共赢等鲜明特征。

C.做大中国的朋友圈,要坚持和平发展、共同繁荣,这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D.打造全球伙伴关系,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文化自信,要求我们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

解析:A项,原文中说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形成后对我国的外交产生的作用,选项变已然为未然。B项,以义至上与原文所说的以义为利意思不符,以义为利并不是不要以义至上,选项偷梁换柱。C项,彰显了……意识的是共建一带一路不是做大中国的朋友圈,选项张冠李戴。

答案:D

2.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所选的三句名言,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体现当今中国的外交理念与方略,通过这些名言也能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的魅力与生机。

B.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从理论上支撑起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一当今中国的外交智慧和外交思想。

C.本文在论证当今中国的外交理念与方略时,以总总的结构形式,突显了文章逻辑思维的严谨。

D.为了论证观点,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论据类型,既有道理论据,也有事实论据。

解析:B项,文中运用的一带一路倡议的论据是事实论据,选项中理论上的表述错误。

答案:B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的全球伙伴关系,谋求既发展好自己,也发展好已和我国建交的国家。

B.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构想顺应了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是目前最好的发展方略。

C.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已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付诸实际行动,承担起了大国使命。

D.被誉为21世纪伟大新故事的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根植于历史厚土,世界将被打上深深的中国文化印记。

解析:A项,也发展好已和我国建交的国家错误,原文是说国寻求建立的伙伴关系,是做大中国的朋友圈,既要把自己发展好,还要与其他国家一起发展好建立伙伴关系并不与建交对等,偷梁换柱。B项,是目前最好的发展方略于文无据。D项,世界将被打上深深的中国文化印记的推断于文无据。

答案: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来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比如汤显祖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的,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下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

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有个就叫文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节选自郭青生《比较文明的目的、

伦理和方法》,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的维度来理解中国,比较研究都必须具有整体性。

B.比较文明研究讲究伦理,是为了让比较有价值,只要比较前提正当,就能得出有益的结果。

C.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D.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的核心意义。

解析:B项,分析不合文意,比较前提正当,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结果。C项,误解文意,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项,不合文意,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较文明的意义。

答案:A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绕着比较文明,文章依次论述了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方法和意义。

B.文章阐释了比较文明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对比了微观比较的两个范畴。

C.第段的举例论证,是为了证明从制度这一范畴进行文明比较,存在着缺陷。

D.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说明从具体的物出发可以发现相同的气质与精神。

解析:D项,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属于文明比较中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的范畴。

答案:D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对日本文明不从世界的维度去理解,就无法对它理解得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B.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C.比较文明的核心任务,不在于区分文明的进步与落后,而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

D.如果能恰当地进行比较文明研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解析:B项,强加因果,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答案:B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现在我国的法学教育出现了法学院专业设置越来越细的新情况,把原来一个法学院拆分为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法律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等等。这样的设置所培养的学生很难避免知识领域不够广泛的弊端,教师长期在这样的专业分工下从事教学和研究,也很难避免学术视野愈来愈狭窄的缺陷。

著名法学家杨兆龙教授,在《新法学》月刊1948年第1期上发表了《法学界的贫乏》一文,他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法律的人最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对于与法学有关的非法学科目缺乏必要的了解。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哲学、伦理学等与法学都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时间与精力的限制,我们当然不能希望各个学法之士对于这些科目都有相当研究,但一个专业的法学家至少应该对与他的法律专业有关的几种科目有适度的认识。二是对于法学科目仅有局部的研究。法律的分门别类,本为研究之方便,并不是彼此间有何严格的界限存在而各自独立。学法之人应该对于整套法律有全面的认识。

杨兆龙先生对20世纪40年代法学界的批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由于目前法学教育分工过细,杨先生过去批评的法学界的贫乏更有可能愈来愈严重。20世纪以来的社会发展变化已要求在学科分工基础上培养法学通家,即古今通、中外通、交叉通、名实通等。所谓古今通,就是要打通中华法系到今日中国依法治国的隧道,寻求中国法治的历史脉络。所谓中外通,就是要进行中国和西欧法治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试图弄清楚中国和西欧的法治究竟是一种文明类型的差异,还是一种发展阶段的差异。而且,西欧的历史在世界范围才是特殊的,希腊罗马那样的奴隶制社会,在其他地方找不到;西欧中世纪采邑分封制、城市制度和教权、王权二元并立制度,在其他地方找不到;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从封建母体里正常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道路,在其他地方也很难找到。正是因为如此,近代复制西欧模式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富强起来、跻身于发达国家的成功者甚少。所谓交叉通,就是打通法学与其紧密相关的经济学、政治学、宗教学、伦理学、历史学等隧道。所谓名实通,这里的指理论,指实际。名实通就是强调要从实践中提升理论。西方法学总体上给人一种重视逻辑假设、忽略历史论证的感觉。

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借鉴史学家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研究精神,把历史和逻辑相统一,对那些不能被历史证明的逻辑假设,虽不能轻易否定,但也不能盲目推崇,只能把其视为一种理念,而非历史事实。从实践中提升理论,比逻辑推理更可靠一些。

(摘编自20161219日《北京日报》)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我国法学院专业设置越来越细,其弊端已现,显然不适应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

B.当今法学教育分工过细,会使培养的学生知识领域不广泛,教师也很难避免学术视野狭窄的缺陷。

C.法律的分门别类,原本为研究之方便,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彼此间有严格的界限存在而各自独立。

D.近代复制西欧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很少能富强起来,原因是重视理论假设、忽略实践论证。

解析:B项,不广泛应为不够广泛C项,彼此间有严格的界限应为并不是彼此间有何严格的界限D项,因果关系未必成立,近代复制西欧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很少能富强起来的事例是说明不能结合本国实际而照搬外国做法的害处,即不能中外通的害处。

答案:A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法学教育出现了法学院专业设置越来越细的新情况,针对这一新问题,作者在文章开篇就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B.文章在论证中引杨兆龙教授的《法学界的贫乏》一文,意在阐明学法之人应对于整套法律有全面的认识,不能管窥蠡测。

C.对于法学教育分工过细,文章先指出现状,接着引杨教授的文章分析,最后指出应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学科分工基础上培养法学通家。

D.文章在分析社会发展变化要求在学科分工基础上培养法学通家这一观点时,对古今通”“中外通”“交叉通”“名实通,都做了详细分析。

解析:D项,文中只是对中外通的分析解释比较详细。

答案:D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古今通就是指要寻求中国法治的历史脉络,就是要通晓中国古今法治的联系,把握法治发展变化的规律。

B.我们希望每个学法之士对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与法学有密切关系的学科,都应有一定研究。

C.杨兆龙教授的《法学界的贫乏》,对今天缺乏与法学有关的非法学科目了解或仅研究法学局部的学法之人,仍有借鉴意义。

D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等的研究精神是应该借鉴的把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史学家精神。

解析:B项,与原文我们当然不能希望各个学法之士对于这些科目都有相当研究,但一个专业的法学家至少应该对与他的法律专业有关的几种科目有适度的认识意思不符。

答案:B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58196f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7.html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28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二讲 内容理解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