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1-02-19 15:43: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27卷第5期孝感学院学报VOL.27 NO.5 2007年9月J O URNAL OF X I AOGAN UN I VERS I TY SEP.2007儒学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曹 萌1,赵丹丹2(1.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辽宁沈阳110034;2.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 要:儒家思想在其学术传播过程中出现过许多学术流派或学术思潮,以此为标志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儒家思想学术传播的每一段落,均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或推动,导致其时古代文学思潮、热潮或特定创作倾向的产生。上述情况可大致归纳为:孟荀的思辨风格与文学的宏辩思潮;两汉经学的琐碎传述与大赋的铺叙之风;魏晋玄学与文学的尚简嗜奇;两宋理学与文学的尚理倾向;明代理学复辟与文学尚理、阳明心学与小说的浪漫化思潮、泰州学派与小说的世俗化倾向;清代乾嘉学风与小说的炫耀才学。关键词:儒家思想;学术传播;文学思潮;创作倾向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44(2007)05-0018-06一、儒家与儒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 百家争鸣,从文化根源上看,参与争鸣的 百家,其前身大多为周朝前期天子的臣僚,这一情况在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曾有论及。商、周两朝百官各有职守,分工较明确。职官司责各不相同、工作各有侧重,所秉持的文化传统也就不相同。所以当历史发展到春秋之际,周朝是继续巩固发展以周天子为核心的道德本位社会模式,还是打破这一模式建立更适合新社会的发展模式时,百官们就依着他们所司之职和秉持的文化传统,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张,并企图得到当权者的认可或实行。因此,或许正是百官面对国君各抒己见,才拉开了 百家争鸣的序幕。对此,章太炎先生曾有过肯定: 九流皆出王官,及其发抒,王官所弗能与;官人守要,而九流究宣其意。[1]同时,随着私学的兴起、士人阶层的崛起,加之当时言论自由,政治宽松,百官的意见和思想主张散布于社会,尤其是进入士人阶层后,就使得大量士人积极参与进来, 争鸣也就因此造成。随着 争鸣的深化,其中的思想主张和学术特色也就越益明显与突出。这样,缘起于百官,发展至百家,又具体体现为诸子学术辩论的 百家争鸣就呈现出鲜明的学术品格与特征。儒家文化就是在此背景上呈现出学术品格而质变为儒学。儒学发展的阶段性,主要指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学派及其思想主张被代复一代的后继学者加以继承、阐述、发扬,以及批判或改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几乎每一历史时期都产生了特定的学术派别或哲学思潮,以此为标志,儒学发展的阶段性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同时,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派别之一的儒学,曾深刻而长久地作用、影响中国古代社会,因而儒学发展的阶段性过程中每一阶段上的学派崛起或哲学思潮的掀起,都强烈而深刻地影响到当时社会意识的各层面。在诸多受到儒学影响的社会意识方面中,文学显得尤为突出,而其主要表现就是在这一影响下的特定文学思潮产生。二、孟荀儒学的思辨性与文学的宏辩色彩儒家文化作为一个学派,发展到孔子时代,逐收稿日期:2007-06-20作者简介:曹 萌(1959- ),男,辽宁建平人,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文学博士。赵丹丹(1981- ),女,黑龙江七台河人,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教师,文学硕士。∃1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35b59d7195f312b3169a54c.html

《儒学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