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文“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发布时间:2018-07-01 02:00: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所谓的公德意识是指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高文化群体,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是社会文明的引导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社会公德规范的实践者……然而,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现象正日趋明显。所以,该如何提高大学生这一群体公德意识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和后备,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先锋,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主力军。他们的公德意识、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与提升都与国家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呢?

如今社会上的高等院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应着手于高校的教育,学生时代是培养和提高自身修养的最好的时间段。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一个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学校应进一步优化校园公德环境,切实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一方面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教育,并用实际行动来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提高公德修养。第三、积极发挥舆论在学校公德教育的导向作用,倡导公德意识,推崇先进模范,宣传优良的社会公德事迹,谴责不讲公德、唾弃不文明行为的良好公德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以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感染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高校要重视社会公德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 要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待人礼貌、宽厚、诚实、守信、谦逊、恭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己自制等优良传统。同时要努力用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来教育学生, 以“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教育方式上, 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避免硬性的说教。促使他们利用认识到的社会公德规范, 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 有意识地不断实践, 使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受到抑制, 高尚的思想、行为得到强化。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联系实际、向人民群众学习, 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培养大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和献身精神的重要环节, 也是最直观、最生动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咨询、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并力求使各项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制度, 以保证这些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 可以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发现人民群众伟大, 增强劳动观念, 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进而增强他们的道德需要,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高校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去感知体验, 从而在其中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与公德行为习惯; 根据形势需要, 各高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为一些处于不良心态的特别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咨询, 帮其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 使之摆脱矛盾和困扰, 正视自己的情况,找到如何解决不良心态的方法, 及时消除致使心理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 定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 并通过开展学习、交往、情绪等方面的主体心理辅导, 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 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 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是搞好社会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 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水准得以提升。首先要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体的作用, 以正面宣传为主, 弘扬正气, 为社会公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其次, 要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一个扬善惩恶的社会伦理机制, 利用道德的约束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是无形的然而又是非常有力量的, 在人人讲道德讲礼貌的氛围中, 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第三,要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在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以此促进和保障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发展.大学生自身也要为此作出努力, 首先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其次是注重大学生自己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自身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14e3b36eefdc8d376ee326b.html

《思修论文“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