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文小阅读干扰项的设置角度

发布时间:2014-09-18 13:03: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现代文小阅读干扰项的设置角度

1、 无中生有,主观臆断

理论: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并未涉及,也不能依据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 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

2006年全国卷Ⅰ的第5C项:“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接受浮标采集的信息,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原文只说,卫星是用来收集信息的,“把接受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 在原文中不能提取到“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这一信息。

2002年第10B项“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使海平面逐渐升高”。原文是“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与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由此可知,选项中“这将使海平面逐渐升高”的推断是无中生有。

2006年全国卷Ⅰ的第5C项:“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接受浮标采集的信息,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从文中看,卫星是用来收集信息的,“把接受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在文中不能提取到“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这一信息。

2004 年上海卷第 2 题的 A 项:“不久前《参考消息》等 3 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根据原文来看,三种报纸排名依据均为“发行量”,未提及“国际影响深远”,所以 A 项“国际影响深远”的说法文中没有事实材料,是凭空臆造的。

因此,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2、答非所问:尽管选项内容出自文章(甚至与原文的意思一致),选项故意与所问的问题与题目毫不相干,造成驴唇不对马嘴,以干扰考生

如:2004年高考福建卷第8

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属于磁共振成像原理内容的一项是

A.在磁场旋转的原子核可以吸收频率与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波,使原子核的能量增加。

B.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会导致水分变化,而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像中反映出来。

C.在磁场旋转的原子核恢复原状时,就会把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D.分析被电磁波照射后的原子核所释放出来的电磁波,就可得知该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

该题目B项中,题目问的是磁共振成像原理,此项却说疾病的病理过程,显然答非所问。

又如:

  [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杭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第二段)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足绝对不可缺少的。(第三段)

     [试题]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全国卷8)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剖析]根据原文,第二段说的是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第三段说的是藏族也很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题干要求从(宋朝统治者)入手分析,而D项却从(藏族)入手分析,这就犯了表述对象误判的错误。

3、曲解原意,夸大拔高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利用文中某一词语原有的多义性或某一短语的歧义性(这一词语或短语在原文中是无歧义的),故意曲解原文意思,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

2002年第8B项“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这是对原文第一段“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和第三段“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作了夸大其词的解释,夸大了沙尘暴的作用。

2004 年全国卷 ( ) 7 B 项:“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而原文有“‘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领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根据原文,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补充”了军费之需。“补充”指“在主要事物之外追加一些”,因此, B 项说“主要来源”则夸大拔高。

如:[对应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项是(  )(湖北卷第10)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剖析]根据原文,航天员在太空中能做到的是向任何方向运动,而B项却将其夸大为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这就犯了夸大事实的错误。 

4以偏概全

篡改修饰限定的定语或状语或遗漏部分命题人往往就概念数量范围,改变原文中数量表述的范围,将部分改成全部、局部改成整体,以达到干扰考生的目的即误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混淆程度深浅,范围大小,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有关范围的表述,判断是“个别”、“部分”还是“全部”,不能以偏概全。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除……之外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

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见到这些词时,就用笔划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200019C项“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光脉冲可以比利用光缆更加有效。”原文第5自然段只是说,利用热的铷离子传送“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需要“延迟一段时间”发送的光脉冲信号,要比利用光缆有效得多,而没有说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所有的光脉冲信号,都比利用光缆有效,犯了将特称全称的错误。。如 2004 年湖南卷第 8 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 B 项:“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对应阅读材料中原文是“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比较一下,原文中的“多种”却在选项中成了“所有”,犯了将部分替代为整体的错误。

又如(浙江卷第 9 题)A. 神经元通过突触接收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整合,再通过轴突激发一个冲动,向四邻的每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或不发出信号。

剖析:根据原文,神经元对输入信号的两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之一是“通过轴突激发一个冲动,向回路中相邻的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而 A 项却将其表述成了“向四邻的每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这就犯了将“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

2004 年全国卷 ( ) 9 C 项:“适应化学药品需要若干个世纪,而人生太短,所以人类能够适应化学药品的想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对应的原文是:“适应这些化学药品所需要的时间应该用大自然的尺度来衡量 —— 人的一生太短暂,而它所要求的是若干个世纪。”相对照一下就会发现答案 C 项少了“这些”这两个修饰语,而“这些”是指上文所说的“那些有害甚至致命的物质”,而并非全部的化学药品。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 “全部”等,

5张冠李戴:也叫“偷梁换柱”,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如,2008年四川卷第7题,“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该题D项“其自身的损耗实际上大约有四分之三。”说法错误,应是除去一些不必要的成分损耗大约四分之三,不是自身损耗。偷换概念。

比如2006年北京卷第14题A项:“A.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热高耸、铺天盖地取胜。”而原文是“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热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A项将故宫“铺天盖地”的“帽子”戴在天坛头上。

再如2006年湖南卷第6A说果蝇寿命的延长是“科学家们”选择的结果,而原文是说果蝇寿命的延长是“在受到极大限制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出来的”,如同物竞天择,而非“科学家们”选择的结果;

比如 2004 年湖南卷第 9 B 项:“中医学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药物治疗,有西药所不及的功效。”而原文叙述的是“中国传统医药学……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而 B 项中把“中医学”的帽子戴在“中国传统医药学”的头上。

6、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将原文的“因(或条件)果”互换,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

又如0817A、让植物神经系统兴奋起来,需要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原文: 在农田里播放美妙动听的音乐,能使植物的神经系统兴奋起来,促进光合作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B、植物脱水死亡,是处于受惊吓的环境中(原文: 而处于受惊吓的环境时,有的植物会恐惧得 冷汗直冒 ,甚至脱水而死。)

例如2006年湖南卷第6B项:“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动收入低尽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而原文却是“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很显然,选择支颠倒了因果关系。

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2004 年广东卷第 10 题的 A 项:“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根据原文,“在制作过程中保留了鲜叶的原色”是所有绿茶的一个共性特点,与“是茶叶中的精品”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作者未将六种茶比较。所以 A 项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

再如2006年江西卷第7A项:“由于植物吸收的光部分未参与光合作用,因此有些植物只能发出暗淡的红光。”只要把原文中说的“所有的植物在阳光照射后都会发出一种很暗淡的红光”和“一类是被动发光,如植物,那些微弱的红光不过是没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多余的光”两句话跟选项一比照,可以看出这个选项完全是强加因果。

因此,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7、混淆已然未然、或然与必然:在转换句子说法时,误将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然;将可能变必然,将必然变可能。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比如 2004 年全国卷 ( ) 10 A 项:“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而原文中只是在“小鼠”身上实验,至于在人类身上得以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因此 A 项中“已经证实”就明显地设置了把“未然”当作“已然”这样的陷阱。

又如9826C项“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把“可能”说成了“已经”,把设想说成了现实。

(天津卷第 10 题)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C. 陨石撞击地球与“凡尔纳爆炸”现象不同,因此,我们现在可以根据撞击遗迹确定其属何种现象。

剖析:根据原文,“现在还难以区分出陨石撞击和‘凡尔纳爆炸’留下的遗迹。为此,还需要找到存在气体释放管道的痕迹……有朝一日,或许这些证据能在地震图片和重力勘测中显示出来”,而 C 项却将其表述成了“我们现在可以根据撞击遗迹确定其属何种现象”,这就犯了把“未然”误作为“已然”的错误。

事物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或然”,即“有可能而不一定发生”;另一种是“必然”,即“事理上必定发生”。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常将“或然”的趋势表述成“必然”的趋势。如:A. 强劲的太阳风一旦引发磁层亚暴,将导致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失灵甚至陨灭。

剖析:根据原文,强劲的太阳风一旦引发磁层亚暴,“距离地球表面 36000 公里的高空处可能会产生强烈的真空放电和高压电弧,给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带来灾难,甚至导致卫星陨灭”。据此可知,“导致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失灵甚至陨灭”只是强劲的太阳风引发磁层亚暴期间可能带来的一种灾难,而 A 项却将此表述成了一种必然灾难,这就犯了将“或然”表述成“必然”的错误。

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来”等这些修饰限制词语作为关注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的混淆。

8、把描述当解释:在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一些描述性的说明或补充性的阐释,并没有准确揭示事物的特征。如2002年第7题要求从四项对“沙尘暴”的解释中,选出最准确的一项,B项“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此句虽可在原文中找到,但它只是一种描述性的说法,并没有揭示出沙尘暴的本质特征,是无效信息。

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9、推理错误

混淆选择与兼备 

理论: 事物产生某种结果都有一定的原因或条件,有时这些原因或条件之间是选择关系,任何一个原因或条件都可产生这种结果;有时这些原因或条件是兼备关系,只有同时具备了才会产生这种结果。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将“选择”关系表述成“兼备”关系,有时将“兼备”关系表述成“选择”关系。如:

     [对应文段]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

     [试题]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品茗)(湖北卷第8)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剖析]根据原文,无论采用吸纯氧排氮的方法,还是采用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的方法,均可达到防止减压病的目的。所以,对防止减压病而言,这两种方法是选择关系(原文中有也不会的语言提示),而B项却将其误达成了兼备关系(有并且的语言提示) 

10强行 跨越 ,省略中转环节。

信息之间有主次之分,有的环环相扣,须遵循先后次序。信息间的引发、转化或演变

是严谨的。如随意改变或省略信息间的中转环节,往往会陷入谬误。应该是信息A→信息B→信息C,而命题者故意 跨越 ,变成信息A→信息C,这貌视正确,实质违背了科学逻辑。

如此选项B、坡度很小的海滩,扰乱了鲸的声纳系统使鲸搁浅死亡。(原文: 坡度很小的海滩,往往会扰乱甚至消除回声声波。鲸接收不到回声声波,声纳就会出现假象,导致鲸陷入浅滩而不自知。)

从文段信息里可以看出,信息A“坡度很小的海滩 ”→ 信息B“往往会扰乱甚至消除回声声波 ”→ 信息C“鲸接收不到回声声波,声纳就会出现假象,导致鲸陷入浅滩而不自知 。在这里,命题者故意 跨越 ,省掉了信息B,由信息A“坡度很小的海滩 ”跨越到→ 信息C“扰乱了鲸的声纳系统使鲸搁浅死亡 。这是不符科学依据的。

11个性与共性或主观与客观混同.

科技文在说明事物的特性或事理时,很重 依据 ,依据中常常包含事物的个性与共性、主观与客观因素。设计者往往在其中做 文章 ,将其等同起来或罗列一起。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把握信息要点,准确地区分。

【题4】下列不能作为 鲸是适宜海洋生活程度最高的一类 的依据是:

A、鲸是生活于海洋的哺乳动物。

B、鲸有流线型的体形且体表光滑,前肢像桨一样,后肢退化。

C、鲸皮肤下有厚厚的一层鲸油,能够保持热量,维持体温。

D、鲸有自身独特的声纳定向系统导航。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A项。分析题干中 鲸是适宜海洋生活程度最高的一类 一语,无疑是要求我们找出具有鲸适宜海洋生活的个性特征。显然,选项A不属于鲸的个性特征,故不能作为 鲸是适宜海洋生活程度最高的一类 的依据。这是典型的以 共性 混同 个性 的示例。

12、指代不清

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

1999 年全国卷第 18 C 项:“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心脏仍能保持在非低温条件下收缩和舒张的原状不变。”原文第二自然段“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只要弄清楚“此”所指代的内容,就能判断 C 项是错的。因为,“此”指代“非冬眠动物”“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那么,与“非冬眠动物”这一特征“相反”,即冬眠动物在低温条件下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反而提高,这也就必将导致心脏的舒张加强。因此说“保持”“原状不变”就是不对的。

解答此类试题,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结合语境判断。

13. 颠倒主次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如:(全国卷一第 6 题)

B. 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剖析:该段的中心句是“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为了阐释这一观点,下文以“中条山”为例分两层作了说明:一层是“中条山是阻隔”,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的人们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中条山这道自然屏障,向南跨越,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另一层是“中条山是护卫”,从南面北越中条,就意味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无论从中心句中的关键词“多在于”来看,还是从下文的举例阐释来看,“中条山”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意义都在于“阻隔或护卫”,而 B 项却将“中条山”这一“中国文明起源”上的主要意义说成了“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这一纯粹地理空间位置上的次要意义,这就犯了将“主要”和“次要”倒置的错误。

比如2006年山东卷第8题选出推断错误的一项,D项说:“从古代干栏居及其长屋广泛分布的区域及建筑形制来看,防潮和防寒是其主要功能。”从原文的第一段中可以看出,干栏居一类建筑的主要功能是躲避动物的侵扰,“防潮和防寒”只是其次要功能。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f9f6b6d31126edb6f1a10f3.html

《谈现代文小阅读干扰项的设置角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