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让端午节多些诗意盎然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14-08-10 09:58: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今天,我们怎么过端午节?媒体发起的关于端午节民俗习惯的调查显示,93.2%的受访者表示,在端午节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事。除了吃粽子,赛龙舟是人们最耳熟能详的端午习俗,知晓度超93%;知晓度最低的是戴香袋,不足六成。问卷调查同时也表明,受访者对眼下端午的节日气氛并不十分满意。

的确,刚刚过去的端午节,节日氛围并不浓厚。除了商家热闹的促销、吆喝、旅游以外,端午节不仅缺少文化味,更缺少诗意盎然的浪漫氛围。不仅如此,在其他传统节日,也基本上只剩下“吃”了,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国庆节吃大闸蟹,中国传统节日悄然变为“吃的假日”和“旅游的假日”。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端午节沦为“粽子节”、甚至又一个毫无特色的“旅游节”、“挤车节”、“补觉节”深感遗憾、不满和惋惜,还有人试图通过“恢复传统”,为这个中华传统节日重新补足文化和传统内涵。但是一味把“复古”当做恢复端午节“节日味道”的灵丹妙药和不二法门,也并不科学。且不说古代社会和当代社会、古人和当代人的节奏、取向、口味、兴趣、爱憎甚至美丑标准都截然不同,强行“勾兑”,过当代法定节日的当代人未必喜欢和买账。借助现代化的文化形式,将屈原的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通过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这才是端午节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核心文化内涵。

比如,将端午节发展成诗歌节或诗人节。早在1940年端午节,全国文艺界人士就在重庆举行了纪念屈原的诗歌朗诵会,会上有人提议以每年五月初五端午日为中国的“诗人节”。1941年端午节,在重庆举办了第一届诗人节。端午节也是历代诗人笔下咏叹的对象,留下了许多引人入胜的“端午诗篇”。在端午节举办诗歌吟诵等活动,更多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在这个快节奏、压力重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别忘了尝试一下“诗意的思考”、“诗意的生活”,让快节奏和物欲横飞的生活多些诗情画意和人文情愫,以期唤醒内心的宁静感,在不伤害传统节日内核与关键符号的情况下,注入更多适合现代社会的诗意而动人的细节,增强节日的吸引力和参与度,让小孩有得诗意地玩,青年男女有得诗意地盼,老人有得诗意地回味,将更多人通过诗意的浪漫拽到节日的诗意怀抱中来。

应该看到,如今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忽视,其实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疏离。如今,年味恬淡,端午不端,是因为传统节日中蕴涵的传统文化意韵越来越少,传统节日所附加的传统文化美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辈给晚辈所展示的传统文化担当责任太少了,社会对拯救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力度不够。拯救传统节日,真的需要示范,真的需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从社会的努力开始。要重拾、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魅力,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就该给粽子找个伴儿。单纯靠吃来维系的节日是非常脆弱的,会加速人们对节日的漠视,甚至有些传统节日食品多吃并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世界上没有什么节日比中国的春节、中秋节以及端午节更具有人情味,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特殊的节日文化现象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所重视。虽然一些民俗节日文化几经岁月更替,稍逊风骚,但是骨髓还在,完全可以挖掘,可以保护,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和欣赏,在世界多元文化舞台上大放光彩。

传统节日附加的传统文化内涵不能仅仅有“壳”而无“血肉”,之所以需要千方百计振兴传统节日,就是因为传统节日蕴涵的传统审美教育不仅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符合文明的发展方向,更是人们精神愉悦的法宝。传统节日不仅是传统的化身,更是今天我们文化进步的再生骨髓。(魏青)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f829ae969dc5022aaea00d4.html

《时政热点:让端午节多些诗意盎然的文化内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