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案

发布时间:2018-08-17 12:03: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梳理内容,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2、品读文章语言,领会文章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从作者对好友的劝勉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心境以及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梳理内容,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2从作者对好友的劝勉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心境以及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

从作者对好友的劝勉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心境以及美好的愿望。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议论、抒情,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政治抱负。那么《岳阳楼记》作为这样的文体,叙了什么事?写了怎样的景?引发了怎样的议论?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

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文章哪些段落在叙事?哪些段落在写景?哪些段落在议论和抒情?

预设:

(1)1段叙事,叙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嘱托作者写文章的事。即交待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

(2)2—4段主要写景。

①第2段主要写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②第3段先描写后议论,描写了天气恶劣时洞庭湖的凄惨荒凉的景象,这样的景必导致迁客骚人的“悲”情。

③第4段先描写后议论,描写了阳光灿烂时洞庭湖的生机美丽的景象,这样的景也自然会让迁客骚人产生“喜洋洋”的心情。

(3)5段兼有议论和抒情,可划分为两层

先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情;然后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抱负。

2、作者在文中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洞庭湖的景观,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他重点要表达的是什么呢?

明确;写景是为议论和抒情服务的。范仲淹通过写洞庭湖的景抒发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三、再读课文,体味情感

1、范仲淹之所以被称为“文正”,就因为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蕴含在了他的文章中。

1)(齐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天下人快乐之前快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

(2)这是不是范仲淹灵光一现想到的?我们先来阅读一个片段: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常常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终于博通《六经》的要领,对天下有慷慨抱负,他经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做官后,范仲淹以百姓疾苦为己任,带领百姓在苏州治理水患。后来,范仲淹被贬到地方为官,仍以百姓的饥苦为己任,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在苏州为治理水患,他带领百姓挖渠、筑堤、引导太湖水入海,并治理了其他的江河、湖泊,消除了水患,受到了百姓的敬仰和爱戴。

预设:他少年苦学,他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范仲淹做官后为百姓做事,真正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

3)其实我们文章第5段中也有提到,大家发现了吗?

明确:“尝求”说明范仲淹曾经一直在追求。

师:为什么是这个“尝”字?

生:曾经。

2、为什么不开篇就直抒胸臆呢?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是受了谁的嘱托?(滕子京)

我们一起来看看滕子京这个人物。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呢?(出示相关内容)

滕子京虽谪但却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足见滕实为国之栋梁,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绩卓著,遂重修岳阳楼。在古时,修造亭台楼阁,往往撰文记叙建筑、修葺的过程和历史沿革,滕子京便请朋友范仲淹写记。朋友相邀,焉有不做之理。而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邓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沦落人”。有所不同的是,范仲淹与滕子京在处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气,倜傥自任”,是个很有脾气的人,又有点刚愎自负,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遭遣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出怨言。据说,岳阳楼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有走出谪官带来的打击。

1)既然这种思想早已有之,为什么不开篇就写呀?

预计:文章写道滕子京是一个豪迈自负的人,写这篇文章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劝勉滕子京的。如果一开始就先用这种思想教育他的话他可能一时难以接受。

2)那么文中范仲淹是如何劝说他的呢?

预设:先肯定了滕子京的政绩;然后再委婉劝勉。

3、他是如何委婉劝勉的呢?

1)文章提到的是谁在登楼啊?迁客骚人是什么样的人啊?

2)当他们登上了岳阳楼,看到了什么?产生了怎么样的情感?

3)范仲淹为什么要写时而喜时而悲的情绪呢?

预设:

①我认为是为了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写好的方面,再写不好的方面。

②滕子京也是这样的人,借这样的悲喜劝勉滕子京。

提示:大家想想看,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情绪,看到纯净就会有喜气洋洋的感觉,那范仲淹喜欢这样的情绪吗?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悲或喜。

4)小结:这是范仲淹想要告诉滕子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他笔下的迁客骚人的时而喜时而悲却恰恰相反,以物喜,以己悲。通过探究我们发现范仲淹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绪,这样让滕子京自己去感悟,还让他自己去体会。

4、刚才范仲淹通过对比引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和我们刚刚说到的先忧后乐一样吗?

预设: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短暂性的,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长远的。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个人情感,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关注国家的。

5、先忧后乐的境界高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情感意境根植于思想之中。有这种思想境界的人多吗?

预设:“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和范仲淹同样的人很少。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你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什么呢?

①孤单。

②伤感。他希望他的滕子京也能够像他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甘心。

④你能不能读出他对滕子京的劝勉呢?我们把后面的声调往上扬好吗?试试看。

2)他劝勉的仅仅是滕子京吗?

明确:不仅是在劝勉滕子京,也在劝勉全天下人。

四、课堂小结

我们已经渐渐走进了范仲淹的内心。走近了范仲淹内心的孤单、伤感与内心强烈的愿望。这种情感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但是不是范仲淹欣赏的,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当范仲淹发出了“微斯人,吾谁与归”的长叹,我们该怎么回答呢?

5、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整理笔记

3、完成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f469b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5.html

《《岳阳楼记》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