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20-04-16 00:24: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华人和国行标准

地面辐暖技术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loor radiant heating

JGJ 142-2004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建设部

实施日期:2004 10 1

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57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地面辐射供暖技规程》为行业标准,编 JGJ 142-2004 2004 10 1 日起实施 。其中,第 3.2.13.8.13.10.64.4.15.1.65.1.85.4.25.4.85.5.56.5.1 条为强制 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4 8 5

1 总则

1.0.1 为规范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术先进、经济合理、安适用和保证工程质 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的工业与用建筑物,以热水为热或以发热电缆为加热元的地面辐射供暖工 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的有关强制性标准 的规定。

2 术语

2.0.1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 low temperature hot water floor radiant heating

以温度不高于 60℃的热水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的传热方式 向室内供热的供暖方式。





2.0.2 分水器 manifold

水系统中,用于连接各路热管供水管的配水装置

2.0.3 集水器 manifold

水系统中,用于连接各路热管回水管的汇水装置

2.0.4 面层 surface course

建筑地面直接承受各种物和化学作用的表面层。

2.0.5 找平层 toweling course

在垫层或楼板面上进行抹找坡的构造层。

2.0.6 隔离层 isolating course

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地下水、潮气透过地面构造层。

2.0.7 填充层 filler course

在绝热层或楼板基面上设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用的造层,用以保护加热设并使地面温度均匀。

2.0.8 绝热层 insulating course

用以阻挡热量传递,减少效热耗的构造层。

2.0.9 防潮层 moisture proofing course

防止建筑地基或楼层地面潮气透过地面的构造层

2.0.10 伸缩缝 expansion joint

补偿混凝土填充层、上部造层和面层等膨胀或收用的构造缝。

2.0.11 铝塑复合管 polyethylene-aluminum compound pipe





内层和外层为交联聚乙烯耐高温聚乙烯、中间层增强铝管、层间采用专热熔胶,通过挤出成型法 复合成一体的加热管。根铝管焊接方法不同,分搭接焊和对接焊两种形,通常以 XPAP PAP 标 记。

2.0.12 聚丁烯管 polyebutylene pipe

由聚丁烯-1 树脂添加适量助剂,经挤成型的热塑性加热管,常以 PB 标记。

2.0.13 交联聚乙烯管 cross linked polyethylene pipe

以密度大于等于 0.94g/cm3 的聚烯或乙烯共聚物,添加量助剂,通过化学的或理的方法,使其线 型的大分子交联成三维网的大分子结构的加热管通常以 PE-X 标记。按照交联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过 氧化物交联聚乙烯(PE-Xa、硅烷交联聚乙PE-Xb)、辐照交联乙烯(PE-Xc)、氮交联聚乙 烯(PE-Xd)。

2.0.14 无规共聚聚丙烯管 polypropylene random copolymer pipe

以丙烯和适量乙烯的无规聚物,添加适量助,经挤出成型的热塑加热管。通常以 PP-R 标记。

2.0.15 嵌段共聚聚丙烯管 polypropylene block copolymer pipe

以丙烯和乙烯嵌段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挤出成型的热塑性加热。通常以 PP-B 标记。

2.0.16 耐热聚乙烯管 polyethylene of raised temperature resistance pipe

以乙烯和辛烯共聚制成的殊的线型中密度乙烯共,添加适量助剂,出成型的一种热塑性加管。 通常以 PE-RT 标记。

2.0.17 黑球温度 black globe temperature

由黑球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值,习惯上也称实感温

2.0.18 发热电缆 heating cable

以供暖为目的、通电后能发热的电缆,由冷线、线和冷热线接头组成,中热线由发热导线、绝层 、接地屏蔽层和外护套等分组成。

2.0.19 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 heating cable floor radiant heating





以低温发热电缆为热源,热地板,通过地面以辐和对流的传热方式向室供热的供暖方式。

2.0.20 发热导线 heating conductor

发热电缆中将电能转换为能的金属线。

2.0.21 绝缘层 insulation of a cable

发热电缆内不同电导体之的绝缘材料层。

2.0.22 接地屏蔽层 screen

包裹在发热导线外并与发导线绝缘的金属层。其质可以是编织成网或螺缠绕的金属丝,也可以螺 旋缠绕或沿发热电缆纵向合的金属带。

2.0.23 外护套 sheath

保护发热电缆内部不受外环境影响(如腐蚀、受等)的电缆外围结构层

2.0.24 发热电缆温控器 thermostat for heating cable system

应用于发热电缆地面辐射暖的系统中,能够感应度并加以控制调节的自控制装置,按照控制方的 不同主要分为室温型、地型和双温型温控器。

3 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定,供水温度不应超过 60℃。民用建筑供 水温度宜采用 355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 10℃。

3.1.2 地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值应符 3.1.2 的规定。

3.1.3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工作压力,不应大于 0.8MPa当建筑物高度超过 50m 时,宜竖 向分区设置。

3.1.4 无论采用何种热源,低温热地面辐射供暖热媒的温、流量和资用压差等参,都应同热源系统 相匹配;热源系统应设置应的控制装置。





3.1.5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图设文件的内容和深度,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平布置

图、温控装置布置图及分器、集水器、地面构造意图等内容。

2 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供暖室内外计温度、热源及热媒参数配电方案及电力负荷、

热管或发热电缆技术数据规格;标明使用的具体件如工作温度、工作压或工作电压以及绝热材的 导热系数、密度、规格及度等。

3 平面图中应绘出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距、加热管的管径、计

长度和伸缩缝要求等。

3.1.6 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式时,发热电缆的线功不宜大于 20W/m

3.2 地面构造

3.2.1 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必须设热层,且绝热层下部必设置防潮层。直接与室空气相邻的楼板, 必须设绝热层。

3.2.2 地面构造由楼板或与土壤相的地面、绝热层、加热、填充层、找平层和面组成,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当工程允许地面按双向散进行设计时,各楼层间楼板上部可不设绝热层

2 对卫生间、洗衣间、浴室游泳馆等潮湿房间,在充层上部应设置隔离层

3.2.3 面层宜采用热阻小于 0.05·K/W 料。

3.2.4 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板时,加热管或发热电应敷设在木地板与龙骨间的绝热层上,可 不设置豆石混凝土填充层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 10W/m绝热层与地板间空不宜小于 30mm

3.2.5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绝热层采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其厚度不应小于表 3.2.5 规定值;

用其他绝热材料时,可根热阻相当的原则确定厚

3.2.6 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 C15 豆石混凝土,豆粒径宜为 512mm加热管的填充层厚不宜小于 50mm发热电缆的填充层厚不宜小于 35mm。当地面荷载 20kN/m2 时,应会同结构设计员 采取加固措施。

3.3 热负荷的计算





3.3.1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的有关 规定进行计算。

3.3.2 计算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时,室内计算温的取值应比对流采暖系的室内计算温度低 2℃,或取对流采暖统计算总热负荷的 90%~95%。

3.3.3 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射供暖所算得的热负荷以该区域面积与所 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表 3.3.3 中所定的附加系数确定。

3.3.4 进深大于 6m 的房间,宜以距外墙 6m 界分区,分别计算热负荷和进行管线布置。

3.3.5 敷设加热管或者发热电缆的筑地面,不应计算地的传热损失。

3.3.6 计算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 可不考虑高度附加。

3.3.7 分户热计量的地面辐射供暖统的热负荷计算,应考间歇供暖和户间传热等素。

3.4 地面散热量的计算

3.4.1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应按式计算:

3.4.2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传热损失,均应通过计确定。当加热管为 PE-X 管或 PB 管时,单 位地面面积散热量及向下热损失,可按本规程附 A 确定。

3.4.3 确定地面所需的散热量时, 应将本章第 3.3 节计算的房热负荷扣除来自上层地向下的传热损失

3.4.4 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按下式计算:

3.4.5 确定地面散热量时, 应校核地表面平均温度, 确保其不高于规程表 3.1.2 的最高限值;否则

善建筑热工性能或设置其辅助供暖设备,减少地辐射供暖系统负担的热荷。地表面平均温度宜下 列公式计算:

3.4.6 热媒的供热量,应包括地面上的散热量和向下层或土壤的传热损失。

3.4.7 地面散热量应考虑家具及其地面覆盖物的影响。

3.5 低温热水系统的加热管系统设计





3.5.1 在住宅建筑中,低温热水地辐射供暖系统应按户划系统,配置分水器、集器;户内的各主要 房间,宜分环路布置加热

3.5.2 连接在同一分水器、集水器的同一管径的各环路,加热管的长度宜接近,不宜超过 120m

3.5.3 加热管的布置宜采用回折型旋转型)或平行型(直型)。

3.5.4 加热管的敷设管间距,应根地面散热量、室内计算度、平均水温及地面传热阻等通过计算确 定。也可按本规程附录 A 确定。

3.5.5 加热管壁厚应按供暖系统实工作条件确定,可按照规程附录 B 的规定选择。

3.5.6 加热管内水的流速不宜小于 0.25m/s

3.5.7 地面的固定设备和卫生洁具,不应布置加热管。

3.6 低温热水系统的分水器、集水器附件设计

3.6.1 每个环路加热管的进、出水,应分别与分水器、集器相连接。分水器、集器内径不应小于总 供、回水管内径,且分水、集水器最大断面流速宜大于 0.8m/s每个分水器、集水器分支环路不 多于 8 路。每个分支环路供回水管上均设置可关断阀门。

3.6.2 在分水器之前的供水连接管上,顺水流方向应安装门、过滤器 、阀门及泄管。在集水器之

后的回水连接管上,应安泄水管并加装平衡阀或他可关断调节阀。对有计量要求的系统应设置计 量装置。

3.6.3 在分水器的总进水管与集水的总出水管之间宜设置通管,旁通管上应设置门。

3.6.4 分水器、集水器上均应设置动或自动排气阀。

3.7 低温热水系统的加热管水力计算

3.7.1 加热管的压力损失,可按下公式计算:

3.7.2 铝塑复合管及塑料管的摩擦力系数,可近似统一按列公式计算:

3.7.3 塑料及铝塑复合管单位摩擦力损失可按本规程附录 C 中表 C.0.1、表 C.0.2 选用。





3.7.4 塑料及铝塑复合管的局部压损失应通过计算确定,局部阻力系数可按本规附录 C 中表 C.0. 3 选用。

3.7.5 每套分水器、集水器环路的压力损失不宜大于 30kPa

3.8 低温热水系统的热计量和室温控

3.8.1 新建住宅低温热水地面辐射暖系统, 应设置分户热计量和温度控制置。

3.8.2 分户热计量的低温热水地面射供暖系统,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系统形式。

2 热量表前应设置过滤器。

3 供暖系统的水质应符合现国家标准《工业锅炉水GB 1576 的规定。

4 共用立管和入户装置, 宜设置在管道井;管道井宜邻楼梯间或外公共空间。

5 每一对共用立管在每层连的户数不宜超过 3 户。

3.8.3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内温度控制, 可根据需要选取下列任一方式:

1 在加热管与分水器、集水器的接合处,分路设置调节性能好阀门,通过手动调来控制室

内温度。

2 各个房间的加热管局部沿墙槽抬高至 1.4m在加热管上装置自力式温控制阀,控制室温

保持恒定。

3 在加热管与分水器、集水器的接合处分路设置远传型自力式电动式恒温控制阀,

房间内的温控器控制相应路上的调节阀,控制室温度保持恒定。调节阀可内置于集水器中。采电 动控制时,房间温控器与水器、集水器之间应预电线。

3.9 发热电缆系统的设计

3.9.1 发热电缆布线间距应根据其线性功率和单位面积安装率,按下式确定:

3.9.2 在靠近外窗、外墙等局部热荷较大区域,发热电缆较密铺设。

3.9.3 发热电缆热线之间的最大间不宜超过 300mm,不应小于 50mm;距离外内表面不得小于 100mm

3.9.4 发热电缆的布置,可选择采平行型(直列型)或回型(旋转型)。





3.9.5 每个房间宜独立安装一根发电缆,不同温度要求房间不宜共用一根发热缆;每个房间宜通过 发热电缆温控器单独控制度。

3.9.6 发热电缆温控器的工作电流得超过其额定电流。

3.9.7 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采用温控器与接触器等他控制设备结合的形式现控制功能,温控 器的选用类型应符合以下求:

1 高大空间、浴室、卫生间游泳池等区域,应采用温型温控器;

2 对需要同时控制室温和限地表温度的场合应采用温型温控器。

3.9.8 发热电缆温控器应设置在附无散热体、周围无遮挡、不受风直吹、不受阳直晒、通风干燥、 能正确反映室内温度的位,不宜设在外墙上,设高度宜距地面 1.4m地温传感器不应被家具等覆盖 或遮挡,宜布置在人员经停留的位置。

3.9.9 发热电缆温控器的选型,应虑使用环境的潮湿情况

3.9.10 发热电缆的布置应考虑地家具的影响。

3.9.11 地面的固定设备和卫生洁下面不应布置发热电缆

3.10 发热电缆系统的电气设计

3.10.1 发热电缆系统的供电方式宜采用 AC220V 供电。当进户回负载超过 12kW 时,可采用 AC220V/380V 三相四线制供方式,多根发热电缆接 220V/380V 三相系统时应使三相平衡。

3.10.2 供暖电耗要求单独计费时发热电缆系统的电气回宜单独设置。

3.10.3 配电箱应具备过流保护和电保护功能,每个供电路应设带漏电保护装置双极开关。

3.10.4 地温传感器穿线管应选用质套管。

3.10.5 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的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行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计规范》 JGJ/T16 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收规范》GB50303 中的有关规

3.10.6 发热电缆的接地线必须与源的地线连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e90cf8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00.html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