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发布时间:2019-02-18 20:34: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4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数学是研究( 的科学。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 )、( )和( )。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 )和( ),培养学生的( )和( ),培养学生的( )和( )。

4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 )、( 的过程。

5、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 ),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 ),鼓励学生的(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 ),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等,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7、课标中提出“四基”是( )、( )、( )、( )。

8、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 ),具有初步的( )和( )。

9、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 )、( )、( )和(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10、课标中提到的十个核心概念是: 数感( )( )( ) ( ) ( )、推理能力和( )。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 )和( )。

二、选择(单选题,每题2分,共2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 )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三、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

3、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四能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程标准删除了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

6《数学课程标准》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7、《标准》中“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模型的思想。(

8、第二学段代与代数中新增了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9、方程与不等式是第三学段的内容。( ×

10、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

四、简答。(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关系?

五、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10分)

要求:下面的案例有没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或新的教育理念,如果有,体现在哪里;如果没有,要怎样做才能体现。

老师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投影屏幕上显示商店里卖玩具的场景,小朋友在买玩具,总共有16个玩具,卖掉了9个,先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再列出算式16-9;紧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计算方法;最后组织小组互相合作交流算法,结果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①16-10=6 6+1=7 10-9=1 1+6=7 9+7=16 16-9=7 6-6=0 10-3=7 6-4=2 10-5=5 2+5=7

老师提问: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学生的回答,老师统统是微笑、点头、赞许,没有评价哪一种方法最好,接下来的练习,又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2014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的科学。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7、课标中提出“四基”是( 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 )( 基本思想方法 )(基本活动经验 );

8、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课标中的十个核心概念是: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 (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 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 应用意识 )和( 创新意识)。

二、选择(单选题,每题2分,共2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三、是非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四能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程标准删除了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6《数学课程标准》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7、《标准》中“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模型的思想。(√)

8、第二学段代与代数中新增了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9、方程与不等式是第三学段的内容。(×)

10、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

四、简答。(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关系?

1.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10分)

要求:下面的案例有没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或新的教育理念,如果有,体现在哪里;如果没有,要怎样做才能体现。

老师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投影屏幕上显示商店里卖玩具的场景,小朋友在买玩具,总共有16个玩具,卖掉了9个,先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再列出算式16-9;紧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计算方法;最后组织小组互相合作交流算法,结果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①16-10=6 6+1=7 10-9=1 1+6=7 9+7=16 16-9=7 6-6=0 10-3=7 6-4=2 10-5=5 2+5=7

老师提问: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学生的回答,老师统统是微笑、点头、赞许,没有评价哪一种方法最好,接下来的练习,又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答:老师能从学生经验出发,因材施教,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开放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以学导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样做尊重学生的意见,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心呵护,老师有新课标理念;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建构的过程,除了他自己,任何人都无法代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e7765b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27.html

《2014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