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生物化学考试名词解释完整本

发布时间:2012-04-06 18:21: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7版生物化学考试名词解释背诵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1.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某段肽链局部主链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

2. 蛋白质组:一种细胞或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3. 蛋白质组学:以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的存在及其活动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蛋白质表达谱,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谱,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图,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图以及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以及数据库的研究。

4. 模体:在蛋白质分子中,俩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称为模体。

5. 结构域: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常可折叠成多个较为紧密的区域并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6. 协同效应:指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重另一亚基与配体的结合能力。

7. 蛋白质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其分子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成为兼性离子,此时溶液的PL称为该溶液的等电点。

8. 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它所带的电荷相反方向泳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9. 核酸:许多单核苷酸通过磷酸二脂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10. 核酸分子杂交:不同来源的DNA单链与DNARNA链彼此可有互补的碱基顺序,可通过变性,复性以形成局部双链,所谓杂化双链,这个过程称为核酸的杂交。

11. 核酸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核酸分子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散分开,理化性质改变,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称为核酸变性。

12. DNA复性:热变性的DNA溶液经缓慢冷却,使原来俩条彼此分离的DNA链重新结合,形成双螺旋结构,称为DNA复性。

13. 同工酶: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14. 酶的特异性:酶对催化的底物有较严格的选择性,即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生成一定的产物。

15. 活性中心:必须基团在空间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性结合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为酶的活性中心。

16. 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有酶的无活性前体称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的激活,酶原的激活实际上是酶活性中心的形成和暴露的过程。

17. Km值是当反应速度等于最大速度一半的底物浓度。单位nmol/L.

18. 不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上的必须基团牢固结合,使酶失活。这种抑制剂不能用简单透析或过滤的方法去除,酶的活力难以恢复。这种抑制作用称为不可逆性抑制。

19. 共价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一过程称为酶的共价修饰。

20. 酶的抑制剂:凡能使酶催化活性下降甚至丧失酶活性,但并不使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

21. 酶的必需基团:酶蛋白残基的侧链中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集团。

22. 变构酶:某些小分子物质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变构部位或调节亚基结合,使酶构象改变,从而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变构调节,这种受调节的酶叫变构酶

23. 磷酸戊糖途径:6-磷酸葡萄糖经氧化反应和一系列基因转移反应,生成二氧化碳、NADPH、磷酸核糖、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24. 巴斯德效应: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25. 必须氨基酸: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依靠食物提供的脂肪酸叫必需氨基酸

26. 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供其他组织细胞氧化利用的过程叫脂肪动员

27. 酮体: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形成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B-羟基丁酸和丙酮

28. 载脂蛋白:是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在血浆中期运载脂质的作用,还能识别脂蛋白受体、调节血浆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

29. 呼吸链:代谢酶脱下的氢通过多种酶与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为水,此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故称呼吸链。

30. 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为ATP,此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31. 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由于脱水或脱氢作用,使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而形成高能化合物,然后将高能键转移给ADP而生成ATP的反应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32. PO比值:物质氧化时没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酸的摩尔数,即生成ATP的摩尔数,此称为PO比值。

33. 解偶联剂:不影响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只抑制由ADP生成ATP的磷酸化过程。使氧化磷酸化脱节,PO比值降低甚至为0.代表性化合物为二硝基苯酚。

34. 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指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则必需氨基酸可以相互补充,从而可以提高营养价值。

35. 一碳单位:只某些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36. 高氨血症:肝功能严重损伤时尿素合成障碍导致血氨浓度升高。

37.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指由磷酸核糖、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多步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好的过程。

38. 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指利用体内游离的嘧啶碱基或嘧啶核苷为原料,经过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或嘧啶核苷激酶等简单反应合成嘧啶核苷酸的过程,又称为重新利用途径。

39. 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指某些嘌呤、嘧啶、叶酸以及某些氨基酸类似物具有通过竞争性抑制或以假乱真等方式干扰或阻断核苷酸的正常代谢,从而进一步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以及细胞增殖的作用,即为核苷酸的合成抗代谢物。

40. 限速酶:指整条代谢通路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它不但可影响整条代谢途径的总速度,还可改变代谢方向,是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受到变构调节和化学修饰调节。

41. 代谢组学:指指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分析活细胞中代谢物谱变化的研究领域。

1. 半保留复制:复制时,母链DNA解开成倆股单链,每股各作为一个子代细胞复制的模板。使子代DNA与母链DNA有相同碱基序列。

2. 冈崎片段:复制延长过程中,领头链连续复制,随从链不连续复制,形成冈崎片段

3.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形态学上,染色体DAN末端膨大成粒状,这是因为DNA和它的结合蛋白紧密结合,象帽子一样扣在上面

4. 领头链:在DNA复制中,解链方向与复制方向一致因而能沿53方向连续复制的子链

5. 随从链:DNA合成时,先和成冈崎片段,再连成长的DNA链,因该链合成较前导链滞后。

6. 半不连续复制:在DNA复制过程中,以解链方向35DNA链为模板能连续合成53互补新链;而以解链方向53链为模板只能和成若干与模板反向互补的53冈崎片段这些片段再相连成随从链,故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7. 不对称转录:一是指双链DNA只有一股单链用作转录模板;二是同一单链上可以交错出现模板链或编码链。

8. 编码链:DNA双链上不用作模板转录的一股单链,因其碱基序列除TU有别外,和转录mRNA序列一致而得名。

9. Rho因子:又称 因子,是原核生物转录终止因子,有ATP酶和解螺旋酶活性。转录终止也不依赖Rho因子。原核生物RNA聚合酶全酶的成分,功能是辨认转录起始区。

10. 剪接修饰:RNA转录初级产物含有非编码组分,通过剪接除去,把编码组分连接起来。剪接修饰最常见的方式是hnRNA中内含子的套索式切除,还有自我剪接及需酶的剪接等剪接方式。

11. 外显子:定义在断裂基因上及其转录初级产物上可表达的序列。

12. 内含子:隔断基因线性表达的核酸序列

13. 启动子:是在转录起始点上游的特殊碱基序列,一般包括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结合位点和转录起始点。

14. 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15. 遗传密码:DNA编码链或mRNA上核苷酸,以三个为一组决定一种氨基酸,称为三联体密码。转录和翻译是连续的,因此遗传密码也决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16. 蛋白质的靶向输送:蛋白质合成后定向的到达其执行功能的目标地点。

17. 反密码子:tRNA反密码环中的三联碱基与mRNA中的某密码子互补,故称其为反密码子

18. 干扰素:由真核生物细胞感染病毒后分泌的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质

19. 操纵子:原核生物绝大数基因按功能相关性成簇的串联、密集于染色体少年宫,共同组成的转录单位。

20. 顺式作用元件:指课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真核DNA序列。根据顺式作用元件在基因中的位置、转录激活作用的性质及发挥作用的方式,可将真核基因的顺式元件分为启动子、增强子及沉默子等。

21. 反式作用因子:大多数真核转录调节因子由某一基因表达后,通过与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激活另一基因的的转录,称为凡式作用蛋白或凡式作用因子

22. 启动序列或启动子:原核基因启动序列与真核基因启动子都是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周围的一组转录控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转录起始点。在真核基因中增强子和启动子常交错覆盖或连续。有时,对结构密切联系而无法区别的启动子、增强子样结构系统称为启动子

23. 管家基因:在一个生物体的几乎所有的细胞都持续表达,其基因产物对生命过程是必须的或必不可少的一类基因,其表达较少受环境影响。

24. 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胞浆面,能与GDPGTP结合的外周蛋白

25. 第二信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靶细胞介导膜外激素信号转导的某些小分子化合物,在激素作用中起信息传递和放大作用。这些在靶细胞内传递信号的小分子化合物称为第二信使。

26. 受体:细胞膜上或细胞能识别生物活性物质并与之结合的蛋白质或糖脂。有膜内受体和胞内受体。

27. DNA印迹术:是将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进行琼脂凝胶电泳,再将胶中的DNA分子转移到NC膜上进行杂交反应的技术,主要用于基因组DNA的分析

28. 探针:用同位素、生物素、荧光染料标记DNA分子的末端或全链的一段多聚核苷酸可以成为探针,用于与已经用印技术固定在NC膜上的DNARNA进行结合反应

29.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DNA的特异性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核酸内切酶存在于细菌体内,限制外援DNA,保护自身DNA,对细菌遗传性状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30. PCRDNA聚合酶链式反应,包括有变性:使模板DNA完全变性为单链。退火:使引物与模板DNA退火结合,延伸:DNA聚合酶以dNTP为底物催化DNA合成反应

31. 转化作用:由外援性DNA导入宿主细胞,并引起生物类型改变的过程或使宿主细胞重新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生物转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dc38ccb050876323112127f.html

《第7版生物化学考试名词解释完整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