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材料

发布时间:2011-03-12 23:38: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全市教育改革发展

研讨会发言材料 

整合资源 规范管理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扶沟县教育体育局局长 田民生

2010722日)

近年来,扶沟县坚持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作继“普九”达标之后,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按照“统筹资源、调整布局、提升质量、高位均衡”的指导思想,不断促进学校硬件改善、内涵发展,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乡际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等方面的差距,让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两基”工作先进县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单位。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三点工作:

一、以布局调整为突破口,统筹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之间、校级之间办学条件基本均衡2004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拿出专项经费,相继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初中学校改造、校舍安全、工程以及图书仪器、课桌凳更新配置和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中小学校布点多、布局散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2007年以来,为了把中小学校布局调优、规模调大,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优化配置”的原则,我们调整、撤并了一些位置偏、规模小、质量差的农村学校。在校舍维修改造过程中,专项资金不搞平均分配,不撒“胡椒面”,而是按照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标准,集中使用资金,使项目学校有规模、高质量,建一所、成一所。农村学校除教学楼外,教师办公室、学生公寓、食堂、厕所、围墙等附属设施相对完备。目前,全县初中学校由2006年的35所调整为31所,小学由276所,调整为246所;80%的初中位于乡镇政府所在地,在校生达到700人以上;40%的农村小学在校生在400人以上。同时,我县把学校建设纳入县城总体发展规划的大盘子,最近五年,城区增设2处初中,增加6处小学。2010年,县政府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在城区新建1处初中、两处小学,此项工程已经列入政府“十件实事”,土地、环评等前期筹备工作已经结束,年底有望竣工并投入使用,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二、以师资整合为着力点,激励教师下移,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水平基本均衡为保证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数量充足、质量提升,我们在管理措施上从四个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一是调配机制上倾斜。我们按照“缺编必补,凡进必考,公开竞聘,择优录用”原则,建立了师资补充长效机制。2007年以来,我们把陆续448名教师调整充实到农村薄弱学校,其中,招聘师范院校毕业生182人,特岗教师180人,撤并高中分流86人。同时,我们坚持实行城区教师支教服务期制度,每年选派30名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一年。二是政治待遇上倾斜。教师节评先,80%的表彰指标投放到农村学校,每年都有400多名坚守岗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农村教师,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和奖励。从去年开始,教师中高级职务晋升指标直接分配到乡镇,分解到学校,农村教师职务晋升的比率和机会超过了城区学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级以上教师、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城区学校在总体比例上的差距逐步缩小。三是经济待遇上倾斜。为使广大农村教师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我县解决了农村教师工资的历史陈久问题;比照公务员标准,落实了农村教师生活津贴和医疗保险;建立了教师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将农村学校退休或死亡教师的“四费一金”由乡镇发放变为县级财政统管;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多元筹资,建设教师公寓。四是培养机制上倾斜。我们将公用经费的5%作为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支持和鼓励广大农村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骨干教师培训和新课改、新技术培训。建立了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认真抓好校本培训。投资180多万元,组建了扶沟教育网站,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为广大教师搭建了教育资源信息平台,使城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目前,全县80%的农村中学教师和40%以上的小学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组织教学。

三、以制度规范为保障线,严格教学管理,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质量逐步均衡2009年以来,我们按照“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分层推进、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向规范管理要水平、要质量。一是在学校管理上,制订了财务、教学、安全等管理细则,建立了“三看三比”的管理机制,即根据学校现有情况,看基础、比进步,看投入、比效益,看管理、比提高。不论学校规范大小、质量高低,评比以相同级别为参照,奖惩看进步发展情况。充分肯定相对薄弱的学校的进步;先进学校不思进取、质量徘徊同样受不到奖励。二是在教师管理上,首先把师德放在首位,建立了学生评教、家长评教以及教师互评机制,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聘用、评优、晋级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其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了校长竞聘和教师全员聘任制,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活力机制。三是在学生管理上,坚持把“提高入学率、控制辍学率”作为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重点在劝学、助学、保学三个方面狠下功夫。认真做好“一补”资金的发放,做到应补尽补,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留守儿童、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就学问题,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全县小学、初中和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100%97%94%。从今年中招成绩和平时调研考试成绩来看,城区和乡镇之间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同步提升。90%的初中能够完成省级示范性高中分配生招生指标;18年级调研考试全县前1000名优秀生比例分布比较均衡。一些位置相对偏远的农村初中、小学在教学管理和质量上与城区学校差距不大,“择校”现象明显减少。

尽管我们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一是教师绩效工资、住房保障以及学校图书、仪器和现代化教学设施的配置等方面仍然存在“城乡二元化”现象;二是教师编制不足、学科结构性短缺和年龄老化问题,特别是最近几年,小学教师将迎来退休高峰,这个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出现农村教师年龄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三是按照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布局调整需要整合土地、扩大面积。而土地问题一方面牵涉村民组之间的协调,一方面涉及国家土地政策的“红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比较困难。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不断完善措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此,建议以下三点:一是围绕均衡增投入。在图书、仪器、体音美器材、远程教育设备等教学设施配置工程上城乡学校标准统一;在公用经费投入上向农村学校倾斜,适当提高农村学校标准低的问题,在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上,结合绩效工资改革,落实优惠政策。二是动态管理控编制。实行编制动态管理,按需设编,打破省定编制总量多年一贯制,省、市编制部门根据在校生增减情况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定期对教师编制调整增补。建立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上级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要及时审批招聘教师的有关请示,确保基层教师不缺编、空编,有编即补。三是保障用地调布局。学校建设要考虑人口集中、土地平坦、交通便利等因素。校址选择时往往需要打破村组或乡镇土地边界。布局调整过程中土地的整合需要土地、建设等部门和乡、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希望出台或落实批准学校公益建设用地法规政策,支持建校用地的置换、整合或重新划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cdb5b63caaedd3383c4d35a.html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