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发展的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02-07 04:02: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时代发展的读书笔记

【篇一:《新发展经济学》读书笔记】

《新发展经济学》读书笔记

近期拜读了张培刚教授的《新发展经济学》一书,颇有感触,现将张培刚教授的学术和主要背景,《新发展经济学》一书的主要观点,以及个人的一点感悟付之于笔端。

一、张培刚教授简介

19137月,张培刚出生在有将军县之称的湖北省红安县。16岁,他成为武汉大学招入的唯一一个文科预科生。在以经济系第一的成绩毕业后,张培刚被选送至由陶孟和先生主持的前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后又拿下3年一次的庚款留美考试全国第一。

1941年前往哈佛大学学习。张培刚在哈佛大学所学的,是哈佛大学最好的专业——工商管理。通过3个学期的学习,他感到仅利于个人,却无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和农民困苦的现状,于是转到经济系,苦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如何走上工业化和民富国强的可行路径。他师从熊彼特、张伯伦、布莱克、汉森、厄谢尔、哈伯勒等大师,投入农业国家工业化的学术研究中。

1945年,张培刚在哈佛大学图书馆不到6平方米的空间里完成在世界经济学界具有拓荒意义的《农业与工业化》这部20多万字的英文论文。同年冬天,他仅用1个小时就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这之前,世界上尚无一本系统著作,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

1946年,时任哈佛大学经济系主任的张伯伦教授邀请张培刚留校任教。而一心想把理论付诸实践的张培刚坚持回国,回国后,他应母校——武汉大学邀请担任该校经济系主任。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随之,当代西方经济学说陆续、系统地被引进来,国人逐渐对发展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掀起一股学习和研究的热潮。然而此时的西方学术界,包括一些发展经济学的领军人物,却对这门学科的前景持悲观的看法,有学者提出,发展经济学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甚至认为发展经济学快要死亡了。对此,张培刚根据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尚未发展起来的现状,张培刚认为发展经济学大有可为,并锐意创新,全面提出了创立新发展经济学的思想。

1992年,张培刚主撰的《新发展经济学》出版。年近八旬的他,引导发展经济学走出困境,并将其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新发展经济学》概要

本书共分为九篇三十三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篇 总论,第二篇 工业化前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第三篇 工业化与现代经济的兴起,第四篇 现代工业建立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第五篇 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换,第六篇 工业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七篇 工业化的国际条件,第八篇 工业化过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第九篇 工业化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本书概括了理论研究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找出导致贫穷和落后的原因;探索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制定符合国情和时代潮流的战略与对策。重点是结合发展中大国、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创新。

本书的主要特色,是把发展经常学的研究范围予以扩大,包括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并把发展中大国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于此同时,在研究方法上锐意加以改进和革新,不仅从经济方面,而且从社会、历史、文化等非经济方面,对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书中对战后发展经济学的现状及前景。工业化之前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工业化的含义及其发动因意与限制因素,现代工业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转换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工业化的国际条件,以及工业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和调节机制等重要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其中有些问题是以往发展经济学没有涉及或论述不详的。

正如张培刚教授在《原版序言》中指出的:其一是要扩大研究范围,包括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其二是要改进研究方法,加深分析程度。具体地说,包括下列四点内容:

1)以发展中大国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不论它是实行市场机制的,还是实行计划体制的。当然,也包括研究中、小型的发展中国家。

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角度探根溯源。因为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和发展问题,不能只就经济谈经济,而应当联系历史、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综合地进行探讨。

3)从发展中国家的本国国情出发,制定发展战略。就中国而言,更应当顾及各个地区间在发展层次上的不平衡,它们不仅有二元经济的内容,而且体现了多元经济的特色。

4)近些年来,有不少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机制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已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了国有或国营,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计划体制,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却已经发展了一部分私营和个体成分,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在新型发展经济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2001年的《增订版序言》中,张培刚教授又指出了以下四点: 第一,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四大决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出这是现代史上的一大创举,是前无古人、石破天惊的崭新思想,它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根据当时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原版初始资本形成外资利用等章,特添设篇幅,除充实原来的内容外,还专门分析了东亚金融危机与经济发展的问题。

第三,增加了新近出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经济问题的论述,增加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兴起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两节。

第四,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客观经济状况的演进与有关理论的进展,增加了企业家创新管理才能或企业家气质中国乡村工业的成就及展望稳定中实现经济起飞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等章节

总而言之,《新发展经济学》一书,立足于传统的经典理论,结合当今世界的发展现状,审时度势,提出了富有创新性和时代性的观点和看法,为当今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读后感

读完张培刚老师的《新发展经济学》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之感。2010年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在国人沾沾自喜(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睥睨傲视,甚至有点找不着北的时候,我读了张培刚老师的《新发展经济学》一书,发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不少原来早就存在的问题现在依然存在,且大有扩大化的趋势。不可否认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但是张培刚老师一书让我清醒得看到在早前20年前就已经存在并发现的问题现在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第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记得有人说过,谁能为中国的劳动力转移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成功地完成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肯定能获诺贝尔奖。由此可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何其艰巨的工作和任务。张培刚老师一书中阐述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显性方式,以及国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形式,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但是没有针对中国现当代的国情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目前为止,中国农村的过剩劳动力仍然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公平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问题上,现今的中国贫富差距悬殊已经到达了很高的程度。百分之八十的财富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富人手里,虽然每个国家都有贫富差距,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也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是建立在总体小康,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东西部地区差距极大,很多中西部地区的人民食不果腹或者勉强糊口,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老无所养,病无所医,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健全。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这种贫富悬殊也日益扩大,如果再不采取有效、及时的治理措施,必将酿成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此外,现在的用人选拔制度也早已脱离了公平的轨道,任人唯亲取代了任人唯贤,导致大多数学生都在鼓吹读书无用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仅仅走过了30多个年头,中国还远非发达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真是需要人才的时候,这样的社会风尚导致了人才的大量外流,我们不得不扼腕叹息。

第三,政府的作用。不得不承认,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在百废待兴的艰难时期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重建新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大量汲取了国外的经验和教训,也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久而久之我们已经丧失了中国特色,难免有东施效颦之嫌。每一个理论都有它运用的背景,泱泱五千年的大国在西方理论和观点的轮番轰炸下,我们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发达国家崇尚孔孟之道的今天我们仍然强调西式化的教育方式,西式化的管理模式。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难道就没有义务再重新审视我们现存的发展模式?如今的中国大陆改变的远非城市的面貌,还有我们的社会文化,我们的心。怪不得有人疾呼怀念老毛,这不是没有道理,对外开放本不是坏事,可是把我们的本质都丢了,那就不是好事了。立足于本国国情,发扬本国的优秀文化和理念,只有这样我们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更广。

读完《新发展经济学》一书可以说是获益匪浅。张培刚教授的真知灼见让人钦佩,看问题的角度广泛而深远,以致十年甚至二十年后阅读仍然经典,这本书贯穿了古今中外许多名家理论,结合发达国家发展中的情况来看发展中国家的今天,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意义。不过,在本书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理论的串讲,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的阐述还不是很明确,还有待后人的理解补充。

【篇二:《新时代下的小人物——陈奂生》 读书笔记】

新时代下的小人物

——论《陈奂生上城》的创作意旨 《陈奂生上城》是高晓声在新时代里深刻反思农民问题的代表性作品。他将用当代人的眼光审视陈奂生这一农民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状态。因此,通过陈奂生这一典型人物来反映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农民的普遍形象。在本文中,我主要从作品对陈奂生的生动描绘中,剖析小人物的悲喜剧色彩,并且探讨作品的创作意义。

一、故事梗概

漏斗户陈奂生日子好了,上城买帽子,顺便卖油绳(麻油扇子)做买卖。晚上在车站着凉感冒了,被曾经在村中下乡有些交情的吴书记见到了,把昏迷的陈亲自送医院,然后让司机送陈去招待所的高级房间。最后,他以做书记车住高级房间作为精神的依托,使全村人都仰慕他,摆脱了以往的自卑。

二、小人物的悲剧性

通过作者对陈奂生形象的描绘,使我联想到鲁迅笔下的q”,他们都利用独特的精神胜利法来逃避现实生活。陈奂生好不容易摆脱漏斗户主这称号,生活也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还是被他人取笑。于是,他只好自卑,只有羡慕,产生一种抑郁感,表现出一种潜意识的心理补偿冲动。同时,也反映了新时代还存在这严重的等级观念。

在作品结尾处,陈奂生因花掉5元钱,不能向老婆交代,于是联想了诸多借口来安慰自己,仅仅花了5元买到了精神的满足。坐吴书记的车,住5元一夜的招待所,这些事打动了自己,连老婆也不放在眼里了,看谁还能瞧不起自己。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农民仍沿袭着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当陈奂生付了5元钱后,便产生一种报复心理。原先对招待所恭恭敬敬,生怕弄脏,而现在,他无所顾虑,尽情享受,要对得起那5元钱。这一点也体现了陈奂生爱占小便宜。

三、小人物的喜剧性

陈奂生在那寒冷的夜晚上城卖油绳,不顾严寒,这充分表现他勤劳,能吃苦耐劳。

陈奂生在花5元后的心理描写,也反映了陈奂生他那种勤俭节约,憨厚老实的农民品质。

在结尾处写道:从此,陈奂生一直很神气,做起事来,更比以前有劲得多了。联系全文,坐书记的车5元住一夜的招待所,这些让陈奂生得到了精神的动力,从而摆脱了人们的嘲笑,换来的是人们的羡慕与尊敬,也换来了他今后做事的积极性,终于摆脱了一些困难。这里我们也能看出陈奂生身上的那份坚韧,坚强。

四、《陈奂生上城》的创作意义

《陈奂生上城》充分表现了改革开放新时代农民的新气象。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上城进行买卖,体现了新政策下农村与城市间的交流。作者把陈奂生这一典型的农民置身于文明的城市中,用他的农民眼光来观看城市,同时又以城市人的眼光来审视农民。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对精神文化有了强烈的渴望。但是,在新时代下社会的进步下,同时又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高晓声将陈奂生作为特定历史环境中走出来的传统农民。 他的血液里流淌着旧时代的遗传基因, 头脑仍被种种旧的封建意识、观念、礼教束缚困扰, 有着愚昧无知、麻木不仁、自欺欺人、逆来顺受的奴性的特性。而周围的人群又因为他住过高级酒店坐过书记的车而对其尊敬,严重的等级观念在新时代农村仍根深蒂固。

综上所诉,高晓声一方面高扬反封建,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当代农民的自身解放,展现新时代的新气象。因此,作者用自己新时代的精神作品来呼唤对农民的思想新启蒙。

【篇三:读书笔记范例】

读书笔记

姓名:洪心洁

学号:

班级:

240693351 06级会计学1

前言:我通过查阅图书馆书籍,搜索图书馆数据库资料,查阅有关期刊和查找网页上相关的资料四种方式,为我的论文——《治理型内部审计起免疫系统的预防作用》寻找相关的信息资料,并从2011912——2011114日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完成的读书笔记,以下即为我此次的读书笔记。 《用免疫系统论重塑企业内部审计新形象》之读书笔记

索引:苏美东(重庆理工大学),肖媛(重庆理工大学):《用免疫系统论重塑企业内部审计新形象》,《商业会计(20097月第14版)》。

原文的摘要:我国内部审计以监督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是大势所趋,从免疫系统论的视角对实现这一转型的路径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在现代审计中,要将免疫系统论应用于企业内部审计,促使其向服务型转变,应该完善内部审计的评估咨询职能,摸索能发挥免疫作用的审计重点,在把握新挑战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促使免疫系统正常运行,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任务。

原文的关键字: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论;评价和咨询

本人的观点:在医学范畴中,一个健全的生物免疫系统,不仅要求及时地发现病毒和杀死病毒,更重要的是它拥有稳定、可靠、实时的预警,当病毒将要侵入而未侵入之前,就发出警报,就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审计要真正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除了要对已存在的问题进行查处和修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揭示和抵御,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优化审计管理,发挥审计的预防功能。在2008415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北京举办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在会上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现代内部审计从本质上讲是部门单位、企业事业组织的免疫系统。根本目的是提供组织自身的免疫力,保证其安全健康,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这在理论上第一次把免疫系统论应用在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不仅要起到监督作用,而且要有评价和咨询职能,能对企业运营中的问题及时预警、揭露和抵御,保证企业运营中的安全,使企业内部审计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在企业经济运营中,也需要一个免疫系统来预警、揭露和抵御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风险。可以很明显的从第三部分,即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对策看出,当今的企业内部审计绝不再是传统型内部审计,因为它不仅仅只有监督职能,它还具有评价职能以及咨询服务职能;它的审计范围不再只有差错而已,它还包括公司治理过程中所有环节的监督咨询评价等。因此,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的审计方式已经从原来传统型内部审计的单纯的事后监督方式逐渐向治理型内部审计的事后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前预防相结合的方式转变,而这一系列监、控、防正是起着免疫系统理论中的预防作用。

总结:该篇文章重点是凸显我国现代治理型内部审计起着免疫系统中的预防作用,从而扩充本人论文收集材料内容。

附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还参考20085月第1版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出版的《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指定辅导用书)》,20085月第1版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出版的《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指定辅导用书)》,200851版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出版的《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指定辅导用书)》,20085月第1版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出版的《经营管理技术(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指定辅导用书)》等专业辅导书籍和医学书籍,即王忠彦在2009111日出版的《免疫力是人体最好的老师》,所以此篇读书笔记花费我4天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内审职能拓展中面对的机遇和风险——对萨班斯法案的重新思考》之读书笔记

索引:郭慧(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内审职能拓展中面对的机遇和风险——对萨班斯法案的重新思考》,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月第32卷第2

原文的摘要:21世纪给内部审计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会。萨班斯法案改变了监管者、公司高管层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为内部审计职能拓展提供了契机。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法案颁布后对内部审计职能发展可能带来的阻碍,及时提出内部审计的应对措施。

原文的关键字:内部审计职能;内部控制;萨班斯法案

附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还参考20085月第1版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出版的《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指定辅导用书)》,20085月第1版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出版的《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指定辅导用书)》,20085月第1版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出版的《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指定辅导用书)》,

20085月第1版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出版的《经营管理技术(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指定辅导用书)》等专业辅导书籍以及金融方面的资讯收集,所以此篇读书笔记花费我3天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企业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之读书笔记

索引:杨思敏(江苏省连云港市供电公司),《企业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中国商界(财会版)》,2009年第1期,第93页、第94

原文的摘要:内部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是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审计超重要,内部审计在企业乃至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原文的关键字:内部审计;现状;趋势

作者的观点:通过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建设途径三个部分构成了该篇文章。在文章中,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是:国有企业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问题,民营企业则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导致的调整与组合的问题,上市公司则是面临着失去股东信任等等的问题。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成了当今经济市场发展的一个大难题,从而促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企业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本来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工作中也证明了,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而其中的内部审计在企业乃至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作用。分析企业内部审计现状以及其原因,探讨审计发展趋势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对审计理论和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人的观点:可以从该篇文章中看出,中国现在的内部审计现状是:他们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并且没有纳入企业重要活动中去;他们的组织和人员均缺乏应有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他们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且他们的业务也是无具体详细准则可以遵循;他们人员的素质不达标,且人员结构欠缺合理性等。接着作者提出了未来内部审计发展趋势,他分别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即:内部审计体制,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实施的时间,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结构,内部审计目标和内部审计意识,从侧面而言,则是表达了现在我国社会主义下的内部审计与未来势必发展形成的内部审计之间的主要区别。而这六大差别也正是传统型内部审计与治理型内部审计最为显著的区别,表明对于中国而言从传统型内部审计转变为治理型内部审计是必要的趋势。在此,我也很同意该篇文章作者的一个观点——内部审计在企业乃至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应当是一种必须的,经常的工作。虽然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所面临的压力很大,不过我认为在我国的内部审计在挑战存在的同时也显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而且它的潜力又十分大,只是与此同时,需要广大的内部审计人员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义务素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才能使得我国的内部审计走上良好的发展道路,并且发挥其治理作用。

总结:从中国方面来看,从原来的传统型内部审计转变为治理型内部审计是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这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cb3259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d3.html

《新时代发展的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