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白杨礼赞》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5-31 00:07: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白杨礼赞》说课稿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Poplar Rites" lecture tex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word/media/image2.gif

《白杨礼赞》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课是《白杨礼赞》,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一.新课程标程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课文特点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
  《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初二的第四册教材已经涉及到了议论文的教学,同时以编入了小说、诗歌、散文等教学单元。第六单元的学习目标就是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从编者的意图来看,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散文阅读,在了解散文中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提高阅读散文的能力和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2.结合第二篇《醉翁亭记》,第三篇(写作训练)《在那颗星子下》引导学生体验美好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感受山水之美,感受师生之间纯真的情感。
  3.教材注意到整册的特点,在学习枯燥的议论文的同时欣赏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散文,学习语言,熏陶情感。
  在教学在要把握好这几意图。马卡连柯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开发智力,熏陶情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班级中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较差。初一的一年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初二在此基础上增加阅读量,并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从初一开始教师已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增广学生的阅读面。《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巨大帮助的。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的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将采取以读为主的三层次阅读教学。
  四.教法设计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语文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例子,从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个例子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而忘,得而忘对我们也非常重要。
  练读悟读品读是我上这一节课的指导思想。练读是仿照朗读示范对朗读进行有效的练习;悟读是边读边领悟、体会;品读是对用词、语句、修辞等的品味和鉴赏。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也要体现这一思想。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和朗读从整体上感知,用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作者赞美了什么样的白杨树,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讲来整理板书白杨树从内到外、由表及里的三美,即景象之美、形神之美、象征之美。再接下来则让学生找表现三美的句段加以三层次练读、悟读、品读,感悟句式美、用词美、语段层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训练语言、培养情感都落到了实处。练读悟读品读实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精读,而且这是精读的深入,它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在上产生了一些变化,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阅读和感悟能力。《白杨礼赞》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法指导要注重以下几点:
  1.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方法;
  2.诵读时注意课文的用词,修辞方法的运用,语言的锤练;
  3.要指导学生切实感受白杨树的美。
  五.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a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初步学会分析带有抒情和议论的散文。
  b学习生字,领悟一些词语的使用。
  c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其中ab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结合,c是情感目标的培养,三个目标的确立从总体上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思想。)
  2.教学重点:
  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以三层阅读法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意境美。
  六.教学程序的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刘国显在《开讲艺术》中说:它起着从旧知到新知的诱导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导入的好坏显得致关重要。
  本节课的导语这样设计:
  以图片导入。出示一张苍劲盘结的古松图片和一张妩媚的杨柳图片从反面引出白杨树的笔直向上,导入到对白杨树另一种美的赞美。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预先了解美的多种形式,为理解文中先抑后扬的手法打下基础,同是也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直观美与语言表达美相结合的种子。
  (二)顺着导入的情绪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来进一步了解白杨树的美,初步感受语言的美。
  习惯上教学时总是喜欢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但是当学生沉浸在美感享受中时,以提问方法或教师介绍的方法插入作者和时代背景,会大大打乱学生的思绪,得不偿失。另外学生对茅盾的了解已经较多,时代背景在注释中也有介绍,所以这节课就直接进入了听录音的过程。
  (三)听完录音之后,教师出示一张白杨树的图片,再给学生以直观刺激。
  接下来学生轻声读课文,并回想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的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呢,还是改变这种情况?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的发展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所以我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朗读,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的培养。)
  在这一过程之后教师以提问并提示的方法帮学生理清本文的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四)请学生找出能表现白杨树之美的相关语句,并反复诵读。教师可以如此引导:(教师提问)作者给文章取标题为礼赞,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从而引导出学生回答因为白杨树美或不平凡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那些能表现白杨树美或不平凡的语句来么复诵读,体会作者赞美的情感。
  这一点其实就是本课教学思路中的练读。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诵读会发现白杨树的美主要集中在景象之美——第二段,形神之美——第五段,象征之美——第七段。一些能具体表现白杨树美的语句、词语也就随之被发现,自然而然地就转到了下一个环节悟读
  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布置以下作业:
  (五)课外作业
  1.完成练习一表格的填空,了解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是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
  2.在第二、五、七等几段中分别找到能具体表现白杨树美的词句,思考为什么这样写。
  第二课时
  (一)结合上一课时布置的作业做好练读与悟读的过渡。
  1.请学生分别朗读能体现景象美、形神美和象征美的语段,教师板书三美
  2.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作业诵读能表现三美的词、句,简述作者用词或句的好处。
  (二)教师指导、点拨这些词句的读法,正音、正气、正情,让学生进一步领悟这些词句的表达作用。
  以下列问题引导,师生共同探究。
  1.第二段作者描绘黄高原体现了它的什么特点?(雄伟)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描绘?(色彩、幅员、地势)用到了哪些词语?(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3.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语你认为比较好?好在哪里?(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看法而提示点拨)
  4.作者表现黄土高原雄伟的目的是什么?(为白杨树的出现设计好背景,最终赞扬它的不平凡)
  分析完景象之美后请学生朗读该段,加深理解。第五段也可以提相类似的一些问题来帮学生悟读。
  5第五段中用到了哪些词语来描绘白杨树?最能体现它精神特点的是哪个词?(力争上游)
  6.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白杨树的力争上游(枝、干、叶、皮)
  7.结合写作背景深入分析此段中另外一些词句的表达作用。(学生畅所欲言,读与思相结合,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充分体现。)
  分析完白杨树的形神之美后请学生朗读该段,并自然过渡到对象征之美的感悟和理解。
  8.为什么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再说它是伟丈夫?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先抑后扬)白杨树有哪些品质?
  9.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四个排比句所体现的层次之美象征意义。
  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应建立在学生悟读的基础上,这不是普通的问,而是提示性的、探究式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练读之后,与学生一起悟读,与学生在平等的原则上共同领悟、探究。巴班斯基曾说过: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自觉的学习任何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养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只是他们的一个大朋友。有些问题学生可以在悟读的环节中自行解决,有些则需要教师提示,共同探究之后才能解决。也中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根据学生的领悟整理板书。(见附1板书设计)
  (四)由悟读到品读
  在练读、悟读的基础上学生仔细品味这篇散文的语段层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学生低吟浅诵,沉浸在对文学的品味和鉴赏之中。一节课很自然地结束了。品读不仅仅是课内,更多的应是在课外,这是课内到课外的自然延伸。
  (五)作业布置
  1.发下一张讲议,完成第七段的一些练习。(这一作业起到课外巩固的作用,见附2。)
  2.课外阅读茅盾的《风景谈》。(这一作业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的阅读面得到拓展,同时进行比较阅读,更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散文。)
  附1:巩固练习
  它没有婆婆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做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本文段选自写的《白杨礼赞》,该文是一篇托物言____的散文。
  2.对第句中好女子的解释,恰当的是哪一项?()
  A.B.婆娑C.旁逸斜出
  3.本文段的四个反问句的顺序能否颠倒?()
  A.不能,四句是递进关系B.能,四句是并列关系
  C.不能,四句是因果关系D.不能,第一句总括后三句,后三句是因果关系
  4本文段层次划分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5.对本文段赞美白杨树的思路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先扬后抑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B.先抑后扬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C.扬抑结合作铺垫,然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D.先扬后抑作铺垫,最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答案:1.茅盾志2A3A4B5B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babe1ea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5.html

《初中语文:《白杨礼赞》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