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2

发布时间:2014-07-15 14:56: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2

第二课我们再欣赏两首送别诗,继续积累古代诗歌鉴赏的必备知识。

1.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第一首,中唐诗人杨巨源的《和练秀才杨柳》)

题目:在这首诗中,我们的诗人是被送行的人,古人送行的时候喜欢唱歌,比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北朝乐府中有一支抒发离别之情的曲子叫做《折杨柳》,到了唐朝,这首曲子不断被诗人们翻唱,并且填上优美的歌词。当时练秀才就为杨巨源唱了一首《折杨柳》,为了表示谢意,杨巨源也跟着和谐地唱了起来并填了新的歌词。当然,两个人也可能没有唱出来,只是互赠了一首诗而已。唐诗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身兼诗、词两种功能。有的入乐,像词一样可以歌舞;有的不入乐,只供人们诵读。那种入乐入舞的诗有学者称之为“歌诗”。题目中的“和”,读第四声,是“和谐地跟着唱”,或者“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的意思。练秀才是什么人不详。“杨柳”是指《折杨柳》曲。

第一句:“水边杨柳曲尘丝”这里的水边也就是河边或者江边的意思,是送别的地点。杨柳是指水边成行的柳树,上一课我们重点讲过杨柳这个意象。“曲尘丝”: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淡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所以曲尘丝指的是初春叶色鹅黄的柳树,柳条。今天大多数人不知道酿酒的工艺,但用酒曲酿酒对于古代士大夫来说是很熟悉的。用曲尘丝来形容柳条的颜色和形态是很形象的,同时也让人直接想到送别的酒宴。而古代送别诗中常常飘逸着浓浓酒香。

送别诗中酒的意象:主要是因为酒本身具有沟通情感的作用,诗人将自己的惜别之情倾注于杯,友人又将满满的一杯思念藏于心中,正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酒具有麻醉的作用,可以使诗人在离别之后暂时得到解脱。酒又具有激发灵感的作用,可以帮助诗人即兴赋诗,写出好的作品。所以,送别诗中常常或明或暗地出现酒的意象。

第一句写出了送别的环境,用常用意象柳和酒来渲染惜别之情。

第二句:“立马烦君折一枝”

立马:就是骑在站立不动的马上。烦,就是劳的意思。是向为自己送行的人表示谢意。(“劳烦您折一枝柳枝送给我,感谢您的一片心意”)这一句描写了折柳送别的画面,其中有友人之间的对话,想象空间很大,我们可以自己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想象这对朋友之间的话语。读诗要尽量加入自己的想象,不然我们读的就只是那二三十个字而已。

三、四两句:后两句我们一起读。“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这两句如果从字面意思理解为只有春风与我最相惜,殷勤地吹着我的手,就有失妥当了。大家想象一下,诗人接过友人送予的柳枝,那在手中动情地看着,看着看着,他说,柳枝啊柳枝,只有春风是最爱惜你的,虽然你被折了下来,离开了根本,但她仍然殷勤地吹拂着你,给你温暖。大家还记得上一课,我们讲过,为什么人们在送别的时候会折柳相送,因为人离开了家乡或自己熟悉的环境,就好比柳枝离开了树干,而柳树生命力强,随地可活的特点又象征着友人到了异地他乡后可以很快地适应环境,融入到新的生活。所以,这里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我是被折下来的柳枝,而练秀才就是那殷勤地为我送行,给我温暖的春风啊。)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如果说手法的话,可以说是一种比喻: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明显的是拟人的手法,使无情之物具有了人的情感

积累…………

2.为了加深大家对柳这一意象的印象,我们再来读一首描写柳的作品。

江边柳

雍裕之

嫋嫋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朗读)

题目是“江边柳”,我们品味这首诗的时候就要时刻以江边垂柳为背景展开想象。没有想象,我们读到的就只有二十个字而已。

前两句:嫋嫋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嫋(niǎo):柔弱细长的样子。这里当然是形容江边的垂柳。前人多以“翠柳如烟”、“杨柳含烟”、“含烟惹雾”等来形容柳的轻盈和春的秾丽,这里直接用“一树烟”来称呼柳树,想象奇特,用词新颖。送别的地点是垂柳成行的古堤边,古堤就是年代久远的堤坝,不过有些事物本身就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让人看到了就会产生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认识。而诗人就善于把这类事物写进诗中,形成优美而有内涵的意境。古老的堤岸经历了百年的风吹雨打,阻挡了无数次洪流的侵袭,见证了无数的离别与重逢,看惯了一切兴衰成败、人生荣辱。站在古堤上,我们自然会产生沧桑之感,一种力量让我们看破人生的悲欢离合,然而,真正到了离别之时,我们又难以释怀。于是就有了最后两句。

后两句: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如果柳丝绵绵不断该多好啊,它一定可以帮我把情人的船系住,永不分离。

这句的想象是很新颖的。诗人们在送别诗中写杨柳,一般都是从“折柳相赠”表示留念和祝福上着想,写得多了就形成了一种呆板的模式,正是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套板反映”。而雍裕之别出心裁,没有折柳相赠,而是希望柳条可以拴住情人的船,不让情人离开。而这种想象又是那么的合情合理,我们可以想象,江边的柳枝随风舞动,长一点的不断触碰着船只,那多么像情人的手在挽留即将远去了人啊。

这里的“为”是个连词,也是如,若的意思,表示假设关系。

“留取”,就是“留”的意思,“取”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古典诗歌中叠字的使用

 古典诗歌,运用叠字的很多。比如我们学过的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陶渊明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等等,这些叠字的使用有什么妙处呢?

简单地说,使用叠字带来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形象性和音律美。当我们读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陶渊明那种享受自然的欣喜,我们似乎也看到了茂盛的树木和清澈的泉水。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可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节奏感。也正因为这一点,我们很多同学的名字都运用了叠字。

积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977716010661ed9ad51f3b5.html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