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民俗

发布时间:2012-05-27 15:05: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阆中人文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东枕巴山、西倚剑门、雄峙川北,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物华天宝,文化厚重,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阆中,因阆山四合,阆水纡曲,城在阆山、阆水之中得名。民间相传,在很久以前,阆中山上有一口大钟,每当这一口钟响起,整个阆中就会限于灾难之中,就会大难来临,洪水泛滥,袭击整个村庄民居,狂风四起,吹垮房屋,猛兽横行,人民无法安身,死伤无数,人们无不为之受尽苦头!因此也无人敢去碰这口钟,一旦钟响,人们将又要遭此大难,于是人们为了去除这蛮荒之乱,整日烧香祈祷,希望这口钟永远都不要再响起来!但事与愿违,还是无法阻止山上那口大钟的再次响起;就这样,人们就四处寻找解救灾难的方法,可是寻遍天涯海角,代代寻找,都没能找到如何来解决这如同灾难性的诅咒!

      直到有一天,王母娘娘回到阆中,刚好遇到嘉陵江河水混沌不清,阴风四起,天色暗然,王母掐指一算,得知明日将是大难之日,为了解救故乡亲人,去除这蛮荒之乱,王母化着道人,找到居住在此的族长,王母同族长说:我已经算出你们明日必有大难,等待明日钟响之时,你们必遭大难,到时会洪水泛滥,袭击整个村庄民居,狂风四起,吹垮房屋,猛兽横行,人民无法安身,如果你们想去除这蛮荒之乱,你们必须要在钟响之前砸碎山上那口大钟,可永保你们村庄太平!王母说完后化着一股轻烟消失在空中,族长开始不太相信王母娘娘的话,但是王母在临走消失时,显出了原形,说了这样一句话:烂钟可去除蛮荒之乱,一定要让后人记住烂钟来镇压此咒!

      于是,族长组织了村上所有的人,就连小孩子也参与了这次烂钟之列!但是由于这口钟太庞大,根本无法将打烂埋起来,更何况是在山顶上,于是经过村上人共同讨论后,决定将钟打烂后沉入江底,让这口钟永不再响!族长们聚集了所有的族人,来到山上,让人们取下这口巨钟,全民欲将钟运下山,但只要钟稍有响动,马上会风云忽变,预示大难将至!但此时的人们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强行把钟运到了山下,族长预想着这次烂钟必将大有牺牲,于是安排好妇女小孩回村到每年的避难处!村上的所有的壮士同族长扛着大锤朝巨钟上面砸去......

      钟声一响,顿时间,风云忽变,洪水四起,狂风大雨倾盆而下,砸钟的人们亲眼看到自己的房屋被冲跨,野兽袭击村庄,死伤惨重,于是仇恨巨增,用尽所有力气砸向巨钟,将巨钟砸烂,族长于壮士们将巨钟推入江中,沉入江底,由于壮士同族长已耗尽力气,已无还生之力,安祥的一起沉入了江底......

      第二天,果然迎来了美好的一个清晨,鸟语花香,和风艳丽!只是人们还沉寂在昨日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后来,人们为了让后人不再有这种灾难,就为这个地取名烂钟,以此来镇压魔咒,让人们永远平安的生活下去!也让后人记住,嘉陵江下的那口巨大的烂钟,让人们不要去打捞,确保人们生活太平!就这样,烂钟的名字就这样出现了!

      后来,由于阆中确实一块风水宝地,自从沉烂钟之后,烂钟出现了很多名人,也被后人看着吉祥之地,名人之福地,故不可再用烂钟之名,后改为阆中,就是如今的阆中市!

一、 阆中历史

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夏代为梁州之域,殷商时代为巴方,周代属巴国。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县,除隋朝改为阆内县外,历代均名阆中。阆中建县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阆中城的历史还可追溯到公元前330年巴国迁都阆中以前。古城阆中千百年来的经营发展,创造出绚丽、奇绝的阆苑仙境,积淀了丰厚、深邃的历史文化。阆中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聚结处,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山水紧密契合的形胜之地。古城地理位置、城市选址和建筑布局,深契传统风水理论,山、水、城融为一体,具有典型的古代城市建设风格和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城区文物名胜众多,自然风景如诗如画。古往今来,古城阆中以其独特的魅力,使得无数墨客骚人流连忘返,并为之折腰。杜甫、元稹、李淳风、袁天罡、吕洞宾、司马光、苏轼、陆游、张善孖、丰子恺等先后来阆旅居观光,留下不少著名诗篇和珍贵墨宝。

汉代,阆中城在今城北郊一带。其后,因江水啮城,城市逐渐南移,唐宋时稳定于今城区位置。古代,阆中做为由秦入蜀的交通孔道和陕、甘、鄂、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险要的地形,便捷的交通、丰饶的物产而成为川北 经济、军事重镇和历代军政大员驻节之所、兵家必争之地。战国后期,阆中城为巴国别都。东汉建安六年(201)至民国初,先后为郡、州、府、道治地。三国时,蜀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死葬于此。唐代,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出镇阆中。五代唐天成四年于阆中置保宁军,北宋时置安德军。明弘治年间,曾封寿王于阆。清代,川北镇总兵署设于阆中。清顺治年间,四川临时省会设阆中十余年,四川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四科。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曾在县城设立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和33军军部。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和巴山警备司令部均设于阆中。近现代,随着宝城铁路、公路的开通,川北主要交通孔道西移,阆中遂被冷落。八十年代以来,阆中城市建设逐渐发展。1991年,阆中撤县建市,1992年列为全开放市,1993年被列为省直辖市,2004年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阆中风土人情

1.风景名胜

阆中风景名胜堪多,下面将选几处为大家作介绍:

①、锦屏山风景区 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市城南郊,景区濒临嘉陵江,山势独特险峻,花木似锦,山峰连列如屏,世称锦屏。经千余年装点润饰,锦屏更加绚丽多 姿,素有阆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

屏山海拔480米,面积20多平方公里,东有状元山,西有马家山,北有牛家山,众山相连形成阆中 古城的天然屏障。唐朝以前曾在此建有玛瑙寺、杜陵祠、锦屏书院,明代又增建了望江楼等7座楼阁以及吕祖殿、观音殿、武侯祠、飞仙洞等庙宇僧舍,汇儒、释、 道于一山,杜甫、李商隐、吴道子、陆游等诗人画家相继到锦屏写诗作画,抒发情怀,杜甫赞之不天下稀。  

锦屏山景区分为六大景点,有六楼七亭八塑 像:1、杜工部祠堂。祠堂依山而筑,保持了唐宋古典派肃穆典雅的风格,有入深山藏古寺之境。杜甫曾两次游历阆中,留下了大量诗歌。祠堂前厅悬 挂着杜甫的以《阆山歌》、《阆水歌》为代表的诗词木刻字画70多件,大殿正中塑有杜甫像,两旁厢房陈列有古文物。2、宋烈文侯祠,又称张宪祠,占 10余亩。张宪,南宋名将,岳飞爱婿,锦屏山下人,与岳飞同遭秦桧陷害,惨死风波亭。3、观星楼与落下闳像。落下闳是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西 汉阆中人。在城北蟠龙山建立了我国最早的观像台,在锦屏山修建了观星楼,高424米。登观星楼,可以了解汉、唐、宋我国古代天文研究的发展历史。4、吕 祖阁。5、碑林。收藏着古代名人墨迹260多件,精工镌刻于碑石之上.  6、八仙洞。此处树冠如华盖翠幡,荫铺达数亩地。悬崖一棵参天老树,上挂一 铜钟随风作响。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举士不第,浪迹江湖,曾于此修道。八仙洞内深7丈余,高宽五余丈,八神仙排排端座,好不怡然自得。唐代著名星相学家 袁天纲曾在此壁题下此山磨灭,英灵乃绝八个大字

②、  华光楼,又名镇江楼,位于上华街和下华街之间,紧靠嘉陵江岸,正对南岸南津关连峰楼,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此楼建在唐滕王元婴所建南楼的旧址上,故明以前仍称南楼,清代以来称华光楼,历代迭遭火焚,现存为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占地8亩,建筑面积150平方米。

华光楼是一座过街门楼,楼身建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共四层,三重檐歇山式屋顶,全盖以翠绿色琉璃瓦,脊饰繁复,重脊套人、兽、邸(古指鹞鹰)吻,正脊为珠宝形叠顶,高达3米。各层装以花隔门交有回廓周匝,楼层内有阆范十二楼缩影和名人书画。登览古城风光,美不胜收。宋仁宗时知州李献卿《南楼》诗云: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可知华光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楼底石台基南北向起拱形门洞,供行人通过,石供门上刻有当年红军标语。底楼侧门上有郭沫若题写的独秀三巴四个金字的横匾一道,上、下华街和华光楼内外,昔日为阆中闹市区,金玉麟《夜登华楼》诗写道: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这是当时一带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

③、张飞庙 又称汉桓侯祠,明代又称雄威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张飞为三国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刘备攻取四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并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在镇守阆中7年间,张飞保境安民,发展农桑。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张飞被属下张达、范强所害,谥为桓侯,葬于阆中。张飞遇害后人们敬其忠勇,为他筑冢建祠,以示纪念,从初建时算起汉桓侯祠已有1700多年历史。据阆州刺史崔善《新建巴西太守张桓侯祠记》,张飞死后即建起桓侯祠,虽历遭兵火毁坏,但累毁累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明代典膳黎重,在墓冢四周增筑围墙47丈。此后还有多次续修。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为三国文化的一大胜迹。

④、构溪河湿地阆中市境内的构溪河,是四川省6个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构溪河发源于苍溪两溪乡和龙山镇之间的侨盘山,流经阆中龙泉、千佛、石滩、妙高、扶农,在河溪镇处汇入嘉陵江,在阆中境内长79公里,流域面积达65839公顷,其中林地23356.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0.1%。构溪河流速上急下缓,特别是在妙高、扶农、河溪境内,河床成字形,河水清澈,在河道转弯处,形成宽阔的自然湖泊。在湿地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共有129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和省重点保护动物多种。鸟类95种,主要有猫头鹰、水老鸹、棕胸竹鸡、雉鸡、董鸡、鸳鸯、白鹭等;两栖类7种,有龟、鳖、大鲵、水獭等;爬行类有棋盘蛇、壁虎、尖吻蝮、锦蛇等8种;兽类有赤狐、野猪、椰子猫、果子狸等19种。特别是几个水库河堰中,鹭丝、白鹤、野鸭更多,常常是数十只、上百只群游于水面,或飞翔在岸上山林间。沿岸丘陵山区又有更为丰富的林木植物。其中,树木有64科126属461种,为川北地区最集中、保护最好的野生植被区。构溪河湿地保护区河溪、妙高段,河水碧绿,流速平缓,坐小木船荡桨漫游其中,观赏两岸绿树青峰、农家田园,真有世外桃源之感。 20094月被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ICGA、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EPA评为中华100大生态亲水美景。

2.特色美食

阆中美食种类多,花样百出。下面将做一一介绍:

①、美食八怪张飞牛肉熏黑卖,白糖蒸馍红章盖,男女吃醋不争风,窑压清酒飘四海,奉国大米做豆腐,油茶馓子赶早台,凉面套勺热臊子,出炉锅魁夹凉菜。这是阆中美食在民间流传的一段歌谣。

张飞牛肉熏黑卖 保宁干肉牛选用上等酥牛肉切块加盐和香料浸腌,清洗揉搓挤水后再封缸压10天至半月,用百草霜(俗称锅烟灰)涂黑,再烈火煮熟晾干。这时干牛肉表黑心红,联想到三国时驻阆蜀将张飞,又称之为张飞牛肉。张飞牛肉干而不硬,润而不腻,红酥鲜亮,回味绵长,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是旅途零食、宴会配盘、佐酒雅饮和馈赠亲友的清真食品。

白糖蒸馍红章盖 保宁白糖蒸馍,采用控温自然发酵,不加碱与任何添加剂,生产出的蒸馍绵软酥散,色白如银,曲香纯正,回甜适口。既没有中式馒头的碱涩味,也没有西式面包的微酸味,夏天可放10天,冬季可存3月。即使坚硬如石,回笼再蒸,又与鲜馍无异。保宁蒸馍,1912年就荣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银奖。为防假冒,正宗保宁白糖蒸馍上市都要加盖一枚菱形红章作标志。

男女吃醋不争风 《阆中县志》载:阆中小麦佳,麸为醋,色微黄而味不甚酸,携之出境,清香四溢,闻者皆知:保宁醋也。首先,保宁醋药曲由健曲、薄荷、五味子等60余味生津开胃,健脾益气的中药材研制。其次,生产保宁醋的松花古井之水,味甘富钙,含10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因而颇得海内外客商青睐,一路走俏,声名远播。1915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近年来,保宁醋公司新开发保健醋、饮料醋、口服液、针剂等新产品,年产5万吨,畅销全国及20多个国家(地区)。

窑压清酒飘四海 挽住征衣为濯尘,阆中斋酿绝芳醇。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对保宁压酒的高度评价。保宁压酒选用天麻、肉桂、枸杞、大枣等百余种名贵中药材制成酒曲,以阆中大麦、红高粱为原粮,浸蒸、发酵、烤制成60度左右的基础酒,然后配以冰糖、花粉,装瓦缸入地窑13年,便奇迹般地26度左右的低度清酒。保宁压酒呈琥珀色,甜美柔和,香气馥郁,既有果子酒之色味,又有醪糟脯子之醇香,含17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ABCE,具有滋补益寿、抗血栓等功能,1958年已列入国家名特产品。

奉国大米做豆腐 即阆中人所谓的“米豆腐”, 是阆中广泛流传一种传统工艺食品,它是用奉国大米,产于阆中老观山区,粒大、饱满、光洁度好,口感甚佳,具有强精驻颜之功效,是绿色食品中的精品,先后获四川省优质稻米和无公害农产品称号。取奉国大米浸泡发胀后,磨成米浆,用温火搅煮成糊团。起锅后,手沾碱水拍成小圆柱或切成方块,上笼蒸熟即可上市。奉国米豆腐必须细心切成薄片,贴在锅面上,加清油炕至微黄,和老腊肉煎炒,再将盐、葱、辣、花椒等香料下锅炒匀,就是一份香脆可口、道尤佳味、甜咸麻辣俱全的炒豆腐

油茶馓子赶早台 无论是古城街坊邻居,还是来去匆匆的客商游人,都习惯赶早到小食店去吃碗油茶馓子。其实油茶并非茶,是把白米磨成细粉,加水搅煮成稀浆糊,加少许糖汁,呈深黄色即可起锅。馓子则是将盐面自然发酵,搓成藕状大小再发酵,依次将面条套在手指上作纺车状运行拉成面圈,再用两根长筷套住面圈下油锅翻炸成金黄色梳子状即可。先将切碎的冬菜、葱花和捣碎的花生米、椒盐等加在油茶上,再盖上一把捏碎的馓子,便是一碗香喷喷的早点了

凉面套勺热臊子 凉面的确爽:选新鲜细面下锅煮沸,捞起晾冷,再用香油、佐料拌匀,面丝金黄油亮,爽而不粘。臊子更讲究:将鲜牛肉切成小块,加豆瓣、酱、山奈、八角和花椒等香料煨,再加豆粉浆搅煮至糊状,最后用特制红糖水套色,即可起锅。装碗时,先以少许豆芽、韭菜垫底,放上凉面和调料,淋上一勺热臊子拌匀即可食用。这热凉面热而不烫,麻辣鲜香,四季皆宜,余味悠长,颇受中外食客喜爱。

出炉锅魁夹凉菜  保宁锅魁又称回民烧饼,有甜、咸两种。它用精面粉加糖(或盐)、菜油、桂花和面,反复揉搓,做成小圆柱形,用刀在表面划螺旋花纹,两端粘点芝麻,压成圆饼,放进平底锅烙硬,再放入锅下烤炉内膛四壁,烘烤至酱红色。这保宁锅魁表面有螺纹,壳硬,敲打有声,但入口酥如饼干,甜美可口。热食可撕开表壳,填满凉粉、豆芽粉丝或其它凉拌小吃,另有情趣。携之远行,不脆散,三五天后冷食依然酥香回甜。

②、阆中有特有的酸菜 阆中农村主妇人人都会做酸菜,阆中的酸菜跟北方酸菜不一样就在于选各异,北方酸菜选用大白菜,阆中酸菜则选用叶大的青菜(俗称家菜),每到十一前后,北方的城市、农村,都会看到卖大白菜的老农,推着装满白菜的三轮车在大街叫卖,于是,他们都支起了大锅,渍起酸菜来,那场面真热闹。在北方制酸菜是将整颗大白菜洗净,放入烧开的大锅中煮熟,放入缸中密封。这是北方人一冬的佳肴。而阆中人则不同,家家周围都有自己的菜园,而且不分春夏秋冬,菜园绿色常青,酸菜就自然不象北方那样冬天冰封大地(任何青菜都不能种植),想吃酸菜就到菜园摘青绿的青叶,在大锅中用清水煮软,装入缸密封,第二天酸菜便制成。要做个比较的话阆中酸菜比北方酸菜更醇香,这种酸菜不加任何调味品,它酸得自然地道,纯绿色食品,聪明的阆人中人还用酸菜水自制豆腐,真是物尽其用。酸菜家常面,是用酸菜豆花做臊子和手擀面做成的。她们将酸菜切成细丝,加菜油、鲜花椒、姜、葱,蒜,胡椒粉略炒,加入酸菜水,用小火焖,再放上豆花,做成臊子。豆花则是将黄豆泡涨,用石磨磨成浆,再用纱布过滤去渣,加上点豆花的水,使豆浆慢慢沉淀、聚团,形成细嫩清香的豆花。将手擀的鲜面煮熟。放入做好的臊子吃时还要放芫荽,蒜苗、椿芽、辣椒等料。美味酸菜面特别的酸香可口,真让人回味喔!

③、桂花月饼情结明月寄相思,月饼传亲情。每当中秋佳节来临的时候,对于生长在阆中古城的居民来说,最开心的无疑是可以肆无忌惮地品尝自己钟爱的土产桂花月饼。

桂花月饼又叫清真月饼,因为这是回族的先民从明代进入阆中后,把西北地区的面食工艺与阆中特色相结合而创造出的独特月饼,阆中的桂花月饼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桂花月饼用料讲究、制作工艺也比较复杂。在原料上主要采用面粉、果脯、菜油、白糖、核桃仁、冬瓜糖、花生仁、芝麻、桂花糖。像桂花糖、冬瓜糖、橘饼糖这些原料,聪慧的阆中人都是自己亲手制作,从来不加任何色素、防腐剂等。桂花月饼和面从来不加水,而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已经处理熟的菜油。以前是采用手工打酥,现在有了机器,大大节省了人力。打酥后就开始制作月饼的面皮,接下来的工艺就是装馅,再把月饼放入烤箱进行烘烤。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月饼颜色黄亮,皮酥馅软,甜而不腻,香酥可口。

④、红油小笼包子小笼包子全国各地都有,但阆中城里这种蘸着红油吃的小笼包却是别具地方特色,并且其味道也与外面的小笼包子有所不同。这种小笼包一律用竹笼蒸制,皮薄馅大,汁多味美,蘸上红油吃就更不摆了,再加上一碗鲜美的骨头海带汤……

⑤、爆炒九香虫九香虫,是一种会飞的青黑色甲壳虫,指甲般大小,状如水龟。春夏季节,爬在农作物的茎叶上吸食浆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种奇臭难状的气体,使人避而远之,因而落个屁巴虫打屁虫的臭名。

逮回的九香虫要经过炒制才能吃。先把逮回的九香虫放人盛温水的盆里放屁。虫子遭水淹,欲飞不成,欲逃难遂,急得乱扑乱爬,把臭屁(含有机化物酮)都放在水里了。这样换过三四次水后,屁都放尽了,虫子也就展翅伸腿死了。然后,再把虫倒人烧热的铁锅内慢慢翻焙。等到虫子焙干冒出油来,香味也就出来了,再放椒盐之类的佐料,一颗颗黄酥酥、油光光、香喷喷的美食就制成了。再用袋子装了,象嗑瓜子似的,想吃就吃。吃了过去,嘉陵江沿江城镇都有摆摊出售的,象卖瓜子一样,几角钱一堆,小孩子爱吃,大人也爱吃。那些喝酒的,买上一碟,细嚼缓咽,浅斟慢酌,别有滋味。屁巴虫含有九香虫油,一经炒熟之后,即是一种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药用美食,因此,它又赢得了九香虫的美称。

⑥、保宁松花皮蛋我国皮蛋生产的历史悠久。清人王士祯《食宪鸿秘》,对蜀中松花皮蛋制作早作过详细介绍:皮蛋用盐、炭灰、麦秸、柏枝灰拌合成泥,涂抹蛋上,一个月可食。间中松花皮蛋的配方,基本上与《食宪鸿秘》无多大差异,但与京津及江南各地用浸液法生产的松花皮蛋有很大不同。阆中的松花皮蛋采用传统的天然原料配方,故不含铅,也无其它有害物质,且含有多种氨基酸和酸纳,呈弱碱近中性。皮蛋透明,松花清晰,富有弹性;蛋黄油润,略带糖心,桔红透亮;味道纯正鲜美,不含碱味。可用刀任意切割,做成各种式样的工艺菜,晶莹美观,宛若五彩缤纷的盆景。

⑦、保宁白糖烧饼是间中回民仿照古波斯胡饼制作方法烙烤而成的一种别具特色的小吃。早在三、四百年前就己名扬四方。1927年在四川成都花会获金质奖章,在省内外都有较高的声誉。

保宁烧饼,又名回烧饼。它用本地特产小麦油条麦面粉,加白糖、菜油、桂花,用清水拌匀,反复揉搓,经发汗,造型,将面团搓成圆柱形,从上而下用刀在表面弄螺旋,上端放以芝麻,压成直径约为六厘米的圆饼,再放进干底锅内烙硬,然后放在烤炉内烘烤即成。出炉的烧饼呈酱红色,表面有螺旋纹,质地硬实,敲拌有声,但人口则酥如饼干,甜美可口,香味馥郁,既可冷食,也可烤热。长期贮存,其质不变,远行携带,不易散脆。

阆中回民还生产一种酷似旧时银锭一样的锅魁。不加碱,不发酵,不加糖,全凭手工搓揉,做成凹形的圆烧饼,再经定型烘烤而成。这种锅魁白如银,硬如石,敲打可闻当当之声。热食,壳香脆;冷食,内酥软。可存放五天,旅客以开水,或面汤伴食,清香回甜,余味满口,而且耐饿。

3.民俗文化

阆中人民面对外来的游客热情至极,就相对自己亲人一样,对带领大家踏破阆中的每一寸土地。

①、阆中人民有传丝绸的习惯,随处可见穿丝绸的阆中人。阆中丝绸,久负盛名。唐代即为宫廷贡品。《唐书》载:阆中郡岁贡绫、绢、索殳等。《明实录》也载:当年山西潞安州织进贡绸缎,要采用间丝。用这种丝织造的保宁水丝花素大绸远近驰名。

②、春节游行 每到大年初一早晨,阆中的街道的就开始有大队人马在游行表演,耍龙舞灯美不胜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93ab4d2b14e852458fb57eb.html

《阆中民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