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综地理真题试卷(全国卷)(含答案及过程详解)

发布时间:2020-05-31 19:44: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地理

(全国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4题;共44分)

1.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2.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3.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4.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公路位于(    )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2)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3)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二、必考题(共2题;共46分)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1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2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

(3)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

(4)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如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三、选考题(共3题;共35分)

7.越后妻有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北部,冬季多大雪。由于地处偏远,该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大都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乡村日渐衰败。为改变这一状况,该地区于2000年开始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该活动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当地传统文化。该活动使越后妻有地区逐渐成为日本知名的旅游地。图8为永久保留的“大地艺术祭”经典作品——《梯田》。

指出越后妻有地区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能够永久保留在田野上的艺术作品的特点。

8.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及过程详解

一、选择题

1.【答案】 1B

2C

【解析】【分析】(1)由图文资料可知,图中是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主要对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因此该自动处理系统的原料是厨余垃圾。而不是肥料、能源和产品,B符合题意。

2)由图可知,该图中的自动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应该是:首选对厨余垃圾分选,分拣处杂物和提取生物油脂,生物油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工业油脂(可以利用),另一部分是有机渣,然后把有机渣放到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沼气可以发电,剩余的沼气渣(废渣)可以返田,提高土壤肥力。因此四个选项中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

【点评】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2.【答案】 1C

2A

3B

【解析】【分析】(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珠江下游区城市对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需求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生产逐渐转向农业附加值高的蔬菜、花卉等生产,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由原来的商品粮基地转变为粮食输入地。C符合题意。(2)根据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特点,黑龙江省与安徽省相比,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量较安徽少,复种指数较低,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劳动力相对不足,因此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A符合题意。(3)我国的南方是以稻米为主食,稻米的需求量大。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运输成本的上升。我国的人口众多,稻米需求量大,稻米没有出口,北粮南运会使流通效率降低,北方气候干旱,水稻种植重心北移,储存难度降低。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A;(3B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3.【答案】 1A

2D

3C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气候变暖,气温升高。A符合题意。

2)西伯利亚地处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冻土融化,导致湿地面积增加,而该地湿地面积增加不可能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造成的。D符合题意。

3)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平地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因此转化为草地,该地持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气候变暖,地表水增加,会使植被覆盖率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D;(3C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其三,温度的增加有利于高纬地区喜湿热的农作物提高产量。

4.【答案】 1D

2B

3D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该公路所在的省区的山地存在多条冰川,公路跨越多条河流,公路最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结合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地理特征可知,该公路应该在新疆,而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不同时具有冰川、绿洲。D符合题意。

2)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该公路内部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可以推断该山脉是天山山脉,每年9月到次年的5月,天山北坡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多,降雪量较大,路面积雪严重,大雪把公路掩埋,因此道路被封禁。而此时段道路封禁的原因不是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路面冻融沉降。B符合题意。

3)根据上题的分析,该道路的南端是与、天山南麓的冲积扇的绿洲上,北端位于天山北坡海拔高度在750米,处于山麓地带,根据水平自然带的分布可知,该地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其自然带为灌丛荒漠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3D

【点评】影响交通运输线选线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土地等,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经济展,尽量减少投资,维护地区稳定,巩固国防等,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3)科技因素:随着科技发展,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非地带性的规律是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内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自成成分及其组合沿着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沙漠中的绿洲的出现就是一种非地带的分布。

二、必考题

5.【答案】 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

2)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

3)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

4)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较优,安静。

【解析】【分析】(1)由图文信息可知,德国鲁尔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波鸿市人口近40万,说明该地区城市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由图可知,鲁尔区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说明城市密集。

2)由材料可知,该区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因此鲁尔区医疗保健也发达的原因是: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

3)由材料可知,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是,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

4)由图可知,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较优,安静。

故答案为:(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

2)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

3)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

4)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较优,安静。

【点评】城市中心地理论: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其服务范围越大,功能越齐全,彼此之间距离越远,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其服务范围越小,功能越少,彼此之间距离越近,等级高的城市覆盖低冬季城市的服务范围,同等城市服务范围相互排斥。

在现代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功能分区通常是在评定、选择城市用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城市有以下主要功能区:居住区、工业区、仓库区、对外交通区等;有些城市还有行政区、商业区、文教区、休养疗养区等。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并不意味着机械地、绝对地划分城市用地。

6.【答案】 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

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解析】【分析】(1)分析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的原因,主要从河流两岸岩石的岩性单一,以下切侵蚀作用为主,几乎没有侧蚀存在等方面分析,因此能解释该河段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的原因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由图可知,4—6月河水的深度逐渐增加。根据材料可知,该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因此4—6月河水的深度逐渐增加的原因是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3)分析该河段8月份河底淤积的原因,应该从泥沙来源,有利于泥沙沉积的环境方面分析。由图文资料可知,63日水量大,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河流的含沙量大,815日水量减小,流速减缓,泥沙沉积。

故答案为:(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    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点评】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呈“V”字形。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

三、选考题

7.【答案】 旅游价值:(大地艺术祭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具有审美价值。充分反映当地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价值。

特点:艺术作品主题与大地艺术祭主题高度契合;艺术作品的制作结构和材质牢固,不易被冬季大雪损坏。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越后妻有地区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该活动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当地传统文化。该活动使越后妻有地区逐渐成为日本知名的旅游地。故该地区的旅游资源的价值(大地艺术祭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具有审美价值。充分反映当地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价值。其特点是:艺术作品主题与大地艺术祭主题高度契合;艺术作品的制作结构和材质牢固,不易被冬季大雪损坏。

故答案为:旅游价值:(大地艺术祭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具有审美价值。充分反映当地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价值。特点:艺术作品主题与大地艺术祭主题高度契合;艺术作品的制作结构和材质牢固,不易被冬季大雪损坏。

【点评】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和客源市场评价时,应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1)开发条件评价,①游览价值: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资源的集群状况和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旅游资源的质量越高,资源的集群规模越大,地域组合类型越丰富,则其游览价值越大。市场距离:即旅游资源与旅游消费市场的距离,此距离越小,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大。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其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交通越便捷,资源开发条件越好。地区接待能力:制约着游客规模。,⑤旅游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规模要与其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2)市场评价的指标:游客量的季节变化,游客人数,停留时间,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

8.【答案】 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解析】【分析】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应该从其形成原因需求治理措施,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北方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形成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因此治理该地次生盐渍化的措施应该是: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故答案为: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点评】土壤盐渍化是土壤中积聚盐分形成盐渍(碱)土的过程。除在滨海地区,由于受海水浸渍影响而发生盐碱化外,一般的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滞留排泄不畅且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地面蒸发作用强烈,土壤母质和地下水中所含盐分,随着土壤毛细管水上升而积聚于地表。此外,在极干旱地区,即使地下水很深,高矿化地表径流携带的盐分,也能使土壤发生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改良:(1)化学改良措施::化学改良措施是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及矿质化肥改良盐渍土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有机或无机肥料、矿质化肥、亚硫酸钙、脱硫石膏、磷石膏、硫酸亚铁、高聚物改良剂及土壤综合改良剂等。其原理是通过酸碱中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抑制盐渍化的发生。(2)生物改良措施::植物地上生长部分具有遮蔽作用,能够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地表积盐速度植物吸收盐分能降低土壤盐含量植物根系穿插土壤中能改变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土壤脱盐且植物根系的生化作用还能改善土壤养分及化学性质,抑制土壤盐碱化的发生。同物理、化学改良措施而言,生物措施成本低,环保有效,同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颇受广大农民的喜爱。(3)综合改良措施:物理措施成效快,但工程量大,成本较高,不具有长久性,而且受水资源的限制,不易推广化学措施见效快,但若使用不当,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施用改良剂后需要大量的水冲洗,应用起来较困难且经济成本昂贵生物措施能减少土壤盐分,但不能完全解决盐渍化问题。经多年实践发现,土壤盐演化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仅用某一种防治措施并不能达到改良的最佳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885d23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3.html

《2019年高考文综地理真题试卷(全国卷)(含答案及过程详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