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湖北省八校联盟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四)地理试卷

发布时间:2019-08-09 09:42: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www.ks5u.com

2020届湖北省八校联盟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四)

地理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8、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9、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

2018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有益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

B. 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

C. 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

D. 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 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

A. 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B. 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

C. 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

D. 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冬雪覆盖地面时是隆冬季节,此时害虫尚未活,A错;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类似棉被的保温作用;一年中主要的旱情出现时间可能在春、夏甚至秋,但冬季因越冬作物基本不生长状态,旱情并不严重;覆盖的冬雪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也不能提高土壤肥力,据此选B

2题详解】

大雪出现在冬至之前,此次大范围降雪是在1-2月,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我国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可能出现极夜;我国纬度小于48.5°N及其以南地区都可能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此时段,赤道上日出东南,故其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据此选D

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该山可能是

A. 长白山 B. 太行山 C. 贺兰山 D. 武夷山

4. 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

A. B. C. D.

5. 关于该山地冷湖暖带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

B. 该山地东南坡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C. 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

D. 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

【答案】3. D 4. C 5. D

【解析】

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山麓地带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因此该山应位于亚热带,结合四个选项,只有武夷山位于亚热带,所以D正确。

4题详解】

图中II表示平均最低气温,结合上题,该山为武夷山,1月份山区西北坡属于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少,且受冷空气影响强烈,气温较低,图中的符合要求,所以C正确。

5题详解】

此图是1月份,并不能看出全年西北坡近地面出现冷湖现象,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先增后减的,暖带中气温升高,农作物的生长变快,生长周期变短。

《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下左图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下右图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 蒸发 B. 降水 C. 水汽输送 D. 径流

7. 据图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A. 2点前后 B. 6点前后 C. 14点前后 D. 18点前后

【答案】6. C 7. C

【解析】

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海水的蒸发,有塑料薄膜上的降水,塑料薄膜上水的径流,没有水汽输送,故选C

7题详解】

获取最佳时期是薄膜上气温和薄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水汽凝结最多,据图可知此时位于中午前后,故选B

2015年某月新加坡惨遭雾霾笼罩,空气污染指标攀升至不健康标准,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下图为新加坡周边地区烟雾浓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下列关于新加坡雾霾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雾霾现象主要是由于当地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 放大量烟尘

B. 该雾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主要来自马来半岛

C. 该雾霾现象持续发生时,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可能正忙于剪羊毛

D. 该雾霾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当地森林茂密不利于烟雾消散有关

9. 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苏门答腊岛地处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B. 马来半岛西侧冬季降水多于夏季,东侧夏季降水多于冬季

C. 爪哇岛植物繁茂、草木终年常青,肥沃的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D. 除东、西两端外,马六甲海峡内流向西北的海水流速冬季较大、夏季较小

【答案】8. C 9. D

【解析】

试题分析: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浓烟雾范围比较大,而新加坡国土面积较小,加上此时盛行西南风,而新加坡西南面苏门答腊岛也有分布,所以该雾霾来自苏门答腊岛,并不是新加坡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的烟雾,AB错。烟雾往东北方扩散,说明此时吹西南风,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末春初,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可能忙着剪羊毛,C对。故选C

9题详解】

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A错。马来半岛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西侧处在迎风坡降水多;冬季盛行东北风,东侧处在迎风坡降水多,B错。爪哇岛因火山喷发带来火山灰,土壤肥沃,有机质多,C错。北印度冬季洋流向西流,带动马六甲海峡海水向西,流速较快;北印度洋夏季海水向东流,马六甲海峡海水向西北流速减缓,D对。故选D

【考点定位】东南亚地理环境特征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和丝绸之路交通要道。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古代,设置玉门关的主要目的是

A. 军事和政治 B. 文化和宗教 C. 农垦和移民 D. 经贸和旅游

11. 从西汉至今,玉门关城镇位置的变迁是因为

A. 风沙侵袭 B. 水源地变迁 C. 公路的修建 D. 地质灾害

12.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图示地区将建成

A. 国际性商品谷物基地 B. 国家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C. 国家新能源开发基地 D. 劳动力密集产业承接地

【答案】10. A 11. B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据此可以分析出设置玉门关的主要目的是军事和政治。正确答案是A

11题详解】

通过玉门关故址和现在的位置,结合图例分析现在玉门关有河流流经,故址有时令河,而河流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水源地的变迁是玉门关城镇位置的变迁的因素。正确答案是B

12题详解】

图示地区为我国甘肃省西部,自然地带划分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属于西部经济地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应发挥当地的优势。该地风能资源源丰富,可建成国家新能源开发基地,C选项正确。西北地区降水少,以草原为主,不适合谷物的大面积种植,A选项错误。该地区并不是边境城市,B选项错误。该地人口密度小,不适合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C

点睛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a.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b.深居内陆,距海远,气候大陆性明显;c.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在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少。d.多内流河,河流短小。山地径流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补给;e.湖泊多为咸水湖。

西部经济地带,深入内陆,地势较高,地域辽阔,人口较少。从总的方面看,自然资源最丰富,而经济基础、科技力量、交通运输等条件都不如东部和中部地带。本带经济发展主要是大力发展农林牧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强草原、牧区建设,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

下图为辽东湾北部的双台子河口调查站分布图和R2R5S5S6S8依次五个站点悬沙浓度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S5站点悬沙出现一个较高值,其原因是

A. 入海口处河道拓宽泥沙来源增多 B. 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加快,冲刷力增强

C. 河心岛边缘沉沙多,易形成悬沙 D. 潮水顶托河水,发生剧烈的扰动作用

14. 根据材料推测夏季

A. 悬沙浓度降低较高值区向海洋推进 B. 悬沙浓度降低,较高值区向内陆后退

C. 悬沙浓度增加,较高值区向内陆后退 D. 悬沙浓度增加,较高值区向海洋推进

【答案】13. D 14.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海水顶托作用对河水悬沙的影响,难度较大,需要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13题详解】

S5站点悬沙出现一个较高值,其原因是河口处受潮水顶托河水,发生剧烈的扰动作用,D对。入海口处河道拓宽泥沙沉积,来源不会增多,A错。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冲刷力减弱,B错。图中S5处河心岛范围窄,说明边缘沉沙少,C错。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推测夏季河流径流量大,侵蚀能力强,携带的泥沙多,受海潮的顶托作用,悬沙浓度增加,较高值区向海洋推进,D对。径流量大,径流力量强,较高值区向海洋推进,ABC错。

吉林查干湖冬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12月末到春节后是查干湖冬季捕鱼时间。在查干湖420平方千米的冰面上,这里仍然沿袭着凿冰洞、冰下走网、马拉绞盘的古老捕鱼方式。渔民乘坐马拉爬犁在查干湖开阔的冰面上飞馳,任由凛冽的北风裹挟着雪花吹打自己的脸庞奔走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捕鱼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这一古老的冬季捕鱼方式延续至今,是因为

A. 市场需求量大 B. 渔民兴趣爱好

C. 旅游业发展需要 D. 渔获易于保存运输

16. 冰下走网,鱼网网孔遵照传统保持疏织,可以

A. 确保将来渔获 B. 提高网具强度

C. 节约织网成本 D. 避免幼鱼游离渔网

【答案】15. D 16.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5题详解】

结合题目材料分析,冬季捕鱼的方式需要面对寒冬的恶劣气候条件,是一种古老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习俗)延续至今,因此并不是市场需求量大和渔民的兴趣爱好造成的,AB排除;现在围绕冬捕开发了旅游但过去没有,C错误冬季气温低湖泊结冰利于在冰面上捕鱼,冬季鱼类肥美大量捕鱼有利于储存、运输因此D选项正确。

16题详解】

渔网网孔遵照传统保持疏织,捕鱼时捕大放小,保证未来的渔获产量,并不是为了节约织网成本,A正确,C错误。要提高网具强度就应该把渔网织的更密,网孔疏织可以让幼鱼游离渔网,BD错误。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A. 甲区域,生态脆弱,不利于粮食生产

B. 乙区域粮食难以自给,需从外省调入

C. 丙区域地广人稀,粮食增产潜力大

D. 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粮食产量下降

18. 我国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慢甚至负增长,其原因可能是

城市化速度快 ②生态脆弱 ③自然灾害频发

耕地资源匮乏 ⑤热量不足 ⑥劳动力不足

A. ④⑤⑥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19. 我国人口和粮食产量的变化可能导致

A. 城市化进程减慢 B. 粮食调配距离增大

C. 机械化水平下降 D. 人均粮食产量减少

【答案】17. B 18. D 19.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部分省区自然与人文环境特征及粮食生产安全问题。

17题详解】

结合图示分析甲区域粮食呈现负增长,但人口却大增30%,极有可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省区,A错误;乙区域人口和粮食都呈现增长趋势,但人口增幅略大于粮食增幅,说明粮食难以自给,需要从其他区域调入,B正确;丙区域大部分省区粮食增幅大于人口增长幅度,但有部分省区人口和粮食增幅不大且相差小,说明有部分省区位于我国自然条件好,粮食产量大的地区,也有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小,C错误;定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但粮食增长迅速,产量上升,D错误。

18题详解】

随着我国科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良种的培育,正常情况下粮食理应增长,但是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慢甚至负增长,主要是因为我国中东部城市化速度快,占用了大量耕地,而西部省区生态脆弱,耕地资源匮乏,西北地区缺水,青藏地区而热量不足。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农业生产只是在部分省区和少数年份,排除;热量不足也只是我国纬度较高和地势较高的省份,排除;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排除。因此①②④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

19题详解】

城市化进行主要和工业化已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与粮食产量关系不大,A排除;我国的机械化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C排除;我国的粮食总产量是在不断增加的,目前我国人口增速放缓,人均粮食产量不会减少,D排除;从图可以看出我国部分省区是人口增长幅度超过粮食增幅,最有可能导致粮食从产量大的省区调配到粮食减产的省区,使得粮食调配距离增大,B选项正确。

城市人口密度指生活在城市范围内的单位面积人口数。下图为某城市在四个不同阶段人口密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图中四个阶段的排序正确的是

A. 甲一乙一丙一丁 B. 丁一甲一乙一丙

C. 丙一丁一甲一乙 D. 乙一丙一丁一甲

21. 甲阶段中距市中心10km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 商业区 B. 行政区 C. 住宅区 D. 工业区

22. 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

A. 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 B. 商业活动的不断集聚

C. 工业企业的大量外迁 D. 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答案】20. D 21. C 22. B

【解析】

20题详解】

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城市中心最初的人口密度最大,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减小,距市中心一定距离处,人口密度形成最大值,然后向郊区人口密度减小。图中四个阶段的排序正确的是乙一丙一丁一甲,D对。ABC错。

21题详解】

甲阶段中距市中心10Km处,人口密度最大,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住宅区,C对。商业区位于市中心,A错。行政区人口密度小,不是最可能功能区,B错。工业区远离市中心,D错。

22题详解】

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商业活动的不断集聚,导致中心区地价不断升高,超过了住宅区、工业区支付意愿,人口密度下降,B对。逆城市化现象出现前,中心人口密度已经开始减小,A错。工业企业的大量外迁,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市区污染,C错。与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无关,D错。

点睛:城市中心最初的人口密度最大,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减小,距市中心一定距离处,人口密度形成最大值,然后向郊区人口密度减小。中心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商业活动的不断集聚。

下图为某市中心大型商场某层示意图,图中商场东街、商场西街走向与子午线平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该商场

A. 示意图的比例尺大约为11 000 000 B. 麦当劳餐厅位于耐克店的西北方向

C. 该商业网点遵循交通最优的原则 D. 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来吸引顾客

24. 若该商场规模扩大、品牌增多,会直接导致

A. 增加同类店铺间竞争,营销成本增加 B. 商场整体的服务范围扩大

C. 地租升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D. 交流协作增多,产品质量提高

【答案】23. B 24.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比例尺的计算,地图中方位的判断,商业网点布局的区位因素以及商业网点规模扩大的影响,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23题详解】

该图图上距离大约3cm×5cm,若比例尺为11000000则其实地距离约为30km×50km,不符合实际情况;图中商场东街和商场西街走向与子午线平行,说明两街为南北走向且商场东街在商场西街以东,则该商场入口处为正北方向,说明麦当劳餐厅位于李宁店的西北方向;该大型商场位于市中心处,而高速公路和环路交叉点位于城区外围;市中心处地价较高,大型停车场占地面积大,不适宜建在地面以上,B选项正确,其余错误。

24题详解】

该商场规模扩大、品牌增多,形成规模效应,有助于扩大商场整体的服务范围B选项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二、综合题。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蕉麻是一种优质的热带硬纤维作物。年降水量25002800mm,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最适宜蕉麻生长。蕉麻纤维细长、坚韧、质轻,在海水中浸泡不易腐烂。蕉麻纤维是船用缆绳、地毯等优质原材料,如今,蕉麻大多被制成浆,并加工成高级办公用纸、纸币等。蕉麻原产于菲律宾,约10万菲律宾农民以传统的小农模式从事蕉麻的种植和初加工,其产量约占全球的90%;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图a)是蕉麻的主产地之一,初加工后的蕉麻主要出口到欧洲、美国和日本。南美洲西北部的厄瓜多尔(图b)广泛采用大型种植园生产、机械方法制麻,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蕉麻纤维出口国。

1)分析棉兰老岛为蕉麻种植提供的有利自然条件。

2)指出菲律宾蕉麻产业面临的困境。

3)与菲律宾相比,分析在竞争美国蕉麻纤维市场中厄瓜多尔的优势。

【答案】(1)位于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热量充足;全年多雨(年降水量丰富),水分条件充足;多山地,利于排水;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灰土壤肥沃。

2)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传统的市场受新兴蕉麻生产国的冲击大。

3)距美国市场近,蕉麻纤维原料运输费用(成本)较低;大型种植园,机械化生产,效率较高。

【解析】

整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1)当地种植蕉麻的有利自然条件应该结合材料中蕉麻的生长习性和当地的自然条件作答。

热带硬纤维作物年降水量25002800mm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最适宜蕉麻生长。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根据棉兰老岛的区域图分析,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热量和水分条件适合蕉麻生长;分析图例,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火山活动频繁,多火山灰,土壤肥沃;根据河流情况可以看出多山,排水良好。

2)材料中提到菲律宾蕉麻产业的关键词是小农经营、传统、种植和初加工。据此分析菲律宾蕉麻产业面临的困境。

3与菲律宾相比,竞争美国蕉麻纤维市场厄瓜多尔的优势。结合材料对比菲律宾传统、小农经营,厄瓜多尔广泛采用大型种植园生产、机械方法制麻,因此厄瓜多尔的优势为大型种植园,机械化生产,效率较高。竞争美国市场,结合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可知,厄瓜多尔距美国市场近,可降低运输成本。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帕图斯湖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7000吨的海轮可直抵湖北岸的阿雷格里港,该港为巴西南部重要港口,有铁路、公路通往周围各大城市。注入帕图斯湖的雅库伊河为巴西货运量最大水系之一,流域内和湖区西岸为发达的农牧区,盛产谷物、烟草、葡萄、牲畜、羊毛、木材等。

1)简述帕图斯湖发展航运的最大限制条件和解决措施。

2)阿雷格里港是巴西重要的农牧产品输出港,分析其形成原因。

3)有人认为该地区的农牧产品输出港应该选择在里奥格兰德。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答案】(1)泥沙淤积,水位较浅。解决措施:湖区西岸避免过度垦殖,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泥沙,减少入湖泥沙;定期清除湖底淤泥,疏通航道。

2)周边区域是发达的农牧区,农牧产品丰富,而且大多为商品性农产品,出口量大;阿雷格里港是水陆交通枢纽,成为农牧产品集散地;帕图斯湖有水道与大西洋相连,可实现湖海联运,便于农产品输出。

3)答案一:赞成。里奥格兰德靠近大西洋,海运更便利;不在河流入海口,无河流泥沙淤积,港口水位深。

答案二:不赞成。里奥格兰德距离农牧业生产区较远,增加运输成本;与内陆地区交通不便,不利于海陆联运。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发展航运要求水深,帕图斯湖泥沙淤积,水位较浅,成为最大的限制条件。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减少泥沙淤积,在湖区西岸避免过度垦殖,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泥沙,减少入湖泥沙,同时定期清除湖底淤泥,疏通航道。周边区域是发达的农牧区,农牧产品丰富,所以阿雷克里港成为巴西重要的农牧产品输出港。该题为开放性试题,赞成农牧产品输出港应该选择在里奥格兰德,从里奥格兰德建港有利条件分析,靠近大西洋,海运更便利;无河流泥沙淤积,港口水位深。不赞成里奥格兰德作为农牧产品输出港,结合材料,可知里奥格兰德距离农牧业生产区较远,增加运输成本;与内陆地区交通不便,不利于海陆联运。

【详解】1发展航运的要求水深、含沙量少,水流平稳等帕图斯湖为一潟湖泥沙淤积,水位较浅,成为最大的限制条件

解决措施可从防止湖泊淤积入手:湖区西岸避免过度垦殖,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泥沙,减少入湖泥沙;定期清除湖底淤泥,疏通航道。

(2) 阿雷格里港是巴西重要的农牧产品输出港,与周边是农牧区及是农产品集散地、农牧产品丰富有关,而且大多为商品性农产品,出口量大;流域内和湖区西岸为发达的农牧区,盛产谷物、烟草、葡萄、牲畜、羊毛、木材等阿雷格里港是水陆交通枢纽,成为农牧产品集散地;帕图斯湖有水道与大西洋相连,可实现湖海联运,是天然良港便于农产品输出。

(3)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赞成或不赞成,只要理由充分都可。答赞成的理由可从里奥格兰德的优势条件分析:位置优越,里奥格兰德靠近大西洋,海运更便利,运量大港口条件优良,不在河流入海口,无河流泥沙淤积,港口水位深。

答不赞成的理由可从里奥格兰德的劣势条件分析:位置上,里奥格兰德距离农牧业生产区较远,不利于产品的集散,增加运输成本;航运上,与内陆地区交通不便,不利于海陆联运。

【点睛】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

27.【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层荒漠是一种基岩裸露或仅有薄层风化碎屑的地表呈荒漠景观的红层地貌。红层荒漠可分为裸岩式红层荒漠和劣地式红层荒漠两大基本类型,即砂砾岩顶部的基岩裸露形成的石质荒漠和发育在红层软岩上,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作为旅游资源,红层荒漠具有景观独特、资源稀缺、颠覆常识、生态科普、综合构景等特性。红层荒漠多分布在我国粤、赣、湘等南方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设计三类以红层荒漠为主题的旅游产品(项目),让当地通过发展旅游业致富。

【答案】利用独有的红色和稀缺的地貌,规划为旅游景区,发展红层观光旅游业;

利用典型的红层荒漠水土保持示范区,打造红层荒漠环境教育基地,或打造红层荒漠地质公园等,开发面向青少年、科学爱好者的科普旅游;

结合古朴自然的村庄,淳朴友善的民风,发展以红层山水、古村落为主的乡村旅游;

结合红层荒漠治理,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产业园,打造供游客观赏、体验、美食、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旅游;

根据摄影爱好者、徒步驴友的需求,以红层荒漠为主题,打造摄影与户外考察旅游。

【解析】

整体解析:本题的开放性程度很高。主要是考查材料的分析能力和对旅游地理相关知识的理解。

以红色荒漠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或项目,要发挥红色荒漠的独特性和其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结合材料中的提示,作为旅游资源,红层荒漠具有景观独特、资源稀缺、颠覆常识、生态科普、综合构景等特性可以打造旅游观光、科学普及、生态旅游、户外探险、聚落旅游等相关项目。

点睛

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旅游资源具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美学价值具有观光旅游功能,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具有文化旅游、修学旅游或科学考察旅游功能,健身娱乐价值具有健身娱乐功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626d6b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9.html

《2020届湖北省八校联盟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四)地理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