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有感

发布时间:2019-06-23 22:06: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有感

  读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有感

  --悲观的彻悟,乐观地生活

  一、作者介绍

  叶嘉莹,字迦陵。她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后裔,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熟读古典诗词,大学期间,师从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毕业后开始了长达62年的教师生涯,从事诗词教育研究工作,熟悉叶嘉莹的人都称她为先生,先生一词中包含了大家对叶嘉莹作为诗人、学者的尊敬。

  叶嘉莹一生际遇坎坷,多经离乱。早年因政治xxx和丈夫前往台湾,后又经历白色恐怖,丈夫被抓,自己以教书支撑家庭。等到和平时期,她的大女儿和大女婿又因车祸离世,当时她写的一首诗里说一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先生说她这一生中真正快乐的时间真的不多,而不幸中之大幸,乃是她得以终生与古典诗词相随相伴,古典诗词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可以让她汲取的温暖与慰藉。此外,她的老师顾随先生对她的影响很大,她记得顾随先生说过:我们要以无生的彻悟,来做有生的事业。你才不被这些利益物质的欲望所迷乱。要以悲观的彻悟,乐观地去工作去生活。所以在经历了不幸的叶嘉莹懂得个人和家庭都是短暂的,无常的,思想文化的传承才是永恒的。怀着对祖国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赤诚的热爱,叶嘉莹先生在19xxx退休后,每年都会在国内讲学,还活跃在加拿大、美国及港,澳、台等地的古典诗词讲坛上,她将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在南开大学开设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

  有人问,为什么要读古典诗词?

  叶嘉莹说:我以为学习古典诗词的好处,就是使你心灵不死。

  心灵死了,是比心灵麻木还要严重。现在我们的生活总是处于快节奏中,但我总会有这样的感觉,尽管每日匆忙,但依旧会有内心惶惶不安的感受,当我静下来反思的时候,我问自己,在忙什么,你知道自己所谓的充实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吗?心灵麻木便是每日看似忙碌,其实内心却无比空虚。所以在内心空虚的时候就要去阅读,去旅行,去寻找心灵的敏锐性,去寻找给予内心的力量。

  二、《唐宋词十七讲》主要概况

  《唐宋词十七讲》是我大学里在图书馆某天乱翻发现的,因为是叶嘉莹先生的讲演集,所以并不艰涩,读起来十分亲切。先生的厉害之处是她可以把词中的美好点出来,然后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发自肺腑地去讲,然后读着读着,你就觉得这词怎么能写得这么好。这本书对于没有入门的我来说很重要,我开始有点耐心去读那些读不懂的词了。

  《唐宋词十七讲》,大致有几个重点:一是介绍每位作者时都特别注意其风格之特色与其所传达的感情之品质的差别;二是对词之演进和发展之过程的介绍;三是对词之特质及传统词评中两种重要模式的介绍;四是结合了一些西方理论;五是冀望能传达出来一种感发的力量,感受到词作的生动的美感。

  叶嘉莹点评词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叶嘉莹在书中多次提到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写到的关于境界的说法。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

  叶嘉莹认为只有真感情还不够,她将西方现象学强调读者的欣赏与融合的理念与之相结合,认为作者不仅要写真景物真感情,而且要使自己的文字中带着一种使读者感动和感发的力量。她认为诗词作品中最重要的是里边要有一个生命,有一种生生不已的、真正生活在那里的一个感动和感发的生命,无论古今中外,真正第一流的大家的作品,都是有一种博大的生命,都是能唤起更多读者共鸣的。

  叶嘉莹在书中主要讲了十五位有名的词人,分析了他们词的特点和词中表现出的境界。一个人的人格并不能与他的创作水平画上等号,每个词人因为受本性和人生经历等因素的影响,都会有独特的个性和思想境界。但我认为,真正的好词,它所表现的境界应该更高、更广、更深、更远,它表达的情感应该更真挚、真诚。这种高境界不再只是关注自身的命运,而是开始对国家、对人民乃至整个人类历史、命运进行思考。这样的词更能感动你,引起内心的共鸣。

  三、从苦难中见词人的人生哲学

  读词,能见古人内心深处的波澜,它是词人心灵的后花园。因为诗言志,诗歌总是作者带着意志观念去写的。而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词是作者潜意识中将自己内心世界真实地展现出来。所以,我更爱读词。

  这十五个词人都经历过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磨难,而在苦难中最能见一个人内心的力量与他的人生哲学。

  第一种是被苦难击垮后,沉沦在伤情中无法自拔,代表为李煜和秦观。

  李煜作为皇帝本身就是个悲剧,他没有帝王的资质,却具有诗人的赤子之心,太天真,太感性,叶嘉莹说李煜是一个不管对于悲哀还是对于享乐都是既没有节制,也没有反省的人。他太主观,作为帝王这样的缺点可以说是致命的,但是灭国之灾更激发了他作为诗人的所有潜质,他是用整个生命去悲伤,他毫无掩饰地用自己至纯至真的情感投注于词中。在沦为阶下囚时,李煜就彻底沉沦在自己幻想的美梦里,沉沦在悲哀里,无法自拔,没有任何反抗。他说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能在梦里寻找片刻欢娱了;他说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悲哀,这忧愁是无尽无休的,没有人可以阻挡。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正是李后主用尽所有的真情与悲哀,用生命去写词,他的词才有巨大的冲击力,有一种感动、感发人的力量。

  第二种是在遭遇苦难后,消极的挣扎,代表为柳永。

  柳永的一生也是个悲剧,他天性浪漫,富有才气,但是他不羁的性格和他的儒家传统的仕宦家庭环境存在矛盾,他有政治理想抱负,但是他的浪漫性情和他的自负使他平生不得志,落魄一生,他死后还是歌女一起把他葬了的。但他的苦难也成就了他在词上的创作。

  柳永的悲哀在于他把自己置于矛盾中,无法走出矛盾的怪圈。一方面,他说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我要把利禄的浮名丢弃,换成现在的浅斟低唱的生活。在《凤归云》中,他说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问自己将光阴付与追求卑微的功名利禄,这算什么生活?后又说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有一天,自己将不再奔走,老了归去过渔樵的生活。但其实这些都是他的自欺欺人,如果真的看淡了功名,又怎么会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曲玉管》)。我想柳永的悲剧就在于他无法实现理想抱负后,也找不到内心的退路,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少年游》),以前的期待,自己用世的志向,所有的一切都落空了。叶嘉莹说他的追求是完全向外的,是有待的,所以当所有期待落空,对于柳永而言,自己也就走向了悲剧。  第三种是积极与苦难斗争,有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代表是冯延巳和辛弃疾。

  叶嘉莹对辛弃疾的评价很高,说他有谋略,有胆识,敢作敢为,说他是用他的生命谱写他的诗篇,是用他的生活实践他的诗篇的。的确,辛弃疾不仅是词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忠义的爱国将士。他出生时,南宋的北方已经沦陷在金人手中十年之久了,而南宋的君臣却是一群苟且偷安,各怀私心之人,因为这些小人的存在,辛弃疾在南宋四十多年,有二十几年是被免官的。但辛弃疾一生的志向就是收复失地,他被免官后,几次被启用,但只要被启用,他总是要有所作为。他打仗不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地位,他就是为了收复自己的故国、故乡,但每次他都被小人弹劾,在六十七岁时壮志未酬地死去了。所以,当辛弃疾道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你怎能不被他慷慨激昂的豪情壮志所感动呢?

  叶嘉莹说人的一生,有幸、有不幸,有进、有退,有福、有祸,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的区别就在于有的人勇于进,有的人勇于退,而辛弃疾实在是一个无法退的人。我想,因为他的忠义、他的勇敢是生长在他的生命里的,就像飞蛾扑火,就像一夜怒放的昙花,就像只为绚烂绽放的烟花,那么义无反顾,这便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力量。

  最后一种是在遭遇苦难时,懂得让内心进退自若,代表是晏殊、欧阳修、苏轼。

  其实,前面三种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遭遇不幸时,或者是无法退,或者是根本没想过要退。那么像晏殊、欧阳修、苏轼、陶渊明这些人他们不同的地方是他们都准备好了退,就是儒家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然他们各自又有不同。

  叶嘉莹说柳永的悲哀在于他所追求的是向外的,而苏轼不同,他的追求是一个无待于外的完成,这是道家的思想,要无待于外,自我完成,所以苏轼虽然一生三次被贬官,乌台诗案差点要了他的命,他甚至被贬到海南那么偏远的地方,但是他竟是一个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在黄州,九死一生后的苏轼依旧吟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吟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xxx》),在要离开黄州去汝州时,他在《满庭芳》中写到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人这一生,很多事,很多人都只是过客,来了又去,离开就离开吧,黄州有让我留恋的东西,而在汝州也会有美好的际遇的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这就是苏东坡,在苦难面前,依旧能这样潇洒、豁达、开阔、博大。

  顾随先生说要以悲观的彻悟,乐观地去工作去生活。苏东坡不就是如此吗?叶嘉莹不就是如此吗?彻悟定是痛苦的,你能见着很多世间悲哀的东西,有的人因为苦难和悲哀而陷入绝望,有的人却能在痛苦中深知乐观的重要,更珍惜眼前一点一滴的小快乐、小幸福。这样的道理也许大家都懂,可是真要做到却不是容易的事。我想,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看得淡些,对自己总归是好的,苏轼的词中是智慧,叶嘉莹先生的文字中也是智慧,可幸的是有生之年能遇见这些智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60297c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e9.html

《读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