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邯郸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0-12-22 09:02: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共邯郸市委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126日,修改稿)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中共邯郸市委七届八次全体会议,就制定《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担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重任,开启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新征程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过去的五年是我们经受考验、奋发有为、成就显著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不懈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改革开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见识早、出手快、举措实,全力以赴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和全部财政收入实现两个翻番;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3+3+3”主导产业强劲发力;三农工作开创新局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三年大变样取得历史性成就;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对接央企和大企业大集团成果显著;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节能减排完成任务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和谐稳定大局更加巩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上下风清气正、心齐劲足,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创了邯郸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未来五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邯郸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转型升级的有利因素很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将充分激活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要素和条件;冀南新区纳入省级战略,为打造冀中南重要经济增长极提供了空前的产业聚集平台;“1+6”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将进一步放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高铁、空港、通海铁路等立体化交通格局,使发展优势和区位优势愈加凸显;紧盯央企、争跑部委、对接院所、激活金融、区域合作的丰硕成果,奠定了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全市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日趋优化,为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坚强保障。

同时必须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发展还不够快不够好,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东中西发展不够协调,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经济外向度仍然偏低,体制机制性障碍仍较突出,社会转型压力加大,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容懈怠。我们必须科学审慎把握全局,切实增强宏观驾驭能力,积极应对挑战,赢取发展主动。

(三)坚定抢抓机遇、克难致胜的信心决心。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邯郸资源型城市重要而紧迫的转型期。综合研判未来五年的形势和任务,必须适应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对邯郸发展、对邯郸历史、对邯郸人民高度负责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精心谋划和制定好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四)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为抓手,围绕打造冀中南重要经济增长极、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突出加快发展、加速转型两大任务,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提高创新能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坚实基础。

(五)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着力强化七个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加快发展是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最主要的民生,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争论,不断增强实力活力竞争力。

——更加注重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提速结构调整,强化创新驱动,全面对标赶超,持续扩大内需,促进发展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加快资源型城市战略转型。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着力强民本、惠民生、促民富、保民安,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全域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体面而有价值地劳动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

——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坚持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战略引擎,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推动东中西互动,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提升全市综合实力。

——更加注重绿色增长、低碳发展,做到钢铁产能一斤不增、两高一资项目一个不上、低效益投资一寸土地不占、淘汰落后产能一招不让,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以高端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激活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活力。

——更加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把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业、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全市群众的文化素质、精神素养,为邯郸发展作出文化的独特贡献。

(六)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设定十二五规划目标,要立足于邯郸实际,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国家、省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体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要求,体现惠及民生、和谐发展要求,体现保位追先、跨越发展要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以上,生产总值和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和四省交界区域位次前移。跨入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行列。

——产业结构显著优化。钢铁、煤炭、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服务业比重大幅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经济外向度、科技贡献率不断增强。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指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城市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和区域首位度大幅提高,特色县城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建设整体实现上水平、出品位、生财富、惠民生。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4%以上,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品质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显著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就业岗位持续增加,新增城镇就业50万人。人文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七)实施“四大重点突破”着力在城市建设、产业聚集大产业大集团培育、区域协调发展上实施“大重点突破”:

——1+6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以中心城区为依托,按照东扩、西移、南连、北延的思路,加快主城区改造提升,重点推进邯东新城建设,拉开主城区发展框架,扩大城市规模。积极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加快“1+6”各县、区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同城化步伐,形成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的中心城市格局,建成功能集成的新载体、产业聚集的新高地、实力强劲的新引擎、生态宜居的新家园,构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板块实现以全市30%土地面积,承载全市50%人口、60%生产总值的“三五六”发展目标。

——产业聚集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市着力打造24个对中心城市建设、县域经济发展起快速带动作用的产业聚集区。市级重点建设五大聚集区:把冀南新区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四省交界区域最大的现代物流枢纽、产业与生态相融合示范区、冀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把邯钢工业区打造成国家级钢铁循环经济示范区;把经济开发区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把广府生态文化打造成古城、水城太极城和世界旅游目的地;把漳河生态科技园区打造成生态城、文化城、科技城和都市休闲港各县、区(市)重点建设1个产业聚集区。“十二五”末,全市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聚集区达到20个以上,培育3个超500亿元、2个超1000亿元聚集区,全市产业聚集区主营业务总收入力争达到6000亿元以上。

——培育大产业大集团实现新突破。加快实施“3+3+3”主导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培育精品钢材、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煤电煤化、家电制造六大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产业,培育邯钢、新兴铸管、峰峰集团、天铁、新武安钢铁、美的家电产业集群六大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企业集团,带动形成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20家以上,大力提升产业发展综合竞争力2020年全面完成“双千亿”目标。

——加快东部振兴实现新突破。全面实施东部振兴规划,紧紧抓住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特色园区、特色县城、龙头企业、社会事业“六大突破点”,加快推进邯黄铁路、邯济铁路、大广高速、邯大高速“两铁、两高”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新型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现代农业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致力打造邯邱、邯馆、邯大三大经济带,各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30%左右,形成交通便利、产业聚集、一县一业、生态宜居的特色经济区

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八)加快改造升传统优势产业以技术高化、产业集群化、资源节约化、装备现代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精品钢材,立足控制总产能、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培育大集团,大幅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打造邯钢、天铁、新武安三大千万吨级企业集团,建成全国重要的精品钢材基地。煤炭、煤电、煤化工,稳固提高原煤产量,加快开发磁西煤田。大力发展绿色煤电和煤化工,建设磁峰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把煤化工建成战略性接续产业,打造千万千瓦级电力基地和千万吨级煤化工基地。新型建材,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高档铝型材、优质建筑陶瓷等新产品,提高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拓展市场领域,建成特色主导、龙头带动、集约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基地。新型化工,重点发展盐化工、精细化工,馆陶新型化工园区。纺织服装,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改造提升,壮大产业集群。食品加工,突出加工、创品牌,提高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九)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推动重大资源配置优先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提高优势产品规模和效益。装备制造,重点发展重型汽车和特种车、工程和矿山机械、能源装备、农业机械、国防配套装备、高档紧固件等产品,打造成继钢铁之后第二大工业支柱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积极拓展特种纤维、办公自动化耗材、高技术陶瓷等领域的先导优势,构建光电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产品体系,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新能源,大力推进生物质发电、生物柴油等低碳能源项目,提高光伏电、风电和氢能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家电制造加快美的邯郸工业园建设,带动家电产业集群发展。开发引进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技术、新项目、新产品,培育产业后发优势。

(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繁荣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公共服务业,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现代物流,重点推进新兴国际物流基地、邯郸国际陆港、现代汽贸城等重大项目,鼓励制造业物流流程再造和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完善现代物流网络,建成全国重要的综合物流枢纽城市。商贸服务,完善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商业特色街、县域商贸网点体系,大力发展节庆经济和城市夜经济,构建覆盖邯郸、辐射中原的大商贸格局。金融,进一步创优金融生态,深入开展招行引资银企对接,支持邯郸银行向基层延伸和跨区域发展,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发展证券信托保险业,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房地产,大力发展以民生为导向住宅地产,支持发展大型工业地产和商业地产,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旅游,加快旅游兴市步伐,以广府古城开发为龙头,推进一批旅游项目建设,打造太极文化、红色旅游、山水休闲旅游等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建成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会展,提升国际商务文化节、建博会等展会活动品位,培育全国性会展品牌,打造邯郸会展城市名片。大力发展中介服务和服务外包。

(十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增强保障发展能力。交通,加快建设大广、邯大、石林、邯港、京港澳扩能等高速公路项目,构筑三纵三横一环高速公路网,优化干线公路和城乡公路网;推进石武高铁、邯黄铁路、邯长邯济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加快邯郸机场扩建升级。水利,加快推进南水北调、流域治理、调蓄补源等水利工程,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电网,推进重大电网项目,完善现有电网构架,建设区域性坚强智能电网。信息,致力创建智能城市,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发展,提高信息化保障水平。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

(十)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实施六大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原则,着力构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特色县城、新市镇协同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做大做强“1+6”中心城市,发挥核心带动作用,构建以邯郸为中心的冀南城市群。十二五末,中心城市城镇人口达到33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达到250万人。西部武安、涉县建成中等城市。东部县加快建设有特色的中小城市。支持有条件县争建县级市。积极推进撤乡建镇,加快建制镇向新市镇梯次发展,集中发展20个国家级重点镇、30个省级重点镇。城镇化率五年提高7.5个百分点以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十)增强中心城市承载力。完善城市功能分区,谋划建设中央商务区等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都市型产业街区。重点推进邯东新城建设,按照规划先行、交通带动、商住发力、行政提升的思路,加快市民中心建设,着力发展高新技术、高端商贸、高铁配套、高品质住宅四高产业,力争一年成名、五年成形、十年成城。谋划构建环城+轻轨立体化交通体系,完善城区道路网络,建设二环路,谋划新建立交桥、高架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加快“1+6”组团互动融合,使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实现突破性跨越。其他县城同步推进扩容升级,强化对县域发展的支撑效应。

(十)提升城市发展品位。大力开放规划、开发、建设、投资市场,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全面完成已拆迁部分建设任务,持续加大旧城区改造力度。重点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科技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传媒中心、客运中心等功能性标志性建筑,高标准修建城市规划馆、成语典故文化展馆、冀南民俗博物馆等十大展馆。坚持赵都+绿网文化+绿化总体思路,精心打造一批文化景观节点,提升绿化品位,促进城市环境显著改善。实施畅安工程,启动和完善城市快速公交体系,提升公共交通分担率和服务品质。推进数字化城管和城市亮化美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各县城围绕特色县城建设,推进一批标志性城建工程,提升县城建管水平和功能品位。

(十)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城乡规划一张图、产业布局一盘棋、基础设施一张网、社会事业一本账,构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快产业和人口向城镇聚集,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纳入城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成为城镇化的受益者。加大对涉县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的支持力度。

五、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原则,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有机农业,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粮果菜肉蛋奶全面发展的农产品体系。大力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建成吨粮市发挥永年、肥乡、涉县、魏县等蔬菜基地县和邱县、成安等棉花基地县优势,扩规模,创品牌,提高加工流通能力。提升临漳、峰峰等县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工水平。大力发展林果、花卉园艺、休闲观光等都市型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做大做强鸡泽辣椒、曲周色素、馆陶禽蛋、大名面粉等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重点农产品专业市场和物流体系建设,建成区域性农产品仓储流通交易中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规范农资市场,加快农业机械化,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十)全面加快建设新民居完善和执行好村镇规划,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广多种建设模式,加快新民居示范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挖掘新民居节地潜力,加快完善农村水电路气讯等功能推动农村人口合理集中居住、土地依法集约利用、产业聚集发展和公共服务共享。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十二五末,全市力争完成1310个行政村新民居建设任务,全面消灭农村危房。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实现25万人稳定脱贫。

(十)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工业立县、开放兴县、商贸活县步伐,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西部县、区(市)要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高发展水平,实现率先发展。中部县区要发挥区位优势,推进产城融合,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实现一体化发展。东部县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发展。十二五末,全市各县、区(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四个翻番

(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促进农村资源可流转、可置换、可交易。推进农村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促进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业务,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以林增收步伐。推进乡镇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有效保障机制。

六、建设绿色邯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坚持不懈推进产业发展由黑变绿、由重变轻、由粗变精。巩固提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和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成果,推进武安市、峰峰矿区、磁县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区)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邯钢、天铁、磁峰煤化工、新峰水泥、邱县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园)建设,推动各类产业聚集区向低碳循环方向对标发展。积极发展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产业。开展低碳城市实践行动,普及全民低碳理念,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二十)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深入开展节约型社会创建活动,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利用和产出效率。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加快节能减排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强化环评、能评首批机制,严控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强化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目标责任考核。

(二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漳河、滏阳河、洺河等重点流域治理和水污染防治,抓好主城区水系治污还清,规范污水和垃圾处埋两场运行。对岳城、东武仕水库实行最严格的水源地保护,推进黑龙洞泉域工业用水置换工程。加强土地整治绿化,加强太行山区生态涵养,加强广府、溢泉湖等湿地保护,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全面提高环境质量,打造具有邯郸特色的蓝天景、碧水网、森林城,加快建设生态市。

七、加快人才强市步伐,建设创新型邯郸

(二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立足以用为本,实施人才培养集聚提质八大工程。实施招才引智计划,规划建设以公共租赁房为主体的人才公寓,引进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主导产业急需高端人才。培育创建51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站点。建立资助高层次人才研发、高新技术项目创业启动的专项扶持资金,建立资本与人才紧密结合的长效激励机制设立邯郸杰出人才奖,加大对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十二五末,全市人才总量达到86万人。

(二十)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为重点,围绕重点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实施100项重大科技专项攻坚,培育100家创新型企业,认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推进100项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组建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实施民生科技工程。全市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年均增长15%

(二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技术合作,深化与中科院、中国农大、北科大等院所长效协作,提高邯郸高校研发贡献能力。推进派瑞科技产业园、汉光产业园、北邮邯郸科技园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天然提取物产业基地、氢能产业化基地等三园三基地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大科研投入,组建高新创业投资公司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技术市场,争列中国创新驿站基层站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八、加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迈进

(二十)深入践行新时期邯郸人文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打牢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广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践行平和安静、谦和大度、博爱真诚、感恩包容新时期邯郸人文精神,倡导和实践文明行为规范和诚信向上新风尚。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营造积极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提高全市人民文明素质,创树人文邯郸品牌,力争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二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文化发展的首位,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市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公益性文化单位运行机制,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做好大运河申遗、磁山文化遗址、邺城遗址和磁州窑开发等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

(二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扶持壮大一批有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演艺娱乐、文化会展等重点产业,加快培育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等新兴业态。全力打造文化精品,积极举办大型文化节会。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弘扬赵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丰富内涵,加快建设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大型主题文化公园,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园区,促进文化旅游尽快成长为支柱产业。

九、加强社会建设,实施八大惠民工程

二十九)实施增收富民工程。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重点解决低收入群体增收问题,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逐步提高和有效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企事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激活农村不动产市场,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益。探索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现实需求的专项消费补贴,稳定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三十)实施扩大就业工程。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完善以创业促就业、以发展促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充分、稳定、有效就业。以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为重点,加强创业和就业培训,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大学生创业园和社会实践基地。扎实开展就业援助,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和管理工作。发展符合产业政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保障劳动者权益,改善劳动条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十)实施教育提升工程。致力满足全社会教育需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普及学前教育,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扶持普惠型民办幼儿园,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规划建设职业教育园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谋划建设高教园,推进与全国重点高校教育合作,提升邯郸高校开放度、知名度、贡献度和毕业生有效就业率。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完成标准化中小学校和校安工程建设,广泛开展教育救助,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三十)实施住房保障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全市住房保障总体水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加快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住宅小区项目建设,完成城中村、城市棚户区和国有工矿棚户区等改造,做好拆迁居民的延伸服务、跟踪服务。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4.8平方米提高到30平方米,基本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三十)实施社保扩面工程。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切实做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就业保障,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标准。完善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救助体系以扶老、救孤、济困为重点,健全养老、助残服务体系,推进县级示范性公办养老机构、乡镇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积极发展家政服务,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确保老有所养、灾有所济、孤有所靠、残有所助。

(三十)实施全民健康工程。着力构建病有良医、病有廉医、病有近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强化城乡基层医疗服务,完善和提升卫生监督机构、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村(社区)卫生院(室、站)标准化建设,支持各类优质专科医院建设。加快市中心医院东区、妇幼保健医院迁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引进和培养面向基层、扎根基层的实用型医护人员,探索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积极防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建设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率先建成食品药品放心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完善城乡体育基础设施,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三十)实施平安创建工程。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健全维稳长效机制,加强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建设,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高应对公共危机能力。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保持对各类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深入实施依法治市,加强普法教育,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监管体制,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和管理,强化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十)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创新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社会治安重点地区人群的服务和监管,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市县和基层职工之家妇女之家及青少年活动场所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加强对“两组织的服务、协调和管理。依法管理信息网络,强化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防范化解工作。

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三十)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瞄准国内外500强和大企业大集团,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开放领域,践行惠商履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0亿美元以上。进一步提升中国邯郸(永年)太极峰会、磁县两岸中小企业论坛等招商活动品牌。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到域外投资合作,发展对外劳务输出。加强与环首都、环渤海产业深度对接,强化腹地支撑和优势互补。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推进中原经济协作区务实合作,继续发挥好主导协调作用。继续做好援疆、援藏工作。加快推进一批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外向型优势企业和产品,提高外贸发展质量效益。十二五末,外贸依存度达到6.5%以上。加快邯郸内陆港建设,推进邯郸由内陆城市向国际化通港口岸城市转变,争取建成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

(三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完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市县两级主要涉企、涉民政务部门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资监管和运营体系。实施财源建设五年计划,加快构建公共财政,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增强县级财政综合调控能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资本运作规模和效益。稳步推进民生领域改革,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十九)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万户民营企业五年推进计划加快民营经济产业升级、优化结构、规模发展,培育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加大对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力争用五年时间使千人拥有民营经济单位个数从2.6上升到3.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0%以上。

十一、凝聚科学发展强大合力,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努力奋斗

(四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完善党委工作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力度,全面推进干部交流,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选人用人导向。着力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大力提升干部队伍的学习力、执行力、服务力、创新力和自律力,大力倡导正气、正派、正直、正事、正干,大兴学习之风、团结之风、创业之风、实干之风、廉洁之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创新,深入推进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医疗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基层活动场所建设,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健全完善基层干部关爱机制。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四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高度重视党管武装工作,巩固发展双拥共建成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以谋划和落实十二五规划为重大契机和重大历史责任,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旗帜鲜明地鼓励大胆探索、改革创新,进一步浓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投身历史新起点上的改革发展稳定大业。

(四十更加奋发有为地开创十二五工作新局面。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变化,科学确定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牢牢把握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动权,积极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策部署,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面向未来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市发展的指导纲领,要通过开门、开放、超前、系统编制规划,在全市上下形成奋战十二五的深刻共识与自觉行动,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将揭开邯郸发展史上新的一页,落实各项奋斗目标,任务艰巨、使命重大而光荣。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3ee480bbb68a98271fefa11.html

《中共邯郸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