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时评20篇精读细思:高考考场作文典范

发布时间:2020-05-10 22:26: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勿需让座”的硬核大爷,让代际和解充满可能

近日,辽宁大连一位老人别着“勿需让座”LED 胸牌乘地铁的照片,刷爆朋友圈,被称为硬核大爷。据了解,老人名叫刘增盛,今年 76 岁。老人表示,此举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现在的年轻人不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实际上,老人挂着“勿需让座”的牌子已  有两年时间,只是这次被网友拍了下来。

【热点事件引入,概述事件,引出下文】

相较于动辄“抢座”“要座”的老人,“勿需让座”的硬核大爷,倔强中透着一丝可爱,着  实算一股清流。老人为他人着想的通情达理,应该可以让公众讨论起“让座”议题时,势必会多  一份平和、多一点思路。

就如我们此前一再重复的,“给老人让座”不是义务,而是一种道德倡议,是约定俗成的惯 例,基于当事人的自觉自愿。只是很遗憾,现实中一些人似乎对此存有误解,各种争端也肇始于  此。某些人认为“自己是老人,年轻人就天经地义要让座”,这种偏执,最终呈现出来很容易就  变成为老不尊。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一个人想要获得尊重先要懂得自重。之于此,硬核大爷  可谓教科书式示范。

【正反对比论证,结合此前频发的“给老人让座”纠纷,积极解读硬核老人行为】“勿需让座”的牌子,对同车年轻人来说是个提醒,对刘大爷自己来说是一种解脱。相比于 某些人一上年纪就“放飞自我”“不管不顾”,硬核大爷的生活态度显然要健康得多。“我身体  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这不仅仅是“要强”,更是对自己状况的理性评估,是对自己社会  行为的合适限定。这是严格的自我管理,这是彻底的自觉自律。

【深入分析,肯定硬核老人行为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

“是否接受让座”,是老人的权利,不同个体的选择理应得到尊重。我们激赏“勿需让座”  所传递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却也并不提倡老人们就一定要“拒绝让座”。是否让座、是否接  受让座,都应该是特定对象基于特定场景所做的灵活决定,这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唯一的正确  答案。太久以来,“让座”成为一种强加责任,一些老人制造了裂痕,而硬核大爷则示范了一种  和解的可能。

【辩证议论,提出观点:“是否让座”和“是否接受让座”都没有唯一答案,应视具体情景而灵  活决定。文末赞赏了硬核老人教科书式示范所带来的正面影响。】

「精读细思」

本文选取热点社会事件,进行了积极的解读,充分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高度肯定了事件中 硬核老人的榜样行为,认为老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拒绝让座也是一种权利,更是对年轻人的  一种爱护,同时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这篇时评,我们可以学到有很多,一是积极的社会视角,  这正是我们当下很多高中生所欠缺的,“遇事件必批判”“视热点为作秀”,其实这则新闻,我  们也看到了评论区的负面评价,总有人把这种满满正能量的行为视为作秀、想出名;总有人拿最  坏的恶意揣测他人的合理甚至高尚的行为。也正是总有这类人,所以才更需要能发声敢发声的人  站出来作积极正面的解读。二是文章中正反对比论证、客观辩证议论值得学习。观点不偏激,视  野开阔,思维灵活。既能从法律视角,看到权利与责任;亦能从人文视角,看到尊重与理解。既  看到“拒绝让座”是权利(“不是义务,而是一种道德倡议”),更看到“拒绝接受让座”也是  权利,同时也看到不宜盲目提倡“拒绝接受让座”,应视具体情况而灵活决定。

2、为传统节日赋予当代表达

刘阳

来源:人民日报

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涵,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巨大魅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 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

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很好地呈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推动传统节日融 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开宗明义,直入主题,传统节日需要新表达、新诠释,让传统文化更好融入当代生活】

端午节临近,在一些城市的商场等公共场所,龙舟、菖蒲等为节日平添了文化意蕴,不仅为 公共空间拓展了文化内涵,也对端午节背后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具有当代意识的阐释,让人们近距  离体验了一次有“文化味”的端午节。

【举例论证,承接上文观点】

古语有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  族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我们在端午节纪念 2000 多年前的爱国者屈原,就是为了忆念其伟大,传承其精神。又因为农历五月是仲夏,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  日子,故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阳节”。这些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涵,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  日以巨大魅力,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

【举例论证,说明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然而,包括端午节在内的许多传统节日的内涵一度被人们淡忘,不少人索性将端午节称为   “粽子节”,仿佛节日除了吃粽子再无别的含义。过年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   些是通过饮食的方式对传统节日的纪念。但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   多元,生活节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好地吸引年轻人,让人们更好地体验   传统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节日更好地与当代生活相结合?这些都构成了新的课题。

【反思传统节日被淡忘的现状,引出思考:如何让传统节日更好地融入当下生活?】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提升,公众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一些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方式、传播方式纷纷涌现。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很好地呈   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推动着传统节日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这些尝试表明,今天,  传统节日也可以过得很时尚。比如,前不久,某网络视听平台播出纪录片《佳节》,分为《春望》《秋思》和《冬聚》3 集,展现了中华民族代表性传统节日庆典如何从农耕社会发展而来,这些古老的传统又如何在当代中国快速的发展中伴随人们的生活与时俱进,赢得大量观众点赞。

【正面论述,看到改观,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为传统文化融入当下起到了积极作用】 

  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得以更好地涵养和传承,既要借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象征性场景、仪式性物品,也需要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通过当代  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呈现在人们面前。比如,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上,推动传统文化与最  新的网络视听方式相结合,不仅能为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带来更有分量的题材和内容,也有助于  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的传播,为传统习俗更好走近年轻人搭建平台。

【从怎么办的角度,思考如何让传统在当下更好地传承。】

我国地域辽阔,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不尽相同,但节日中蕴含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是相通 的。传统节日就像一条纽带,连结着生活在广袤中华大地上的人们,传承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  基因。期待出现更多适应当代社会的表达方式、传播形式,让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融入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让全世界更好领略中华文明的多姿多彩。

【卒章显志,呼应开头,提出期待,展望未来。】

 

           「精读细思」

本文观点明确,题目即核心观点,“为传统节日赋予当代表达”,传承传统亦须与时俱进,探索更适合传承传统文化的时代新形式,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生活。本文以“端午节”为例,  论述了传统节日承载了传统文化,寻找更符合当下的传统节日形式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这篇时评既看到了当下传统节日被淡忘的现状,又看到了时代赋予传统节日新的传播形式,亦从对策角度提出来自己的主张。既有现象与现状分析、又有对策与建议,内容充分,论述集中,是很好的时评范本。

 

3、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

张贺

来源:人民日报

  在当代中国的文明星空中,处处能看到道德的光亮。他们如同一盏盏明灯,照耀着人们的心灵点燃自己的善念火种、做身边人的道德光源,社会才能更加充满道德温度,文明才会因每个人的奉献而水涨船高。

【提出观点,提纲挈领,点燃善念火种,让社会充满道德温度。】

日前,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进入候选人集中公示阶段,各媒体集中刊登候选人的事迹。一个个闪耀的名字、一串串感人的事迹,刻写下我们时代的凡人善举,也彰显着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联系社会热点,论证上文观点】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重要支撑,道德模范是一个社会  崇德向善的醒目旗帜。这次公布的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涌现出的先进典  型,他们身上,生动呈现了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集中展示着我们时代的道德风尚。广泛深入开  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就是通过评选道德模范来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引导人们崇德向  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向道德模范看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

【国家层面论述。鼓励全社会向道德模范看齐,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人追求道德的生活,人生就会更有意义;一个社会尊崇道德的风尚,社会就会更有力量。   近年来,中华大地上层出不穷的榜样模范和先进人物,用行动诠释着向上向善的时代品格。誓言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黄大年,诠释了什么是对祖国之爱;志在“让每个孩子都有微笑的   权利”的韩凯,展示了什么是医者仁心;“捡”出一座免费图书馆的“中国好人”陈光伟,体现   着质朴的助人为乐……在当代中国的文明星空中,处处能看到道德的光亮。他们如同一盏盏明灯,  照耀着人们的心灵,也有力证明,道德正能量始终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

【个人层面论述,举例论证,倡导讲道德,传播道德正能量。】

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涵盖了对国家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也涵盖了对人的 爱。此次公布的道德模范候选人的事迹中,或敬业奉献,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孝老爱亲,  这些高尚品质,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他们  用平凡中的伟大温暖人心,为全社会树立起榜样。在全社会颂扬道德模范,就是要把他们的爱心  善举转化为潜移默化的力量,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理念层面论述,说明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意义。】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让更多人向上向善,离不开对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风,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他们的精神给人们以巨大动力。在人们身边,  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扶危济困,只要社会有需要,就会有一大批人站出来无私奉献,凸显了新  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彰显了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全社会因道德的追求而  充满力量。点燃自己的善念火种、做身边人的道德光源,社会才能更加充满道德温度,文明才会  因每个人的奉献而水涨船高。

【社会层面论述,引导更多人向善,让社会更加充满道德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   然耸立。”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天,全社   会对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的期待更高,人们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处处讲道德、有秩序,处处有爱   心、有温暖。通过评选和表彰道德模范,将更好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让每个人都成为道德的主体,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总结全文,重申观点,引用名言,形象说明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强调引导人人成为道德主体,  助力民族复兴。】

「精读细思」

这篇时评旨在以“道德模范”为例,强调通过榜样作用,引导更多人向善重德,满足人们对全社  会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的更高期待。这篇时评从国家、社会、个人各个层面论述了道德之风的重  要性,强调了个人之德影响社会,社会道德之风助力国家复兴,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实现民族  复兴过程,是物质与精神的同步提升过程。精神文明是决定未来的重要力量。正如马丁·路德所  言:“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在于其国库的富足,不在于其城池的坚固,也不在于其公共建筑的华  丽气派,而在于其公民的教养,在于人的文明、教化和品格,这才是它实际利害之所在、主要实  力之所在、真正威力之所在。”

4、“云时代”当有“云阅读”

白龙

来源:人民论坛

打开电子书阅读器,海量图书一键下载;扫一扫二维码,手机自动朗读绘本;戴上增强现  实眼镜,书中的古代战场和将士如在眼前……5G 时代的数字阅读,能助人实现“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不久前,一项调查显示,2018  年我国数字阅读产品数量大幅提升,手机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日趋普及。

【介绍阅读现状:“云阅读”火爆】

身处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很少有人认为,只有读纸质书才叫阅读。如果说阅读的意义在于引导我们进入精神世界,感受古今作家的笔端雍容,那么毫无疑问,科技发展拓宽了阅读世界的入口。幼时读诗,不懂什么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5G  时代可以用声音图像为诗句作注;青年读史,不解为何“上党从来天下脊”,通过 3D 电子地图,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得以立体呈现。这些,都应该归功于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知书中乾坤的博大之美。

【介绍“云阅读”的优势:科技发展拓宽了阅读世界的入口】                          

“云时代”的“云阅读”,将世代沧桑、万千人物装在指掌之间,更有利于涵养当代人含弘光大的精神气象。的确,“云时代”是一个时间碎片化的时代,捧读一本书几乎成了“古典式”的阅读。但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从读书到“听书”的改变,“云时代”带来的快捷,也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也只有阅读,才能像黏合剂一样,完成精  神世界的“碎片整理”。面对海量信息、繁忙节奏时,在阅读中沉潜往复、滋养心灵、开阔境界,能让人更有底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更能在纷纭万状中激浊扬清、明辨是非。阅读的丝线,  拾掇起日常生活的断章,将我们头脑中的奇思妙想编织成华美的思想画卷。

【介绍“云阅读”的优势:方便快捷,让人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不论是数字阅读还是传统阅读,其中不变的,乃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中国人来说,典籍中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地图,我们按图索骥,能触摸到前人的精神足印。同一本书,唐人读过,清人读过,我们也读过。就像一样的月光,笼罩过王昌龄诗中的龙城飞将,也陪伴过马致远笔下的天涯旅人。《新唐书》写李密在访友路上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行且读”;北宋诗人苏舜钦以《汉书》佐酒,读至妙处,“满饮一大白”。知晓了这些,今天我们捧读《汉书》时,  无论是通过纸墨还是电子屏幕,都能在触动心灵的一刻,思接千载,感受到光照过古人思想天空   的同一轮明月。

【论述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并不是对立面,其内核是一致的,都是读书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对青少年来说,我们仍然要倡导多读纸质书。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视力,也不仅是为了养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力,更是为了培养孩子和纸墨书香的亲近感。中国人有“敬惜字  纸”的传统,5G 时代的到来,或许拓宽了“字纸”的概念,但对于孩子来说,氤氲于纸墨之间的书香、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文气、跳跃在掌心指间的触感,共同营造出一方带着暖光的精神角落。  中国古人读书,讲究体会气象、意韵、神态、风骨,这些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物,往往隐藏在书卷 和书香中。民族的文化血脉,正是在这一缕书香中得以传承。

【论述“云阅读”相比纸质阅读有一定的劣势,倡导青少年多读纸质书】

“云时代”的到来,使阅读以多种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令人随时随地都能走进“数字书房”。 用好“云书房”,在信息时代拓宽精神世界的入口,我们就能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守护好  人文之光。

【结尾发出号召,用好“云书房”,多多阅读】

「细读精思」

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的优劣一直是大家争不休论的话题。数字阅读好不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观点。本篇时评站在非常客观的角度,既分析了数字阅读的独特优势,也论述了其不足,最终将  核心落脚到读者应当利用好“云时代”,读更多好书,更好地读书,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这正如  科幻作家刘慈欣的观点:“由纸质阅读向电子阅读的转变,有点类似从竹简阅读到纸张阅读的转  变,开始人们总会有些不适应。但阅读的内容精彩与否,与载体无关。”

5、重拾家书,感受文字的力量

熊飒飒 来源:人民日报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的几十年,从书信、电话,  到后来的聊天软件,再到如今的微博、微信,技术革新让生活日新月异,过去的一些生活习惯逐  渐淡去。不过,依据这种更替来评判孰优孰劣恐怕不合适。比如,言及书信,除了被认为是一种过去时的沟通方式,大家经常还会产生一种怀旧情绪——远离了书信,似乎总觉得少了一点东西,  于是有的人突发奇想给朋友写封信,对方收到信往往非常感动——寄信人以如此“郑重”的方式   与你沟通,这背后的情感该多么厚重!

【开宗明义,即时通讯飞速发展,书信已然成回忆。】

互联网讲究效率,沟通快捷,信息快餐化,文字越少越好,能用表情不用文字,而书信则是 一种慢文化。书信里的文字是用笔写出来的,它和在键盘上敲出来的字不同。靠信件沟通的时代,  要付出较高时间成本,所以总会在信中写入更多内容、倾注更多情感,让人看到写信人丰富的内  心。看看梁启超的家书你就可以发现,这位国学大师饱满且立体的人格画像,他既是充满爱国情  怀的学者,在信中和子女讨论国家大事,也是一位体贴的父亲,时常事无巨细,嘘寒问暖。

【比较论证,说明书信是一种慢文化,倾注了更多情感。】

家信丈量了家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也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如今有了网络,交流成本很低,  而且比以前更便捷,但这也有着“另一面”。想到哪就说到哪,因为成本低反而失去了交流的动  力,和父母说几句便觉得无话可说。而且,网络时代隐私成了大问题,前段时间媒体的一项调查  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五百名家长中,80%加入了孩子的社交好友,但  50%的学生对于家长涉足自己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圈表示反感。大家的距离很近,但心却隔得远了,这是技术带来的改变,也  是社会学家所谓的“现代化的后果”。

【转换视角,事实论证,论述了即时通讯时代,距离更近,通讯更便捷,感情却疏远了。】

网络时代有快的好,书信时代有慢的内容值得回味。1994 年,那首《一封家书》的歌在全国各地走红,歌中唱到:“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我在广州   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如今读到这样的内容还会感   动不少人,在外工作远离父母的你,可曾想写一封家书寄给遥远的家人?从去年 10 月开始,人民网联合中国邮政集团共同启动“家·信——为传统文化接力”大型公益活动,线上线下互动,  “晒家书”“写家书”“谈家书”,正是为了再次发现家书的文化价值、伦理价值和教育价值,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2015  年春晚一首《从前慢》打动了无数人,过多了“快”的日子,“慢”的东西会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人开始思考“慢”。海子曾写道“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  我的幸福”,与亲人朋友沟通,感受文字的力量,获得有质量的沟通,正是书信在当下最大的意 义。

【联系当下,倡导人们重视家书的价值】

「精读细思」

本文通过对比论证、事实论证等方式,引导读者读懂家书的价值,倡导重拾家书,感受文字的力  量,感受情感的真挚。即时通迅时代,追忆书信慢文化,是一种情怀的回归,更是对书信价值的肯定,家书的教育价值则更应被拾起。比如,《傅雷家书》常被看作是傅雷的思想史和教育观的  合集,其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从出版越来越被看重。

6、“十年功”托举“一分钟”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迅疾生长、芳华尽展,最能呈现生命的曼妙姿态。力争上游、保持领先,对个体来说是成 功的重要标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于社会而言是充满活力的体现。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  夕”的时间观,到“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观,人们对成功的渴求,正像草木蔓发、花朵向  阳,让世间充满希望和色彩。然而,从来少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所谓“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 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是扣紧功到自然成的成功规律。

【引用名言,正反对比论证,强调追求成功须遵循功到自然成的规律。】

有句话说得好,“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分秒时间的价值,正在于它们构成  的是鸿篇巨制的每一个细部针脚。看得见成功之时“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光无限,更要看见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寒窗苦读的孤寂和艰辛。看得见民谣歌手一曲成名,更要看见他们十几年如一日   的不懈坚持。贾岛锤字炼句精益求精,“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推敲”佳话永留后世。 冯友兰素以“不着急”闻名,一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皇皇巨著,他 80 余岁动手,90 多岁才宣告完成。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其实才是立长青之业、达天地之远的不 二法门。

【列举事实,论证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是功成业就的不二法门】

追求快速成功是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扎实积累才是生命的积极存在。无论是谁,都不可 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慢一些反而可以跑得更远。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磨刀不  误砍柴工,有时慢一些反而可以弯道超车。安营扎寨、步步为营的耐心,同披坚执锐、长驱直入  的热烈,并不矛盾。任何事业都难以一蹴而就,都有一个循序渐进、量变积累的过程。“涓流积  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慢是成事出活的基础,坐足冷板凳,攒够基本功,最后月中折桂  是必然。

【正反对比论证,说明欲速则不达,慢工才是成事出活的基础。】

专注于日积月累,所以成功才能举重若轻、驾轻就熟。然而,也有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  道理,或是变换奋斗目标如同看电视换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渴望一夜暴富,工于取巧、  偷奸耍滑。殊不知,拔苗助长必适得其反,急功近利必自毁长城。成于坚忍,毁于急躁,世间事   往往遵循这样的规律。从“起跑线恐慌”“成名趁早焦虑”,到“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倘若“时间感”被急躁和盲目所驱使,急不可耐、急于求成,到头来只会是万事归空、一无所成。

【反面论证,告诫人们急于求成等于自毁长城。】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年轻人说,外面的世界“太热了”,他们宁愿选择一棵一棵地造林 种树。他们可能错过了精彩大千世界,但一望无际的林海,却诉说着他们的成功。祛除虚浮之气,  给梦想一个蓄力驿站,给精彩一个释放空间,人生自然充实而潇洒。

【总结全文,强调祛除虚浮之气,功业终将达成。夹叙夹议,引人思考。】

     「精读细思」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这一句真真是当下亿万家长们共同的心声,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点走上人生巅峰,所以在每年报志愿时,总有家长苦口劝诫准备报医学的孩子弃医从商、或是从理,总之只要不从医就行。原因很简单,如今学医,若不读博士,工作难找,即便找到工作,先从基层干起,医生更讲资历和临床经验,若没个十年八年的,休想自立山头。此类志愿争端年年有,究其根源,还是社会的虚浮之气祸害了家长的思想。再观此文,精读细思,你会发现,成大业者,最不能少的就是厚积薄发,当医生积累临床经验如是,当老师、当律师亦如是。青年立志要趁早,成功倒不一定要早,一步一个脚印,足踏实地,迎来的成就才会更长久,  也才更值得称道。须知,浮躁的当下,心静者胜出。

7、戒尺要既有温度又有刻度

萧海川

来源:新华时评

日前,针对一起教师用课本抽打逃课学生的事件,山东五莲县教体局在学校处理意见的基础 上,对涉事教师追加扣发奖励绩效工资、纳入当地信用评价系统“黑名单”等多项处理。恰逢《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制定实施细则,明  确教师教育惩戒权”,这一事件引起公众关注。

惩戒到底是不是学校教育的题中之义?答案是肯定的。

【热点事件,引出话题:教育惩戒。】

现如今,为什么许多老师面对不听话的学生却“不会管、不敢管、不愿管”,甚至干脆在 心里就把传承了几千年的戒尺置诸一边?复杂的原因中至少包括这一条,那就是个别教师滥用教  育惩戒权、体罚学生,屡屡引发家校矛盾、师生对立。然而,事实证明,教师一旦扔掉戒尺,对  学生来说,贻害远大于收益。

【反观当下,教育惩戒缺位,贻害大于收益】

学生违规,当然要管;屡教不改,必须惩戒。“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就 是要把戒尺还给老师。递到老师手上的这把戒尺既要有温度,也要有刻度。

【过渡段,承上启下。强调教育惩戒必不可少,还老师以戒尺,既要有温度,也要有刻度。】   戒尺上的温度来自于爱。爱是教育的起点,教育惩戒权就是“因爱赋权”,以爱学生为出发点。学校、教师和家长理应在爱孩子这一共同出发点上达成共识——必要的惩戒是为了让孩子成  长得更好。

戒尺上也要有明确的刻度。要让老师能够掌握它的限度和力度。什么时候该动用教育惩戒 权,它的边界在哪里,力度有多大,这些不妨在实施细则中规定得细一些、再细一些,让教师管  教有据惩戒有度。

【从温度和刻度两个角度,分层论述,教育惩戒须知初衷是爱、适而有度。】

拿起来首先感受到它的温度、用起来能明确掌握它的刻度,这样的一把戒尺恐怕才是家长 和老师心目中最好的那把。

【总结全文,重申观点,呼应标题。】

  「精读细思」

新闻媒体有一大喜好,某一事件登上头条,引来围观,带来流量,大小媒体蜂拥而至,聚集同类  事件。看看最近屡见于报端和头条的师生关系新闻,有二十年后打老师的学生;有骂初一学生半年的“优秀班主任”;更有用书砸学生被辞退的老师……这其中,有的是老师错了,有的是学生   错了,但总之都与正在热议的教育惩戒有着密切关系,细究起来,你会发现,师生关系的错位,  基本都源于老师手中的戒尺缺少了温度或者没有把握好刻度。赋予教师以惩戒权,是寄望于老师   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老师们也只有真正以爱之初心、适而有度的行使惩戒权,才会造就更多   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8、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徐翰文

来源:人民论坛

幸福是什么?是家庭兴旺和睦,还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亦或是拥有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和 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对于幸福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幸福是怎么来的,并非  人人清楚。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我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设问开篇,引出论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苦奋斗到改革开放后的繁荣昌盛,我国 70 年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飞驰的高铁、行走的二维码、黄色警醒的共享单车、快捷便利的网购已然作为  中国的新四大发明走向国际舞台。正是万千中华儿女日以继夜的默默付出、不忘初心回报祖国的  信仰、满腔热血不图回报的坚守,才有了今日腾飞之中国。所以说,能够收获这满满的幸福,都  是奋斗出来的!

【事实论证,中国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点亮一盏明灯,砥砺前行,照亮远方。不管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傍晚,还是在夜深人静、   皓月当空的深夜,或是在雄鸡一唱、月明星稀的晨曦,只要经过人民政府的党政办综合大楼,你   都会发现组织部的灯永远是最齐、最亮的。那是“信念”之灯,是“担当”之灯,更是“为民” 之灯。组工干部永远在路上,为党考察好干部,为基层治理出妙招,为人才引进定政策。在提升   群众获得感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让劳动者各尽其能,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人们提供   多样化的成才路径。总之,不管何时,组织部的灯永远都亮着,所有的组工干部也坚信,幸福都   是奋斗出来的。

【事实论证。敬业奉献,做好本职工作,党政干部们用行动诠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坚守一份执着,志比金坚,心如磐石。你们知道吗?“开化青瓷工艺大师葛毅辉的作品 6

12 日亮相北京圆明园,让世界看见了“秘色瓷”的魅力”,就这样沸沸扬扬的在开化这座美丽的小县城传播开来。葛大师 19 岁背上行囊与梦想,外出拜师学艺,他一心专研,日复一日地研习制瓷技艺中拉胚、上釉、烧窑等所有工序,几十年的磨练,终于学有所成,回开化修建柴窑、恢复“秘色瓷”工艺。他用汗水浸润着漫漫窑火,用匠心保持安静的心境,用一生守护着开化青瓷工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秘色瓷”原本只是存在于唐诗中的千载谜团,他用 20 多年来的理想坚守,如今照进了现实。半生颠沛,一生执着,正因为有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的一群人奋斗着,追求着,中华文化才能传承与发扬,新中国才能不断的崛起和屹立,因为相  信所以看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事实论证,追逐梦想,传承文化,文化传承者用行动诠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守护一方平安,风雨无阻,坚守岗位。网络上一位年轻边防战士的真实故事走红网络,看哭  了百万网友。这位小战士叫李延荣,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红山嘴边防连战士,他所在的连队防区常   年积雪,雪深平均达 2 米,由于骑马太危险,只能徒步前行,他们始终秉承,大雪封山困不倒, 艰苦巡逻难不倒的连队精神,在皑皑白雪中巡逻的路途漫长而又艰辛,当看到界碑的那一瞬间,  他开心地像个孩子一样激动地喊道:“我看到界碑啦!我看到界碑啦!”。正是中国军人忠诚守   护着祖国的界碑,保卫祖国边疆,用青春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用他们的坚守,换来人民的   幸福生活,他们累并快乐着,奋斗路上虽然很苦,但结果很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事实论证,保家卫国,坚守边防,战士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从吃饱穿暖到吃好穿好,再到更美好的生活,我国不断在改善民生的道路上求取“更优解”。奋斗是实现幸福的必由之路,例如:“一心只为老乡亲”,带领十八洞村村民寻找致富法子的“玛汝队长”石登高;每天待在实验室,研制的电容电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蒋虎南;熟记 2600 多个地名,不允许一个快递发错的邮件接发员柴闪闪……这些 2019 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 用“感恩”、“奋斗”,挑战人生难关,创造幸福人生。

【事实论证,挑战难关,创造幸福,劳动奖章的获得者用行动诠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当前,世界贸易形势日益严峻,我国正处于筑造“中国梦”的攻坚阶段,脱贫致富不能等靠 要,既要国家的政策好、也要各界人士的辛勤付出。作为发展的受益者与参与者,我们青年愿留  下“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奋斗身影,愿感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真理,愿拥有“功成不必  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境界和担当,化身中国逐梦前行路上的中坚力量。

立足新时代,我们要心无旁骛地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在这个人人皆可出彩的大舞台上,以 奋斗为基调,每个人都应努力唱响幸福之歌。

【结合时局,寄望青年,发出倡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精读细思」

  当下高考作文,不避热点,引导考生关心时局、勇于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一个国家的未来怎  么样,一定意义上就看青年人的思想状态与行动走向。懂得奋斗的意义,勇挑时代的重担,才是  当下青年应有之面貌。该文从国家、社会各行各业工作者的角度,用事实论证了幸福都是奋斗出  来的。倡议青年人不负使命、不懈奋斗,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努力唱响幸福之歌,用美丽的青春为中国梦谱写华丽篇章。另,从考试视角读此文,青瓷工艺大师,工匠精神可嘉,可谓传承传统  技艺之典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深度了解一下。

 

9、舒展青春该有的模样

盛玉雷

来源:人民日报

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的力量,物质的年代更需建构精神的家园。真正有意义的青春和人 生,必然是用奋斗来打磨的。

【开门见山,引出观点,青春需要奋斗。】

“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 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寄语青年正确对待困难和压力。

【引用名言,告诫青年正确看待困难和压力】

的确,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15 岁,到延安插队;22 岁,去大学上学;26 岁,到机关工作;29  岁,到基层锻炼……习近平的青年时光,充满了曲折和磨砺,却写下了传奇与震撼,成为一代青年的样本和典范。“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奋斗是青春最厚重的  底色,经得了磨难、受得了痛苦、熬得过孤独,才不会被时代落下,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事例论证,奋斗是青春最厚重的底色,唯有奋斗,可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今天,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明天,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现实中,一些年轻人却开始“叹老”。 的确,面对城市的生活压力,面对职场的生存法则,养育儿女、赡养老人,买车、买房……难免  会让青春染上些暮气。然而,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的力量,物质的年代更需建构精神的家园。  真正有意义的青春和人生,必然是用奋斗来打磨的。把今天的绊脚石变成明天的铺路石,才能活  出自己的精彩。

【反观现实,联系当下,再次告诫青年以奋斗的姿态面对人生,唯有奋斗,才能出彩。】

  其实,青春既是人生的一个时期,更是生活的一种心态。近 80 岁高龄走上 T 台,被网友称为“最帅大爷”的王德顺,在 60 岁生日时这样写道,“我并不盼望你的到来……它象征着我的成熟,也预告了我的衰老。好在我并不服老。”鲜活的心跳,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年轮的递增,  也只是数字的跳跃;只有来自心灵的疲惫,才会带来无可挽回的衰老。正如有人所说,越来越老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人觉得越来越老。

【事例论证,青春是一种心态。奋斗不息,青春永在。】

一个昂扬向上的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青年?对此,生活给出了最生动的注脚。年轻战士卫 国戍边,用满是皲裂的手,拿着冻成冰块的牛奶;高中女生武亦姝满腹诗书,用精彩绝伦的表现,  满足人们对才女的所有想象;耶鲁毕业生秦玥飞,在城市和田垄之间,毅然选择后者……解析“青  年”的含义,可以是爱国,可以是担当、是自强,也可以是勤于思、精于业。青年人最大的资本,  恰恰是最容易被自己忽视的青春;青春最值得的回忆,正是追逐梦想、成长奋斗的痕迹。

【事例论证,青春是最大的资本,唯奋斗,最珍贵】

当然,青年群体的自嘲,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对未来的焦虑。唤醒年轻心态,不仅需要青年 人振奋精神,也需要整个社会为之扫除心头的暮气,激发追逐梦想的朝气。出台《中长期青年发  展规划(20162025  年)》,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双创”政策落实,确保教育资助到位……国家不断为青年搭建起广阔的舞台,助力他们舞出绚丽青春,正是因为青年一代的理  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国家视角,积极唤醒青年人的奋斗精神。】

  领悟人生真谛,靠的是经历而不是年纪;破除成长迷雾,凭的是奋斗而不是“叹老”。人生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意义,但无论身处何方、年龄几许,心怀青春,生命就不会褪色。努力、昂  扬,让青春拔节生长,舒展成该有的模样。

【收束全篇,发出呼告,努力、昂扬,让青春拔节生长,舒展成该有的模样。】

「精读细思」

此篇与上次推送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评文有着共同的主题,却是从不用角度出发写作。  本文着眼于青年,又不局限于青年,因此指出青春是一种心态,人人都可以用奋斗让青春永驻。  同时,本文还从国家视角,看到改观,国家正在积极为青年人奋斗搭建最有广阔的舞台。青春,  多么美好的字样,矫情点讲,有时真是多一眼“青春”两字,内心那种激情与梦想都要溢出来似   的,让人心久久不能平静。青春并没有界限,当年听着永远的 21 岁,我们以为那是我们最好的青春模样,慢慢地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你会发现,最动人的青春,不在年龄,而在心态,  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尽情地享受青春,只要你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纵使 80 岁走 T 台的“最帅大爷”也比当下很多老气横秋的二三十岁的人要更显年轻,更接近我们对青春的想象。再回过头   来看,我们高中生正值年龄上的青春岁月,唯奋斗,更青春;唯努力,更美丽。多少年后,岁月   流逝,时过境迁,年龄上虽早已不再年轻,但当我们回首而今的情景时,那将是我们一生中最值   得珍视的记忆。也许,这情景应如是:桌上书籍成堆、试卷成捆,低头与抬头之间,我们正一步   步靠近梦想的象牙塔。

10、人工智能,“向后看”也很美

杜一菲 来源:人民日报

当今世界,技术的指数级增长让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追逐流行与新潮似乎已成为人类的本 能。在这种趋势下,一些传统手工艺受到冷落,甚至面临存亡挑战。如何让“慢工出细活”的匠  人技艺不被“快节奏”的时代浪潮所淹没?人工智能为传统技艺的延续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直入主题,引人思考,“快节奏”时代如何让“慢工出细活”的匠人技艺传承?】

据报道,日本总务省自 2019 财年启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和保存传统手工艺的试点研究。通过在匠人手腕上安装传感器,对手指和手腕等动作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利用摄像机拍摄作业过   程等方式提取必要信息,匠人的手工制作实现数据化,之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整理成   影像资料和教材。该项研究有望为匠人技艺的传承留下希望的“火种”。

【援引新闻,对人工智能传承匠人技艺寄予了厚望】

  先进技术与传统技艺的融合,带来的是更美好的未来。每一种技艺都承载着特定的时代记忆,  凝萃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项具有突破性的科技成果,都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底色。从这个意义   上讲,技艺的传承不仅让“术”继续造福后代,更令文化生生不息。正是因为在传统基础上的创   造,人类的技术创新才能不断攀登高峰。突破未来技术奇点的灵感,很有可能就蕴藏在不甚起眼   的传统经验中。

【辩证思考,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从古老卷轴设计中汲取灵感,加拿大女王大学的科学家制造出了世界首款可卷曲触屏平板电 脑,把柔性设备技术推向了全新领域;受千变万化的折纸启发,哈佛大学威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发  明了旋转驱动十二面体海洋生物采样器,解决了软体动物不易安全捕捉的难题。当前人工智能的  迅猛发展,更是与基于海量数据之上的“深度学习”分不开。

韩国棋手李世石与“阿尔法狗”的人机围棋大战还没有从大众的记忆里褪去,但“深度思维”  公司新研发的人工智能“阿尔法零”,在自学 8 小时后即可击败“阿尔法狗”。人工智能与传承几千年的围棋技巧结合,其轰动世界的效应引发深刻思考。

【事例论证,传统启发科技,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美国斯坦福大学 2016  9 月发布《人工智能 100 年》报告指出,未来 15 年,人工智能长足大发展将取决于能否促进人文关怀、增强社会理解并获得政府信任。在这些方面,向后看,关注   人类传统文化精髓,人工智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庞大的数据存储和信息处理功能,图像识别、   语音交互、全息影像等一系列前沿技术,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维度,甚至跨越因地域、语言、  民族等限制而造成的理解与交流的鸿沟。

【援引研究报告,指出人工智能的长足发展还应关注“向后看”】

被大火付之一炬的巴西国家博物馆有望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得到数字化复原;通过智能聊天 机器人“敦煌小冰”,历史迷们能实时收到定制推送的敦煌文化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的数据挖掘  技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科学家内罗·克里斯蒂亚尼尼分析了 1800 年至 1950 年间的 3500 万篇

英国地区新闻报道中的   286   亿词汇,发现了历史学家用传统方法无法找到的历史事件。“向前看”的技术革新固然重要,“向后看”的人文情怀同样可贵。与历史和传统相碰撞、相融合,不仅能让人工智能闪耀人文的光泽,也能为其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事例论证,总结收篇,“向后看”,让人工智能充满人文情怀。】 「精读细思」

人工智能,先进的代名词,科技的前沿产品,在追逐不断更新升级的过程中,作者建设性地提出  了“向后看”,充分发掘和利用人工智能在历史研究和传统文化领域的突出优势,造福人类。这  篇时评的视角新颖,值得学习。文中先进技术与传统技艺的辩证关系,认识独到、深刻,让人工  智能更好地促进工匠技艺地传承,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底色,反过来,又可能给人工智能的技术革  新注入一剂高效催化剂。

 

 

11、用青春力量托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李群

来源:中国青年网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  12  9 日,“一二·九”爱国运动开始,这句满含血泪的话从无数的青年口中喊出,他们坚决捍卫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

83  年前,那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以古都北平为原点,以救亡图存的理想为半径,在神州大地上画了一个圈。青年学生发出了抗日救国、救亡图存的时代强音,一批又一批先进青年,怀  揣着革命热情和斗争理想从学校奔向革命前线,投身革命的爱国运动。

国难当头,振臂高呼,他们在烽火狼烟中铮铮前行。

他们或战于沙场、或游于敌后,每一股细微的力量,在凝聚成流之后,总会以它的炽热和光 明,给每一个水深火热的角落带来希望。

【历史上,先进青年奔向前线,投身革命爱国运动。】

岁月行走,或许我们已经看不见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的身影,也看不见硝烟弥漫中高高飘扬 的旗帜。但时代转轮的指针已落在这一代青年身上,国家的命运即青年的命运、青年的命运即国  家的命运,担负起这一使命,青年责无旁贷。

【青年理应担负起家国重任】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但同样也是一个机遇与诱惑并存的时代。90  后开始踏入社会,却也有一些青年人似乎看破红尘滚流,早已“累觉不爱”;阔步奔走的 00 后, 也有人调侃着“矮穷丑”和“土肥圆”,艳羡着“高富帅”和“白富美”……社会也给一些青年  群体贴上诸如“丧”、“佛系”等标签。

【反思当下,这是一个机遇与诱惑并存的时代。】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1939 5 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标题就是“永久奋斗”。今年 5  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永久奋斗》中的话语。他号召中国当代青  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  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奋斗,才是青春应有的姿态,为民族复兴而努力。】

青春短暂,奋斗就是爱国。

中山大学博士生韦慧晓投身军旅,成长为我国海军首位女副舰长,在万里海疆书写无悔青春; 常州技师学院学生宋彪顶着 40 摄氏度的高温在车间日复一日苦练,斩获世界技能大赛最高奖; 长征七号火箭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不足 35 岁,担纲研发 C919 的中国商飞 35 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0%以上……不管是在象牙塔里畅想未来的莘莘学子,还是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的青年干部;无   论是大街小巷穿行不息的快递小哥,还是驰骋广阔市场的老板,享受“最好时代”,把握“最关   键时代”,青年的脚步始终与这个时代合拍同行、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事实再一次证明,每一   代青年都有自己的奋斗范式,没人垮掉、没有“佛系”,只有积极向上的进行时。

【事实论证,每一代青年都在奋斗与前行。】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唯有把自己深深嵌在这个国家成长的年轮里,方能在奋斗中成小我、利   大家。新时代的青年只有铭记那份跨越历史时空的初心,心中怀有大理想、大信仰,脚下才会有  源源不断的力量,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今天的青年与 83 年前的青年血肉相连,精神赓续。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征途,还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都热切呼 唤新时代新青年的敢于担当、敢于作为。自南国北疆、去五湖四海,与寥廓山河同歌,和千秋伟  业共舞,作为复兴一代的新青年,当以强国富民、民族复兴为己任,用青春力量托举一个更加美  好的中国。

【重申论点,呼应标题,用青春力量托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精读细思」

青春最美丽,但青春需要奋斗的底色,才更美丽。每一代青年都在奋斗中前行。我们新时代的青  年应将小我之梦跟大我之梦结合起来,用奋斗来书写青春,唱响青春之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贡献力量,注入鲜活的动力,在奋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也遇见更好的时代。本文中追忆历史  上青年用热血悍卫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是青春最美的见证。而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  时代,更应懂得奋斗这一青春要义,用奋斗装点青春梦想,用青春的力量托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  国。个人与民族、时代、国家,是近些年高考热点主题,值得关注;此文语言亦是写作亮点,值 得学习。

12、通过阅读提升认知能力 盛玉雷 来源:人民日报

在一个知识快速迭代、信息大量过剩的时代,我们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认知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每个 人都需要通过阅读来“重新发现自己”。

随着世界第二十四个读书日到来,读书再次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公共议题。

【新时代,我们更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认知能力。】

近年来,图书销售额不断攀升,2018 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达 894 亿元,同比增长11.3%,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书正在被消费者带回家。但购买书籍或者拥有书籍本身,并不等于认  真看了、消化吸收了。把书当成一种摆设,书里的世界自然也就擦肩而过。

【当下现状,购书不等于读书】

诗意人生,不应该是空有其表的外壳,而要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在,更要有“书卷多情似故人”的精神体验。为什么要读书?一位网友的回答有意思:看到美景时,其他人只会说“厉  害了”,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却因为心头闪现的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动。 诚如所言,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书籍不应是任人摆布的装饰品,也不  该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品,而要成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日用品。

【读书可以让生活更诗意】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说到底,在一个知识快速迭代、信息大量过剩的时代,我   们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认知能力。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每个人都面临着“重新发现自己”的挑战。一个人不可能 终身都依靠某种一成不变的本领,也不可能只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而应该不断让自己具有“算 法”所不具备的想象力、判断力与认知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阅读来实现。伴随真正的   阅读,我们才能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完成自我刷新。

【阅读可以让我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更好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

换句话说,通过阅读,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应对未来。这也是建设书香中国的题中之义。如今,线上市场依然火热,实体书店逐渐回暖,一些图书馆成为城市地标,小图书甚至在精准扶贫中书写“大文章”……这意味着,“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 都能读到书”的夙愿正在加快实现。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与群众需求还不相适应,一些做法仍然 在制约阅读率和阅读量的提升。例如,有的农村书屋平日里大门紧锁、无人问津;有的学校图书馆建了、图书买了,但不向学生开放。换个角度看,让这些闲置的图书“动起来”“活起来”, 就能成为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可以让我们让我们理解过去、应对未来。】

一位作家说道,“如果有一天,我独自漂流在茫茫大海上,我会选择一本书为伴”。相信这 种陪伴,一定是透过纸张的心灵对话、超脱言语的灵魂共鸣。不妨在这个书香四溢的季节,打开  一本书,遇见一个新的世界和自己。

【阅读,和心灵对话,遇见更好的世界和自己。】 「精读细思」

阅读,历来就是个重要的话题,也是个很高频的作文主题。深浅阅读之争,24 小时阅读等都是先后入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可以帮我们走出眼下的一方小小的天地,  摆脱时空的局限,如文中所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阅读,可以和心灵相通,让我们遇见一   个更好的自己。本文以阅读提升认知能力为中心,充分论述了阅读的重要价值,呼吁人们静下心 来,享受阅读,在阅读中提升自我。

13、让社会充盈诚信的空气

 

来源:人民日报

人以诚立身,国以诚立心。诚信既是公民道德的基石,也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这些年来,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到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让诚信成为每个人在社会上的“通行证”,成为普遍共识和努力方向。

【直陈论点——社会需要诚信】

然而,罗马并非一日建成。诚信建设,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就在前几天,由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诚信建设研究中心主持完成的《中国诚信建设状况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中国诚  信建设总体形势健康向上的同时,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学术不端等诚信缺失问题,一定程度上  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顽症。数据更是显示,企业每年因不诚信导致的经济损失高   6000 亿元。这样的问题,令人警醒之余,也提示我们,让诚信成为社会的底色,任重而道远。

【论述社会现实——不诚信现象还普遍】

“巧诈不如拙诚”。对于每一个社会而言,诚信都是一股无法量化的道德力量,它既是维系 社会运转的纽带,更是撬动历史进步的杠杆。有一个“砸冰箱”的故事,至今依然时常被人提起。 上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打开国门,众多企业纷纷引进电冰箱生产设备,“大干快上”。而在那个被形容为“纸糊的冰箱也能卖出去”的年代,海尔却破天荒地砸了 76 台冰箱,原因就在于: 有瑕疵,质量不合格。而这一砸,也砸出了海尔“零缺陷”的质量意识:仅用四年,就拿到了中  国冰箱行业的第一枚质量金牌。而随后几年,当市场供大于求,其他企业遭遇寒流纷纷宣布降价  之时,海尔却不可思议地提价  12%,用户依然争先恐后购买。这样的现象,根源恐怕就在于其不让消费者买到“瑕疵冰箱”的诚信意识。

【论述为什么社会需要诚信——推动企业进步】

不仅是企业,对于个人,更是如此。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客观而言,从“乡土中国”步入  “流动中国”,从“熟人社会”转变为“陌生人社会”,社会急剧转型,人口大量流动,的确容  易给人带来陌生感。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成为“骗一次算一次”的“一次性博弈”。恰恰相反,越是变动不居,诚信越是弥足珍贵、值得守护。守住诚信做人的底线,才  能让人走出“丛林状态”,推倒不信任的高墙,相互之间也才能打开心门。古人讲,“以诚感人  者,人亦诚而应”,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论述为什么社会需要诚信——人与人和谐相处需要诚信】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诚信就像空气,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须臾不可离。

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营造崇德向善、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还是国  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等 38 个部门联合签署《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 合围“老赖”,抑或是政府、社会纷纷建立征信系统,“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处处受益”,  说到底,都是要通过制度的刚性,守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让社会充盈诚信的空气。

【论述怎样保卫诚信——通过制度的刚性守卫诚信】

我们这个社会缺的不是对诚信的呼唤,而是对诚信的坚守。从对“虚假新闻”的声讨,到对 “天价大虾”的反思,再到对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讨论,各种道德事件就如同一块块三棱镜,折射  出这样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内心认同诚信,对诚信缺失的不道德行为进行谴责;另一方面,  当自己面对考验时,诚信却成了“无用的别名”,自己不愿意首先站到道德高地。回答这样的诚  信命题,既需要明晰规则的边界,也需要确立个人的正信。

【论述怎样保卫诚信——需要确立个人的正信】

“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诚信,既是自己与他人的一份契约,更是自己与良心的一个约定。个人遵从良知,社会捍卫约定,诚信的殿堂才会一直灯火辉煌。

【总陈论点,发出号召】

「精读细思」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南宋哲学家陆象山强调“人而不忠信,何以异于禽兽者乎?” 这足已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了吧?人如果不讲诚信,跟禽兽有何差别呢?诚信是立身之根本。  其实,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国家,诚信都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本文从社会不诚信现象   入题,论述了讲诚信的原因和措施,呼吁大家保卫诚信,守住良知。

 

14、学会取悦自己才能活出真实自我

 谢晓刚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2015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7.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爱讨好别人,70.8%的受访者觉得“讨好型心理”会给人带来困扰。 6 7日《中国青年报》)

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要,所以一些人会尽量让自己看上去更美好一些,呈现出热 情、友善、积极等正面的特点。但时间久了,很多人逐渐变得不会拒绝他人、过度关注别人对自  己的评价、无论有无过失都主动承担责任……有这类性格特点的人被视为有“讨好型心理”的人。

【简述时事,陈述社会现象,引出论题——“讨好型心理”】

或许有人会说,身处人际社会,难免要取悦他人。事实上,具备“讨好型心理”的人并非过 错,懂取悦他人者,容易在各种场合“得势”,某种程度上会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实则也是种  美德。但是,凡事都应有个度,“讨好”这个度应是以不违背原则和内心思维,能够照顾到整体  利益和不伤害自己为前提,而不是事事、处处让自己委曲求全,不管别人要求什么,总是很少拒  绝,如此“讨好”则会成为“滥好人”,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对比论证,引出论点——“讨好”应该有个度,“滥好人”式讨好不可取】

其实,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职场当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讨好型的人看似跟谁都聊得来、 没脾气,实则自我存在感低,容易活在别人的要求当中,不懂得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太过压抑,   甚至会导致长期情绪低落。

【论述为什么“滥好人”式讨好不可取:对讨好型人身心不利】

有句流行语叫做“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对于被“讨好型心理”困扰的群体来说,也不失   为一种自我励志的解脱。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成长的过程中清晰地了解自己所需所想,  更要学会分辨与他人的关系。并非所有人都需要你同等程度地去在意他们的感受,也并非所有人   都值得你“牺牲”自己去讨好。

【论述怎样拒绝“滥好人”式讨好:了解自己所需所想】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尝试“不带敌意的拒绝”,毕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交流都是平等的, 无关地位、金钱或其他,每个人都有权对侵犯自己界限的行为说一个充满力量的“不”。正如作   家蒋方舟分享自己作为“讨好型人格”患者的经历和思考时所言:“过度追求别人认可是有风险   的,那个被人喜欢的自己会覆盖一个真实的自己。”

【论述怎样拒绝“滥好人”式讨好:“不带敌意的拒绝”】

因此,要想活出真实的自己,就请从拒绝违心“讨好”别人开始,不再做那个饱受伤害的“滥  好人”,重塑一个有边界、有尊严的自己。要明白,如果不懂得欣赏自己,不懂得取悦自己,不  仅越来越远离自我,即使你吸引来的人也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

【总结论述,提出建议:拒绝违心“讨好”别人】 「精读细思」

做自己,恐怕是每个人的理想状态和追求。但实际生活中,我们总是受困于各种心理的拘囿,不   能真正追随内心。这篇文章视角和观点都很独到,既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事,又教我们如何论述这一话题。坚守初心,不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不曲意迎合,拒绝违心“讨好”他人,这是我们最   应该上的一堂课,本文从原因和策略都给出了清淅的解读,值得精读细思。如果你有好的感想,  不妨动笔下来吧,或者跟大家交流一下。

 

15、“救人要紧没想其它”的义举值得推崇

  据《现代快报》 3 日报道:近日,江苏溧阳一 95 后女大学生村官上班路上发现有老人晕倒在地,随即上前救人,并将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披在老人身上,自己在寒风中冻了  10  多分钟。

 2 日,这位女村官向记者透露,由于事发地点较为偏僻,她还曾被路人误认作肇事者,好在老人的儿女及时赶到,化解了尴尬。

“你当时是怎么想的?”面对见义勇为的人,我们大多都会问这个“问题”。但事实上,在  突发事件来临之时,不少见义勇为者实际上是来不及想什么的,正如这个溧阳 95 后女大学生村官说的那样:“事后想想确实有可能被误解,不过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根本想不了那么多,救人才是最要紧的事情。下次再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还会在第一时间救人。”

【简述时事,引出论题】

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往往来自一种本能的善意,看  似发自内心的平凡之举,遵循的正是内心的道德律令,也是人心中善之端、仁之端的扩展。见义  勇为“该出手时就出手”是符合人性与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民族的发展和进步的必要前提。然而,在社会价值多元化、功利化的当下,许多人都秉持“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  人瓦上霜”的观念,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骨子里却是怯懦和极端的利己主义。正因为如此,才  要大力弘扬见死勇救、见义勇为精神。见义勇为已成为一朵永远绽放的“精神之花”,闪耀的是  人性真善美的璀璨光辉。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遭遇危难和困境,谁都有可能成为弱者,如果我  们在别人危急的时候不施以援手,谁能担保自己不会吞咽孤立无援的苦果?

【对比论证,褒扬女生见义勇为的举动,论述见义勇为的意义】

每个自然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分子,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不可能完全跟自己无关。天下最可 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旁观者,便是看客,这种人漠视他人利益,以别人的不幸和困  境为乐事,乐得看个热闹,甚至幸灾乐祸。他们信奉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骨子里却是怯懦  和极端的利己主义。看客行为助长恶的气焰,摧毁善的信心。

【论述为什么要见义勇为】   

“救人要紧没想其他”的义举值得推崇。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摒弃看客心态,在和谐互助的氛围中,他人不仅可以得到帮助,而且自己也能受益颇多。  在路遇不平之时,要积极一点、果敢一点、主动一点承担起应有的社会和公德之责,担当起社会 责任和良知,并竭尽自己所能协助现场处置、阻止事端发生等,为创建和谐平安社会多作贡献。

【重申论点,号召大家发扬见义勇为精神】 「精读细思」

  不管何种情形之下,救人都就放在首位,比起前不久新闻报道的北京某挖机司机违规上路导致后  车追尾失火,挖机司机不先救人而是先报警,相形之下,这则新闻中的 95 后女村官冒着被误会的风险救人,实在值得高度赞赏!一正一反,形成了鲜明对比。社会是个大家庭,我们都是其中  一员,本应互助共进,我为人人,人人才可能为我。时时传递善意,关键时刻才会收获温暖。还  是那句话,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时时刻刻都与社会保持着紧密联系,你怎样,社会就会怎样,  反过来,社会怎样,你也就会怎样。所以,请时刻胸怀他人与社会,以待亲之心待人,你也终将  受到社会的温柔对待。

 

16、“平凡英雄”构筑精神基座 盛玉雷 来源:人民时评

  新时代的英雄,可能是亲密的邻居亲友,可能是陌生的路人过客,可能一身尘土、一脸朴实, 但他们用寻常的言行、真挚的情感,书写了属于当下、属于我们的英雄史诗。

“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来娶我。”——《大话西游》里的一句动人台词,用有那么一点“草根”的语气,道出了现代青年对英雄形象的  一种理解。

【直陈论点:平凡人就是新时代的英雄】

“英雄者,国之干。”一直以来,英雄是一种偶像般的存在。或如曹操刘备青梅煮酒的论断,“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或如刘劭在《人物   志》中的品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时至今日,无论是荧屏上的英雄赞歌,  还是市井巷陌的口耳传颂,英雄们的形象也常常还是那么“高大上”,传奇经历扣人心弦,光辉   形象伟岸挺拔。

时代的进步,离不开这些大英雄们的光彩夺目,但能站在历史聚光灯下的,毕竟是少数。支撑起整个时代的,其实是更多默默无闻的“平凡英雄”。

在辽宁沈阳,位外卖小哥在晚饭送餐高峰期,追随并护送一位突然病发的老人,用 3 个多小时的陪伴,温暖了寒冷的冬日;在安徽蚌埠,“80  后”特警张劼“该上的时候就应该第一个上”,浑身被火仍紧紧抓住嫌疑人,用血肉之躯阻止了可能的爆炸;在天津武清,“金孔雀”余  旭用整个青春奉行了军人的使命,诠释了一个叫作蓝天的信念;在安徽合肥,43  岁的女儿陆勤霞从背后紧紧抱着父亲,将父亲的脚垫在自己的脚背上,用这种方式,满足瘫痪父亲出去溜达的  愿望……或勇敢,或孝顺,或执着,或善良,正是这样一位位平民英雄,让温情得以传递、和谐  得以凝造、和平得以维系。

【对比论证,将古代与现代对“英雄”的内涵进行对比,再陈论点:平凡人就是新时代的英雄】   在电影《火锅英雄》里有这样一句话,“你不是一个失败者,你是我心中的英雄”。普通人眼中的英雄,不一定要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也不一定要如“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那般灿烂夺目。可能只是一个略显萧索却顶天立地的背影,可能只是一句略显简单但正义凛然的话语,可能只是一段略显寻常却执着坚定的守候,可能只是一次危急关头时挺身而出的果敢,  都赋予普通人英雄的高贵,让那些平凡的人、普通的事,散发出英雄的光芒。英雄的标准并不是   所谓“成功”,而是依赖那感人肺腑的力量、牵动人心的震撼和发自内心的选择。正是从这个意 义上来说,那些暖人的细节,丝毫不逊于过往任何一个时代的英雄。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 则更为可悲。”一个时代拥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他们可能是亲密的邻居亲友,可能是陌生的路人  过客,可能一身尘土、一脸朴实,但他们用寻常的言行、真挚的情感,书写了属于当下、属于我  们的英雄史诗。这才是最真实的、最动人的“真人版”英雄。

【论述什么样的人是新时代的英雄】

在时间的长河中,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故事也从未有过尽头。用心去感受平民得以成为英 雄的气质,用爱去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你的人,应当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有的“英雄梦”。

【发出号召,致敬英雄,做好自己,成为新时代的英雄】 「精读细思」

英雄,乃中国之脊梁。英难观,决定民族的未来。首先,不一定非得是战争时才有英雄。一切为  国为民,敬业奉献的人都可以称为英雄。平凡的人亦可成英雄。这也是本文观点的亮点和深刻之处,重新定义新时代下的英雄。其次,敬重英难应是我们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态度。“一个没有   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的讲话,堪称经典,值得深思。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也有人说,一 个民族的未来会怎样,就看他现在崇拜的是什么样的英雄。

17、网络世界同样需要理智和善良

  网络已成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在许多公共事件中,一部分群众不再满足于“傻白甜”式的围 观,成了推波助澜的“键盘侠”。

【简述社会现象,引出论题】

不可否认,在许多影响性事件中,网民的参与、民意的表达、观点的传播,不仅直接推动着 许多事件的最终解决,还萌生出某种公共参与精神。可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许多人老以为  网络是虚拟世界,对事件的评价,无论是好奇、冷漠还是愤恨,都无伤大雅,岂不知,网络对于  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影响有着“放大器”“发酵池”的作用。

【论述网络舆论的两面性】

  网络错误舆论的威力,常常可以扭转、歪曲或掩盖事实的真相,这也是近年来网络事件时常 出现反转的重要起因。许多人见风跟风,俨然一副“网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键盘侠”模样。 前些年轰动一时的“罗一笑”事件便是典型:从最初网友自发在朋友圈刷屏呼吁捐款,到最后被   批是一场“带血”的营销,整个过程呈现出多次舆论反转,不少“键盘侠”一腔热血变一地鸡毛。

同样,网络暴力对于个人的伤害远远超乎想象,足以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一场“人肉搜索”   不仅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人生,甚至还会毁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场“网络直播自杀”的案件里,  “键盘侠”的冷嘲热讽,往往成了压倒自杀者求生意愿的最后一根稻草。

【论述网络错误舆论的危害】

等一等真相出现,应当成为网络时代起码的涵养。面对网络事件,每位网民都应明白这样朴 素的道理:你可以不发言,但你的每一次转发和点赞都是一种无形表态。只有让思考先行,力求  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全部真相,才不至于迷失在网络舆论的漩涡中。

【论述如何正确发言:等一等真相出现】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能保持一份谦卑,做到“话到嘴边留三分”,但身处网络世界,这般做  人行事的准则便抛之脑后,把网络当作信马由缰的“快意江湖”。作为“键盘侠”,在不了解事  实全貌时,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凭借所谓的“个人正义感”攻击他人一点也不难。但换位思考一番,如若自己曝光在公众舆论之下,承受着来自陌生人武断的、充满敌意的指责,你又将作何感  想?

【论述如何正确发言:保持一份谦卑】

网络秩序也是现实秩序。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应当是良好网络生态的营造者、呵护者,需 要保持一份理智,心怀一份善良。

【发出号召,网络发言需理智】

「精读细思」

“让子弹飞一会儿”,凡事等一等,静观其变,真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网络时代更需要大家  保持理智与冷静,“键盘侠们”在网上挥舞着舆论的大棒,占在道德的制高点,随意地攻击和伤  害任何自己“看不惯”的人或事,伤害的不仅是受伤者,更是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但是,我们  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相关法律制度,也会与时俱进,明确互联网使用者的权责,让每一位发  言的网民都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要做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不做公序良俗的破坏者。

 

18、成就属于自己的“主角光环” 李洪兴 来源:人民日报

最近,“抢戏”的配角不在少数。《战狼Ⅱ》里,两个黑人孩子是“可爱担当”;一部三国 戏中,于和伟版的曹操在可爱中见狡黠,甚至不少人说他可以实现“一个人的三国”;热播的盗  墓题材剧,人们讨论的不是有台湾腔的“胡八一”,而是流里流气的“徐二黑”和两个傻里傻气  的跟班“黄牛”“白狗”,观众评价说“演害怕,小眼睛里都是战栗”。演员分主角、配角,但  演戏只分好坏,能演出性格,戏份不重也当得起喝彩。

【举影视剧的例子,引入论题】

戏如人生。对于演戏,很多人都一心当主角;对于生活,更多人都争着成为赢家。关于主角 与配角、红花与绿叶的辩证关系,在道理层面上已经讲得很多。不管是主角不能没有配角,还是  红花需要绿叶衬托,即有主有从,有大腕有群演,都属正常。然而,一幅画之所以美,并不是因  为每个点都均匀着墨、用色,而是有层次有分别,每一笔色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站在主体性的  角度看,谁又不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主角呢?

【以小见大,从戏剧引申到人生,每个人都是主角】

记得国家乒乓球队选拔赛后的一段总结视频,曾刷爆朋友圈。很多冠军背后的故事被一一打  开,如伦敦奥运会时,马琳没能入选比赛阵容,作为名将,他随队出征却承担起队里的后勤工作,  帮队友采购生活用品,甚至下厨做饭。有记者曾问,“从主角到渐渐淡出主舞台,心态是如何调  节的?”他很享受地说,“不管是不是主角,只要能和队伍在一起就好。”一支队伍,有冠军也  有陪练,有教练也有后勤,不同的位置,干好了都是冠军。

【举例论证,用马琳的例子论证,不论扮演什么角色,干好了都是主角】

平凡而精彩的人生还少吗?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以前看似不起眼的人和事涌入我们的视线, 我们特地开设了一个叫作“暖闻热评”的新栏目,挖掘并传播那些普通人、平凡事中的正能量。 或许,我们致敬的主人公没有惊天地的举动、泣鬼神的故事,更没有流芳百世的雄心,却实实在   在地活出了自己的美丽。比如,南方的雨季,抗洪救灾成了很多人的关切,有武警战士、有长沙   市民、有为孕妇让车的防总官员,他们没把自己当成洪灾的看客,而在竭尽全力为疏通一个城市、   救助一名群众忙碌着。最近,当人们庆祝建军 90 周年时,老兵的勤俭、军嫂的奉献,给一支人民军队增添了温情、催生了力量。同样,我们感动于修缮长城的工人们,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   日地守护着“文化长城”;也被学跳舞的六旬大爷深深触动,“有梦的日子,每天都闪光”。在   他们身上,看不到“主角光环”,但即便是时代的配角,也可以是生活的主角,以坚持、以坚强、   以坚毅,成全自己也成全他人。

【举例论证,举了大量平凡人的例子,再次论证不论扮演什么角色,干好了都是主角】

很长一段时间,“刷存在感”成为热词,每个人的所作所为也都是在寻找一份存在感,只不  过不是存在别人深深的脑海里,而是存在于自己的人生价值里。有人盛赞“于和伟终于火了”,  他说“我就是一个演员,我现在就是一个演员而已”;有人晒出吴京的“全身受伤图”,他说“动   作演员总说自己受伤有点矫情”。其实,每个人成就的都是属于自己的“主角光环”,每个人恪   守的都是属于自己的“本分”,世界也由此而增添了色彩,我们值得为自己起立鼓掌!

【举例论证,举了于和伟和吴京的例子,论述如何成为主角:干好本职工作】  「精读细思」

时代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有英雄,也就必然有平凡的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同样值得我们肯  定。恪守本分,尽职尽责,做好自己,就是最好。普通人才是传递正能量的主力军,从历史视野  来看,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民正是这千千万万普通人。每一位善良的普通人都让社会更美好,每一  位努力的普通人都值得赞赏。与时代携手,共同开创更好的未来,才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字典里  对人生的最好诠释。

19、让良好家风传承文明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寻找本土先烈遗迹,名达故居,巨贾足印,总结先贤家风家训, 以挖掘地方文化遗产,弘扬地方文化,传承社会精神文明。在当地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淳厚  质朴的乡土文化气息。

【简述时事,引出论题】

家风,亦称“门风”。是一个家庭生活传承中长期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日常生活方式、文明  风范、传统习惯和道德风貌。纵观历史,从东汉“四知太守”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的言行,  到北宋包拯“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的训  诫;从家喻户晓的《朱子家训》到享受千秋盛名的《颜氏家训》;从广为人知的诸葛亮《诫子书》  到备受社会推崇的《曾国藩家书》;从南宋诗人陆放翁的《示儿》到清朝安徽桐城人张文瑞的《六  尺巷》;从傅雷家书到当下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无不教  化人们秉持操守、修身齐家,为后世子孙立规立矩,使其不可乱行。家风已成为一个家庭乃至一  个地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不可小觑的约束作用。家风教我们如何  处世立身,治国持家,且日益成为整个社会文明的风向标。

【列举大量事实论据,论述家风的内涵】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举凡德高望重的家庭和家族,皆以良好家风而备受社会推崇。曾子杀彘,示儿不欺;孟母三迁,断杼教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等等无不展示了中华   民族历来讲究修身养性,家风传承和家国情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   力维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如此等等家风中流传的质朴语言,  业已成为修身律己、礼治为先、以德谋政等思想的基石。

【列举大量事实论据,论述良好家风对家国的重要意义】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社会物质高度发展,追求精神文明的今天,良好的家风家训对社会的发展更显得至关重要。良好的家风,重德重道,以人间大义立身,  让家庭和家族长期享受道德的滋润,纵然子孙后代深陷困境也能“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 反之,不良家风,则以得私利为欲求,无视人间大义,其家庭和家族必然不能重贤尚能,苟且终   身,而最终成社会之患,为世人所不齿,为社会所不容。

【论述良好家风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但凡心怀美好理想、肩担道义之人,始终以  崇尚良好家风为荣,以家风浑浊为耻。良好的家风不仅是一项宝贵的社会财富,也是家庭幸福的  重要源泉。而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文明,几乎都源于一个个良好的家风。其实,摈弃良好家风去追  求幸福生活,犹如冰雕昙花,终不可持久;而忽略良好家风去追求人生理想,犹如缘木求鱼,必  然劳而无功。因此,一个人抑或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真正的人生价值又何  从谈起?倘使家人、族人消极堕落,自己的幸福生活又从何而来?

【正反对比论证,论述良好家风对个人及家庭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身正不怕影子斜。也许良好家风并非源自礼义廉耻等内容的说  教,也并非源自一句句空洞的“家教”,但一定来源于家长和先辈的各种道德实践。纸上得来终  觉浅,绝知此事欲躬行。“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良好家风绝非是一句句空洞的道德  说辞,而是一个个包含着孝义、忠诚、勤勉、节俭等良好美德的行为。良好的家风在经年累月的  家庭生活中必然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论述如何传承良好家风】

因此,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每一个家庭具有良好的家风,而且也是每一个有思想有抱负之人的理想追求。只要有理想、有行动,自己的人生  价值观就能得以实现。而自己的修行势必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家人和族人,唯有形成良好的家风方  能荫妻护子,子孙后代才能受益无穷。

【发出号召,有理想、有行动,形成良好家风】

「精读细思」

家庭教育是我们的第一学校,也是终生学校,家风的重要情不言而喻。北京卷 2014 高考作文“老规矩”直接考查同学们对家风的认识,“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老规矩,在当下显得更为重要。时代的飞速发展,前进的同时,也不能忘了优良家风的传承。有人说治国先治家,家是国家和社   会的最基本组成单位,家和万事兴,家和国运盛。也有人说,有国才有家,国兴家才安。总之,  国与家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从这一意义上看,重视家风,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对促   进国家和社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下,家风等精神文明领域的主题作文   更应多多重视。

20、青年人要寻找自己的星星之火

陕声祥 来源:人民论坛

听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谈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说少年时代,他很羡慕大人使用红印章,就用  橡皮雕刻了一个,蘸上红墨水在家里到处盖,很有做大人的成就感。他把这个经历写成了一篇文  章,投给县文化馆。文章发表了,在县里临街的宣传橱窗上,占了大部分版面。这件事很快在当  地传开了。他深受鼓舞,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一步一个台阶,33  岁成了省里最年轻的国家二级编剧。现在已经成为全国知名作家。

【借用事例,引入论题】

每个有所成就的人,如要追溯一番,可能都存有那么一个闪光的“原点”。开始亮度并不怎 么高,却以此发端,不断聚合生命的能量,成就一生的事业。先前那闪光的“原点”犹如一星火  光,终成燎原之势,发出耀眼的光芒。

【对事例进行阐述,提出论点:要找到自己的“星星之火”】

善于发现属于自己的一星火光,对于人生十分重要。俗话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舞蹈家 未必有一副金嗓子,科学家不一定有艺术造诣,建筑大师可能对机械制造全然陌生。同样是文学  家,诗词曲赋可能各有偏好,散文、小说各有擅长。发现自己的优长所在,扬长避短,发扬光大,  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论述找到自己的“星星之火”的重要意义】

那点星火,可以是生活中的某种兴趣爱好,也可以是自己学习、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某种能力、  禀赋。童话大王郑渊洁上小学时,写了一小段话,老师特别欣赏,并拿到班上朗读。这件事给了  郑渊洁莫大的鼓舞,激发了他写作的信心和力量。伴着这种力量,他致力于文学创作,发表童话  作品上亿字,成为名副其实的“童话大王”。那一小段话的写作,竟然成为他作家人生的起点和巨量作品的源头。细细思量,我们每个人何曾没有一些小小的成功,没有一些相对而言略胜一筹  的地方?

【论述 “星星之火”的内涵】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星火光,要精心呵护才不至于熄灭,还要持续不断地添柴加  火才能越烧越旺,辉耀天地间。这其中,坚持的力量不可或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学生众多。   一次,他教学生们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膀子甩一百下。每个学生都会做,都认为很简单。10 天之后,苏格拉底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 80%的学生举起了手。20 天之后, 苏格拉底又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 50%的学生举起了手。个月之后,苏格拉底又问道:“那个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谁还在坚持做?”这次,只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这   个人就是柏拉图。最终,只有柏拉图继承其衣钵,成为著名的哲学家。“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   角”,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能够自始至终持之以恒的人不多,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论述如何让“星星之火”成就人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大家熟知的革命道理,也是精辟的人生哲学。一个生命体就是 一个小宇宙。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星星之火,灌注不竭的生命能量,就能照亮自己生命的原野,也  能给社会增添一丝亮色,一缕暖意。

【总结论述,再陈论点】  「精读细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天进步,终成大业。寻找星火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树立自己的目标。  如作者所言,这星火可能是兴趣,也可能是潜能。阿西莫夫说,“做自己能做的最好的事情,而   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星火,然后坚持前行,结果自然不会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bcc2ecf7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e.html

《2019-2020时评20篇精读细思:高考考场作文典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