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08-22 14:36: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http://www.daheliuxue.com
留学生告诉你外国人在日本的感受
提起日本,很多中国人都会想到中日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会想到和服、寿司、生鱼片,会想到在网络上火爆的日本化妆品、日本零食。事实上,由于地理上的优势,日本从晚清时期开始,便是很多中国人出国留学的选择。中国人在数量上也占到了在日外国人中的第一位。然而,又有很多人说日本是个排外的国家,外国人难以真正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中,那么真正的日本社会到底是怎么样的?
让我们来看一看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是怎么说的吧。

融入日本社会
很多人都说融入日本社会难,我刚来日本的时候,一个认识的学长也跟我说这并非容易的事情。一开始,我还不相信,觉得可能是我还没适应在日本的生活,后来,来日本久了,就明白他们说的那是什么意思了。对留学生而言,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觉,那就是生活在日本的社会中,又不能融入日本社会。
这也许是因为日本文化虽出自于中国而有它的特殊性,或日本人的国民性里有它的“岛国根性”的缘故。有外国人用“害羞的文化人”来描述日本人,可能他是站在美国人的立场,以美国人的眼光来描述的。我用我们中国人的眼光看来,那就是日本人有较强的集团主义的大和意识。
他们喜欢结团结社,同党、同乡、同窗、同系列公司,只要能找到一个“同”字,他们不需要更多的语言自然就很默契,也很快就协调起来,似乎相互关照是一种应尽的义务,互相之间义不容辞。
他们之间那种关系,外国人想要加入进去,难,非常难。而且,日本还对非“同”的他人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对人相当地客气,也相当地礼貌。让你想挑他们的毛病,都几乎挑不出来。说他们排外吧,但说真的,他们又没有对你怎么样,没有骂你,没有打你,没有冒犯你。但你就是和他们在感情不熟,不铁。
不过,我也有见过在日本混得风生水起的,他们就真的是融入适应了日本,至少在我看来是他们融入地很成功。所以说,融入不了日本社会,还是因为不够了解日本和日本人。
作为一个外国留学生,要想融入日本社会,首先要了解日本社会的特点,还要理解他们的国民性,再去让自己接受他们的特点,亲自按照他们的礼节去做,用中日两国共同的成语来说那就是“入乡随俗”,要达到真正地融入日本社会,还要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文化和国民性介绍给日本人,让他们理解我们的国家,理解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以达到互相理解,起到一个国际桥梁的作用。

大和留学∙版权所有
- 1 -

http://www.daheliuxue.com
至关重要的信赖
学过日语的人,都知道日本人在对语言的使用上是极其下功夫的,尤其是在商业方面,一定要用敬语的。对自己的上级、尊长要用敬语,对对方公司的人要用敬语,敬语说起来学起来又很麻烦。一些日本年轻人也说不好敬语,也会用错敬语。但是在日本,特别是在公司职场里面,还是要用敬语。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几乎从他们双方的客气程度和礼貌的分量上,就可以辨出哪一方是关照者,那一方是被关照者。尽管他们双方都在一边鞠躬一边说同一句话“一直都在承蒙您的关照”。这种微妙的感觉,是我在其他地方没见过的。
日本人不喜欢表现自己,言语不多,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即“以心传心”“沉默为金”。大多数的日本人也不善于辩论,更讨厌辩解,也就是说对上司不能讲理,更不能辩理,这也可谓是他们的美德。听起来好像中国的旧社会时代的那种感觉似的,其实,日本人是非常重视孔子和老子的,书店里到处都可以见到这方面的书,也有好多人在读《论语》。顺便说一句,在日本,汉学功底好的人还是非常受人尊敬的。真正的文化精英对汉学有很深的研究,像唐诗,在日本就有很多教授在研究,而且研究得非常深入。
日本人不喜欢显山露水,更不善于口头表现,喜欢默默无闻地干实事,因此,他们也缺乏一种豪爽大方的性格,在商业社交方面他们只能靠他们的社交至宝“信赖关系”不光是商业,在一般人之间也是一样,日本人最怕破坏的就是“信赖关系”
不过,现在日本的年轻一代开始出现了变化,和他们的父辈们比,年轻人更重视自我的感受,思维方式开始变得更加西方。我觉得这也算是好事吧,日本也正在变得更加国际化,日本人也需要做出改变。

重视环保
我没来日本的时候,就听说日本重视环保。来了之后,才知道原来环保是这么大的事,从日本政府到普通日本人,都讲环保。
刚刚进入语言学校,日语老师们很照顾新来的外国学生的面子,不论在哪一方面,都不要求得太严格,也许他们不善于说教人。入学一周以后,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
师生共同去野游,在一个山间的小河边,开始了野游惯例的野餐。我们谨慎地将餐后的垃圾收拾好,放在袋子里,因为河边到处都很干净,没有可以扔垃圾的地方,就小心
翼翼地把它扔在了人们看不见的石头后面。此时,旁边和我们一样进行野餐的幼儿园小朋友们,正在到处收拾着垃圾,只见他们把一袋袋垃圾搬上了他们的车。我感到不太好意思,便和一个同学把那石头后面的袋子捡了回来,内心未免有些惭愧。
现在仔细想一下,环境是靠每一个人的具体动作来保护的,而不是靠几个有能力的人来治理的。如果每一个人都不去破坏环境的话,也就无需什么人去治理环境了。更大和留学∙版权所有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881c7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5.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