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好普惠金融

发布时间:2018-09-11 16:39: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心得体会: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好普惠金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将发展普惠金融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围绕普惠金融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具体任务的提出,再次为新时代发展普惠金融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

普惠金融是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可以预见,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将迎来一个以普惠金融为重要内容的新时代。

一、当前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长足发展,传统银行业普惠金融服务取得新进展,新兴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探索不断深入,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稳步扩大,薄弱领域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手段不断创新,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与此同时,我国普惠金融事业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

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不均衡。从服务内容来看,仍以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为主,有效服务产品较为单一,差异化金融供给不足。缺乏中间业务新品种和新领域的拓展,缺少针对小微企业、农户等特殊群体和特定领域的金融服务创新和供给,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多层次的保险、证券、信托、租赁、期货等综合金融服务仍较缺乏。从服务方式来看,运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不充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慢。大量金融机构依然采取纸质进件、人工审批、线下作业的方式,导致决策和融资链条较长,而普惠金融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的特点,普惠金融融资难、融资慢、融资可得性差的问题依然突出,碎片化金融服务需求难以有效满足。从金融服务的供给方来看,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机构多样化程度还不够,市场细分不够充分。普惠金融供给仍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大型商业银行一直是普惠金融领域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对普惠金融目标群体具有服务优势的小型银行以及众多中小微金融组织发展不充分,金融服务资源难以覆盖和延伸到城乡社区、偏远乡镇和小微企业。

普惠金融基础体系建设不够完备。一方面,普惠金融社会征信体系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由于尚未建立统一的征信平台,人民银行、税务、工商、海关、供电、供水等政府各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共享不足,信息共享机制缺乏,导致小微企业及关联方信息割裂分布、垄断在多个部门内部,客观上无法有效解决金融资源供求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贷款难”与企业“难贷款”相互交织。另一方面,普惠金融制度体系仍不完善。我国普惠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与金融相关的制度体系并不适应普惠金融的发展,普惠金融运作机制等尚未以立法形式完善,甚至有的法律法规与普惠金融还有冲突。同时,与普惠金融密切相关的指导意见和优惠政策由政府不同部门出台,由于各自为政,导致政策落实缺乏协调性、效果不佳。

二、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好普惠金融(弘利遴选)

明确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发挥好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和作用。发展普惠金融首先要精准定位,这个定位就是“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对普惠金融而言,就是要“大力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和精准脱贫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一是聚焦“三农”。我国农村人口大约为6亿,由于个人信用记录不完善、缺乏可抵押品和担保能力低等,农民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而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工具更鲜有机会涉足。因此,“三农”是普惠金融体系中最主要的服务对象之一。二是深耕小微。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抗风险能力低、抵押担保品不足、征信信息难以获得等原因,中小微企业很容易被排斥在传统的正规金融服务之外。因此要花大力气、下狠功夫切实缓解困扰小微企业已久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精准扶贫。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发展普惠金融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无旁骛地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扶贫金融领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181169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b.html

《心得体会: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好普惠金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