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版语文七年级第1课 社戏(鲁迅) 教案(3)

发布时间:2019-04-26 14:26: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社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欣赏景物描写,积累优美的语言材料

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刻画方法

回忆美好童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伴随音乐---虫儿飞)

师:同学们,有一段岁月,保留着躲猫猫的天真;有一段岁月,记载着纸飞机的快乐;有一段时光,虽然简单但想起它,便会暖到人的心窝,这段岁月叫童年。

我们的童年是多彩的,梦幻的。鲁迅记忆中的童年是怎样的呢?

今天让我们跟随先生来到江南水乡,听一听回味悠长的社戏,探访浸着麦香的童年吧。 师板书《社戏》

幻灯片出示课题《社戏》

  学习目标我定夺

课前老师了解了一部分同学,对于《社戏》这篇小说,同学们们最感兴趣的是其中的人物,佩服鲁迅的出色文笔,根据同学们的意见,结合小说三要素,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屏幕出示目标)

 预习资源共分享

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哪些内容你已经自己解决了。

这些信息你注意了吗?(屏幕出示:我了解的鲁迅)

这些字词你积累下来了吗?(屏幕出示字词)

学文如堆沙,积累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个快乐的过程。

 整体感知

1有人说,《社戏》是鲁迅笔下一幅画,一幅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风俗画。

这幅长长的画卷中描绘了儿时的记忆。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社戏》中描绘了儿时哪些记忆?

将你读到的情节或画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课文内容我感知

在《社戏》这幅画卷中描绘了儿时哪些记忆?将你读到的情节或画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学生概括:

戏前风波   月下美景   船头看戏  月夜归航   归航偷豆   戏后送豆

教师评价:如画的文字加上同学灵动的思维,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了这幅江南水乡风俗图。

 阅读探究

(一)假如让你执笔将《社戏》这幅长长的画卷浓墨重彩地描绘一番,你认为应该着重表现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到人物与景物)

(二)课文篇幅很长,老师建议同学分小组研读(人物组、景物组)

我探究我快乐

人物组:结合相关的句子,将你最欣赏的人物形象描述出来。

(温馨提示:体会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写方法)

景物组:品读景物描写段落,多角度地将你感受到的美传达出来。

(温馨提示:可从修辞、感官、技法、用词等角度揣摩)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讨论)

个性人物组:(双喜、阿发、桂生、六一公公)

我读到了一个 ,我的依据是

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思维敏捷、考虑周全、有组织能力与号召力、自信

六一公公:宽厚、淳朴、热情、好客、爱惜劳动成果

阿发:憨厚无私

桂生:机灵勤快

教师总结:

机灵的双喜、热情的六一、憨厚的阿发和勤快的桂生。鲁迅三言两语就能描摹出一个人物。你认为,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充满个性的秘诀在哪里?

学生思考: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教师总结:

是啊,人物的塑造离不开描写方法,鲁迅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和动作展现了美好的心灵。

优美景物组:(11122223段)

(一)朗读感悟

需要什么风格的音乐?(舒缓、轻快)(一生读)

同学认为他读的怎样?(学生评价)

你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这(1112)段文字的?(轻松、急切)

22段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读? (留恋不舍)

想不想体验一下?(学生读)

教师启发:景美吗?作者是怎样将美表现出来的?

(二)赏析品评

11段从视觉(淡黑)、嗅觉(清香)、听觉(笛声)、触觉(扑面)等方面写出了月夜水乡的静美与芬芳。----------------感官

踊跃是跳跃的意思,连山跳跃,写出了山的动态,化静为动,说明行船快,表现了我急于看戏的急切的心情     -----------------  技法

朦胧,也做动词用,月色朦胧,写出了静谧祥和的月夜---------用词

将连山比作铁的兽脊,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月夜中群山在孩子眼中的形态。                        -------------------修辞

教师补充:老师有几个词语有疑问,想请教同学

怎样理解“自失”这个词语? -------沉浸在优美旋律中忘了自己。

教师总结:鲁迅这个景物描写的行家里手,从修辞、感官及写作技法、用词等方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船图,我们在赏析景物时,都可以从这些角度赏析,描写景物时也要从这些角度下笔。

(三)景物与人物的关系

同学们,《社戏》这幅风俗画,只描绘人物,去掉景物,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师总结:

个性鲜明的人物,满口余香的景物,缺一不可。鲁迅这个冷峻犀利的斗士,用生动的画笔记下了童年的多彩与温馨。在《朝花夕拾》中,他曾这样回忆童年。

 拓展延伸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人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鲁迅《朝花夕拾  小引》

这段文字与《社戏》中哪句话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40段)

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对童年生活的留恋怀念。对童年远逝的失落与惆怅。

那夜的戏好看吗?豆好吃吗?“不过如此”的戏,“不过如此”的豆,让鲁迅这个成年人时时反顾的、怀念的,究竟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

慷慨好客的平桥村人,热情友好的小伙伴,和谐淳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由的空气,自然美好的农村风光。

教师总结:

然而,美好的童年,永远无法重现地消逝了,就像那个相传有赤练蛇的百草园,就像那最成片段的《西游记》的绣像,就像阿长买的《三哼经》这最为心爱的宝书 就像《社戏》的那夜好豆与好戏。这种种的美好,印着成年鲁迅的心里。

也点燃了我们追忆童年的情感之火。

让我们带着对美好童年的怀念,齐读40段。

 作业布置     旋律:《童年》

同学们,让我们暂时告别《社戏》,告别平桥村那群活泼可爱的伙伴,听,童年的歌谣在耳边轻轻响起。这美好的旋律是否又激起了你许多美好的记忆呢?

美丽的童年,总有那么多想起来轻抿嘴角或开怀大笑的往事,这些往事不愿意被我们尘封起来,老师提议,用的笔记录下来。

说说我的童年 (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恰当穿插景物描写)

或者将我们这节课精彩片段,摘录下来,充实进你的积累。

摘抄优美片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fa9a6d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03.html

《鲁教五四版语文七年级第1课 社戏(鲁迅) 教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