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天人关系的思想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9-29 15:59: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1年09月谈古论今先秦“天人关系”的思想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启示文/胡冰清摘 要:先秦时代天人关系思想博大而内涵丰富,先秦诸子中的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天人思想表达了人和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应该充分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启示。关键词:先秦;天人关系;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B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105-01一、先秦思想中的天人关系(一)老子的“玄同”和“人法天”思想老子的天人关系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现实的层面,一个是理想的层面。⑴从现实上来看,人道和天道是不一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第七十七章)天道是公正无私的,而现实中的人道却不是公正合理的,存在着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在老子看来,人应当取法于公正的天道而放弃不公正的人道,正确地处理天人关系问题。从理想层面上,老子用“玄同”来描述人所应当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同时,老子主张“人法天”,认为人必须服从普遍性的天道,包含着尊重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思想。(二)庄子的“无以人灭天”说庄子认为“自然无为”的天道是人道的最高准则。他提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的观点。这里的“人”指的是违背天道的人为,“故”则指违背规律的“小聪明”。庄子反对以人为对抗天道,并不是主张人对于自然无所作为,而是想强调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庄子的思想表达了主观能动性(人道)与客观规律性(天道)相统一的道理,对于老子天人合一观的抽象性有些克服,并有了些辩证天人合一的思想。(三)孔子的“知天命、畏天命”思想孔子于《论语 尧曰》中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知天命”就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是要对自然界的规律有清楚的认知,只有了解自然规律,才知道敬畏自然界。要使人与万物的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只有敬畏“天命”,才能在自然面前约束自己的行为,才不至于对自然界肆意妄为。与此同时,他还主张“子钓而不钢,戈不射宿”(《论语 述而》)意思是人类捕杀猎物要有节制,并且要符合生物生长的自然规律。钓鱼不要用细网,这样可以让鱼苗得以生长,打猎时不要射杀鸟巢里还未长成的小鸟,这样才能让生态资源得以循环再生。(四)孟子思想中的保护生态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孟子在《告子上》篇中说:“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意思是如果给予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没有生物不生长的;如果失去了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没有生物不消减的。由此看出,孟子已经认识到自然生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并且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显然是一种生态资源可持续的观点。孟子在《梁惠王上》篇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涛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也。”这明显地承接了孔子的思想,意思是只要遵循农业播种的时令,就有吃不完的粮食;不用细网捕鱼鳖,那么就会有吃不完的鱼鳖;按照树木成长的时期去砍伐,就会有用也用不完的林木。这就告诉我们不仅要考虑眼前利益,也要考虑长远利益。把握、运用自然规律,注重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则自然界就会给予人类源源不断的回馈。二、先秦“天人关系”的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一)注重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中国属于后发展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一度只注意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自然规律,结果取得的经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严酷的现实已经告诉我们,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⑵。发展是重要的,但是以牺牲生态环境所换来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则是得不偿失的。试想,等到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到无法以其自身能力恢复的时候,人类再去治理所花的代价是巨大的,而且结果还有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如果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做到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能使自然资源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所用。(二)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一致先秦大部分思想家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都采用整体的、系统性的观点,把人和自然看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所谓“天人合一“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把人和自然看做是浑然一体的观点没有达到西方主客二分的思辨高度。其实,“天人合一”的观点并不是把人和自然看做是一个混沌未开的整体,也并不是没有看到人和自然是两个不同的客体,它只是更为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这就会让人类在在进行经济生产活动中,更加注意对自然界的保护。这种观点经历多朝的不断改造和完善,直至宋形成了一个不论是思想的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达到一定高度的哲学系统。这些方面正是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建设最具积极意义的部分。(三)价值理性的观点对于制衡现代科技理性的膨胀具有积极作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变得浮躁和被异化,人们成为了只注重追求物质而忽略精神的“单向度的人”,这就是科技理性过度膨胀的结果⑶。而发达国家的一些思想家也已经注意到了这点。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近些年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起来,所以,目前的中国存在急功近利,只重眼前的利益,不顾后代发展的现象,这不也是追求“科技理性过度膨胀”的一种表现吗?要避免这点,我们应该从先秦注重价值理性的思想中获得启发,自觉抵制现代科技理性的过度膨胀,从而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之子,更要对自然怀有感恩的心情。自然为我们人类提供了生活所必须的一切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所以,我们一定要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仅仅是因为自然界能够为我们提供衣食住行的一切来源,而是因为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母亲,而人类就是自然当中的一部分。尊重自然就等于尊重人类本身,善待自然也就等于善待我们人类自己。作者简介:胡冰清(1988— ),女,汉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参考文献:[1]宋志明.《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2]吕慧燕,刘辉.先秦儒家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前沿,2009,9期.[3]宋志明.《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2011.09 10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ce51d2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5.html

《先秦天人关系的思想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