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测试历史试题

发布时间:2019-10-17 21:37: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21届高二上期入学测试历史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Ⅱ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凤鸟”则是楚地的图腾。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多次,频率高于凤;《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无一楚人。这说明()A .战国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B .南方蛮夷被中原政权征服C .多民族统一在炎黄旗帜下D .楚国艺术的夸张奇特想象2.春秋后期,礼乐制度崩坏,太史乐官流散,典籍落入民间,士子国人,初则竞相传诵,转而各家自立说。据此可知,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A .铁犁牛耕的使用B .周王室衰微C .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D .礼乐制度被破坏3.“《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材料反映了该学派()A .主张严刑峻法B .认为道德与法律界限分明C .主张礼法并用D .认为法律须以刑罚为基础4.“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以上思想反映的诉求应属战国时期()A .贵族阶层B .地主阶级C .游士阶层D .小生产者5.《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主张遵守“义”,自律自制B .反映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C .阐明了儒家思想的义利观念D .体现了孟子“人性本善”的主张6.秦汉时期,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高祖、汉文帝推崇道家无为而治,到汉武帝时期“尊儒”且“尚法”。这反映出()A .思想价值取决于形势需要B .君主专制影响了学术走向C .经济发展推动了思想演变D .汉承秦制的说法有待商榷7.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打破了原来“形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传统,提出了“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执法原则,且要求吏民共同守法。由此可知,当时法家()A .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要求B .具有建立社会新秩序构想C .吸收了儒家的“民本”思想D .要求实现国家政治的统一8.《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9.“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也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精神支柱;它与“君权神授”共同构成古代天命哲学的基础,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b80f29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5.html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测试历史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