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发布时间:2018-08-13 06:50: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80医院神经内科在泉州率先开展脑血管介入治疗

随着神经影像学、导管技术和材料、计算机等科学的迅速发展,脑血管造影术、脑血管成形术、机械辅助溶栓、机械碎栓/取栓术等神经介入技术日臻成熟,目前作为脑血管病预防和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已经在临床广泛开展。解放军第180医院神经内科做为最早在泉州地区开展也是目前泉州地区唯一开展神经介入治疗的科室,已成功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100余例,脑血管介入治疗10余例,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目前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完善的治疗体系、技术精湛的介入团队,采取务实求真的理念,用精湛的医术,无微不至的护理,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的健康服务。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能准确的显示血管影像,是当前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因为DSA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以测定动脉的血流量,所以,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其不但能提供病变的确切部位,而且对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亦可清楚地了解,为进一步治疗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别外,DS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进一步查明导致出血的病因,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脑血管造影可在局麻下完成,操作简单,时间短,安全性相对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为仅为0.4-0.6%

全脑血管造影的适应症

1、颅内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栓塞、闭塞性疾病、动脉病、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静脉窦血栓形成、动脉夹层形成、moyamoya病、外伤性脑血管损伤等;

2、反复头晕、头痛,寻找病因,评估颅脑血管情况;

3、寻找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如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变;

4、怀疑有静脉性脑血管病者;

5、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

6、头面部富血管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

7、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

8、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

9、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10、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观察脑血管循环状态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正常脑血管造影图像

异常的脑血管造影图像

颈总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 颈内动脉夹层并闭塞

左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基底动脉闭塞 锁骨下动脉狭窄

大脑中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末端动脉瘤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目前我科开展的介入治疗项目

1、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的动脉接触溶栓治疗;

2动脉内机械碎栓、取栓治疗;

3机械辅助的动脉溶栓治疗;

4狭窄部位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治疗;

5颈部动脉狭窄的支架植入治疗;

6慢性颈内动脉、椎动脉闭塞的开通治疗等。

我科介入治疗技术之一——急性脑梗死多模式急诊介入治疗

中风是急诊中的急诊!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脑血管闭塞后,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其他组织差,在短时间内即可发生不可逆性神经功能损伤。因此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展开治疗以尽可能挽救缺血濒死脑组织。脑梗塞急性期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5小时以内),经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已被证实。但静脉栓溶再通率低,尤其在较大动脉(如颈动脉)和动脉分支处(如颈内动脉末端)。而且有部分患者血管溶通后发生再闭塞。静脉溶栓总体效果仍不够理想。介入治疗包括动脉内接触溶栓(以下简称动脉溶栓)、动脉内动械取栓术、动脉内机械碎栓术、狭窄部位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闭塞血管的开通治疗等。

模式一:动脉溶栓

动脉溶栓能够增加血栓局部溶栓药物浓度,通过导管、导丝与其他器械的使用提高溶栓药物与血栓的接触面,有助于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且动脉溶栓时间窗较静脉溶栓有所延长,前循环不超过6小时,后循环不超过24小时。

模式二:机械取栓术

通过机械方法直接碎栓和取栓,可以直接取出堵塞血管的栓子,使血管重新开放。这种方法或以快速开通动脉,抢救缺血脑组织,减少后期致残率和死亡率。

模式三: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

我科介入治疗技术之二——颈部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

研究表明,约1/4卒中归因于颈内动脉颈段狭窄和闭塞引起的缺血性事件。传统使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此治疗法损伤大,病人恢复慢。近年发展的血管内支架术颈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血管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为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此手术微创,没有颈部切口及疤痕,没有全麻和插管的不适,为一些不宜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机会。

缺血性卒中近1/4发一在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后循环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颅外脑血管狭窄的患者中,25%40%发生椎动脉颅外段。对于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虽然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无显著缓解。

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不但会引起上肢乏力及椎动脉的缺血,甚至发生椎动脉窃血,产生头晕、眩晕及黑矇等相应症状,临床上称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DSA检查可以在检查局部病变,明确诊断,同时可以进行颅内血供的详细评估,在可疑的病例及介入术前判断证实椎动脉窃血逆流有重要价值。据统计,锁骨下动脉介入治疗的技术成功率达87~96%,支架置入后,1年随访再狭窄率6~10%。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的创伤小,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地址:泉州市清源山下第一八零医院住院部五楼A区神经内科

咨询电话:0595-********(医生办)

0595-********(护士站)

联系人:何文钦主任、涂明义副主任、傅懋林主治医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b6fe6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4.html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