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元总部校区被出售-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5亿元总部校区被出售 思远教育倒闭了?

“上不了一本,可以读双N”曾经,这样的广告铺天盖地,更有当红明星为其代言。打造“双N”项目的思远IT学院(以下简称思远)2002年创立于武汉,连续几年招生过万,一度在北京、成都、西安等地设分校。仅2007年一年,学院销售总额即达2亿多,短短几年,思远俨然成为湖北IT产业的一个标签。而仿佛一夕之间,大厦倾覆,“双N”项目停止招生,北京、成都分校停办,5亿打造的武汉智谷总部校区也于今年出售。 坊间传闻不断,最极端的有“思远倒闭了,老板卷款潜逃”。而在网上流传的思远董事会《致全体同仁书》又否定了这一说法,真相难以辨清。记者多方调查,独家专访现思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芦纲,力图还原思远现状,探究其大起大落深层原因,并走访武汉多IT培训机构,揭示行业发展困局。

走向末路?


“思远?已经倒闭了。”有学生去武汉几家电脑培训机构咨询,在提到思远时,多会得到这般回答。问关于思远倒掉的具体时间和原因,他们又大多含糊其辞。
网络上关于思远的信息,更多记录的是其昔日的辉煌,媒体对其报道多集中在20082009这两年,那时思远的规模遥遥领先于武汉其它IT培训机构,在全国也享有盛名。 20022008年间,思远成功将自己打造为湖北IT产业的一个标签,成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IT教育机构。如今,这一切已成过去。
20034月推出第一个自主教育品牌——“千人工程”开始,思远针对不同目标群体先后推出 了“2030“思远双N“思远+1”等培训教育项目。同时,也逐步摈弃了面向在校大学生的认证培训、面向IT企业的短期培训等非核心业务。
“思远双N”等品牌化运作手段,给思远带来了跨越式发展,也奠定了思远在国内IT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2007时,思远的销售总额突破2亿元。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软件行业迎来冷冬,作为培养软件人才的教育机构,思远的冬天也随即降临。
网上流传的一份思远董事会致全体员工的信件:2009年,我们遭遇了思远历史上第一次大衰退,其程度之深,已经超过了公司的承受能力„„2010年吧,我们又遭遇了一次更严重的挫折„„思远还有救么?思远未来的方向到底在哪里?思远人何去何从呢?很遗憾地告诉大家,我们也不知道答案。”落款日期是2010913日。 思远发展近十年,前面七八年快速爬坡,升至顶峰,后两年陡然跌落,目前是否探底? 在位于东湖开发区流芳东一产业园,号称“智谷校区”的思远总部,“思远IT学院”的公交站牌已被撤销。学校大门的“金字招牌”依然是“思远IT学院”15层总部大楼上却悬挂着“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的牌子。
记者以学生的名义,拨通了思远一个招生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能否报名。他先说现在不招生,随即又改口邀请上15楼面谈。
与思远有关的装饰,并未在大楼里完全撤去消失无踪,只是进出的大多不再是思远员工。大楼保安说,思远目前只在第15层办公。电梯里悬挂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视察思远的宣传板,照片下的文字是“带着总理的期望,我们一路前行”
15层大厅里,一些学生模样的人在打电话,通知学员上学。自称陈老师的工作人员将记者迎入一间办公室,有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录取通知书。记者表明采访意图后,工作人员并
不愿多言。
短暂交流中,记者了解到,思远双N的老学员还在这个校区上课、住宿,明年毕业。这届学员是“思远双N”的终结者,去年招进来,有四五百人,不及2007年高峰时期招生量的5%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思远出卖智谷校区,部分资金用于此前快速扩张所欠债务。该校区于2006年兴建,投资5个多亿、占地377亩,整个智谷全部竣工可以容纳1.8万人。 2008年思远总部迁入该地时,15层的思远大厦成为该地区的标志建筑,红极一时,曾想如今已落入他手。曾在思远工作过的小彭说,15层的大楼,是按照长远发展的标准建立的,本来准备扎根于此。 思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芦纲说,因为政府要在该地建中等职业教育园,与思远协商,回购智谷校区。
而在董事会《致全体同仁书》中,思远公司坦言为应对困境,会“停止现有产品的开发与投入”“转让现有智谷校园,积极偿还债务”,要“尽可能压缩企业运行成本”

“祸起”双N

“思远没有倒,但不再做双N项目。”芦纲说,这个品牌帮思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却也将公司拉入绝境。
据他介绍,思远最初打造了自主培训品牌——千人工程(全称全国紧缺软件人才千人培养工程)。之所以叫“千人工程”是因为当时计划每年为国家培训1000IT人才,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大学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学生月薪增幅明显。当时恰逢99年扩招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严重,所以该项目一开始就很火,帮公司赚得第一桶金。2003思远被CEAC(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授予“国家信息化教育示范基地”
芦纲称,随着“千人工程”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有不少高中毕业生的家长找到思远,要求参加“千人工程”培训,其中大部分是高考落榜生。“思远经过研究,结合行业人才需求和高中毕业生的基础条件,决定为高中毕业生专门设计一个培训项目,这个项目叫‘双N计划’ 20043月,“思远双N”项目(国家National紧缺网络人才Network强化培养计划)在武汉启动。
取名双N,思远还有一个寓意并未被众人所知,即一语双关的“双恩”二字,即家长、社会对学生的养育之恩和培养之恩。
在双N项目最红火的那一年,公众对其印象最深的恐怕是湖南卫视主持人何炅代言的广告——“不上大学,就读双N,开始在多地轰炸式展出。随着双N计划的跃进,思远其它项目比重持续降低。
广告持续轰炸,来思远咨询报名的人逐年增多,连续几年,N项目招生都突破万人。据了解,同行业比较好的IT培训机构在武汉的招生人数平均千人左右。 每个学生一年学费近两万,思远现金流开始日渐充足。“自创立双N品牌开始,思远迎来跨越式发展,在北京、成都都开办了分校。”芦纲说,公司内部曾出现过两种声音:一种是坚持推进优质教育,打磨教育质量;一种是先求发展,迅速扩大规模。结果,后一种声音占上风。“事实证明,我们走了弯路。
有熟悉思远的人分析,由于非加盟模式的所有教学点都由思远总部直接投资、直接管理。这对于思远的资金、人才都是不小的挑战。另外,非加盟模式下所有经营风险均由IT教育机构自身承担。在现金流充足的情况下,思远的快速扩张不成问题,但扩张之后,生存却出了问题。
20082009年思远的招生人数出现了大幅明显萎缩。“学生人数减少的原因很复杂。芦纲解释,参加高考的适龄学生渐少,大学扩招,能读大学的人增多,大学落榜生的数量就


越来越少,而双N计划主要针对大学落榜生。随着落榜分数持续走低,也增加了培养难度。另外08年金融危机,全球软件行业受影响,软件人才需求量锐减,就业难度也加大。 “思远的招生成本太大,由它的营销模式决定。前期招揽了大量生源,但后来的各种脱节,也导致了思远的没落。”武汉某IT培训行业负责人接受《鄂商》记者采访时说。思远有着庞大的营销队伍,据他估算,其招生成本至少占总成本60%而该机构的招生成本只占20%左右。“招生成本过大,就必然挤压教学、就业成本。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张志远(化名)指出,思远的没落,“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内部管理混乱。除了师资力量单薄外,他们还面临学员文化基础薄弱无法吸收教课内容等问题。
有接近思远教育前副总裁文珠穆的消息人士告诉《鄂商》记者,文珠穆最近一次在和他见面的饭桌上,反思了思远走到今天的原因:1、大学扩张;2、生源减少;3、思远本身扩张的速度太快,有些冒进了。
彼时,网络上关于思远的质疑逐日增多,学员多有抱怨,思远的口碑受到影响,生源愈加渐少,现金流开始出现问题。
思远高层已经发现双N项目亏本,但受集团大盘面其它投资的影响,整体资金流并未有大波动,而且双N曾经为集团积累了雄厚资本。2009年,思远领导层反而加大了宣传力度,企图扭转局势。结果适得其反,公司加速下滑。
“当时分析现金流量表,这么做下去,四五年之后可能思远就撑不下去了。 事实上,形势远比芦纲所说的严峻。
2009年开始,思远陆续辞退了四五百名员工,只留下不足100人。“这属于非经济性裁员,我们依照劳动法,对员工进行合理补偿,支付了近一千万元。”北京、成都校区陆续关停,没有毕业的同学转移至武汉校区。“早期学生会有负面情绪,我们主动安抚,并且我敢说,这届的就业情况会比前几届更好,学生少了,企业还很多。”网上的负面消息扑面而来,有人说思远是骗子学校,负责人卷款潜逃,甚至有人将短信发给与思远合作高校的领导。
“谣言会不攻自破的,我们没有跑,思远也会继续发展。”芦纲说,现在整个领导层都在反思,酝酿思远的重生。 思远再上路?
在思远教育短暂的辉煌历史上,有一个绕不开的人物,那便是湖南人王贵乡。 今年48岁的王贵乡,十年前从东湖开发区管委会正处级岗位“下海”创办思远。“在对市场进行调研后,我坚信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社会有需求。只要我们认真做就行,失败了大不了从头再来。
创业之初只有四个人,本单位两同事,华科正打算出国的计算机博士文珠穆,加上王贵乡自己。启动资金不足50万。他们在附近的一栋大厦租来几间办公室和两间教室;从一家网吧租来几十台旧电脑„„
创业第一年,为了节省成本,即使培训员工这样的工作,王贵乡和他的创业伙伴都要亲力亲为。因为大家都拼命工作,相互之间还有了“八段”“九段”这样的称呼。“八段就是每周工作80个小时以上,九段就是90个小时。回忆起那段日子,王贵乡沉浸在微笑里。 如今,思远曾斥巨资建设的智谷校区出售、思远品牌逐渐淡出公众视线,王贵乡也开始闭门谢客,所为所想不被人所知。
有据可查王贵乡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是在《鄂商》2010年初主办的鄂商年会上,思远教育董事长王贵乡曾作为民营企业代表发表主题演讲。 彼时,他已感受到了民办教育所面临的寒意:2009年整个民办教育遭遇了一个大的


空前的劫难,央视曾经报道过的,廊坊的东方大学城以前非常红火,去年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缩减到三分之一,民办教育应该说经历了一次非常大的考验”
“中国所有办得好的大学都是政府办的,北大每年的教学成本是67万,但是可以6 7 万学费么?事实上,内地高校早已债台高筑,但公办大学不会倒闭,政府会救济。这是如思远般的‘私立大学’无法享有的待遇,他们资金链一断,就濒临破产。
“做企业一定要顺势而为,我们要跟政府合作帮他做,他做不了的事情。差异化经营要注意自己区别政府学校的鲜明定位和打造自己品牌。
如今,文珠穆已经离开思远,王贵乡仍是集团最大股东,思远软件培训会继续往前走。 N项目遭受重大挫折,思远还活着。“我们准备重新重视大学生市场,捡起千人工程。同时与高职院校合作,发挥思远实训强的优势。”芦纲介绍,这是他去年进入思远后,分析市场,调整公司发展战略,做出的新决策。国内高校软件教育与企业如何更好对接,思远在这一块有好经验。另外,还打造了全新项目,培训企业员工,与企业联合研发培养方案,企业认可培训成果再付费。目前已经和包括惠普在内的几家软件企业签订了合同,并交付了几期。芦说,现在留在学校的老师是目前行业中待遇最优的,最少一年10万底薪,公司也正在招收优秀的软件编程老师。
芦纲说思远现在规模不如以前,但他们依然忙碌,他刚出差回来,过两天又要去省内其他城市调研。他说双N项目今年彻底停运,但之前积攒的学费足够现在公司支撑一二十年。“我们又回到了租地办学的日子。”思远发展之初,在武汉各地租校区,那时各地的学生闻讯而来,相信思远,随后有了智谷校区,西安培训基地,北京、成都分校,思远日渐发展壮大,而这些又一个个褪去。
“在武汉,思远曾经是老大,我们排第二,弘博第三。武汉银河IT学院教学组长张辅政,思远和弘博几乎同时坠落,令人唏嘘。弘博软件教育2009年在校生近万人,教师300多名,2010年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入学新生大概只有700余人。业内人士称,弘博集团已经完全抛弃软件教育这一块。 “弘博是模仿思远的。在张辅政看来,两学校的营销模式基本一致,强大的招生攻势下,得以快速扩张,然而教学质量、管理跟不上,加上大学、高职高专对生源的抢夺,衰退在所难免。
“思远发展最鼎盛的时候,我们也没想过模仿他。”张辅政说,行业内山寨风严重,往往一看到竞争对手某个好点子赚钱,不论是教学项目还是营销策略,立即模仿,只顾短期利益。 张辅政认为现在的民办教育有两大困境:一是受中国人传统教育观念限制,重视大学文,不信任职业教育;二是许多民营教学机构不够负责,没把学生的教学、就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公办学校能发国家认可的文凭,不需要费力招生,跟我们的招生成本没法比。张辅政,即使中国现在的大学培养的许多人才名不副实,职校出来的学生可能更能得到企业认可,但是大多数中国人仍然追求大学文凭。张志远则认为,某种程度上,学历教育的大学更“安全”,“一些培训机构甚至会出现卷款走人的现象,这一点,是不可能发生在学历教育的大学中的。
“据我所知,思远想办好教育,无奈招生花费太多,教学上力不从心。”张辅政表示银河和思远在全国各地的就业机构有联系,思远现在还是尽心尽力安置学生就业。思远不再走以前快销式宣传的路子。“之前广告一年就要投入几千万,现在我们停止了户外、电视媒体的广告。”芦纲说,他们准备进行校园巡讲,帮大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以此重建口碑。
思远完全放弃了高中毕业生市场,同样作为本土企业,银河依然坚守在这条路上。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只要摒除偏见,职业教育机构也能重视质量,相信我们的前景是光明的。张辅政希望媒体能在扭转公众观念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有更多负责任的企


业进驻该领域,重建行业信心。
“思远IT学院,立足于培训事业的长远发展,立志创建百年名校。芦纲说,思远最初的梦想仍未改变,不求迅速崛起,狠狠摔了一跤后,应当努力走得更稳。

链接:思远教育董事会告全体员工书

亲爱的各位思远同仁:
目前,思远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中。由于缺乏深入的市场研究和战略分析,加之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2009,我们遭遇了思远历史上第一次大衰退,其程度之深,已经超过了公司的承受能力。然而,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和全体员工的理解支持下,思远人以坚强的决心和顽强的意志,抵挡住了那次打击,我们没有倒下。短暂痛苦之后,我们马上又投入到市场研究、访谈客户、重新设计产品的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大家都渴望“思远”这个倾注了每一个思远人心血的品牌不能就此消失——我们开始了一场异常艰苦而且充满未知风险的绝地自救。但是,截止到今天为止,可以初步下结论的是,我们又犯了新生事物需要试点、不能冒进的大忌:在从未与大学有过成功的合作、在缺乏经验、未利用充足的时间对客户真正进行深入研究的背景下,强力推进与大学的合作,2010,我们又遭遇了一次更严重的挫折。 那么,思远还有救么?思远未来的方向到底在哪里?思远人何去何从呢?很遗憾地告诉大家,我们也不知道答案。
从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角度,我们只知道三点:,现在还在思远学习的学生,是我们的上帝、我们宝贵的客户,我们必须对他们负责到底;,对社会各界的朋友、我们事业发展的合作伙伴,对于他们给予我们的资金支持,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归还;,我们绝不能让思远就此消亡,那样,我们就对不起数千名曾经和正在为思远奉献的同事,也对不起社会各界对我们提供过帮助的朋友。我们一定要卧薪尝胆、保留仅存的实力,哪怕掘地三尺,也要继续在职业教育领域寻找突破口。相信只要我们认真总结、深刻检讨、吸取教训,我们就能再次崛起。 各位同仁,上述的一切设想,都基于一个基本的前提:思远必须先活下来。在这样的情况,公司董事会做出艰难而痛苦的决定:停止现有产品的开发与投入,全力以赴地做好对在校学生的各项服务工作,使他们顺利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尽到我们的社会责任。此时此刻,我们怀着感恩而愧疚的心情,要向大家陈述我们别无选择的举措:我们将转让现有智谷校园,积极偿还债务,对债权人负责;我们将进行艰巨的内部调整工作,尽可能压缩企业运行成本,并为服务于现有学员正常毕业而准备好必须的教学条件。 思远智谷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融入了我们对思远事业的厚望,每一个思远人,都有过许多有关思远的美好记忆与憧憬:曾几何时,我们从零开始,在众多培训机构中异军突,打造出了“千人工程”“双N计划”的品牌;曾几何时,我们高歌“不上大学,就读双N,把思远锻造成全国非加盟式IT培训行业的领头军;还记得,每开拓出一个新的市场,我们就会把一个崭新而闪亮的思远logo插在中国的版图上,它们如同我们团队的足迹般星火燎原。我们需要痛定思痛,重新对职业培训行业进行市场调研,开始二次创业;我们需要重新对企业发展作出合理规划,励精图治、虚心学习,IT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向您表示深切的歉意,恳盼您的谅解与支持。
2010913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原文无删节。

记者手记:“思远”学子今安在?
两年前,思远IT学院和弘博软件教育是武汉IT培训业甚至是民办教育的两面旗帜,它们在高峰时期的学生都突破了万人。
2009年是一座分水岭,金融危机后,整个IT业遭遇冷冬,行业内的教育培训机构也被彻底洗刷了一遭。
思远和弘博都创办不到10,伴随着国内IT行业迅猛发展,迅速扩大规模,却又同时从鼎盛走向衰落。生的轰轰烈烈死的悄无声息。当真如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言,“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2009,我们第二次报道思远时,虽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但没料到思远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高峰跌落。
没了当年的风光,思远和弘博如今都少人问津。在这个时候还来关心思远的朋友,我们心存感激”,思远现任总经理芦纲说。“我们还活着”,这是他面对追问的回答,并且还无意中透露出“之前积攒的学费足够现在公司支撑一二十年”
弘博软件的高层和尚存不多的员工,则一再拒绝我们的采访,应了之前熟悉弘博的朋友劝诫记者的话“你们的调查不会有结果,弘博集团不会对外界透露半点风声。
相比较思远,弘博集团因为2009年轰动全国的武大腐败窝案,而更被舆论关注。弘博软件教育为其投资的多家教育机构之一。当年9月初,弘博集团董事长巴能军因向武大有关领导行贿被捕。弘博集团似乎已无暇顾及软件教育,而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如何化解这一场威胁集团生死存亡的危机。
“不读名校,就读XX,IT培训机构的口号大抵如此,极具煽动力和迷惑性。我们走访了武汉多家IT培训学校,切实感受到了该行业的“厉害”8月底,离开学不到几天,存活下来的培训机构仍忙着招生,只要留下了电话号码,招生人员便会不厌其烦地轮番上阵打电话。
有很多人乐当培训机构的掮客,每拉一个学生,便可拿5000元左右的 “提成”,更有甚者可以拿到一万元。如此一来,来者不拒,不论文化基础如何,不管高中毕业还是初中毕业,只要每年近两万的学费没问题,那么都OK,可以学IT
在思远最辉煌的那两年,最辉煌的事情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330日前来考察。当听到思远2008年共培训了1.2万名学生,2009年计划培训1.5万名学生,受过培训的学生大部分找到了工作时,温总理说了这样一番话——“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要大力发展。他勉励学生们既要学知识,又要学技能;既要会动脑,又要会动手;既要学会生存,又要懂得做人,这样才能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为国家作出贡献。
温总理的话言犹在耳,那么我们现在想知道的是:思远和弘博们数年来的数万学生,多少学到了技能?有多少凭所学创造了美好生活?为国家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商业的目标是盈利,教育的根本是树人。民营教育机构是商业和教育的融合体,不仅仅只在商言商,还应勿负育人之责。办教育还是不能做“摘花栽刺”的事情,破产倒闭事小,人子弟罪大呀。



《鄂商》陶宏开:IT培训机构的“死亡”在情理之中
830日下午,“中国戒网瘾第一人”、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接受了《鄂商》的采访。从中国教育到美国教育,在近一个小时的访谈里,他为我们阐述了IT教育领域的种种现状。
IT培训” 和“戒网瘾”,似乎是两个相反领域的词。然而,在陶宏开的剖析中,这两个词却有着丝丝缕缕的牵连。
《鄂商》:你听说过思远教育吗?最近有传言说思远双N已经经营不下去了,这代表了中国IT教育的现状吗? 陶宏开:有听说过。目前我国IT教育行业商业化很严重,所谓的IT培训,也是一些肤浅的低端培训。不少商人想尽各种办法,拉拢高中甚至初中未毕业的孩子进入这些机构,他们丢开基本的文化课程,采用速成式的培训方式,给孩子们灌输生硬的电脑知识,这培养出来的学,怎么可能成为人才呢?又怎么能与市场需求挂钩呢?
在鲁巷和光谷一带,有关电脑培训的广告满天飞,据我了解,武汉某家IT培训机构半年收费是19千多元。他们的噱头无非就是两点,一是“玩”,二是“钱”“玩”是指会耍电,“钱”指毕业后能赚钱。培训机构一般开设的课程,如游戏开发、动漫设计、网页设计等,抓住了当今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弱点,让他们误以为,读一个既能玩电脑又能赚钱的学校,何乐而不为?
《鄂商》:从武汉的这些IT培训机构来看,你觉得部分IT培训机构无法再运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陶宏开:目前IT教育培训行业存在大量的“泡沫”,他们只把目光放在短期收益上,忽略了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基础的文化素质。我们不应该把IT当做一个专业,而是当成一个研究的对象,做研究的肯定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
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IT培训机构的学员综合素质水平相对较低,与市场需求不挂钩。
以运营模式来看,一些IT教育培训机构以谋取利益为主,利用煽动性的口号拉拢生源,并大量扩招,然而在师资、课程、就业等方面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你现在对这些培训机构的学员进行调查,有几个是能找到真正的好工作的?几乎很少。当他的信誉一旦降低到一个无法盈利的程度,它的生存也就受到了威胁,机构的倒塌也就在情理之中。
《鄂商》:你曾在美国生活过18,并做了7年中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中国和美国在IT教育方面有哪些差异?
陶宏开: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美国人把计算机当成工具,而中国人把计算机当成玩具。
1984,我应美国密西根大学邀访,进行深造。我第一次来到他们研究所办公室的时候,我傻眼了,同事们都在噼里啪啦地地利用电脑和外界进行E-mail交流,而我却连电脑都没见过。当时我已经40岁了,为了能跟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我决定从计算机专业学起,我学它,
不是为了玩它,而是用它。
计算机人才在美国普遍很吃香,而在中国,计算机人才的整体素质比美国的低了几个层,自然也就出现供应跟不上需求的状况。美国IT教育更多的是领域上的深度研究,而中国

严重缺乏高等的IT教育,学的都是些基本的东西,操作性也不强。此外,优秀的教师资源缺乏,课程相对落后和死板,很难培养出高端人才。 《鄂商》: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IT人才?中国IT教育行业今后的发展道路该如何走? 陶宏开:今年8,武汉新洲曾经的网瘾少年陈星捧回了全球电脑大赛冠军奖杯,这个事件曾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IT也一样,利用好它,它会助你走向成功的彼岸,弄得不好,有可能坠下万丈深渊。
我们最缺乏的是网络科技人才,而不是网络游戏人才。培养网络科技人才,更关键的在于培养复合型的人才,而不是走单一的技能道路。一个既会外语,又懂经济的人,有哪家单位不欢迎呢?所以说,学计算机,最根本的还是打好文化基础。
目前我国暂时还没有很明确的法律制约IT培训市场,这个行业亟需规范,希望有关部门对这些IT培训机构的教学资质进行严格审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9e0f0c48762caaedd33d4ae.html

《5亿元总部校区被出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