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培人员交流协议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doc

发布时间:2020-05-04 06:50: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暨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

进修和高级研修培养计划

-接轨国际,面向世界,培人才,造福社会!

我们学科培养计划特点:

年半均可的弹性时间裁衣的培养目标接轨国际的师资队伍侧重实践的培训课程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保合作和继续教育

一、年半均可的弹性时间

可根据进修医师各自基础和选送单位要求设定培养目标,然后选定进修时间。

半年:可选“普通呼吸、呼吸衰竭、肺部肿瘤、呼吸内镜、肺功能个内容之一。

一年:可选半年之中两部分,或者其中之一加上提高科研能力培训,称为“研修班”。

二、量体裁衣的培养目标

基于研究所和学科的基础平台(附件1),可帮助教师培养进修医师或研修生达到以下目标:

1、半年培养目标:

掌握常见呼吸病诊治知识和技术,同时熟悉少见病和疑难病,有基础者也可较深入熟悉少见病和疑难病的诊疗技术

2临床培养目标:

掌握常见呼吸病诊治知识和技术,较深入熟悉少见病和疑难病,有基础者也可掌握少见病和疑难病的诊疗技术。

3一年研修班培养目标:

可自由选择导师,同时提高科研能力培训,明显提高科研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其科研设计,中英文论文撰写,甚至撰写标书水平。

接轨国际的师资队伍

(一)主要师资队伍(见附录2含有接轨国际的教授副教授

位教授:

白春学、钮善福、何礼贤、胡必杰、朱蕾、李善群、金美玲、宋元林

十位副教授:

王葆青、张新、顾宇彤、李华茵、潘珏、洪群英、胡洁、蒋进军、邵长周、杨冬

(二)带教教师:

主要为部分上述副高和以下主治医师:陈雪华、王桂芳、姜红妮、李春、叶茂松、李倬哲、张静、王晓丹、陈智鸿、张辉军、佘君、张勇、沈勤军、吴晓丹、叶伶、徐晓波、计海婴,胡丽娟

住院医师(带教助手):朱振华、陈淑靖、童琳、毕晶

侧重实践的培训课程

(一)培养计划

1、理论

为学员提供入学后的集中理论学习,内容主要为“培养临床高级技能和医学新进展系列讲座”,集中理论学习时间不少于80学时。集中理论学习的同时,安排学员参加相关科室进行的综合能力培训。

课程设置为本科室教材,主要参考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制度,适当修改,并且补充接轨国际的热点问题和科研基本功。

2、临床

参考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制度适当修改,并且补充接轨国际的热点问题

3、科研

1)掌握基本科研方法指导下,完成至少一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医学综述,并根据学员的表现,结业时给予结业鉴定和颁发相关证书。

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

包括上下半年的学术交流

1上海肺科年会或ACCP会议

2国际呼吸病研讨会-ATS联合会

3)科室学术活动

合作和继续教育

结业后可以保持继续远程教育,优惠参加ACCP会议上海国际呼吸病研讨会-美国胸科学会(ISRD-ATS联合会,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会议

有条件者可以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继续得到导师指导临床和科研,甚至参加我所和挂靠机构(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协作网的科研合作:

1物联网医学临床应用协作网(负责人:白春学;助理:张静)

2呼吸病防治联盟协作网(负责人:白春学;助理:王桂芳)

3支气管扩张诊治协作网(负责人:宋元林;助理:毕晶);

4ARDS诊治协作网(负责人:宋元林;助理:蒋进军

5肺癌早期诊断协作网(负责人:白春学;助理:张勇,杨达伟)

6肺癌靶向治疗协作网(负责人:洪群英;助理:叶茂松

7肺癌管理协作网(负责人:白春学;助理:洪群英)

8恶性胸膜病诊治协作网(负责人:白春学;助理:李春

9睡眠呼吸紊乱协作网(负责人:李善群;助理:吴晓丹)

10慢性气道疾病管理协助网(负责人:金美玲;助理:杨冬、叶伶)。

附件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暨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公共平台:

1、机构

1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

2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

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获得卫生部重点学科项目、上海市重中之重医学重点学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211工程和 “985”建设三期项目资助

2、挂靠机构

1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

2上海市院内感染质控中心

3、学科主编的杂志

1国际杂志

1国内杂志

4、学科主办的主要会议

1呼吸病研讨会www.isrd.org

白春学教授创立了上海国际呼吸病研讨会, 8年来参会人员8000余人,四届美国ATS主席和新英格兰杂志主编均作为共同主席,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呼吸会议之一。2011年由白春学教授任主席的第十六届亚太呼吸会议共吸引了来自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呼吸领域的专家学者,其中海外人士1300余人,其规模之大,内容之多,影响之广,刷新了历届APSR年会的纪录。2012年将在119-11日召开ISRD-ATS联合会。

2国内会议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会议(见www.CALC.cn.org

5、学习班(见www.isrd.org

1国际机械通气学习班(ISRD-ATS联合会前)

2肺癌诊治进展学习班(ISRD-ATS联合会前)

附件2、导师简介

1、白春学

白春学1979年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师从著名呼吸内科学专家朱贵卿教授和罗慰慈教授攻读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1986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师从著名呼吸内科学专家李华德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1989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为四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85年在日本进修结核病防治,1997199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心血管研究所从国际著名危重医学和生理学家Matthay教授(美国生理学-肺杂志主编)做博士后研究。

现为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重点学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中山医院肺部肿瘤综合诊疗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肺科学会主任委员,强生教育学院呼吸分院院长,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中国负责人,欧洲呼吸学会中国首席代表Springer出版社Translational Respiratory Medicine》主编、中国《国际呼吸杂志》和《呼吸新视野杂志主编,英国Journal of Clinical Bioinformatics、美国Journal of Epithelial Biology & Pharmacology、《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海医学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肺病杂志临床肺科世界感染杂志副主编,以及美国呼吸细胞分子生物学杂志“Chest”等多家国外SCI收录杂志编委。提出国际四有人才标准,培养多名优秀学生。

从事呼吸内科和呼吸危重医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肺损伤和肺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和治疗。获得36项科研课题资助,包括牵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参加美国NIH等重点课题。已发表论著400余篇,其中SCI索引杂志论文70余篇,影响因子累计320余分,获得授权专利17。主编《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病诊治刚要和质控要求》《呼吸系统疾病的核医学检查》国际医学期刊论文写作指南参编多部专著和教科书。

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基于手机的无线传感肺功能(专利号:ZL2009 2 0078022.4)并成功研究出样机,2009ATS会刊(Who’s Who at ATS |ATS NEWS | VOL.35 NO.7/8http:/ /www. thoracic. org)名人录为此刊登了专题报道,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手机的云加端物联网医学。首创可实时监测血液pHPO2PCO2的荧光传感器,并发展出样机。国内于2002128建立了家肺部肿瘤综合诊疗中心2007年建立首个飞机旅行和高原旅游健康门诊

先后获2011年复旦大学校长奖;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第2完成人);2006年中华医学一等奖:“呼吸支持技术临床应用研究”(第3完成人); 20052009年分别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和金奖(第1完成人);以及“国家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两次和其它多项奖励。

2钮善福

钮善福教授,主医师,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1981年赴瑞典哥德堡大学Sahlgrenska医院研修临床呼吸生理一年。

1961年至今在中山医院肺科工作,曾任上海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肺病学教研室和肺科主任,以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委员和肺功能呼吸监护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理事会理事和上海市肺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组委员,上海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实用肺病杂志、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临床肺科杂志、上海预防医学等8种杂志编委。现为全国麻醉和呼吸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专家委员,中华医学会专家委员。

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医教研工作48年,对疑难杂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危重哮喘、肺栓塞、心源性肺水肿、重症肺炎、急性肺损伤、ARDS和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和脏器移植患者急慢性呼吸衰竭进行系统的病理生理研究,指导危重呼吸监护,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以及呼吸疾病的康复等。先后承担国家七五肺心病呼吸衰竭抢救和缓解期治疗,八五发展非创伤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和九五期间卫生部重点项目呼吸衰竭治疗新技术的研究。从而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死率从65%分别下降至25%19%,研制成多功能硅胶面膜通气面罩(获国家专利),使呼吸衰竭病死率进一步下降到9.1%,列为卫生部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推广项目,由上海中山医院医疗科技发展公司投入生产,从而提高了抢救呼衰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曾荣获19911999年卫生部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上海市1998年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和2001年上海市优秀职务发明壹等奖,2003年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发表论文50多篇,参加实用内科学和全国高等医药学院内科(第四、五版)等18本书的有关呼吸部分章节的编写。承担《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编和《呼吸药理学和治疗学》副主编。培养硕士生7名,博士生13名。

3. 何礼贤

何礼贤教授,1964年毕业于南京医学院,19918月至19928月于美国依阿华大学医学院研修。

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教授,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医院内感染质控中心主任 。卫生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全国推广计划核心专家、卫生部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和中华老年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专家委员及感染学组副组长、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20余种医学杂志编委、常务编委、资深编委或顾问。

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肺部感染和疑难杂症的诊断以及医院感染管理。

主编出版《肺部感染性疾病》、《抗感染化学治疗临床手册》、《呼吸系统疾病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等专著6部,任副主编出版《医院感染管理学》、《现代内科学》等3部专著,参加编写学术专著60余部,以第1作者发表论文100多篇。主持或作为主要负责人制订过中国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和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等重要学会文件。科研成果器官移植和其他原因所致免疫抑制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医院获得性肺炎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技术研究等获上海市科技成果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三等奖6项。

4.胡必杰

胡必杰教授 现任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兼肺部感染研究室主任、呼吸科主医师,兼任中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主任。

在中山医院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主攻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各类肺炎、肺真菌病、医院内感染和耐药菌感染的诊治,以及支气管镜检查术和肺部疑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承担复旦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诊断学、内科学和临床流行病学部分课程教学多年。主要研究领域为临床微生物、肺部感染和医院感染。已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主编或参编《下呼吸道感染实验室诊断规范》、《现代病原学检验与临床实践》、《医院感染学》、《肺部感染性疾病》、《胸膜疾病》、《现代呼吸病治疗学》、《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现代感染疾病》、《抗感染化学治疗手册》、《实用内科学》、《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等三十余部专著。

社会兼职: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感染学组委员、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咨询专家、卫生部临检中心微生物咨询专家、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暨感染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联合会(INICC)理事,以及中华临床感染学杂志副主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等职。

5.宋元林

宋元林教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呼吸科研究员,上海市教委特聘教授(东方学者),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生物物理研究室主任,肺部感染研究室副主任。

1994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1996年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1996年起在中山医院呼吸科工作。1998年起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3年聘为加大旧金山分校助理研究员,2009年起聘为加大旧金山分校麻醉与围手术期重症监护科副研究员。2010年起聘为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呼吸科研究员。

目前担任美国胸科学会呼吸细胞分子生物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功能与呼吸治疗学组委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委,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编委,Respirology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肺损伤,肺部感染,呼吸道腺体分泌,离子通道与呼吸系统液体转运,荧光标记和双荧光法测定等的研究工作。临床工作侧重肺部感染,肺损伤和呼吸衰竭救治,支气管扩张。目前参加支气管扩张专病门诊。 熟悉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尤其是支气管扩张专病的现代化诊疗技术。

在美期间承担5项来源于美国肺脏病学会,囊性纤维化基金会,加州大学学术议员基金,美国国立卫生院P30分课题等研究项目,参与申请到3项美国国立卫生院RO1课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上海市科委医学重点项目课题,阿斯利康中国呼吸奖课题。参与肺科白春学教授的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研究。

发表SCI索引杂志文章70篇,总影响因子302,文章引用超过1700次。共同申请到中国专利5项,美国专利1项。其中一项专利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参与编写著作三部,两部英文专著,一部中文专著。

6. 朱蕾

朱蕾教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肺功能室主任,医学博士,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重庆医科大学等多家单位的特聘教授或名誉教授。

中华呼吸学会危重症医学学组副组长,《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等的编委或常务编委,国家临床医学关键技术专家委员会、卫生部专业高级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编委会委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审专家。

参与中华呼吸学会《无创性正压通气临床共识》和《ALI/ARDS诊治指南》的制定。是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发展无创性机械通气预防和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技术”和“九五”卫生部重点课题“呼吸衰竭治疗新技术”的主要完成者。199819992000200320042010年先后获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市优秀研究生成果奖、国家专利、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三等奖和中华呼吸学会年会优秀论文。

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6篇。主编:《机械通气》(2001年第1版;2007年第2版;2012年第3)、《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临床肺功能》、《临床呼吸生理学》、体液代谢的平衡与紊乱(2011)

获上海医科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和“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

7. 李善群

李善群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医院睡眠呼吸障碍与鼾症诊治中心主任,上海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呼吸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呼吸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呼吸分会睡眠呼吸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医学秘书。担任3个国内呼吸界主要核心杂志的编委: 《睡眠医学》杂志编委、《国际呼吸杂志》常委及《中国老年学杂志》编委。

20035月担任上海市赴香港抗击“SARS”医疗预备队中山医院队长、赴上海市传染病院抗击“SARS”上海医疗队队长,2003年八月被评为第二届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及中山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现为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呼吸生理、呼吸衰竭的抢救及重症感染的防治、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及呼吸监护、慢性气道疾病的规范化诊治、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卫生部"八、五"科技攻关,并由此于1999年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五完成人),参与卫生部重点临床学科资助、复旦大学“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资助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以第一负责人身份负责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 2007年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研究项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研究经费50万元,课题编号07JC14012,项目研究期限200712月至200912月;负责2007年复旦大学“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开放研究课题《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和睡眠觉醒调节的中枢和分子机制研究》,项目研究经费5万元,项目研究期限200805月至201005月;承担2008年国际多中心临床项目--中山医院分中心项目: CPAP机械通气对于OSAHS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长期干预作用》,项目研究经费:10万元 ,项目研究期限:200812月至201312月;2011年获得辉瑞公司资助全国性戒烟课题《吸烟对COPD药物LABA/ICS药物治疗影响的研究》,科研经费5万元;指导研究生申请上海市卫生局及区科委课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课题经费约10万元。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9部医学专业书籍部分内容的编写。培养研究生多名,其中已毕业硕士研究生7名,在读硕士研究生4名;协助科室其他导师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名。2009年申请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慢性间歇低氧动物舱,专利号:ZL 2009 2 0067224.9

8. 金美玲

金美玲医师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1996年攻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呼吸内科研究生,2001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医师,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呼吸生理研究室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任职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成员,中国哮喘联盟成员,上海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中华哮喘杂志编委,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编委,呼吸新视野杂志编委,中国哮喘联盟网站编委。

对哮喘病的临床和基础有深入的研究,开展并负责中山医院哮喘专病门诊,掌握丰富的哮喘病源资料和哮喘病的临床诊治经验。开展并负责华东地区首个,国内第二个LAM专病门诊。

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已毕业硕士生9名,正在指导硕士生4名,协助指导博士生数名。负责和参加多项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NIH课题以及复旦大学校内基金等科研项目。作为第一负责人完成的项目有:上海市卫生局课题“ADAM33基因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复旦大学青年基金课题“ADAM33基因多态性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复旦大学临床-基础交叉课题肺癌特异性疫苗在肺癌患者免疫重建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肺癌化疗后TLR9的活性及其在免疫重建中的作用。作为第二负责人完成的项目有:美国NIH合作课题“Dietary Antioxidants and Incidence of Adult-onset Asthm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通道蛋白1表达对恶性肿瘤迁移和早期转移能力的影响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综述和专题文章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4篇,参与编写著作20部。

9. 王葆青

王葆青,中山医院呼吸科副教授。

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呼吸病教学、科研工作。对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细菌和真菌病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感染与化疗学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和《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审稿人。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教育处处长,中山医院临床微生物与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副主任,曾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诊断学系秘书,中山医院临床诊断学教研室副主任。

曾承担或参加上海市卫生局、科委或卫生部课题5项。参加《实用内科学》、《肺部感染性疾病》、《现代呼吸病学》、《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10余本专著和教材的编写,发表论文20余篇。

10. 张新

张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肺部肿瘤综合诊疗中心副主任,上海医学会肺科专委会委员兼秘书,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组委员,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国际呼吸杂志》编委

从事呼吸病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20年,从事的研究工作有肺癌化疗药敏试验、癌性胸水的过继免疫治疗、肺癌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靶向与化疗的联合应用、肺癌的同步放化疗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专长于肺癌的诊断与化疗、靶向治疗,总体治疗方案的制定,也专长于支气管镜对各种肺部疾病的诊断、气道疾病的介入治疗。

参加了《实用内科学》、《呼吸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内科学进展》等专著编写。专利专利名称:白春学,张新:一种双链RNA及其用途。申请号:03115489.1

课题:1.牵头卫生部科研基金课题以痰脱落细胞对肺癌行基因诊断的研究19961998年,经费3.5万) 2.牵头与日本合作课题灵芝治疗肺癌的研究19982001年,经费9万元)。 3.牵头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用新方法提高肺癌化疗敏感性的研究20022004年,经费20万元), 4.以第二负责人身份承担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基于RNAi技术的抗肿瘤新药研究20042006年,经费50万)。 5.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因骨桥蛋白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20032006,经费20万)。

获得第十九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先后获得中山医院1996年及2000年度华联高尚医德奖 2004年获中山医院十大优秀青年称号。

11. 顾宇彤

顾宇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医师,医学博士1991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19941997年在职就读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内科学硕士学位。1997年晋升主治医师。200312月晋升副主医师,20012005年在职就读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获内科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COPD学组组员,上海医学会呼吸分会COPD学组副组长兼秘书。

医疗特长:肺部疑难疾病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栓塞和肺部肿瘤规范化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抢救,肺功能检查和报告分析。

长期从事研究生、本科生和进修医师临床教学。参加的科研工作主要有1、“慢支、哮喘和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慢阻肺缓解期康复治疗的研究” 3、院级课题“以病例为中心讨论式临床教学的探索”。 4、博士生科题“慢性阻塞性肺病氧化抗氧化与炎症反应关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5、中华医学会课题“慢性阻塞性肺病社会经济学研究”等,已发表论文37篇,主编科普书3本,副主编专著2本,参编专著7本。先后获得伟康呼吸治疗奖、上海市卫生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6完成人)、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2完成人)、崔思瑜奖学博士生奖、上海市妇联三八红旗手、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先进女职工奖和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5完成人)等奖励。

12. 李华茵

李华茵,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生,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助理教授,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ICU感染预防控制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呼吸分会中青年学组副组长、华东地区肺部感染协作组委员。2004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B-J Hospital进修学习。

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如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肿瘤及肺部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和病原学诊断有较深入的研究。开设并负责肺真菌病和疑难肺炎专病门诊工作。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多次获得原上海医科大学奖学金。

曾获原上海医科大学校优秀教育者和复旦大学三八红旗手称号,第三届中山医院十大优秀青年提名奖,中山医院优秀青年医师.

已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抗感染化学治疗-临床袖珍手册》、《免疫低下与感染》、结核病防治新进展》、《现代内科学进展》、《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医院感染学》、《实用内科学》等专著8本。

参与多项课题的研究,其中1项课题同时获200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和200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四完成人),参与国家十五攻关课题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综合干预的研究以及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课题城市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谱与预后流调。主持复旦大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

长期从事研究生、本科生和进修医师临床教学,正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协助指导已毕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研究生数名。

13. 潘珏

潘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 副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烟草学组全国委员。主要研究方向:肺部感染性疾病、肺损伤及烟草依赖。2007-2008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血管研究所博士后。201011月赴英国伦敦参加控烟培训。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多次获原上海医科大学奖学金,并曾获中山医院优秀青年医师

参与国家教育部免疫功能低下宿主肺部感染的临床和炎症反应及其相关研究及上海市科委医院获得性肺炎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技术的研究等多项研究项目,曾获中山医院优秀青年医师,2010年被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呼吸病学会授予“2009年度最佳控烟支持奖2011年作为带头人被中医师协会评为“2011年度控烟卫士团体第一名.

现担任第14版《实用内科学》秘书,发表文章25篇余,参与编写著作近10

14. 洪群英

洪群英, 医学博士,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医师,硕士生导师,华东地区间质病协作组委员,上海医学会肺科学会肺间质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肺科学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呼吸杂志》常务编委,《呼吸新视野》杂志学术秘书。

从事呼吸系疾病的医教研工作近二十年,对肺部疑难疾病诊治、特别是肺部肿瘤以及肺部弥漫性间质病变有深入的研究和较丰富临床经验,目前负责承担肺间质病专科门诊以及肺癌靶向治疗专科门诊患者的诊治工作。

2004年至2006年赴美,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州Guthrie医学中心研究所分子免疫学实验室从事肿瘤分子免疫、分子信号传导等基础研究的学习,特别是WWOX抑癌基因的相关研究。作为主要参加者及参加者完成卫生部课题非小细胞肺癌三步法给药单抗导向显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呼吸衰竭治疗新技术;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单克隆抗体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因表达特征等多个课题的研究。

发表论文共50余篇,参加编写《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学》、《临床内科学-理论与进展》、《实用内科学》等多部专著。

15. 胡洁

胡洁,医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医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 访问学者,美国胸科学会会员,华东地区中青年呼吸病协作组副组长,《呼吸新视野杂志》编辑部副主任。

从事呼吸病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肺部肿瘤分子发病机制、细胞膜水和离子通道。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完成多项上海市科委基金课题、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

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5篇(影响因子合计22)。参加编写专著5部。

16. 将进军

蒋进军,医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医师。

临床上主要从事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侧重于呼吸衰竭相关的危重症疾病的诊治,对于呼吸机等相关的呼吸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也积累了较多的肺栓塞的诊断治疗以及抢救经验。

科研上主要进行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栓塞、荧光光纤传感器等研究。

在国内外发表20篇学术论文,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发明奖,负责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课题。

17. 邵长周

邵长周,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副主医师,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编委。

1994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2004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得复旦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荣誉。2008.32009.4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博士后工作。

临床主要从事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在肺部感染、肺真菌病的防治和抗生素的应用中有丰富的经验。

主要进行肺部感染的免疫和疫苗、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发表论著近30篇,SCI收录3篇,主编和参编书籍8部,多次参加全国性会议、欧洲呼吸病年会和亚太呼吸病会议等国际会议,论文获得上海市呼吸年会优秀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项基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等的完成。有丰富的医院教学工作经验,获得2010年中山医院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研究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全国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完成者)和上海市优秀发明三等奖(第1完成人)。

18. 杨冬

杨冬,1989年考入中国医科大学,1994年获学士学位后工作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于2002年获硕士学位。2006年考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毕业留院工作。20042005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匈牙利Semmelweis医科大学学习。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副主医师。

从事呼吸内科气道疾病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肺损伤和哮喘的分子发病机制和治疗。

主持4项科研课题,为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教师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及复旦大学青年基金,作为主要完成人参研国家自然基金2项。主持1项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教学改革课题。

已发表国内外文章10余篇,SCI论文累积积分10余分。参编《实用内科学》第14版,参译《默克手册》第18版。

附件3、进修和高级研修课程

课程表以年计,每年周转一循环。同时,中山医院呼吸科将为进修医师创造机会参加每年4月的上海肺科学会年会和11月的上海国际呼吸病研讨会。同时附上可下载进修表。课程如下:

热点问题和探索

热点问题1远程医学和mHealth的现状和将来 白春学

热点问题2: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白春学

热点问题3:一箭双雕-LDCT早期诊断肺癌和慢阻肺 白春学

热点问题4:慢阻肺急性加重诊治进展 宋元林

热点问题5:支气管扩张诊治进展 宋元林

热点问题6:恶性胸膜病诊治进展 待定

热点问题7:肺真菌诊治进展 待定

热点问题8LAM的临床诊断要点及陷阱 金美玲

热点问题9ABPA的诊治进展 金美玲

总论

1呼吸系统总论 白春学

呼吸病诊治基础篇

2. 肺功能测定和临床意义 顾宇彤

3. 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金美玲

4. 临床治疗中的酸碱平衡 何礼贤

5. 胸部X线、CTMRI(一) 放射科 蒋亚平

6. 胸部X线、CTMRI(二) 放射科 蒋亚平

7. PET在呼吸病诊断上应用 石洪成教授

8. 核医学在呼吸病诊治中应用 核医学科 石洪成教授

9. 超声在呼吸病诊治中应用 胡洁

10. 纤支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张新

11. 胸腔镜在呼吸病诊断和治疗进展 李春

12. 肺部感染病原体采集和病原体诊断 王葆青

13. 肺部感染的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胡必杰

14.细胞分子生物学在呼吸病诊治研究现状和前景 王向东特聘教授

15. 氧疗和雾化治疗 徐晓波

16. 呼吸康复 顾宇彤

17. 控烟的意义和技巧 潘珏

18. 慢性咳嗽的诊治 金美玲

19. 全身疾病的肺部表现 张新

气道疾病篇

20. 上呼吸道感染 潘珏

21. COPD的诊断治疗 顾宇彤

22. 支气管哮喘的防治规范 金美玲

23. 鼻炎和哮喘-(一个气道,同一疾病) 金美玲

感染性疾病篇

24. 肺结核诊治 陈雪华

2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李华茵

26. 重症肺炎 潘珏

27. 肺部真菌病 陈雪华

28. 免疫抑制宿主的肺部感染 李华茵

29. 肺炎的鉴别诊断 陈雪华

30. 肺部感染的若干问题 何礼贤

31. 抗菌药物在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王葆青

弥漫性和间质性肺疾病篇

32. 两肺弥漫性疾病 陈雪华

33. 肺间质纤维化 洪群英(陈智鸿)

肿瘤和胸膜疾病篇

34. 肺癌的诊断 胡洁

35. 肺癌的化疗

36. 肺癌的综合治疗(包括靶向和基因治疗) 白春学

37. 胸膜疾病(包括胸液和气胸) 张新

呼吸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篇

38. 呼吸睡眠紊乱的监测和治疗 李善群

39. 呼吸衰竭 钮善福

40. 无创通气 钮善福

41. ARDS的研究进展 蒋进军

42. 机械通气(一) 朱蕾

43. 机械通气(二) 朱蕾

循环和职业病篇

44. 肺动脉高压 陈智鸿

45. 肺栓塞的诊断的治疗 将进军

46职业疾病 肺科医院职业病科 毛翎主任

科研能力提高篇

47. 临床科研设计和统计分析 胡必杰

48. 基层医院医师如何开展临床研究 白春学

49. 如何撰写综述 张静

50. 如何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 王向东特聘教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7347a50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9.html

《委培人员交流协议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