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及其周边景点简介

发布时间:2014-05-24 08:39: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临汾市简介

地理位置: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省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5°23′36°57′,东经110°22′112°34′之间,南北最大纵距170多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公里,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占全省13%。临汾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地形地貌:临汾市地形轮廓大体呈字型分布,四周环山,中间平川,全境分山地、丘陵、盆地三大地形单元。其中,平川面积占19.4%,丘陵面积51.4%,山地29.2%。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将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山地。东部由北向南为太岳山、中条山,西部是吕梁山脉,海拔多在1000以上。最高处太岳山霍山主峰,海拔23468,最低处乡宁县师家滩,海拔3851。境内有黄河、汾河、昕水河、沁河、浍河、鄂河、清水河7条河流和郭庄、龙祠、霍泉三大名泉。

临汾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即今临汾。《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西周时期,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今翼城),因唐境内有晋水,叔虞之子燮父易唐为晋。春秋属诸侯国晋,晋文公北方称霸时,晋国的中心就在今曲沃、侯马、襄汾一带。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建都平阳。秦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全国划为36郡,属河东郡。西汉划全国为103郡国,属河东郡司隶部辖。公元247(三国魏正始八年)置平阳郡。公元309(西晋永嘉三年),刘渊建汉,都平阳。北魏孝昌中置唐州。公元583(隋开皇三年),置临汾郡,临汾得名沿用至今。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公元618(武德初年)为晋州。公元1116(北宋政和六年),始置平阳府,辖临汾、汾西、洪洞、岳阳、乡宁、赵城、霍邑、浮山、冀氏、和川10县及隰、吉、绛3州。元实行省、路、府()、县四级制,为中书省山西宣慰司晋宁路(治临汾)。明清重置平阳府,统领35州县,包括今临汾、运城两市及晋中市灵石县和吕梁地区石楼县。公元1914(民国3),废府设道,以道辖县,临汾、洪洞、赵城、襄陵、汾城、曲沃、安泽、浮山、翼城、乡宁、吉县、霍县、汾西、隰县、蒲县、大宁、永和等17县属河东道管辖;1927年,废道直属山西省。抗日战争初期,临汾为山西省7个行政区中的第6区。193711月,山西省政府迁到吉县。日伪统治时,为冀宁道。抗战胜利后,属太岳区。1948517临汾解放。19492月成立晋南区,属陕甘宁边区政府,同年91改属山西省。195016成立临汾专区。1954年同运城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驻临汾),辖29县。1970年专区改地区,晋南专区又按原建制划分为临汾、运城两地区。1978年设临汾地区行政公署,辖临汾、侯马2市和16县。1983年临汾县和临汾市合并为临汾市。2000111撤地设市,成立地级临汾市。 

临汾市辖尧都区、侯马市、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全市共有乡镇151个,其中镇75个、乡76个,街道办事处20个。其中:

人口: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43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4.2万人,占42.39%;乡村人口250.3万人,占57.61%

临汾市及其周边景点简介

尧庙

尧,据说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名放勋,号陶(音yao)唐氏,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古帝。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惟天为大,唯尧侧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尧王功德无量,众民爱戴。后人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名君——尧王,便在临汾城南四公里的地方建筑了尧庙。其所在地叫尧庙村。由于帝尧建都临汾,因而史称尧都平阳。尧庙建于临汾,更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确。

尧庙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修建,不断扩大。庙内前面有东西朝房、光天阁、尧井亭,后面有尧宫、舜宫、禹宫、万寿宫,最后是寝宫,东西两边还有许多房舍、庭院。

五凤楼的后面有尧井亭。该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事的地方,也是庙内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广运殿后是寝宫,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间,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

华门

雄伟壮观的天下第一门——华门。 首先,华门是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大家知道,山西南部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发祥地,早在四千多年前先祖帝尧就建都临汾,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格局,开创了中国上古社会的文明,被尊为文明始祖。 其二,华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门建筑。华门景区总占地150亩,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宽80,高达50,象征着上下五千年。人常说,不看凯旋门等于没去法国,那么在中国不登临华门也将是一大遗憾。第三,华门是中国第一座门文化旅游景观。 华门景区是尧都区自力更生、独立完成的大型文化工程。宿青平区长就是华门的总设计和创建者,从2002年动工,到2004年竣工,历时三年,无论设计、施工、还是资金投入都是依靠尧都自己的力量。

丁村民俗

丁村民俗博物馆位于襄汾县城南5公里丁村附近的汾河两岸,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发现旧石器地点11处,动物化石点3处,人牙3枚,旧石器2005件。1976年又发现了块小孩右顶骨化石。因牙齿和顶骨化石发现于丁村,故取名为"丁村人""丁村人"形态介于现代人和北京猿人之间的人类,生存年代距今约10万年左右,由于"丁村人"使用的石器特征代表着一个新的文化系统,因而定名为"丁村文化""丁村人"及文化的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早期,为目前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代表。1988年,丁村四十余间明清民宅又被国务院定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安泽荀子文化园

荀子文化园位于安泽县城东部。亭台楼阁典雅别致,园内建筑全部仿战国风格。山门依山而建,蔚为壮观。荀子大殿,重檐庑殿顶,气势宏伟,风格古朴,殿内汉白玉荀子雕像依案膝地而坐,重现其当年讲学风采。书院广场,32根直径1、高4.2的石柱呈竹简圆形,寓意荀子32篇著作,待名人名家游览时留下荀子名言题词后镌刻其上。荀子塑像高28。动植物标本楼共三层,为八角式仿古建筑,陈列有400余种野生植物标本。园内栽植白皮松、侧柏、松柏、五角枫等乔灌木100余种,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形成了百花迎春、绿荫护夏、红叶映秋、松柏伴冬的自然景观。

山西洪桐大槐树

大槐树旅游区位于洪洞县城古槐北路公园街,西临大运高速公路,东依南同蒲铁路和霍侯一级公路,南距临汾市30公里,北距太原市246公里,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绿地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洪洞大槐树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洪洞大槐树移民以范围最广、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被称为世界移民之最,其对研究中国移民史、家谱、族谱、根祖文化乃至华夏文明史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多少年来,大槐树被当作、被称作、被看作,成为亿万古槐后裔寻根祭祖、探本溯源的圣地。

  据文献记载:从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的时间内,明朝政府在大槐树下广济寺院设局驻员,编排队伍,发放凭照川资,先后18次大规模移民于京、冀、豫、鲁、皖、苏、鄂、秦、陇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市。这对于当时医治战争创伤,巩固明政府统治地位,恢复战后经济及促进民族融合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历经600多年的沧桑岁月,古槐后裔繁衍生息,现已遍布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也就成为海内外流传千古的民谣和槐乡后裔追根溯源的指南。洪洞大槐树也因此名扬四海。

  从1991年起每年的公历4110日,洪洞县政府都要在次举行大型的寻根祭祖节和物资文化交流大会,到现在已成功举办了12届。独具特色的寻根祭祖活动,使大槐树景区在全国旅游景区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位置。

苏三监狱

苏三监狱位于洪洞县城古槐南路,总面积610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96年),是我国迄今为止现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座明代县衙监狱,1959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院门首挂有虎头牌,是关押重犯或死囚的牢房。苏三就关在此院窑洞内,故称苏三监狱。苏三监狱的布局和刑制是研究封建社会官衙监狱规制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戏剧《玉堂春》、《女起解》、《三堂会审》的主要实物资料。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西临陕西省宜川县,东濒山西省吉县,距陕西省宜川县城40公里,距山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瀑布宽达50,深约50,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瀑布景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为陕西省和山西省共有的著名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2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现为国家4A级景区。

滚滚黄河水至此,3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两大著名奇景旱地行船水里冒烟,更是罕见。

春秋季节水清之时,阳光直射,彩虹随波涛飞舞,景色奇丽。明陈维藩《壶口秋风》诗有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句,可谓真实写照。[2]

201075,壶口瀑布出现的半清澈半浑浊交界的并流景观,十分壮观。

姑射山

姑射(yè)山又名石孔山,位于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姑射村,距临汾城西35千米,方圆40平方千米。姑射山,属于吕梁山脉,以沟壑纵横,地貌奇待堪称晋西南第一大峡谷。

姑射山相传为夫人鹿仙女诞生地,因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庄子的《逍遥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之语而出名。姑射山由姑射神女为民射虎的传说而得名。姑射山山势陡峻山体为土石山。其中南北仙洞是姑射名胜的精华。南仙洞位于西侧崖间,北仙洞建在东侧山腰。在多种动物资源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珍禽黑鹳鸟和褐马鸡。

平阳鼓楼

平阳鼓楼,又名大中楼,位于临汾城中心,基座呈正方形,周长160,楼高43.76,依云逼日,为我国现在最高的鼓楼。

  平阳鼓楼始建于北魏,楼上存有金明昌七年(1196年)年铸2500余公斤大铁钟一口。据方志和碑碣记载,历史上临汾鼓楼曾有过七次修建;现在的鼓楼是1987年重建的。大中楼基座券砌门洞,十字相交,通连四条主街。门洞上方各嵌有依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原刻复制的巨形石雕匾额,分别为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楼基东西两侧各建有门楼,东曰远眺,西曰云梯。入门楼,沿级再登,拾级而上至中楼台坪及中、上楼层,近观远眺,别有风光。大中楼门厅匾额题词为明清两代所传,由徐向前元帅、著名书法(画)家启功、李锋、董寿平、段云、舒同、赵朴初先生书写,名人名作荟萃,胡为鼓楼增辉。

  世传民谚:平阳府有座大鼓楼,半截子插在天里头。 座落在临汾市区的大中楼,俗称鼓楼,龙盘虎踞,冲大而立,以其高大雄伟著称于世。千百年来,邑中父老引以为荣,外地游客有口皆碑,此楼实堪为帝尧故都古老文明的象征。 大中楼因建于东、西、南、北四街的中心而得名。其基座乃正方形,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四向券砌门洞在其基座正中十字相交。

  门洞上方各镌有石雕匾额,依其四面分别为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这一组按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原刻复制的匾文,苍劲古朴,概括了平阳府的重要地理位置。 大中楼基座的东西两侧,均建有石阶门楼。登40级台阶,可上到近10高的台坪,并由此入一厅,上二层,俯瞰全城。楼阁乃木构巨制,为二层、三檐、四级滴水,十字歇山顶明式建筑,总高4375。支撑两层楼阁的12根通天大柱,直径均在一米左右。游客睹之,无不惊叹:非皇家殿宇无以比!一层厅顶为天井式彩绘格板,精工描绘了孔雀开屏、祥龙盘旋的民族传统图案,金壁辉煌,犹如宫殿;二层梁架拱顶,形如八卦藻井,四壁皆为格棱窗,棱窗上部的木格部位,以帝尧传说为主,描绘上古故事60余幅:或尧王访贤,或大禹锁蚊,或许由洗耳,无不色彩古雅,笔墨传神。二厅外有回廊,出厅凭栏四顾,临汾之山光水色尽收眼底:鸟瞰市内,大街小巷姹紫嫣红,花果城中铺锦绣;放眼郊外,远山近水叠翠流碧,麦棉乡里溢金银。难怪登楼游客无不感慨地说:不上大中楼,白来平阳游。 大中楼究竟始建于何代,尚无文献确证。据《北史·李崇传》记载:兖土多劫盗,崇令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闻鼓皆守要路,俄顷之间声布百里,便尔擒送。

  诸州置楼悬鼓,自崇始也。李崇是北魏末山东兖州刺史,既然北魏从山东兖州开始,州州兴起了建鼓楼,那么作为晋州治所的平阳,于北魏始建鼓楼亦有可能。据史学界专家考证,平阳鼓楼有金代改建取名钟楼之说,现在的大中楼上亦悬有金明昌七年(1196)铸造的1口大铁钟。以此推断,此楼最晚建于北宋时期。 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的发展,鼓楼的作用逐渐由防盗变为报时之用,且因鼓楼均建于城市中心,可发挥人文景观的作用,因此毁而复修次数越多,建筑形制便愈壮美。据方志和碑碣记载,在历史上临汾鼓楼共修过7次。自金改建往后,直到民国22年(1933)由各界人士捐资兴工,使鼓楼又恢复了原貌。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徐向前司令员率部包围了临汾城。在城内顽守的阎军,不顾市民的反对,将修复仅15年的鼓楼强行拆毁。自19849月至19875月,临汾市成立修复鼓楼委员会,按明代风格重新修复了鼓楼,并恢复了明代对鼓楼的称谓——大中楼。 新修大中楼的门厅匾额,基本上选用了明清时的原有匾词。三层东、南两面太行形胜云天咫尺由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西面望于姑射由前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作书;北面窗宿斗牛由军内著名书家李锋挥毫;二层4块门匾,东面紫气东临出自洪洞籍全国著名书画家董寿平老先生之手,西面襟山带河出自蒲县籍革命老干部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段云笔下,南面乾坤楼阁为大书法家舒同先生之作,北面声和击壤乃全国政协副主席、佛学会会长、大书法家赵朴初所书。真是:名人名匾悬名楼,尧都盛誉传九州。

   现在的大中楼是临汾市举办出土文物和书画展览的场所。自19875月竣工之日起,市博物馆把在历史上曾3次出土的铁卧牛陈列于三层大厅的正中。临汾号称卧牛城,易守难攻,自古兵家纷争。这尊铁卧牛历尽沧桑,锈迹斑斑,千百年来静卧城墙之中,耳闻争斗之声,尝尽人间苦难,今逢盛世,得见天日,高居崇楼,接待游人,展现着尧都平阳丰富灿烂的文化风貌。

吉县克难坡

克难坡,距吉县县城西北30公里处,西与壶口瀑布相邻,本名"南村坡",阎锡山为避讳"难面",改之。

  村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乃一三面临沟河,一面通高原的葫芦状独立山梁,地势险要。1940年至1945年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司令官总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会等首脑机关曾驻扎在这里,人称"小太原"。现在建筑有阎公馆、实干堂、田步室、批评室、克难室、竞赛室、检讨室、真理室及望河亭、忠义词等。除满山遍野的土窑洞外,重要建筑均为石头干砌,建筑技巧甚称一绝。莅此可访史怀古、别有风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670ea0933687e21af45a988.html

《临汾市及其周边景点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