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一)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7-10-01 23:00: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红星照耀中国》文段阅读

(一)

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我所以“有点不舒服”,是因为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我的血液,就可以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这个地名有“西方平安”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京向西南做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这个终点站。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在西安府以北大约一百五十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起点。洛川以北的地区,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那条宽阔的浊流从西藏边缘往北流经甘肃和宁夏,在长城北面进入内蒙古的绥远省,然后曲曲折折地向东流行许多英里,又折而向南,穿过长城而构成陕西、陕西两省的分界线。
  当时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在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陕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和宁夏东南部。这个区域同中国诞生地的最初疆界差不多相符,真可谓历史的巧合。数千年前,中国人当初就是在这一带形成统一的民族的。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 ,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译文用了《 》这个书名。

2、在“去西安的慢车”中作者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身上不舒服但是又非常兴奋

3联系原著,谈谈斯诺是带着哪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前往“红色中国”的。(至少三个)

(二)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俭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我想我第一次的印象——主要是天生精明这一点——大概是不错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现有的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令人很感到兴趣的事。
  红军正在保安盖起几所新建筑,但当我在那里的时候,住处是非常原始的。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比这更差的他都经历过了,但因为是一个湖南农的儿子,他也经历过比这更好的。毛氏夫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毛泽东和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的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他虽然除了主席以外还是红军的一个指挥员,他所佩的领章,也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所佩的两条红领章

1、 在斯诺看来,毛泽东是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主要表现在哪里?

2、联系原著,谈谈毛泽东在幼年时把家分成了哪两个“党”。

3、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毛泽东心中,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哪三本?

据彭德怀司令员说,这就是红军力量所系的主要原则,每次扩大红区都要运用这些原则。他最后说:
  因此你可以看到游击战要成功,需要这些基本条件:无畏、迅速、计划周密、机动、保密、行动神出鬼没和坚决果断。缺一项,游击队就不能取胜。如果在战斗开始时,他们没有决断,战斗就要拖延时日。他们必须迅速,否则敌人就能得到增援。他们必须机动灵活,否则就会失掉运动的有利条件。
  最后,游击队绝对必需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和参加。如果没有武装农民运动,事实上就没有游击队根据地,军队就不可能存在。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只有实现群众的要求,只有巩固农村苏维埃中的根据地,只有掩护在群众之中,游击战才能带来革命的胜利。
  彭德怀在阳台上踱来踱去,每次走到我伏案疾书的桌子边上时就提出一个论点。现在他突然停下来,沉思地回想。
  但没有任何东西,绝对没有任何东西,他说,比这一点更重要——那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它所以壮大是因为人民帮助我们。

1、 游击战取得成功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 红军游击战术的口号是什么?

3、 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我问道,红军在哪个方面比中国其他军队好?这个问题有十二个人立即站起来回答。我当时记下的答复,有一部分简述如下:
  红军是革命的军队。
  红军是抗日的。
  红军帮助农民。
  红军中的生活条件同白军生活完全不同。我们在这里人人平等;在白军中,士兵群众受到压迫。我们为自己和群众打仗。白军为地主豪绅打仗。红军官兵生活一样。白军士兵受奴隶待遇。
  红军军官来自战士行列,完全靠表现得到提拔。但白军军官是靠钱买的,或者用政治影响。
  红军战士是志愿当兵的,白军是强征来的。
  资本家的军队是要维护资产阶级。红军为无产阶级打仗。
  军阀的军队的任务是收税和压榨人民的血。红军为解放人民打仗。
  群众恨白军;他们爱红军。
  我再一次打断他们,但是你怎么知道农民是真的爱红军的呢?这时又有好几个人跳起来回答。政治委员指了一个。
  我们到新区去的时候,他说,农民们总是自动出来帮助我们做急救工作。他们把我们的受伤的战士从前线抬回医院。
  另一个:我们长征过四川时农民给我们送来了他们自己做的草鞋,一路上给我们送来了茶和热水。
  第三个我在刘志丹的二十六军里在定边作战的时候,我们的小分队保卫一个孤立的岗哨,抵抗国民党将领高桂滋的进攻。农民们给我们带来了吃的和喝的。我们不用派人去搞给养,人民会帮助我们,高桂滋的军队打败了。我们俘虏了几个,他们告诉我们,他们有两天没水喝了。农民们在井里放了毒逃走了。

1、 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2、 结合选文,谈谈本书的艺术特色之一。

3《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不因时过境迁、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

这个造反者先逃到武汉,又到南昌,参加组织著名的八一起义,这是中国红军的历史性开端。接着他去了汕头,那里的红色工人已经占领了华南这个大海港,在周恩来领导下守了十日,抵御外国炮舰和地方军阀部队的进攻。后来他又去了广州,组织著名的广州公社。
  广州公社失败后,周恩来只得转入地下活动——一直到一九三一年,他终于闯破封锁,到了江西和福建的苏区。他在那里担任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政委,后来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我见到他时他仍担任这一职务。他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付轰炸机、坦克、装甲车,对付作为敌人后援的大城市全部财力,这一英勇的努力是为了要保住小小的苏维埃共和国,它没有海港,甚至没有盐吃,不得不用铁的意志来代替;后来他又身罹重病,九死一生,终于长征到了西北的红色新根据地。
  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我暗自想,周恩来一定是个狂热分子,因此我想寻找这必有的神色。但是如果说有这种神色的话,我却没有发觉出来。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
  因此,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1、 第一次接触周恩来,斯诺对他有何印象?

2、 联系原著,简述一下周恩来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

3、 斯诺对周恩来为他起草的旅程最初有何看法?后来如何?

(六)

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它比蒋介石在南京或上海发动的政变,或者共产党占据广州的情况,其流血和笨拙程度都不知要低多少。起事计划事先一点也没有泄露给敌方。到十二月十二日早晨六点钟,整个事件就已经结束了。东北军和西北军控制了西安。蓝衣社特务在睡梦中惊起,被缴了械,逮捕起来;几乎整个参谋总部人员都在西安宾馆的住处遭到包围,关了起来;邵力子省主席和警察局长也成了阶下囚;西安市警察向兵变部队投降;南京方面的五十架轰炸机和飞行员在机场被扣。
  但是逮捕总司令却流了血。蒋介石下榻在十英里外著名温泉胜地临潼,把所有其他客人都驱赶一空。张少帅的卫队长、二十六岁的孙铭九上尉午夜前往临潼,他在半路上带上二百名东北军,清晨三点钟开车到临潼郊外。他们在那里等到五点钟,第一辆卡车载着十五个人开到宾馆门口,被岗哨喝止,就开起火来。
  东北军这批先遣人员的增援部队马上开到,孙上尉率部进攻总司令住处。警卫人员猝不及防,没有久战,不过有足够时间让吃惊的总司令逃跑。孙上尉到蒋介石的寝室时,他已经逃跑了。孙率部搜索,爬上宾馆后面的白雪掩盖、岩石嶙峋的小山。他们马上就发现了总司令的贴身仆人,接着不久就找到了总司令本人。他只穿着睡衣睡裤,外面披着一件长袍,赤裸的手脚在急急忙忙爬上山时给划破了,嘴里也没有假牙,身子索索地在寒冷中哆嗦着,躲在一块大岩石旁的小洞里——这块大岩石是长城建造者秦始皇陵寝所在地的标志。

1、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发动者是谁?

2、 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其结果怎样?

3、 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后,中办派谁去谈判?其最终解决在当时有何意义?

阅读答案

(一)

1、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

2、不舒服:因为他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兴奋:因为摆在作者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红色中国”。

3中国的红军是不是一批自觉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

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这些战士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顽强,那么勇敢,他们的领导人是谁?

中国的苏维埃是怎样的?农民支持它吗?如果不支持,那么是什么力量在维系住它的?

公共卫生、娱乐、教育和红色文化又是怎样的?

(二)

1、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幽默;坚定的内心信念;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机智和老练、世故。

2、“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驵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3《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三)

1、无畏、迅速、计划周密、机动、保密、行动神出鬼没和坚决果断。

2、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3、这句话点出了人民支持的重要性,战术虽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人民的支持,游击队也无法生存、壮大。

(四)

1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守革命的理念和信念,坚信正义事来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选段中写了作者斯诺与红军战士们的问答,作者直接引用了多位红军战士的回答,体现了这部具有新闻报道性作品纪实性非常强的艺术特点。

3《红星照耀中国》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线索,用具体丰富的真实材料,向全世界实事求是地报告了“红色中国”的真相,有着保持时代特征的强烈的新闻怀。

作者斯诺很擅长在叙事中穿插自己的评述和议论,调动各种文学手法对人物和事件做异常生动的描述,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行文既活拨又严谨。

(五)

1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2、周恩来出生于大官僚家庭,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第一次革命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运动中去。1919年学生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各,准备发动国民革命。26岁被任命为著名黄埔军校的秘书。1925-1927年进行北伐,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右派政变,开始杀害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为头号黑名单。几经周折,1931年后他终于“闯破封锁”,加入红色队伍。

3、最终觉得周恩来起草的旅程时间过来,心里对这旅程有所保留。后来斯诺花的时间比周恩来所建议的还长得多,而且最后他还舍不得离开,因为觉得看到的太少了。

(六)

1、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2、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周恩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5ab514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d.html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一)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