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试题

发布时间:2018-12-25 07:49: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07年《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试题



理论归纳题

1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自20057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汇改两周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7.5642,累计升值达9.33%,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也从2005年底的8189亿美元上升到20076月的13326亿美元。

试运用汇率的有关知识和原理加以分析和说明。

1)汇率的决定问题是国际金融学的基本问题。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普遍采用浮动汇率制,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或纸币的购买力,是决定汇率的基础,并且汇率的变动主要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定。因此,当前凡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就成为影响汇率变动的深层次因素。主要有: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国际收支状况,经济增长情况,国内外利率水平的差异,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投机力量与心理预期等,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汇率的变动。

2)2005年汇改后,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有两个:国际收支状况;汇率政策和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2005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长强劲,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加,致使我国国际收支连年巨额顺差,出现双顺差的态势,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但我国汇率政策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汇率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所以中央银行必将入市干预,买入外汇,结果造成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并保证了人民币汇率保持渐进、有序和可控的升值。

2、据有关统计材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和前联邦德国曾经实行差别性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通过非居民存款准备金率高于居民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来抑制资本的流入;19637----1974年,美国政府曾实行利息平衡税,对流出国外的资本利息实行征税,以期限制资本外流和扭转国际收支逆差。

试运用国际收支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加以分析和说明。

这两种做法分别应用的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1)货币政策手段。日本和前联邦德国曾经实行的差别准备金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种,通过非居民存款准备金率高于居民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吸收非居民存款的成本加大,促使其减少非居民存款,甚至拒绝非居民存款,从而达到抑制资本流入、调节长期巨额国际收支顺差的目的。

2)财政政策手段。美国政府实行的利息平衡税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对流出国外的资本利息实行征税,资本流出的成本增大,于是资本流出减少或停止,流入相对增加,资本项目逆差减少甚至出现顺差,达到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目的。

3、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有两个基本责任:一是要保证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二是要提供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即美元。然而这两个责任是有矛盾的,很难解决。

试运用国际货币体系的有关知识和原理对此加以分析和说明。

本题反映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这一内在矛盾——特里芬难题。

美国的两个责任,即信心问题和国际清偿力问题是有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危机从而发生信心动摇,因为美国只能通过对外负债形式提供美元,即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然而国际收支长期逆差,普遍的“美元灾”将引发美元危机,美元就必须贬值而不能按官价兑换黄金。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因为为了保证美元的稳定,美国就应保持国际收支顺差,那么各国将因缺乏必要的国际清偿手段而降低生产和贸易发展速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这一内在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这个矛盾的存在最终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

4、亚洲金融危机后,泰国1998年进出口贸易从逆差转变为顺差(顺差高达200多亿美元),涉外旅游收入也大幅度上升。

试运用汇率的有关知识和原理对此加以分析和说明。

本题可运用“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这一理论加以分析。

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该国的进出口收支、非贸易收支等项目来实现的。汇率变动不外有两种情况:上浮和下浮。这对一国来说,就是其货币的贬值或升值。

1)亚洲金融危机后,泰铢急剧贬值,泰铢贬值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进出口出现顺差。这是因为,泰国货币贬值以后,会降低泰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的价格,从而诱发国外居民增加对泰国产品的需求,出口增加;同时由于本币贬值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迫使本国居民减少对外国产品的需求,进口减少。

2)旅游属于非贸易收支的范畴,泰铢贬值后,外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泰国的商品、劳务、交通、导游和住宿等费用,就变得相对便宜,这对外国游客无疑增加了吸引力。因此,泰国旅游、劳务等非贸易收入增加。

二、论述题

1、外汇储备的作用是什么?试用所学原理分析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其经济影响如何?

所谓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可以充当国际 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根据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统计,道2006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突破一万亿美元,雄居世界榜首。外汇储备的增多,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我国国力的提升,它对提高国家的国际形象、增强国家的宏观经济能力、防范国际金融风险、提高国内货币信心、稳定汇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并不意味着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如果外汇储备构成不合理或增长超出适度范围,就不可避免地会降低资源使用效率,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国际上通常将外汇储备支持外贸进口的时间作为衡量外汇储备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最低外汇储备额不能少于3个月进口需要量,并以此作为警戒线。如加上外债流出、外商投资回报以及其他需要,以此标准衡量,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只要有3000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额就已经足够,最多也不应超过5500亿美元。以此对比,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显然已远远超过了最优规模。

我国外汇储备保持了高于常规水平的规模,外汇储备广义上的安全性处于良好状态,高额的外汇储备为金融安全增加了系数;而我国外汇储备狭义上的安全性,即外汇储备资产本身的安全性却令人担忧,已经为高额的外汇储备付出巨大的成本并承担了很高的风险,特别是在美元弱势明显的情况下将要进一步承受巨大的风险损失,同时,高额外汇储备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和风险。因此,我国外汇储备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2、自20057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试结合汇率的有关原理分析此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及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一)积极影响

由于当前我国经济的基本面非常良好,国民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人民币适度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有利于转换经济结构。

2.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的深度和广度。

3.有利于减轻偿债负担。

4.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

5.有利于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6.有利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实施海外战略。

7.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消极影响

一国货币升值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情,切不可小觑,如果货币币值定价过高,可能引发严重的泡沫。结合日本的教训(日本经济因接受广场协议而陷入长期衰退),考察我国具体国情,当前人民币一旦升值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是:

1.损害基础产业。人民币升值后,相应提高了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价格,从而削弱其国际竞争力,出口会下降,这无疑将使该种产业遭受巨大,甚至可能会引起政局的不稳。

2.可能造成通货紧缩。影响物价是一国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最为直接的作用。

3.可能引发国际游资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

4.减少出口,最终影响到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5.加剧失业,增大劳动力转移的压力。

6.使我国的外汇储备遭受损失。

总之,人民币客观上存在着升值压力,升值后利弊共存。有的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有的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弊多利少。人民币升值短期弊多利少,而长期利大于弊。中国要进行汇率制度改革,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升值预期下降;二是基本准备工作就绪。但从目前的种种迹象看,人民币升值预期不降反升,国际游资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境内。因此,在目前,人民币汇率不宜做大的调整。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我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升值则是必然趋势。

3、试述我国目前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其对策

目前货币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

外汇"双顺差"以及外资的额外流入是直接原因

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长期"双顺差",估计这种趋势今年内还将继续下去。为此,为了收购大量新增外汇,央行不得不发行大量基础货币和票据进行"对冲",这当然引起货币供应量(M1M2)的激增,从而表现为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款和票据的大量增加即流动性增加或曰过剩。

银行存款持续高增长,是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

中国长期以来稳居储蓄率世界第一的交椅,而目前我国人均排在世界125位。这样的情况直接推动我国实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最终又导致了外汇的猛增,形成贸易顺差。

进一步分析可看出,造成目前流动性过剩的两大因素有着同一"源头",即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而高储蓄率和外汇"双顺差"则是国内需求不足这一事物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农村购买力低下;经济上的对外过度依赖;"弱势群体"的出现,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率;高经济增长率中的高失业率等所造成。

平衡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对策:

加大对农业领域和中小企业的支持

一是由财政以发行人民币债券方式,向商业银行借款,然后以"以工代赈"方式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或西部大开发项目建设。二是各商业银行要按规定比例划出一定支农贷款,作为指令性指标下达。三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但前提是坚持有关信贷政策,确保贷款效益和资金安全。

调高利率,缩小存贷利差

从长远看,高储蓄率仍然是我国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提高消费率是必要的,但主要应以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为前提。我们应追求一种相对均衡的储蓄率和消费率。目前仍应采取鼓励储蓄的政策。这就需改变银行储蓄存款长期负利率的状况。

对外汇汇率设置临时性的上下限,以抵制外资投机套利的期望,减少投机性的外汇流入

我国资本市场最终将要完全放开,人民币应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需要设立一个类似平准基金的外汇基金,分别以部分外汇和部分人民币组成。其职责是平抑外汇市场,以经济手段保持外汇汇率在设定的目标区内基本稳定。



一、案例分析

1以下是中外有关贸易技术壁垒的两则案例,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谈谈你的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案例a 美国与其它国家的海龟纠纷

海龟是被20世纪70年代《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最高级别保护的濒危珍稀动物。在以往,海洋拖网捕虾作业中对海龟的误杀是对这一珍稀动物生存的最大威胁(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每年因此丧生海龟12.5万只)。为保护海龟,美国国会在1973年通过的《濒危物种法案》中将各种占有、加工、加害为海洋拖网捕虾所误伤的海龟的行为视为非法,1989年美国在这一法案的修正案中又增加了推动其他国家使用及能够提升海虾捕获量,又能使误入捕虾网的海龟得以逃生(逃生率97%)的海龟排离器(TED)的条款(609条款)。该条款推动其他国家使用TED提高海龟的保护程度,在一定的海域内,如果某国的捕虾网上没有使用TED,或没有达到美国保护海龟的标准,则美国将禁止从该国进口捕获的野生虾及虾类制品,1996年又将这一禁止扩大到一切国家。

美国的做法引起了贸易争议,20多个国家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或作为第三方介入。申诉方认为,美国立法保护海龟值得肯定、支持,但若其他国家没有类似立法,美国便禁止从这些国家进口捕获的野生虾类产品,属于国内法律域外适用的单边行为,危害了多边自由贸易的原则,并给其他国家造成了损失。

WTO专家组初裁美国败诉,其609条款违背了世界自由贸易原则,不能援引GATT中“有效保护可耗竭天然资源”的条款,必须予以修改。后美国上诉,199810月世贸组织的上诉机构认为美国援引“可耗竭天然资源”的条款成立,但在执行上存在差别待遇,违背了GATT的精神。

案例b 国际标准要求高 南京桂花鸭遭遇尴尬

2001年第六届华商大会期间,南京地产名牌“桂花牌”盐水鸭作为秦淮小吃“八绝”中的一绝,被端上“秦淮风情晚宴”招待5000华商,引来满堂喝彩。意大利华人协会会长陈光都对桂花鸭更是赞不绝口,当场递了一个纸条给在场的南京市政府办公厅负责人,要求帮忙联系参观考察桂花鸭公司。考察后,陈光都当即与桂花鸭公司商定要将桂花鸭引入意大利和欧洲市场。正当很多人认为南京人为之骄傲的桂花鸭走出国门指日可待时,南京市桂花鸭公司总经理却十分低调地告诉记者,由于国内外食品检验标准及认证方式差异很大,即使是桂花鸭这样国内公认的名牌产品,要想很快走出国门也并非易事。

作为市、省和全国三级名牌产品,南京桂花鸭可谓家喻户晓,在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50多个城市都有销售网络,年销量600万只。尽管桂花鸭获得了国内相关部门认证的“绿色食品”、“原产地标记产品”等称号,并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但要出口还须通过有关国家近乎苛刻的一系列食品安全性检测关,有的不仅要检验食品本身,还要对生产基地的环境进行检测,特别是对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剂、污染物、重金属超标及农药、兽药残留等检测非常严格。该公司总经理介绍,其实桂花鸭酝酿出口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99年德国一家公司就联系要进口桂花鸭,南京桂花鸭为此试验了近两年时间,最后不了了之,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国内难以找到符合外商要求的鸭源。尽管南京桂花鸭公司目前在江苏、河南的五个生鸭基地都拿到了国内的绿色认证,但国际标准要比国内的绿色标准要求高得多。

答案:(1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指货物进口国家所制定的那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性评定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 即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 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技术性贸易壁垒因其合理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灵活性而在政策上具有双重性。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受益者理论上主要是技术进步的拥有者,在现实社会里主要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因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存有差距、在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供求弹性上存有差异、技术实力相差悬殊,因而发展中国家始终是技术壁垒的受害者。(友情提醒:回答上述内容要和案例相结合)

2    1、大力提高出口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走科技兴贸之路,从长远来看,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竞争力是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所在。

    2、积极进行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向国外先进标准靠拢

        3、采用多种投资方式,绕开技术壁垒

    要想绕开那些复杂、繁琐的外部技术壁垒,企业可以采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跨国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合资、独资、收购、兼并、投资等手段,发展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规模,并带动相关产品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以国内企业要善于和国外企业合作竞争,利用他们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这对于跨越动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是很有意义的。

    4、建立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强研究和引导生产

    在政府部门建立起专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中心的基础上,企业应当特别关注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如从我国已经开通的WTO/TBT网站获取国际上最新的产品技术要求,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本企业的标准,积极与驻外使馆经商室(处)联系,获取最新的和第一手的资料,研究相关对策。

    5、充分利用《TBT协议》有关条款,保护民族工业

    我国加入WTO后,可以充分利用WTO的相关规定突破技术壁垒。通过WTO的透明度原则,提前获知其他成员国的技术壁垒最新动向,未雨稠缪。利用《TBT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的优惠待遇,用好用足例外条款,保护我国民族工业。

2 运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下例中意大利瓷砖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的原因

案例

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一直是世界屋顶和地面瓷砖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出口占60%。这源于该国生产工艺的高超、美感。其生产集中于北部小城萨索罗周围的爱尼里亚罗马涅大区。该地区有几百家瓷砖生产公司和釉料、瓷漆、瓷砖设备等辅助行业的公司,在世界上密集度最高。

意大利瓷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该国的地中海式气候,因为瓷砖需在温暖的天气里慢慢晾干。此外,意大利有使用天然石料的传统,使得意大利人均瓷砖使用量全球第一。而二战后的重建带来建筑业的繁荣,对瓷砖需求旺盛,使得20世纪50-60年代萨索罗地区生产厂商剧增,1962年达到102家。

除需求旺盛外,瓷砖企业生产成本低也是一个原因。瓷砖制造商为争取到零售渠道而激烈竞争。零售商需要成本低、质量高、外观美的瓷砖,迫使生产企业必须在技术上、设计上不断创新、模仿,周期有的只有几周。瓷砖业的发展还诱使技术人员离开生产企业开办自己的加工设备制造企业,如窖炉、抛光机等,80年代中期达120多家。为赢得生意,他们不断创新,提高设备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大大节省瓷砖生产的能源和人力成本。萨索罗地区辅助设备行业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

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瓷砖工业日益成熟,二战后的国内需求旺盛期过去以后,生产出现过剩。于是他们转而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他们比西班牙和德国的对手生产率更高、成本更低、设计更好,90年代其市场份额是西班牙的2倍。

答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是1991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 (Micheal E. Porter, Competitve Advantage of Nations)提出的其意义在于使得对国际贸易的解释更具统一性和说服力,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雏形。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

是指一国产业和企业持续地以较低价格向国际市场提供高质量产品、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并获取利润的能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一国能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是该国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源于该国的主导产业,而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来源于企业由于具有创新机制而提高了的生产效率。由此可见,波特所指的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也就是企业、行业竞争优势,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竞争优势,它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要素状况

  波特将适于一国在某一产业竞争中获胜的生产要素分为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先天的初级要素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计人员等后天创造的高级要素。

2.需求状况

  国内市场的大小及需求状况不但影响生产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影响本国企业对产品更新改造的速度和范围,形成对一国企业提高质量和革新的能力。

3.相关与支撑行业

  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获得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很多国家的优势产业往往表现出优势产业群。

4.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

  波特指出,没有任何战略是普遍适用的,企业的目标不同,相应的竞争策略、生产与管理方式也会不同。各国采用的管理方式必须与本身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国内竞争程度高的国家,厂商所受压力大,技术改进与创新活动要求迫切,结果有利于该国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建立,尤其当有规模经济时,国内竞争者竞相寻找外国市场以获得更大的效率和更高可利性。

此外,还有两个辅助因素就是机遇和政府。机遇包括重要发明、技术突破等。机遇会打破常规,如果运用得当能使一国实现跳跃式发展。但机遇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能否利用机遇还是取决于四种决定因素。政府因素是指政府通过政策调节来创造竞争优势。一国的政府可以通过有关的经济管理制度、法规、各种政策等来影响该国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基本因素。但政府的影响是间接的,只能起一些推动作用。(友情提醒:回答上述内容要和案例相结合)

二论述题

1 试述加工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创造条件发挥加工贸易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

加工贸易是一种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购销方式。来料加工:甲方国家按照乙方国家的要求,将乙方国家商人提供的原料、辅料加工后把成品交给乙方,收取加工费用。进料加工:进口原料进行加工,以进养出来件装配:甲国商人向乙国商人提供零件与元件,由乙国商人装配,在交给甲国商人,收取装配加工费。

加工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增加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环节不断拓展,仅用静态加工贸易增值系数作参考,增值系数就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2、推动了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加工贸易带动了国民经济的配套发展。由于加工技术和国内原材料的限制,加工贸易最初涉及的国内加工装配业务,技术比较简单。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追加投资开办产品配套厂或车间,实现产品配件和工艺的配套成龙。提高了产品本地化的程度和自产比例。另外,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出口中,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大幅度提高,使其对国内配套需求的带动作用也明显增强。

3、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产业升级与转移步伐加快,发达国家正在将大量成熟的中间性技术乃至某些高新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4、加工贸易是利用外资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贸易和投资是连成一体、不可分割的。应当看到,加工贸易已不仅仅是一种贸易行为,更重要的是它与利用外资相联系,是我国参与国际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5、增加就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工贸易项目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商在发展中国开展加工贸易也正是看中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的优势。

二、加工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一,加工贸易的发展造成发展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现状,致使外贸出口缺乏持续增长的潜力。

第二,冲击了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

传统加工贸易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因此传统加工贸易的大规模发展,必然要大量进口原料,这给发展中国家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受到阻碍。而一国的原材料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原材料工业的落后将最终损害整个工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

加工贸易是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台阶,发展加工贸易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充分利用其波及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工贸易是以外商投资企业为经营主体的格局,它阻碍了发展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也延滞了整个加工贸易的升级和国内配套程度的提高,从而延缓了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带动作用。

第三,加剧国际间的贸易摩擦。

当前传统加工贸易的发展已成为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主要因素之一。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按照国际原产地的统计原则,加工贸易中大量为其 它国家和地区加工的产品再出口,扩大了统计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增加了贸易摩擦。

三、一个发展中国家,为改变外贸依存度过高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需要对加工贸易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一)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努力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目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跨国公司开始将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向外转移,国内企业可以加强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不仅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更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要从引用外资为主转化为引用外资与对外投资齐头并进的新思路。在承接境外高端产业转进的同时,将我国的饱和产业向境外转出,使加工贸易由单向转移向双向转移升级

(二)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积极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第一,要处理好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要通过对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程度,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增强国内配套能力,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

    第二,是要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鼓励东部地区发展空间较小、已趋饱和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逐渐向中部地区转移,并辐射至西部地区,带动中西部的发展。政府在梯次转移中要体现区域间的政策落差,给予不同地区以不同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

    第三,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引资量质并举的关系。吸引外资加快向有条件地区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加强加工贸易的产业分类评估,明确细化限制类、禁止类的商品目录,引入企业准入机制,通过政策上的落差,有效地将资金和资源引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政府在给予政策优惠之外,还可给予高新技术行业、高附加值加工贸易企业管理上的优惠,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点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式。

    (三)主动突破传统监管理念,创新引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传统监管理念认为,经营加工贸易的企业应当具备生产能力,否则不得开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应以有形物质为监管对象,无形知识产权的生产不能成为加工贸易监管对象。在这看似合理的理论基础上制定的加工贸易产业政策,已严重不适应当前产业垂直分工引起的产业链环节外包化的加工贸易发展趋势,如不加以调整必将严重制约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无论是高端产业还是传统产业,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产业链上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蕴涵的附加值最大,因此在国际分工中也是各国争夺的焦点。我国在国际分工中要摆脱单纯制造业基地的不利境地,就必须调整加工贸易监管制度,创造一切条件使产业链上伸下延,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当企业的产业链有效延长,产业层级向高端推进的时候,政府部门管理职能必须及时从平面监管向立体监管跃升。

    (四)重视社会责任标准,协调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欧美国家正在积极强制推行SA8000标准认证。这个被称为社会责任认证的标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如果企业没有取得认证或者存在违反标准要求的行为,就会被停单、撤单,它们的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美市场。

     (五)提高加工增值含量,共同助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相应削薄,有的企业甚至已处在亏损边缘,加工贸易制造环节中的增值含量有不断降低的趋势。通过完善监管机制,抵御监管风险

    (六)发挥政府部门管理效能,着力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近年来,加工贸易活动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对现行政策与监管体制提出了不少新要求。加工贸易管理,涉及到贸易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的综合平衡,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利用外资、增加就业等。要做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及其监管工作,有赖于国务院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有赖于商会、行业协会、报关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与企业建立起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必须积极、有效、充分、合理地发挥综合协调的整体效能,实现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形成促进与监管的整体合力,使加工贸易与国内工业体系融为一体,着力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真正把我国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制造业基地。

2 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有何贡献?

绝对成本理论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基本思想:每一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交换本国必需的但自己生产又处于绝 对不利地位的产品,从而使本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斯密绝对成本理论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是: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接着,斯密将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由于这个理论是按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所以也叫作绝对成本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进步性: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了国际贸易贸易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局限性:只说明了国际贸易中的特殊现象。即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通过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从中取得利益。 绝对成本学说这一学说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只是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这种贸易分工互利的双赢思想,到现代也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指导思想。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56a0f6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d.html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