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分析 孟加拉达卡国民议会厅

发布时间:2013-01-04 21:50: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公共建筑分析

——孟加拉达卡国民议会厅

小组成员:

李安博 09规乙 3009206137

徐漫辰 09规甲 3009206123

张铷航 09环艺 3009206161

一、张铷航部分:

(一)、大师分析:

1、家庭背景

1901220日,路易斯·康出生在波罗的海的萨列玛岛。康,是一个犹太家庭的""。路易的父亲是一名虔诚的犹太教徒,母亲伯莎出身于名望甚高的门德尔松家族。伯莎·康与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费列克斯·门德尔松是亲戚。

这种家庭氛围从小就培养出康对于宗教的探索及崇拜精神,以及良好的文化底蕴和修养。

2、工作习惯

他自己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他的雇员们往往也被迫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他总是趁周末钻到事务所里,就他最为挂心的设计项目,抓住任何一个遇到的人一起从事方案修改。这么一来,某一方案的设计负责人在星期一早上于自己图板上见到的可能是一张新的草图。人们很难在前后两次方案变动中捉住康的思绪,然而,如果把一个项目的三、五次,以至七、八次大修改的草图放在一起来看,一种由衷的钦佩,会在心中升起。

3、工作经历

1935年起,路易·康开设了独立的事务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先后和乔奇·豪,奥斯卡·斯东诺洛夫等合作开设事务所。在将近20年的经历中,他的生活是一段并不令人羡慕的苦斗。
  历经30年的摸索与彷徨,他终于于50年代脱颖而出。人们把耶鲁大学艺术化浪的扩建项目,视为康的成名之作。

4、理论思想

他的理论,既有德国古典文学和浪漫主义哲学的根基,又揉以现代主义的建筑观,东方文化的哲学思想,乃至中国老庄学说。

在建筑理论方面,他的言论常常如诗德语言一般晦涩、艰深、令人费解;然而也确如诗句一般,充满着隐喻的力量,引人尔有多义。他的实践,似乎为这些诗句般得理论做了注解;而他的理论,似乎又为他的实践泼洒上一层又一层神秘的色彩。

路易斯·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

他在设计中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

他以“形式和秩序”、“静谧与光明”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他的建筑作品通常是在质朴中呈现出永恒和典雅。

5、设计手法

他的方案几乎都有名确的轴线构图,有的是中轴线构图,有的虽然不完全依循中轴对称的做法,但是在其主要部位采用某种古典的构图手法。

在建筑风格上,构图的基本元素是简单的几何形,以正方、矩形、规则三角形为主。

在空间组合上重现某种历史上已有的等级空间序列手法,在主从关系,大小,形体,开阖,明暗等方面展现了许多古典传统特征。

凭借钢筋混凝土、石材、砖、木等材料的天然质感和人攻击力的展现,使建筑物有一种从总体到细部的雄深感。它充分反映了康对文化、形式、功能、材料、几何、自然的各种认识。

6、灵感来源

康曾说过:“对我来说,光是有情感的,它产生可与人合一的领域,人与永恒联系在一起。他可以创造一种形,这种形是用一般造型手段无法获得的。”

因此,光是他对于哲学和宗教理解的重要线索,也是他内心深处对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由此,他的建筑给人感觉更加人性化,建筑与人更加完美结合。

7、大师语录

“建筑师自问,当一个设施与其他设施不同的本质何在。当他明白了不同之处,就触及到了形式。形式又激发出设计。”

“一个国家对其人民的体格健壮与否所负的责任,等同于文化思想、贸易制度等。”

灵感来源于机会的场所。对政客们来说,这是他们展示才华的地方。在议会楼中,需要处理的是环境效果。在集会中建立和修订了人们之间的机制。所以我可以从集会的本质与人们社会机制的本质入手。他们听起来有些矛盾,但我选择去象征人们的社会结构。”

8、个人感悟

——不落的太阳

在我们看来,康是建筑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带来了20世纪下半叶建筑学中最为重要的发展——那就是建筑学中古典与乡土传统的复兴,以及他们与现代建筑主流的融合。

他的作品遍及世界各地,他的弟子成为今天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建筑界、建筑教育界的中坚,而他的建筑思想,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

大师虽已远去,但他的不屈奋斗的精神、严谨执着的工作态度永远是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有如不落的太阳,永远以光辉指引我们的前进!

(二)造型立意

1、灵感来源

路易斯·康对达卡的设计灵感实际上来自于古罗马“卡拉卡拉浴场”,但对其进行了发展。在这里,由建筑围合的剩余空间仿佛古罗马的圆形剧场。这个剩余空间仿佛古罗马的园形剧场,里面有呈不同标高的花园,以及运动员颁奖的地方和为在学术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颁奖的空间。

所有这些,都是宜人的场所和休闲的去处,也是使人们发现永恒的生活的启迪的地方……就是这些启发了我的灵感。

2、建筑创意

这座建筑有很多独到的创意——首先,这个作品渗透着作者对西方之外的文化 印度文化的理解。

其次。这是一个将世俗、宗教相结合的建筑群。

最后,这个作品体现了路易斯·康对和谐秩序的重构及他对材料、光、结构的塑造。

平面图所暗示的纹样显示出宗教的非凡气质,具有神秘感以及亚洲特色装饰美感。

3建筑创意

这座建筑有很多独到的创意——首先,这个作品渗透着作者对西方之外的文化 印度文化的理解。

其次。这是一个将世俗、宗教相结合的建筑群。

最后,这个作品体现了路易斯·康对和谐秩序的重构及他对材料、光、结构的塑造。

平面图所暗示的纹样显示出宗教的非凡气质,具有神秘感以及亚洲特色装饰美感。

4、宗教融入

从表现形式上.建筑是内敛的,与路易斯·康的大多数作品一样,议会大厦很难从外部形态上分辨出主入口。路易斯·康设计了一个清真寺式的入口,这一设计将这里人们每天至少五次的祈祷习惯与他所追求的建筑必有的“精神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宗教融入

从表现形式上.建筑是内敛的,与路易斯·康的大多数作品一样,议会大厦很难从外部形态上分辨出主入口。路易斯·康设计了一个清真寺式的入口,这一设计将这里人们每天至少五次的祈祷习惯与他所追求的建筑必有的“精神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清真寺就是与议会大厦共融,也就是说清真寺是这里的入口, 心灵在此得以净化,达到平静。

5建筑隐喻

建筑通过环形路线体现出“轮回”的意念。

围绕水池,散布着各种建筑,它 们表皮上开的各式洞口,如同许多私家神龛,创造着洞穴式的幽暗空间.加强了宗教体验的效果,使人仿佛进入到独立于时空之外的永恒境界。
议会大厦 外表面极具几何感的三角形、圆形和方形的组合,据传是取自古希腊迈锡尼克里丹斯拉墓门的形式。

(三)、相似案例

1、印度管理学院

印度管理学院是路易斯康在亚洲次大陆的另一个著名的作品,它位于班加罗尔。它与议会群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表现在对材质,光影,以及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上,尤其注重建筑的精神内涵。

印度管理学院的图书馆,采取相同的集中式空间组合方式,巨大的圆形洞口和屋顶的巨大十字交相辉映,赋予了空间神秘的气质,贯穿上下的圆也增强了竖向的联系,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满足功能的同时对建筑精神的追求。

恒河流域气候炎热光照充足,建筑的通风和防晒尤为重要,这两个建筑都避免了直接采光,而是让光线通过墙上的洞口,这些洞口就像相机的光圈,减少了透光量,同时因为漫反射的作用,室内光线变得更加柔和,墙形成了巨大的阴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室外学习场所。形式与功能得到了完美的 统一。

2、萨尔克生物所

坐落在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沿海的公路旁,面向悬崖延伸,俯瞰太平洋,整个建筑中心庭院向一个水平的立面向天空展开,整个建筑成了一个没有树的花园,没有顶的教堂,与议会厅异曲同工地体现了康对于空间哲学意味的思考。

康的设想之一是使研究所成为一个多中心的小型城市,包括实验楼、会议中心、休闲中心和居住区四个部分。

他们没有任何计划,我所做的这三种空间是适合这些活动的空间。”这体现了康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垂直的实验塔楼被四个简洁的空间体量取代,这与康在达卡会议中心运用剩余空间的理念有相似之处。

他使生物所的会议中心成为整个设计中的心脏,这与达卡的议会厅被布置在整体建筑群的中央在空间组织上有相似之处。

会议中心包括一个演讲厅,一个图书馆,餐厅,健身房和寓所。所有这些都围绕着一个大厅展开。这与达卡议会厅的服务空间布置上亦有相似之处。

会议中心充分扩展并奠定了康“墙”的理论,其成为康以后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原型。

每一扇窗前都要有一片独立的墙相对而立,这堵墙从天空敞开的洞口处接受日光,因此,窗户的眩光减轻。这一点不论是在达卡议会厅还是印度管理学院,都得到了充分体现——这已经成为建筑师特有的手法及标志。

二、徐漫辰部分:

(一)、人文分析

1、建造背景

19596月,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和东巴基斯坦领导下的议会决定在东巴基斯坦靠近达卡的位置(于1971年更名为孟加拉)建立一个行政核心,亦即第二个政治中心——国民议会厅。

建造所在地经过精心挑选后,最终定在达卡城西北部的Teigaon

该项目面向世界进行招标,最终路易斯康凭借其与当地文化完美融合而独具哲学内涵的出色设计一举夺魁。 下面让我们走进孟加拉,走进达卡,走进议会厅,共同领略大师的风采;共同体验他是如何将个人哲学理念与异域文化完美融合的。

2、历史背景

达卡是1608年由莫卧儿帝国孟加拉总督苏贝达·伊斯兰汗所建,1765年沦于英国之手。1905-1912年为东孟加拉和阿萨姆省首府。1947年成为东巴基斯坦首府。1971年成为孟加拉国首都。

而路易斯康的最后一件作品亦即矗立于这片古老而充满厚重底蕴的大地上,而这片土地所蕴含的凝重感也促使康在设计时产生更多思考与感悟。

3、名胜古迹

达卡市内有很多名胜古迹,其中有建于1644年的巴拉·卡特拉宫,是1971年3月7日宣布孟加拉国正式独立的地方。

拉勒巴堡纳瓦布·夏伊斯塔汗的接见厅及浴室,建于1678年式样精美,现为博物馆,陈列着莫卧儿时期的文物。比比·帕丽陵墓的墓主殁于1684年,用拉杰普塔纳的大理石、中印度的灰色砂岩和比哈尔的黑色玄武岩建成,仿照印度泰姬陵的规制。

种种伊斯兰特有建筑风格 以及建筑精神对康德设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4、宗教特点

达卡被称为“清真寺之城”,市民多为虔诚的清真教徒,全市宗教氛围浓厚。

为了满足市民的宗教信仰需求,市内建有800多座清真寺,主要有星清真寺、巴伊特乌尔·穆卡拉姆清真寺、萨甘布清真寺、七顶清真寺等。还有印度教的达克斯瓦里寺。

而种类繁多的清真寺具有的标志性尖顶以及圆拱大门则是康需要融入在议会厅的设计中的当地元素,从而使整个建筑更好地适应当地文化。

5、文化设施

著名的达卡大学,建于1921年,1956年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宋庆龄和周恩来总理参观这所学校时,接受了该校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达卡博物馆保存了大量的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雕刻、绘画、古兰经的碑铭、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书法、古币、金佛像、世界闻名的“穆斯林纺织品”,古代武器以及村镇生活的模型。

该城市亦十分重视文教,而这在议会厅的选址紧邻学校区就可看出。

6、公共设施

市内的主要特色公共设施有中央夏希德塔、贾提亚·沙希德·斯姆里梯·沙乌达纪念碑和巴哈杜尔·沙阿公园中的纪念碑,它们都是为纪念反英斗争和民族独立运动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市内著名公园有巴尔达公园,园中收集了全国的名花异草,园中的“世纪花”,据说16年开一次花。

可见达卡这个城市的公共休闲设施较为稀少,更多的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所与建筑物;而这一现状使得康设计议会厅时不仅仅要考虑它体现国家政权中心的庄严肃穆性,更要考虑它体现民主生活的大众参与性。

7、城市景观

由于达卡位于恒河三角洲布里甘加河的北岸,气候温暖湿润,雨季时雨量为2500毫米,使得市内和郊区适宜生长香蕉树、芒果林和其他各种各样的热带树木。

达卡出产世界闻名的黄麻,在城南16公里处有著名的黄麻中心纳拉扬甘杰。

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一种脚踏或机动的三轮车。车身饰以色彩鲜艳的图案或五光十色的装饰,构成一幅一般现代化城市难以见到的街景。

这是一个充满了鲜艳的城市色彩的浪漫之都,如何平衡整个城市的政治核心——议会厅的建筑色彩也是康需要着重处理的问题。

8、建筑深意

“我要做的是建立一种来自于我传达给巴基斯坦的哲学和信仰,这样不管他们做什么都可以由他来应答。”

——路易斯康

路易斯康和学生一同探索集会的深层含义,把它称为“一种宗教的氛围”,并且把对宗教的感觉定义为“一种超越了你自私的自我意识——使人们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清真寺或者立法机构的东西……

在这里,建筑体现了集体主义力量的最大化——在康设计的议会厅立面,政治精英们齐心合力,继承先人重担,为把孟加拉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而共同奋斗。

9、“血缘”之论

“血缘关系,一个比宗教简单得多的词,来自于普世的价值观……因为建筑是围合的,当人进入其中的时候,它可以让人产生类似于血缘关系的感觉。”——路易斯康

路易斯对世俗集会的神圣意义的信念仍很坚定。他认为,一间有章法的房子是一个宗教场所。并且对于作为整体的项目来说,“刺激就来自于集会的场所。它是一个政治精英的场所……集会建立或修改了人的习惯。

(二)、基地分析

1、当地气候

孟加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沿海为季风型热带草原气候。平均最高气温可高达40.5℃。

降雨量自西向东递增,年降雨量13002500毫米。雨季为610月,在此期间降雨量占全年80%。伴随强降雨该国常出现热带飓风。

因此建筑的通风、散热、防风以及防涝是需要重点考虑的自然因素。

2、周围环境

基地呈南北向不规则梯形,西侧为学校区,文化氛围浓厚;东侧为军用机场,飞机起落噪声对基地有一定影响,同时基地紧邻军事要地,需处理好一系列安全保障工作。

因此,建筑在形体设计上,也应与周围区域基地的气质风格相互协调配合,力求体现其作为文教、政治、军事的核心的魄力与地位。

基地选址于 军用机场与 学校区之间,占地 840英亩,交通便利,广阔大气。

3、地理位置

广阔的基地整体包纳着会议厅,后者则安居于基地之上南部核心 的极佳位置。

4、基地地貌

基地位于马尔普路和军用机场之间,占地840英亩的农田,该基地地势平坦,但易遭受洪水袭击。

康需要接纳一个如此广阔的建筑群的设计任务——集会所、法院、宾馆、学校、体育场、居住区、市场等所有这些都要布置在这近千亩平坦而易受洪水冲击的地块上。他的设计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5、场地设计——一稿地貌

这是康对于基地第一个方案的总平面,由图中可以看出:议会厅位于基地西北侧,而南侧则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河床;清真寺、一片被包围的区域以及一个月亮型的竞技场位于东面;在基地北侧康设计了一条笔直的运河自北向南穿过基地。议会厅围绕中心矩形广场进行组织,并被河床围绕。

6、场地设计——思路转变

在观察了巴基斯坦人民的宗教习惯之后,康在设计进行到的三天的晚上突然悟到真谛——“集会,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卓越的天性,人们聚在一起是为了去拥抱集体所凝聚出的精神,而这一点必须被表达出来。”

因此,康决定将清真寺移到立方体空间——象征着集会的空间。

改动后的基地布置如图所示:新月形的湖泊位于底部,最高法庭位于顶部;集会场所和清真寺位于中部;旅馆位于北侧,而南侧自然形成了湖泊。

7、场地设计——周围设施

“一个国家对于它的子民的责任是不但让他们头脑丰富,而且也要让他们身体强健。”——

因此,康为议会厅添置了很多配套辅助设施:

北侧为集市区域;中部是用于体育和文化传播的体育中心;传授艺术和科技的学校位于南侧。

8、场地设计——二稿方案

集会机构在南侧;议会机构在北侧;医院和围绕着集市的建筑群在西北侧。在设计的这一阶段,新月形的湖泊在南侧;集会机构和议会机构被公园分离开来,遥相呼应。

它们的分离体现了这两个机构在精神层面上的不同属性,而彼此通过一个广阔的公共空间互相感应。

9、场地设计——光感柱列

柱列是光感的给予。”——

柱列是光在空间中的固体形式,如果将柱想象得更大,则它们构成的“墙”能成为光的制造者,能够呈现出复杂的形式,将光照耀到整个空间,是一种诗意的象征。

10、场地设计——三稿方案

水池在场地北面,议会机构在中部;集会机构在南侧;高速公路和军用机场在东部;医院在西部。

在几易其稿之后,康进一步发展着它的方案:集会机构被翻转180度,使得步行道和新月湖朝向议会机构,且二者的距离得到了减少。

11、场地设计——集会机构

可举行仪式的步行道位于场地北面;有花园式入口和祈祷堂的集会建筑位于中部;最高法庭连带秘书办公室中央政府图书馆位于 南部;为议员服务的旅馆在东部;为大臣和秘书服务的旅馆在西部。

在这个项目中,需要设计为议员、大臣、秘书服务的旅馆,但康认为:这一系列设施应该秉承集会建筑的设计理念,从而应该摒弃传统的旅馆设计形式,采用一种类似于“湖面上的花园”式的贴近自然的人文设计。

而法庭作为检视人类天性在

12、场地设计——集会机构

可举行仪式的步行道位于场地北面;有花园式入口和祈祷堂的集会建筑位于中部;最高法庭连带秘书办公室中央政府图书馆位于 南部;为议员服务的旅馆在东部;为大臣和秘书服务的旅馆在西部。

在这个项目中,需要设计为议员、大臣、秘书服务的旅馆,但康认为:这一系列设施应该秉承集会建筑的设计理念,从而应该摒弃传统的旅馆设计形式,采用一种类似于“湖面上的花园”式的贴近自然的人文设计。

13、场地设计——最终方案

经过听取多方意见,康反复修改推敲,最终在三稿的基础上确定了最终方案。

14、功能分区

经过康的几番调整和修改,整个项目的各种功能的建筑群分布初具雏形:包括议会大厦、最高法院、住舍、学校、体育场、使馆区、生活区、市场等,各种设施齐全,极大的方便和丰富 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

15、基地构图

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议会大厦都是该国家 的集中意志的体现,是权力和力量的中心。

所以本设计中建筑本身和基地规划都采用了向心式的构图。它被水环绕,并通过坡道或桥,来架构它作为壁垒的特性及与周用的关联。

16、入口选择

议会大厦的主入口选在南广场一侧。

而整个基地的主要轴线也自此开始。

左图为主入口一侧的台阶实景。

台阶宽阔宏伟,很好地衬托出了国民议会厅的庄严和威武。

而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及游客还可在此驻足休息,实为一利用率很高的公共空间。

左图为与主入口相连的南广场和广场大台阶。

17基地轴线

基地在构图上强调南北方向的主轴线。

除国民议会厅建筑主体本身的布局外,其从属元素——新月湖、广场、步行道、堡垒式构筑物等的分布都在形式上突出议会大厅的统领地位。

而这种手法体现了康对于秩序的出色把握。

18、内部联系

基地内部的建筑群之间也存在着丰富的联系——

议会大厅与周围建筑群的外立面都采用了几何形体的设计,使其在形式上达成统一。

议会大厦周围的建筑群形体上采用了与大厦形体某一部分相似的设计,使每一个独立的单体建筑既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保证了整体的有机性。

秘书旅馆则采用四个圆柱相连的外形设计,与议会厅的祈祷厅相呼应。

从总统墓南部远眺,议会厅和总统墓采用的对称设计使两座建筑遥相呼应。

新月湖上的桥正对着议会厅总统广场花园一侧的入口。

议会厅北入口通过甬道连接着总统广场。

19、视角转换

从总统墓看议会厅

自东南方看过去,议会厅主入口连接着祈祷厅,远处是部长旅馆。

20、基地绿化

基地内围绕新月湖和各种建筑群设有大量的花园,草坪,并栽种了大量的热带乔木、灌木及花卉。

此举不仅针对孟加拉炎热的气候带来的高温起到了一定的降温效果,还可以衬托建筑主体,使其周围景观更优美并贴近自然。而且,以自然生动的绿色作为色彩对比,更能够突出议会厅建筑主体素净大气的造型。

左侧所列图片为基地之中的绿化实景拍摄。

即使是阴天,也无损于郁郁葱葱的草坪的生机盎然。令人惊叹!

21、基地水文

议会大厦和相邻建筑群均环绕着人工湖布置。

由于所选基地处于低洼地势,易受洪水侵袭,为避免水流横潦之苦,所以采用传统而简便的解决办法——挖取土方以架高建筑物.巧妙地形成一片低洼池,做成人工湖 新月湖。建筑物就这样被放在水中。

左侧是基地中的水体实景。

水环境不仅增加了基地景观的观赏性,也可以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同时给人们提供了活动的场所。

由于建筑坐落在水中,因此建筑入口与南广场通过石桥相连。

这种空间过渡使建筑的外部空间更具有趣味性。

建筑周围围绕的水环境,使其在夜晚灯光的照射下显示出绚丽的光影效果。

光影流转,如梦如诗,夜晚的国民议会厅顿时呈现出与白天截然不同的独特气质,令人无比沉醉……

(三)、基地动线分析

1、周边道路

议会大厅处于湖水环抱之中,其周围多为绿地、广场等,营造了宁静、开阔的环境氛围。周边道路较长且宽阔,数量较少,由此有效地与周边市井相隔离,更显示出了它的庄严,肃穆。

议会大厦是国家权力威严的象征,所以大部分直通建筑的周边道路很少准许非政府车辆通行。(黄色区域为禁区。政府人员居住在区域内的河岸上。

2、车行流线

由于人员流通的严格限制,这里的车流量比较少,一般仅限于政府人员行车或贵重外宾等,停车位接仅限于官员住宅附近与宽敞的道路两侧。黄色的是行车流线,黄色区域为部分公共停车区域。

行车出入口在基地的东南、西侧并且避开了主干道的交叉口,有效地避免造成交通拥堵。

3、人行流线

由于行车数量较少,且大部分多为政府车辆或官员车辆,没有做分流的必要,所以道路是人车合流组织的。流线也属于环通式的变异,行车畅通,选择性较强,减少了回车空间。

议会大厦的主入口设在南侧,因而使得而南端成为动线比较活跃的地段。

大量的步行人群在入口外的广场集结,与车辆动线相分离。

黄色圈内是广场及行人动线。

4、分层流线

广场分为上下两层,两层均与主体建筑向通,流通通畅。广场面积广阔,便于人流的集散,视野开阔。

上层中心部分是直通建筑出入口的广场,到达广场则有多条流线可以选择。为连通各自居住区域和连接车行动线,来自三个方向的踏步在中央广场汇集,人流顺畅,有很强的集合感、开敞感。

下层无特定出入口,行人可以通过立面上的圆拱进入其中,圆拱则依照一定的秩序分布于广场东、西、北侧,以及槽型走廊中,行人可从各个方向进入下层。

5、圆顶空间

大体量的圆拱和平顶更给人震撼的同时,也与议会大厦主体的“方圆”形式和庞大体量相呼应。

行人在其中徜徉、休憩,活动比较自由,互不干扰,交通顺畅。

6、光影动线

与上层的开敞相比,下层的光影变化要丰富得多,黑暗中偶遇的强光更给人变幻的感受。这使动线走道更具生动性,在满足动线要求的同时更给人深刻的印象,创造出一种神圣的召唤感。

7、综合动线

从广场的上下层均可进入建筑主体,出入便捷,也可以将不同人流相分离。走廊架在湖面上,与自然相融合。

三、李安博部分:

(一)、建筑内部动线分析

总体流线分析

动线轴线分析

垂直交通分析

入口分析

各层流线分析

细部流线分析

1、总体流线分析

由于建筑整体的空间体量为以圆柱体量为中心的环绕集中式,所以整体流线布置为环绕与放射相结合,这样就使建筑体量关系与交通关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2、动线轴线分析

建筑由主入口---议会大厅---次入口大厅构成主轴线,成为组织建筑动线体系的主要枝干

休息区 餐饮区作为次轴线布置明确,引导性强

3、垂直交通分析

建筑主垂直交通空间在入口大厅两侧,人流可通过楼梯上至234层,也可通过平台进入各层房间。

楼梯形式极富动感,装饰性强,充分发挥了楼梯在建筑中的雕塑性作用

议会大厅入口处的剪刀式楼梯有效的解决了人流量大,流向多的问题,且外形轻巧美观。

4、入口分析

议会大厦的主次入口分布在建筑主体两侧,入口处作为整个建筑的交通集中点,人流量较大,且为参观者留下第一印象的重要空间。

议会大厦的入口是其设计的精华之一,清真寺体块向外延伸,使入口更加明确

30m左右的入口桥将游客由外部开阔的环境中带入达卡国际议会厅这座庞大的体量中,它中和了建筑物和城市之间的冲突,仿佛将游客由一处风景带入了另一处风景,使建筑物与周围空间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

北入口通向北侧花园,为次入口,次入口大厅为银行邮局营业厅等服务设施,极富装饰性的楼梯使参观者对此部分交通流线一目了然,尽头的玻璃幕墙也对建筑轴线起到了暗示作用

5、细部流线分析

主入口侧面有通往办公室的桥,使工作人员更为方便

弧线走道与直线楼梯相结合,使上下层部分通高,在空间变化上更为丰富,使人能够看到下层的活动

办公室为建筑发射体量的主要功能空间,一般设内侧走廊,办公人员可通过建筑外的单独通道和办公区的特设楼梯,走廊进行活动,较为方便独立

议会大厅在大厅周围布置了休息室,卫生间等房间,再外侧的环廊设置了通往上层的楼梯

(二)、功能分析

总体功能概述

功能气泡图

内外分区

动静分区

平面功能分布示意

剖面功能分布示意

议会大厅功能分析

其他公共空间分析

1、总体功能概述

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随着新的构筑方式释放了大量的空间,解放了设计师的思维,使得空间设计开始以功能构成为起始变量。特别是讲求清晰功能分区的公共建筑,这一思路更被无数设计师所推崇。

达卡议会大厦的设计从头至尾贯穿了这一原则,并将其演绎为“人与建筑的和谐”。

于是,让我们就顺着路易康的思路,体会孟加拉达卡议会大厦精妙的功能和空间组织设计。

路易康的作品往往将空间分为“服务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

2、内外分区

对内

休息区

图书阅览区

办公区

餐饮区

娱乐区

对外

门厅

议会大厅

清真寺

3、动静分区

达卡议会大厦的动静分区手法非常成熟,虽然建筑体量巨大,动静的合理分区却使建筑物主体秩序井然。

门厅

议会大厅

娱乐区

清真寺

图书阅览区

办公区

休息区

服务区

分布在建筑主体四周的静区办公区域与中间动区议会大厅由具有艺术美感的通高墙相隔,使动与静秩序地分离开来

一层入口大厅为动区,二层清真寺为静区,二者虽然相连却又相对独立

东西两侧的餐饮,娱乐区作为动区则与中间体量无高墙相隔,紧密相联,适应了功能上的需要

4、剖面功能示意

由建筑在每侧垂直方向上的功能布局可以发现许多巧妙的空间处理

西侧

休息区

办公区

室外花园

委员,记者,议员的休息室不但在平面上与各层办公空间有很好的相接,还与下层的花园上下对应,可供欣赏

东侧

餐饮区

休息区

娱乐区

东侧基本为对内空间,娱乐,休闲,餐饮上下层布置,形成功能串,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5、议会大厅功能分析

议会大厅为整个建筑功能的核心部分,因此有必要着重分析其功能布置手法

议会大厅处理为通高

周边房间围绕其进行布置,合理有序

议会大厅为整个建筑功能的核心部分,因此有必要着重分析其功能布置手法

议会大厅一层,中间u形区域为国家议会成员座位,为最主要的区域;演讲台、贵宾席的设置则布置在议会成员席位前方,四周的五个放射式区域供来宾较多时使用。

议会大厅的二层为公众、妇女、记者的坐席,出口为南侧入口桥的上桥,这样通过上下两层分别进入观众席和议会席实现了两类人流的分离

6、其他公共空间功能分析

清真寺与中庭间由楼梯,楼梯井,浴室相连,既产生了距离又互相联系,北侧体量还布置了卫生间等房间

清真寺与中庭间由楼梯,楼梯井,浴室相连,既产生了距离又互相联系,北侧体量还布置了卫生间等房间

清真寺两侧的采光井不但解决了采光问题,也使体块形式更具美感

通高

达卡议会大厦有很多通高的公共空间,公 共空间通高似乎已经成为当今公共建筑设计的共有标准,其有时是显而易见的:更良好的采光结构,更优秀的通风环境——最重要的是,通高营造出的大气宏伟的空间结构

清真寺两侧的采光井不但解决了采光问题,也使体块形式更具美感

(三)、空间手法分析

总述

抽象几何图形在

建筑中的使用

路易康的光空间

角形空间

 "I believe firmly that we will become even more attuned to qualities that exist in the spaces, that 'want to be' - qualities that transcend function and circumstance."

  Louis I. Kahn.

1、总述

孟加拉达卡议会大厦集中式的空间组合方式,由一几个附属空间体快围绕

一个占核心位置的中心空间构成,构图十分稳定,凝聚性强,形状相对比较规则,以使周围空间规则地集结在

周边组合中的次要空间各自体量相当,关于互成45

度的四条轴线对称。

中央议会厅周围有两个

层次的辅助空间,一是

八角形八边向外延伸的

办公室,二是独立性更

强的办公楼,休息,餐

饮娱乐,祈祷厅等。

大厦整体构图由两条主轴线,其他体量沿主轴线进行对称生成,简洁有序,十分符合设计师现代而极具理性的风格

建筑并非完全对称设计,主入口处的清真寺体量实际与建筑主轴线有15度左右的偏差

这种处理不但巧妙地打破了建筑完全对称的格局,使建筑整体更具活力同时也将清真寺这一特殊功能强调出来

2、抽象几何空间元素的使用

路易康往往以一些简单几何形作为空间构图的""

设计师的设计草图充满了圆和三角,这样大量的抽象几何元素使建筑无论在形式上和功能上都充满了现代的美感

祈祷厅有四个巨大的圆形采光洞,并配以方格网状窗框,阳光沿之洒下,产生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氛围

3、路易康的光空间

路易康在设计中对光线的变化的运用十分高超,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

屋顶,立面等处圆形洞口的处理将光线以较为活泼的方式引入,也增强了建筑立面的层次感

建筑内部圆形和条形的开洞增强了通风与采光,也使人在室内通过墙体向外看时更具趣味性

由丰富的几何形洞口构成的室内墙面产生了大量有趣的灰空间,并通过光影的变化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暗示

巨大的采光井两侧开圆洞,顶棚为方洞,与整体风格统一,并在变化不失秩序,为了避免向上看洞口导致眩光的情况出现,设计师在窗洞上添加了方格天窗

4、角形空间的利用

三角形的通高采光井实现了对角形空间的合理利用,并使建筑外观更为美观

四、结语——永恒的力量

我们三人通过多种渠道查询了方方面面的资料,对康本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当我们领会了他的理念之时,我们原本与他在时空中相隔很远的灵魂一下变得能够彼此相通;在面对那一张张草图时,我们不知不觉地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去感悟,去分析,去体会。

这是一种很美妙的感受,虽然建筑师远去了,但他留下的建筑就是他永恒的生命,无论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它作为永恒的印记都不会被磨灭——虽然,使用它的人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它,永远默默地矗立。

康为了孟加拉耗尽了他最后一丝心力,国民议会厅也成为了他永恒的绝唱,他无憾而逝。我们希望今后有一天,自己也能同样留下永远造福后人的绝唱,无悔地离去……

于我们而言,150页左右的幻灯片是我们三个的心血之作,其中的字字句句不知看过多少遍早已烂熟于心;

但是, 于老师而言,从头到尾看完却是不小的工作量。更何况要看三个班那么多组。 所以,最后的最后,我们感谢您的耐心,感谢您聆听我们尚显稚嫩的分析,这已经是对于我们这群热爱建筑的孩子莫大的支持。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51a37f0941ea76e58fa04ee.html

《公共建筑分析 孟加拉达卡国民议会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