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北师大版

发布时间:2018-04-12 23:27: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掌握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及作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措施及作用。理解积极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必要性,一些重要概念,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在农村带来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时代感和理论性,教学难度大。在教学过程应注意了以下两点:一要要兼了政治学科和日常生活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渗透,突出用历史思维来看今天政治的学科特点,二要要突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历史就发生在今天的学生周围,教师应以新课改的精神,采取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自己分析、归纳知识,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方面,以讲为主,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知识点方面则以谈话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及作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措施及作用;

2.理解积极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必要性,一些重要概念,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3.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在农村带来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4.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

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采取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自己分析、归纳知识,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

教学难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激情阶段:

同学们,当你走进农村你会发现,许多地方的房子变高了,马路变宽了,

过去人们向往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不再是一首儿歌,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为什么二三十年前的儿歌在如今能成为现实呢? 

一、农村的改革

1.背景: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2.试点:1978年初,安徽、四川两省率先开始对农村政策进行大胆调整。

3.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影响: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

改革的背景

材料:

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经营管理体制。它过于集中,搞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长期停滞徘徊,到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是什么原因造成当时农村经济的落后?

人民公社体制 (农村改革的根本原因)

1978年的安徽发生了什么自然灾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4c650c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b.html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北师大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