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浮沉雨打萍 - 《末代皇帝》人物评析

发布时间:2016-05-05 13:38: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身世浮沉雨打萍——《末代皇帝》人物评析

《末代皇帝》是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全力合作的关于中国的西方电影。作为一部史诗般的电影,影片将溥仪的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放在时代的大命运中,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沉浮以及溥仪在那个时代的裹挟前进下的身不由己,影片始终以一种悲悯的眼光展现溥仪的人生经历,让观影者在不知觉中投去同情和理解。下面我将以影片中的主要人物为分析对象,解析溥仪传奇的人生历程。

1、溥仪——身世浮沉雨打萍

溥仪的人物分析以年龄段来划分为五个时期。

(1)溥仪幼年时期

影片的片头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和中国红,有浓郁的东方气息。因为影片采用的是自然光线拍摄,给人的真实感是现在的一些影片所无法相提并论的,我们看电影就好像真的回到那个时代。影片使用现在和过去交叉剪辑,形成两条故事线,有一种命运的交错感。影片音乐和色彩运用给影片笼罩一层阴霾的情绪,预示着人物的悲剧性命运。

溥仪第一次进宫,导演将场景选在晚上,环境气氛加重了悲怆感,溥仪被强制抱进宫时还是一个3岁的孩童,他就像一个离开父母的孩子一样撒娇的哭泣,可是他却不知道他的一生将就此改变。慈禧在临死前,叫溥仪靠近她身边,溥仪就是不知事的孩童所表现一样,并不惧怕权威,在恢宏森严的宫殿里甩着他的手套走来走去打量着陌生的一切,展现了儿童的天真好奇。对于慈禧所讲,他将成为皇帝,紫禁城唯一的男人的特殊高贵完全不理解也不在意,相反只是一脸天真看着慈禧。我们不能责怪他,他只是一个无法选择自己出生命运的孩子而已,所有的一切只不过是别人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强加给他的。

在太监给溥仪洗澡时,他问他是真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太监说当然,他就开始用水浇太监们。他以后肆无忌惮的行为背后无不是因为其他人的纵容。在登基大典之日,他百无聊赖的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上,他的小与龙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他走出宫殿,众人向他下跪,在紫禁城内,他是至高无上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以后养成为我独尊的性格。所以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溥仪一生的个性就是在这个特定的制度下养成的,他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已。当所有人都在跪拜他时,他却无所顾忌的走来走去新奇的看着一切,这就是一种嘲弄,他是无知的孩童,他们只是要他做一个傀儡,而这个孩童也并不把一切放在眼里。溥仪在一位大臣那里得到蟋蟀,这里的蟋蟀是有象征意义的,蟋蟀又叫“百日虫”,每年夏季出生,秋后死亡。用无意发现蟋蟀,暗示着晚清命数的短暂。 

(2)溥仪童年时期

溥仪的母亲在七年后的第一次带溥杰来看溥仪,溥杰送给溥仪风筝,溥仪的母亲泪流满面,都从侧面凸显的溥仪人生的悲哀,不能享受父母的爱,兄弟姐妹的陪伴,他是多么的孤独。他是最孤独的孩子“他是天下唯一不能走出自己家门的孩子。当他带领溥杰转圈时,太监们围绕着他俩转圈,就像舞台小丑的表演一样可笑,同样也是溥仪所处环境的可笑之处,明明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的统治权,一群人却还要溥仪陪着他们演着戏。此时溥仪乖张的个性已凸显。当溥仪第一次退位时,他喃喃的说,我一点也不明白,这是真实性写照,十岁左右的溥仪对于动荡的中国的局势怎么明白,而此时奶妈的离去对于溥仪来说是一个打击,当他奔跑最赶奶妈时,镜头下他与空旷宏大的宫殿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看似至高无上,其实他什么也不能做主。

(3)溥仪青年时期

这是溥仪开始成长的时期,他遇到了他的老师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庄世顿,他们第一次见面是以一次长久的握手相笑开始的。庄世顿教给溥仪做人的准则,送给他自行车,当溥仪母亲去世时,溥仪将他养的小老鼠砸向大门,他的精神极度痛苦,庄士敦给溥仪安慰劝解。溥仪开始想去牛津大学,但是他无法逃跑,他听从庄士敦的建议结婚。但他的爱情也是不自由的,选婉容做皇后也不是自愿的。

(4)溥仪成年时期

溥仪在庄士敦的鼓舞下,溥仪减掉自己的辫子,决心在宫内进行改革,但是一把大火让他的改革之梦破碎,溥仪将宫里的太监全部赶走,溥仪废除了延续了800多年的太监制度。后来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在城门外,这是他自三岁以来第一次能出紫禁城,城门外的骆驼一如他第一次进宫时,此时却有一种物是人非沧桑之感。之后溥仪逃到天津的公馆,他还是想着复辟,天真的认为日本人是为了他好,他由于养尊处优惯了,变得贪图享乐。在日本人的邀请下,溥仪到了在满洲国,登上满洲帝国皇帝,此时他还是做着复辟的春秋大梦,但是他溥仪却没有什么能力,所以溥仪只不过是一个庸人。日本不过是为了利用他,制造日满亲和的假象,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溥仪不过是一个堵住外界质疑声的工具,掩盖日本的侵略罪行,溥仪彻彻底底成为一个傀儡。

(5)溥仪老年时期

二战后,溥仪被苏军俘获成为战犯。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被送回中国抚顺的战犯管理所,在管理所的这十年是溥仪解析自己思想和自我更正的十年,在管理所所长的教导下溥仪学会了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影片最后年迈的溥仪走进曾经登基的大殿,他从龙椅下拿出曾经装蟋蟀的盒子给红领巾,一只蟋蟀从里面钻出来,这只蟋蟀见证了50多年的沧桑巨变。当红领巾回头,溥仪却消失了,消失在漫漫时间长河里,他的一生见证了这个时代的沧桑巨变。

二、庄世顿——溥仪的人生导师

庄世顿是对溥仪影响最深的人,对于溥仪来说亦师亦友。庄士敦总是耐心细致的说教,给溥仪讲诉西方神秘传奇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溥仪一直要去牛津大学的原因。庄士敦为溥仪保守小老鼠的秘密,送他自行车,教他做人的道理。之后溥仪改革减掉辫子也是受庄士敦的影响。当溥仪戴眼镜问题上,庄士敦与内务总管激烈争辩,当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时,庄士敦还在想通过大英使馆帮助溥仪寻求政治避难。他根据溥仪的前半生撰写了《紫禁城的黄昏》,影片就是根据这本书和溥仪的自传改编的。

3、婉容、文绣

婉容作为溥仪的皇后,新婚之日她对溥仪说“我们做一对现代夫妻吧”,体现她是受西方婚姻观的影响新时期女性。而作为女性她是不幸的,她不能选择自己的婚姻,而且这段婚姻的对象还是溥仪,她命运就添上了悲剧色彩。她在溥仪选择去东北时极力阻挠,说明她对局势有自己的看法,她在溥仪再次称帝时的失态,说明她明白溥仪不过是日本人的傀儡,她比溥仪能更加看清时局。最后婉容出轨、吸大烟,侧面反映了伪满洲国制作大烟对人民的残害。婉容孩子出生就死亡是她精神崩溃的原因,最后她疯了,落得如此悲惨的境地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哀。

文绣是一位值得称道的新时期女性,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一直都排在婉容后面,结婚时她比婉容先进宫,只是为了迎接第二天进宫的婉容,在天津的公馆时,溥仪和婉容在舞池里跳舞,是别人眼中的恩爱夫妻,而她显得多余。当溥仪不再是一夫多妻制的皇帝时,她毅然离去,成了历史上唯一敢和皇上离婚的人,充分展示了她的洒脱个性。

   
  

4、战犯管理所所长——领路人

管理所所长是帮助溥仪解剖自己思想,改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的好老师。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当审问官对他恶语相向时,所长在一旁劝解;当溥仪仍然为我独尊的享受着其他人对他的服侍时,所长帮助他改正,帮助学会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当溥仪自暴自弃胡乱承认自己知道日本的活人细菌实验时,他将溥仪骂醒,最后溥仪在管理所改造后得到特赦,后来成为一名花匠,管理所所长给了溥仪重生。后来溥仪在文革时,所长被批斗,溥仪站出来替所长辩解,称所长是好老师、好人,证明所长对溥仪影响深远。

总结:《末代皇帝》导演选择了独特的视角,将溥仪的一生放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去演绎。他的一生三起三落,三次称帝三次退位,导演始终以悲悯的眼光去诠释溥仪的一生,影片中的每个人物的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命运都是时代产物,在历史的大潮下,个人的力量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任何人都不过是历史的牺牲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4bf0a1c6f1aff00bfd51e71.html

《身世浮沉雨打萍 - 《末代皇帝》人物评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