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2018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发布时间:2020-04-30 08:31: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湖北省鄂州2018届高三毕业生第三次模拟考试

考试时间:2018年5月25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环球科学》年度创新榜发布了,毫无悬念,华为又出现在本土企业创新榜中。在中国本土企业创新的闪耀群星中,华为应该是最亮的那颗。过去一年,华为研发投入超过600亿元,排名全球第八。华为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就几乎占中国大陆地区所有企业研发总投入的5%,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华为位居全球第二。与此相对应的是,华为2016年销售收入达5200亿元。华为崛起,获得了国际同行中“CEO杀手”称谓,个个为之侧目,不敢掉以轻心。

可是,华为感觉良好吗?肯定不是,我们看到领军人物任正非如履薄冰,对于华为创新的前景,任正非最经典的叙述是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他在发言中这样说道:“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

那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一次隆重大会。任正非这样发言,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他还说道:“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会后,任正非的“无人区”、“困境”、“迷航”等,都成了报道的热词,引起科技界热议。

严格说来,中国科技企业乃至整个科技界的创新,还远没有全面进入一骑绝尘、环顾左右不见对手的无人区。智能手机方面,华为前面还有苹果和三星;在芯片领域,华为还在紧追高通。但以中国科技发展的态势,中国科技在某些领域从跟随到进入领跑的情况,已经出现,将来会越来越多,最终形成常态。这个时候,任正非首先想到无人区里如何创新,就像当年在华为顺境中想到冬天一样,是未雨绸缪的前瞻性思考,也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应有的思考。

从跟随到领跑,再到进入创新的无人区,应该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时候,需要的不仅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渐进性创新,更多是需要源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否则,随时有可能被别人重新超越。华为对此应该是清醒的,数字通信、互联网、手机、计算机芯片,这些华为公司今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都不是华为发明,也不是中国人发明。所以,任正非们感到前途茫茫和危机是正常反应;如果感觉不到,那才是真正的危机。

怎么在无人区创新?怎么让中国不断涌现源泉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这可能是中国科技界今天和未来的重大课题。创新最关键的要素是人和环境。无人区创新,对人和环境的要求也应该高很多。想象一下在珠穆朗玛峰顶和宇宙深空探险的情况吧,那可能是无人区创新最形象逼真的场景。在那样的条件下,需要身体素质和勇气都超人的探险者。同样的,在无人区创新的科技人员,科学素质应该也不同于一般人,而且,同样需要勇气。无人区的创新环境,也可以用珠峰探险者和宇航员的装备来类比,只有在精心打造的特殊环境的保障下,他们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存与成功。同样,努力为在无人区创新的科技工作者营造一流环境作为保障,是必须的。

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先生在谈到创新的环境时这样概括道: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遵循科学规律和维护科研规范;规范科学精神和学术民主;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和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

周光召先生列举出的关于创新环境的诸多因素,应该是对无人区创新环境的最低要求。

还有一点不能不说,无人区创新,探索者常常处于任正非所说的“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三无状态,失败的风险大大增加,怎么对待可能的失败?任正非自己给出了答案: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未来的探索本来就没有“失败”这个名词。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

对的。今天和未来在无人区奋斗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无论成败,他们都是英雄。

(选自《环球科学》陈宗周《无人区创新》有册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的是(   )

A.获得了国际同行“CEO杀手”称谓的华为,是中国本土企业创新群星中最亮的那颗。

B.华为在过去一年里研发投入几乎占中国大陆所有企业研发总投入的5%,所以在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华为位居全球第二。

C.华为研发投入600亿元,销售收入达5200亿元,让同行巨头们个个侧目,不敢掉以轻心。

D.无人区既是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也是创新的领跑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崛起的华为为例,运用例证、引证、喻证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企业的创新问题。

B.全文以华为耀眼的成绩开篇,引入华为的危机意识,接着论述了如何解决危机以及在此过程中应有的态度。

C.文章以近一半文字,论述了创新所需要的条件。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遵循科学规律和维护科研规范等,是无人区创新环境的起码要求。

D.创新不仅需要有科学素养和勇气超群的科技人员,更需要有保障的特殊环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科技工作者未雨绸缪、高瞻性的思考,促使中国科技在某些领域已经出现从跟随进入领跑的情况。

B.源泉头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是全新的创新,而华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都不是自主研发,所以任正非感到前途茫茫。

C.华为只有在精心打造的特殊环境的保障下,科技工作者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存与成功。科技工作者如果拥有探索者和宇航员的装备,就可以成功。

D.探索有可能失败,但在无人区奋斗的科技工作者,无论成败,都是英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美哉,葛店

站在广场上,远远眺望着矗立在风雨中的葛仙楼,古朴古香的檀木、灰瓦红墙的建筑、不时传入耳际的钟声,把四周装点得禅意盎然。暮春,江南,四月。风细柳斜斜,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在葛仙台,怎么也触摸不到烟雨落花的浓浓春意,一切竟如此澹泊。五十多级的台阶,拾级而上只须片刻,可我并不想前去打搅这仙风道骨的高人,当葛洪仕进报国的一念放下,便万般从容。人生何处不青山?心若安然,他乡即吾乡,处处是归途。葛洪结缘葛店,葛店因葛洪而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积淀起厚重的历史感和深邃感。作为一个外乡人,葛洪不孤独。

同样,远在城南公墓己然安息的老市长不孤独。一九八九年的春天,安静的小城处处诉说着春天的故事,鄂州迎来了开放兴市的春天。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时代的巨潮中应运而生,葛店也得以接力她原本厚重的文明史,1.2平方公里的试验区瞬间燃起改革开放的火光。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星火燎原,你看着崛起在你眼前的新城,一不小心震惊了世界的葛店,你会特别怀想那一群点燃火种的时代弄潮儿。

 知名作家叶贤恩在《鄂州通览》中还原了这样一个感人的瞬间:其时,昌灿要我和他组织听取情况反馈,商量对策。跟我们一起的几个秘书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都感到磨得没有办法,一面抄写材料,一面瞌睡来把笔弄丢了,都浑然不觉,就这样,大家通宵达旦地工作了三天三夜。每每读到这里,心里隐隐作痛,敬意油然而生。葛店的每一片土地,不知留下他们多少深深浅浅的印记,就像走走停停的日后注定让人回味的幸福时光。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葛店以轰然作响的时代跫音,以最亮眼的鄂州速度,致敬了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挥洒青春热血的男儿。生者当慰,逝者当息。葛店,你不枉一片苦心孤诣,不负一段青春芳华,我为你自豪。

今天,我和一群采风的文友老师走近你,对于我这样一个后生愚辈而言,你如此陌生,又如此熟悉。你在江之南,我在江之北。二十年前学生时代的那次偶遇,仿佛是为二十年后的重逢注脚。那个漆黑的夜晚,除了机器厂房里传出的轰鸣声,我找不到万家灯火里融融的温情。如今,当我踏上这片热土,亲近你的每一寸肌肤,梳理你的每一个细节,仿佛也是在走上属于自己的归途。眼前随处可见的一幢幢高大雄伟的建筑装点起你明媚的笑容,不远处建筑工地上的庞大地基,次第显影,泼墨挥豪出你的宏伟布局和宏大手笔,一声一声的叮当声像在召唤这个崭新的时代,又像是在诉说奋斗者的艰辛。宽敞干净的马路上,人潮涌动,夏家榜前,葛仙楼上,游人如织,紫菱湖畔的花儿开得正艳,杜家山上的青青漫草染绿了大片大片的山坡,久违的布谷鸟的叫声,响彻葛店的天空,给四月播下奋斗的希望,也播下耕耘的幸福,葛洪花园广场上不知名的孩子,是谁,把一尾纸鸢放飞?葛店,你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你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你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出深沉内敛的光芒,有如陈年的老酒,把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曾经的筚路蓝缕,曾经无数暗夜里的迷茫彷徨,都化作了如今的华丽蜕变,冲天一鸣。

每一次与你携手同行,都是惊喜,都是收获。这不,华师大附小、光谷外校来了,同济医院光谷分院来了,希尔顿、恒大、纽宾凯来了,武汉地铁11号线来了……短短的几年,在你的身上发生了惊天巨变。遥想当年,只有几十家小规模企业的你,如今己有500多家现代化集团公司入驻,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材料、现代电子商务己成为龙头支柱产业,中部电子商务总部基地正呼之欲出。你的昨天被一群热血男儿奠基,你的今天正被亿万不辞辛苦劬劳的创业者抒写,你的明天,我有理由相信,将被无数俊杰风流接力传承。湛湛青天,朗朗乾坤,盛世华年,作为你时代跨越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何其有幸,何等自豪!美哉,我的葛店,美哉,我的美好时代!

在四月的葛店,你的内心总会被一种东西牵引,春未老,诗酒趁年华吧!

                                                    (选自《江南风》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采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视角,既深情回顾了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昨天,又描绘了当下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成就。

B.文章提及知名作家叶贤恩在《鄂州通览》中的感人细节,意在突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诞生的艰辛和不易。

C.本文着力描绘了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表达了对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由衷的赞美和热爱,但作者籍此赞美当下这个美好的时代,则偏离了文章主旨。

D.在语言表达上,文章注重长短句、整散句的有机结合,同时,叠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5、文章题为“美哉,葛店”,请结合全文,探究“美”的丰富内涵。(5分)

                                                                               

                                                                                

6、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特点。(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一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 2017年2月23日)
材料二
    在娱乐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中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
                                           (摘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9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
B.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
C.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得略逊一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多贬低,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5分)
A.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
B.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性,材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
C .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就是因为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
E.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
9、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沈炯,字礼明,吴兴武康人也。炯少有隽才,为当时所重。景之难,吴郡太守袁君正入援京师,以炯监郡。京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遣使召炯,委以书记之任。炯固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炯解衣将就戮,碍于路间桑树,乃更牵往他所,或遽救之,仅而获免。子仙爱其才,终逼之令掌书记。及子仙为王僧辩所败,僧辩素闻其名,于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铁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及简文遇害,四方岳牧皆上表于江陵劝进,僧辩令炯制表,其文甚工,当时莫有逮者。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侯景平,梁元帝愍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县侯,邑五百户。僧辩为司徒,以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荆州陷,为西魏所虏,魏人甚礼之,授炯仪同三司。炯以母老在东,恒思归国,恐魏人爱其文才而留之,恒闭门却扫,无所交游。时有文章,随即弃毁,不令流布。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高祖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中丞如故。以母老表请归养,诏不许。文帝嗣位,又表乞归。诏答曰:“寻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得所,并无废也。”初,高祖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用,欲宠贵之。会王琳入寇大雷,留异拥据东境,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解中丞,加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合徒众。以疾卒于吴中,时年五十九。文帝闻之,即日举哀,并遣吊祭,赠侍中,谥曰恭子。                 

(节选自《南史·沈炯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B.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C.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D.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掌书记,全名节度掌书记,唐景龙元年设置,秩为从八品,类似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的记室参军,为掌管一路军政、民政机关之机要秘书。全名节度掌书记。

B.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很虚的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

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D.尊累,古代对他人家属的敬称,文中指沈炯的母亲。古代对他人母亲的敬称还有“令堂”“尊堂”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侯景发动叛乱,京城陷落,侯景将领宋子仙据守吴兴,遣使臣召沈炯,沈炯称病坚决推辞,侯景下令斩他,幸亏子仙惜爱其才,最后逼迫他任掌书记。

B.荆州陷落时,沈炯被西魏虏获,魏人以厚礼相待,授炯仪同三司。沈炯因老母在东土,常想归国,又担心西魏人惜爱其才而挽留他,总是闭门谢客,无任何交往。

C.高祖曾称道沈炯宜辅佐朝政,军政大事,沈炯大多参与谋划,文帝又重用他,想让他得到荣华富贵。恰逢王琳寇掠大雷,留异盘踞东境,文帝想让沈炯因事立功,便解除他中丞一职,加任明威将军,派回乡里,招募徒众。

D.沈炯因病于吴中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文帝听到噩耗,即日举朝哀悼,并遣使祭吊,追赠侍中,谥曰恭子。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子仙为王僧辩所败,僧辩素闻其名,于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铁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

                                                                               

(2)侯景平,梁元帝愍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县侯,邑五百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太常引》,词牌名。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光无限,词人诗兴大发,挥笔写下这首词,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怀。

B.“金波”指月亮金色的光波,“飞镜又重磨”是说月亮像新磨过的铜镜一样明亮。这两句都采用借代的手法写出月的特点。

C.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D.“被白发欺人奈何”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嫦娥白发苍苍怎么还欺负我?表达了自己虚度光阴,不能实现理想的痛苦。

E.词的下片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15、“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这句很精彩,请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5分)

(1)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指出如今的太学生们“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这与作者当年“_______________”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味深长。

(2)在《己亥杂诗》中,龚自珍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句子是“                                  ”。

(3)《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 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网购中,手机等半大不小的物件在配送过程中经常遗失,可见监管是个大问题。

时当五月,气温逐渐升高,高考日益迫近。高三学生个个从容应对,积极复习备考,目不窥园。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确保治理公款吃喝效果的持久性,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之,这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沁园春·长沙》是诗人毛泽东的优秀诗作,实际上是诗人改造旧世界的宣言书,但诗人寓动于静,寓张于驰,其锋藏而不露,其势抛砖引玉,其词雅而不激。

笑星全和、全力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我总搞不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经常张冠李戴。

教育部日前宣布,将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很多在线学习者拍手称快,这样一来,名师们的课可以在家里听了。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分)

A.他竟然勃然大怒、当场发飙,十分无礼地出言不逊,把我们的谦虚当作笑柄,狠狠地损了我们一顿。

B.对于我们这些从未离开过家的人来说,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思乡之曲,思念之作。

C.“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些经典话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古老美丽的传说也无不透出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敬。

D.部分国企中退休后收入高于退休前收入的现象将会阻碍延迟退休展开的进度,因此,应展开与延迟退休相应的制度改革。

19.下列各句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B.你的文稿,我已看见,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D.咱们分手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如何才能揭开梦的神私面鈔?可以肯定的是,          ,即如果我们不知道大脑如何记忆,就不会知晓我们为何做梦。那什么是记忆呢?科学上,人们给“记忆 ”下了十分洋气的定义——“           ”,但可笑的是人们既不知道记忆的信息如何编码,也不知道如何储存,更不知道如何提取。但是,科学释梦     ___     ,因为记忆和梦之间一定有着必然关联。

21、下面是一位记者釆访楹联专家李某的开头部分,请从下列所提供的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将这段话补充完整。只填序号。(5分)

李老师您好,感谢您能      接受我的采访。拿到您这本关于对联故事的      ,想着您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我一定好好      !看您书里写的行业联我很感兴趣,比如这副写医生的“      ,      ",我觉得里面充满了文化元素,您能给大家解读一下吗?

A.有幸     B.拨冗      C.大作      D.拙作      E.笑纳     F.惠存     

G.珍藏     K.碧水竞舟十里欢    L.橘井挹泉滋蕙香      M.杏林分种逢春茂 

N.艾人驱瘴千门乐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一场讲座中,用神话故事来解读中华民族的信仰特征:“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面对末日洪水,我们躲在诺亚方舟,他们的祖先大禹战胜了洪水;太阳神是绝对的权威,而中国的夸父却因为太阳太热去逐日,要摘下太阳,虽然他最后累死了;在另一个故事里后羿终于将太阳射了下来。”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是如何理解的。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


鄂州高中五月三模测试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应该是最亮的那颗”。B强加因果。C偷换概念“华为崛起,个个为之侧目,不敢掉以轻心”。
2、D项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
2、C是打比方的喻体,而不是实指。

4、C偏离了文章主旨,理解错误。

5、答案解析:厚重的人文底蕴美。与葛店结下不解之缘的葛洪,抛头颅洒热血的夏家榜烈士,在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过程中,挥洒青春汗水的男儿,为葛店积淀起浓浓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美。二十年的时间,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鳞次栉比的高楼,宽敞干净的马路,合理宏伟的布局,是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飞速发展的生动见证,给人以美的深深畅想。亮丽夺目的科技、产业美。同济医院光谷分院,希尔顿等入驻,武汉地铁11号线的建设,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因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龙头支柱产业构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饱含深情的讴歌赞美。文章讴歌了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二十年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并赞美了当下这个美好的时代。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答案不强求一致,类似表述,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散文的标题往往承载了比小说标题更多的语义内涵,也是命题的热点,而散文标题意蕴探究和散文标题作用分析题极易混淆,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文学类文本散文,并籍此回顾梳理相关知识点。

6、答案解析:运用了比喻(把建筑工地上发出的叮当声比着召唤崭新时代的声音和奋斗者艰辛的诉说声)、拟人(赋予描写对象以人的情感,比如,眼前高大雄伟的建筑装点起你明媚的笑容、泼墨挥豪出你的宏伟布局和宏大手笔等)的手法描写景物,形象生动,饶有趣味。从视觉(眼前所见的建筑物、庞大的地基等)、听觉(建筑工地上的叮当声、布谷鸟的叫声)描写景物,视听结合,形象具体可感,如临其境。由近及远,从眼前的建筑物、庞大的地基到马路上的人潮,夏家榜、葛仙楼上的游人,再到紫菱湖畔的花儿、杜家山上的青青漫草,远近结合,使得景物描写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每小点两分,如从动静结合、高低结合、移步换景法、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命题意图:重文本内容轻文本形式是不争的事实,而描写相较于记叙、议论、抒情而言,是散文中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描写技巧、描写角度、描写作用,并由此延伸拓展到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温习。

7、C(A项,“都认为……有过 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B项,“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D项,材料二“多贬低”不准确,应为“褒中有贬”。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8、B E (A项,“仍持怀疑态度”错误。c项,“就是因为它有广泛的受众基础”过于片面。D项,“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

9、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弥补节目的不足: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于“朗读”本身。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进《朗读者》。

10、C

11、B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

12、A 子仙大怒,下令斩他.沈炯脱衣就戮,因路间桑树碍事,便牵移他处,有人及时救他,沈炯才获免。子仙惜爱其才,最后逼迫他任掌书记。

13(1)子仙被王僧辩击败后,僧辩素闻其名,在军中悬赏找到他,僧辩给找到他者铁钱十万,从此军中有关征召、声讨等军用文书都出自沈炯之手。(“为……所”“购”“羽檄”各1分,句意2分)

(2)侯景乱平,梁元帝怜悯他妻儿都遭杀害,特封为原乡县侯,食邑五百户。(“平”“愍”“婴戮”各1分,句意2分)
译文:

沈炯少时才智出众,为当世所推重。侯景发动叛乱,吴郡太守袁君正援助京师,让沈炯监郡,京城陷落,侯景将领宋子仙据守吴兴,遣使臣召沈炯,委以书记之职。沈炯称病坚决推辞,子仙大怒,下令斩他.沈炯脱衣就戮,因路间桑树碍事,便牵移他处,有人及时救他,沈炯才获免。子仙惜爱其才,最后逼迫他任掌书记。子仙被王僧辩击败后,僧辩素闻其名,在军中悬赏找到他,僧辩给找到他者铁钱十万,从此军中有关征召、声讨等军用文书都出自沈炯之手。简文帝被杀后,地方百官都上表江陵,劝萧绎即位,僧辩令沈炯写奏表,表文辞精深,当时没人与他匹敌。高祖率兵南下,与僧辩在白茅湾会师,于是登坛立盟誓,沈炯撰写盟文,侯景东逃至吴郡,捉到沈炯的妻子虞氏,儿子沈行简,都被杀,沈炯的弟弟带着老母出逃获救。侯景乱平,梁元帝怜悯他妻儿都遭杀害,特封为原乡县侯,食邑五百户。僧辩任司徒时,以沈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召他任给事黄门侍郎,兼尚书左丞。荆州陷落,沈炯被西魏虏获,魏人以厚礼相待,授炯仪同三司。沈炯因老母在东土,常想归国,又担心西魏人惜爱其才而挽留他,总是闭门谢客,无任何交往。沈炯时常写些文章,随即毁掉,不让流传。他曾独自行经汉武帝通天台,写表奏启武帝,陈述自己思母归国之心。奏毕,当夜沈炯梦见皇上居所,禁卫森严,沈炯便讲述自己的真情,听见有人说:“很舍不得放你回去,不知何时可以再见。”不几天,沈炯便同王克等人一道获免东归。高祖受禅称帝,加任通直散骑常侍,御史中丞职务不变。沈炯以母老上奏表请求回家侍养,诏令不许。文帝继位,沈炯又上表请求回家,下诏答复:“不久敕令有司去迎取令堂,让卿在公在私都得其所,全都不必耽搁。”当初,高祖曾称道沈炯宜辅佐朝政,军政大事,沈炯大多参与谋划,文帝又重用他,想让他得到荣华富贵。恰逢王琳寇掠大雷,留异盘踞东境,文帝想让沈炯因事立功,便解除他中丞一职,加任明威将军,派回乡里,招募徒众。沈炯因病于吴中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文帝听到噩耗,即日举朝哀悼,并遣使祭吊,追赠侍中,谥曰恭子。

14、 B D(B项“借代”错,应该为比喻。D项“说嫦娥白发苍苍怎么还欺负我”错,这里应是我披着白发,我的白发不断地长,像在欺负我。)

15、“斫去”是砍掉的意思。“婆娑”是指月宫桂树上摇晃的枝叶。“清光”指月亮清亮的光辉,象征光明。(2分)“桂婆娑”这里采用借喻的手法,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2分)“斫去桂婆娑”既表达作者对南宋朝中议和派打击抗金志士,破坏恢复事业的憎恨,又表明了要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的决心。这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耐人寻味,也更有诗意。(2分)

16、(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7、 C  (半大不小:指未到成年但已不是儿童的年龄。使用错误。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使用正确。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用正确抛砖引玉:常用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使用错误。张冠李戴: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使用正确。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使用错误。)

18、 D  ( A.“十分无礼”就是“不逊”,重复。B.缺主语,去掉“对于……来说”C.搭配不当,“话语是……美德”)

19、C

20、没有记忆就不会有梦, “信息的编码、储存与提取” 必须从破解记忆之谜开始。

21、B; C; G; M; L.(5分。每处1分。)

22、【作文原始材料】

哈佛果然是世界一等一大学,就教授解读咱们国家关于信仰问题的论调,实在是太有深度。哈佛教授: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一个民族特征,却让他们屹立至今。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一场讲座中,向台下近千名学生分享、解读中国神话故事,并不下十次用激情的语调总结中国神话故事的内核:中华民族特征。在他的情绪带动下,现场氛围一直热血高涨。他说:“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这就是区别,他们用这样的故事告诫后代,与自然作斗争!”(钻木取火) “面对末日洪水,我们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中国人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看吧,仍然是斗争,与灾难作斗争!”(大禹治水)“如果你们去读一下中国神话,你会觉得他们的故事很不可思议,抛开故事情节,找到神话里表现的文化核心,你就会发现,只有两个字:抗争!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却把山搬开了(愚公移山)!可惜,这样的精神内核,我们的神话里却不存在,我们的神话是听从神的安排。” “每个国家都有太阳神的传说,在部落时代,太阳神有着绝对的权威,纵览所有太阳神的神话你会发现,只有中国人的神话里有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有一个人因为太阳太热,就去追太阳,想要把太阳摘下来(夸父追日)。当然,最后他累死了——我听到很多人在笑,这太遗憾了,因为你们笑这个人不自量力,正是证明了你们没有挑战困难的意识。但是中国的神话里,人们把他当做英雄来传颂,因为他敢于和看起来难以战胜的力量作斗争。在另一个故事里,他们终于把太阳射下来了(后羿射日),中国人的祖先用这样的故事告诉后代:可以输,但不能屈服。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勇于抗争的精神已经成为遗传基因,他们自己意识不到,但会像祖先一样坚强。因此你们现在再想到中国人倔强的不服输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 大卫教授的讲座视频被传到社交网站上后,引起国外网友热烈讨论。 “一个女孩被大海淹死了,她化作一只鸟复活,想要把海填平——这就是抗争!”(精卫填海) “一个人因为挑战天帝的神威被砍下了头,可他没死,而是挥舞着斧子继续斗争!”(刑天)不得不说,这位大卫.查普曼教授解读中国神话的角度很新颖,也十分到位。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是靠着不断与自然、灾难、环境作斗争才延续到现在,但有几个人想到过,中国人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斗争精神是如何保持下来的?每个民族的神话都有自己的烙印,但你见过哪个民族的神话里有我们这么多战天斗地的抗争故事?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的就是要生存就得靠自己,不能靠苍天。这比“神爱世人”听起来残酷,但非常现实。我们从小听到大,并口口相传给下一代的这些神话故事,体现的绝不仅是故事那么简单。每个文明在初期都是有神论,但唯独我们的文明不畏惧神,也许正因为我们深刻理解老子的那句话,所以我们的祖先从不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神的眷顾,也因此,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呵呵,没信仰的民族能存续5000年吗?实际上,勇于抗争,不怕输,更不会服,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我们的信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4867c2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f.html

《湖北省鄂州2018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