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2-09-29 20:16: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调研报告

目: 苏联解体后中国发展

姓名(学号):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间: 2012.04.05 -2012.05.25

本:

摘要

19世纪马克思创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一来,虽然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却从未在某一个国家实践,再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叶分别得以在两个伟大的国家实践,那就是中国和前苏联(就是现在的俄罗斯)。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却使两个国家走上了不同的命运!

20世纪的钟声敲响了资本-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战鼓!列宁看到了帝国主义的危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才是就万民于水火的济世良方。

当沙皇俄国屡败与东方小国、败于土耳其;当国内民怨沸腾,人民已看不到尊贵的沙皇的时候,列宁领导的共产党人起义,迅速执掌了国家政权。从此一个超级大国应运而生!他一度领导着苏联向着超级大国走过了了风雨的72年!就在1991年拥有1800万党员的苏联解体了!东欧剧变了!

在苏联解体和先前将原苏联各共和国维系在一起的纽带不断脱裂的情况下, 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即苏联解体的情形是否会在中国重演。菲迪南的文章概述了原苏联与中国这两个共产党大国之间的重大差异和经济与政治改革前后的不同情况。它认为, 原苏联出现的民族分裂国家解体的局面, 在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然而, 中国也面临着与原苏联相似的一些问题。因此这就需要采取决定性的行动。目前, 中国领导人从苏联的急剧变化中吸取教训, 正设法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护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而此时的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继续也将长久地书写着世界的历史,辉煌地走下去。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剧变,共产主义,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为什么苏联解体?

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不是单个原因所形成的结果而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但是究其原因就像是下象棋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任何过程的结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个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1)。

苏联剧变的原因在于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2)。斯大林苏联模式的弊端。

1. 高度的个人集权,在党与国家政治中缺乏民主。斯大林时期,苏共成为中央集权的政党,这样,苏共的领导家长制,就把列宁的各种党内民主破坏殆尽了。

2. 严重破坏法制,滥杀无辜。斯大林用残酷手段清洗和消灭任何一个政治反对派,实行个人独裁。

3. 党包揽一切,苏维埃其实就是俄共一个有名无实的形式。

4. ;联盟制的国家实际成了单一制的国家。

5. 长期忽视党内建设。

6. 在对外政策与对国际政策中推行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

7. 其次在经济方面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经济体制与单一所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因此只有对这些体制加以改革才能实现苏联的复兴。

正如邓小平所说“只有对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彻底的改革,人们才能信任我们,信任党和社会主义”。(3)苏联也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大国梦!

第二章. 共产党会不会从此像巨星陨落?

1991年苏联解体(立陶宛1990311 格鲁吉亚:199149 爱沙尼亚:1991820 拉脱维亚:1991821 亚美尼亚:1991823 乌克兰:1991824 白俄罗斯:1991825 摩尔多瓦:1991827 阿塞拜疆:1991830 乌兹别克斯坦:1991831 吉尔吉斯斯坦:1991831 塔吉克斯坦:199199 土库曼斯坦:19911027

哈萨克斯坦:19911216 俄罗斯:19911225日)

以后,世界各地的共产党纷纷失去了其在国内的领导地位。似乎也标志着共产主义走入了发展的低谷!那么此时共产党会不会从此巨星陨落呢?

在苏联解体以后,各地的共产党纷纷对自己的路线和未来发展做出了深刻的反思,虽然这其中的好多国家失去了共产党执政的位置,但是历史是进步的,历史是给人以深刻教训的!

这其中的中国共产党就深刻汲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和中共领导人明智的领导使中国得以蓬勃地发展。从1991年以来中国的发展表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是不会如苏联解体一样巨星陨落的!

自苏联解体以后世界上就仅仅有5个社会主义国家了,即中国、越南、朝鲜、老挝、古巴,这5个国家都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由共产党执政,但党的名称不一样。中国、越南、古巴是共产党,朝鲜是劳动党,老挝是人民革命党。

除了上述五个国家外,也还有一些国家因为共产党或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政党通过选举上台后,也推行社会主义政策,但这不能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性质,这类国家有委内瑞拉!

虽然在世界上仅仅只有5个社会主义国家了,虽然只有中国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中独树一帜,但是共产主义的力量远远超越了他的数量!

中国会象苏联那样解体吗?苏联解体的情形在中国会重演吗? 从近期来看, 答案是否定的。在80 年代, 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与苏联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差。中国民众中也没有出现对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感到普遍不满的现象。从物质生活条件看, 目前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要比过去好得多。也许政府将年均10 % 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到6 写左右的计划, 对于一直期望生活水平能不断提高的老百姓来说, 会引起一些不安和不满。但是, 这种情况并不会持续太久。一些省份地区象广东省, 它仍然会按前几年的速度发展本地经济的。

8 0 年代中国推行的改革战略也比苏联更为成功。它把经济改革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尽管

个别领导人在一些场合提出了推动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必须进行政治改革, 但政治改革一直被认为是第二位的。例如, 邓小平就坚持认为, 2 0 4 9 ,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 0 周年以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要实行直接选举是不可能的。虽然]9 89 年发生了一连串的事件, 中国仍在努力推动它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而苏联则不同, 1 9 8 7 年苏共中央一月全会上, 戈尔巴乔夫被迫把政治改革放在经济改革之前, 把前者作为推动后者的前提。其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目前没有迹象表明, 中国政府会容忍或放任象苏联出现的那种“ 民主运动” ,也没有一种强有力的社会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苏联的解体和出现的混乱, 对于中国内部那些持过于激进改革主张的人来说, 无疑是一种警告。还值得注意的是, 中国领导人不象原苏联领导人那样, 将他们之间在改革步骤上的分歧公诸于众。在苏联, 诸如此类的分歧的逐步公开化, 是促使社会民主情绪公开爆发出来的重要因素, 党不再是铁板一块的组织,党内的争论变成了社会的争论。同样, 无论从中国的外部还是内部来看, 中国共产党内也存在着一些分歧。但是, 在中共领导层内有一个苏联至少是勃列日涅夫死后所没有的情况, 那就是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领导人依然健在并拥有最终的权威。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 中国没有象_______叶利钦这样的人物。也就是说, 一位前苏共领导人, 因其在执政党中的地位而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而后又转向背离了自己的党成为一名反对派领导人。叶利钦利用他在党内的地位从事反对党的活动。苏联社会主义的瓦解所带来的一个影响是, 出于对可能发生混乱的担心, 中国领导人认为, 避免分歧扩大、防止党内分裂是至关重要的。19 916 , 3 名在1 9 8 9 6 月后被解职的中央书记处成员复出, 并担任3 个政府部门的副部长,便是一例。因此, 无论在政治体制、关键的政策以及问题的解决办法方面, 中国都力图避免出现苏联那样的情况。

从农村来说, 农业在中国比在苏联更为重要, 一方面原因是中国人口中农业人口比例大, 另一方面原因是中国一直存在着粮食短缺的阴影。因此, 政府把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80 年代初开始的农村改革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因为中国人口中大约有50 %的人以土地为生, 他们是政府所依赖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再拿价格改革来说, 中国

侧重推行最基本的物价改革, 这比苏联做得更好。中国还在使它的经济向市场和外部世界进一步地开放。由此可见, 中国经济改革的实际政策设计比苏联更为成功。改革方案设计的主导思想即是“ 务实” 和“ 可行” 。不管怎么说, 政策的目标就是促进经济发展。因此, 中国领导人为过去十年的改革成就而感到鼓舞, 并希望它们能成为整个体制改革继续下去的基础。

就经济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保持每年8%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在2008年经济危机中中国所表现出来的活力,远远超出了世界的预料!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朝着胡锦涛总书记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下,快速地奔向小康社会,快速奔向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因此共产党是领导中国进步、奔向幸福,前途一片光明的党派。虽然俄共犹如巨星陨落一般从此跌落下去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必将长久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第三章. 中国的发展之路

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奋斗不已.他不仅反复阐明了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性,而且初步设计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同时为寻找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作出了可贵的探索.虽然毛泽东在晚年偏离了正确航向,导致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挫折,但他仍不愧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拨开迷雾,找准航向,以大气磅礴的胆识和勇气,站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土地上,重新规划了中国未来的宏伟蓝图,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邓小平不愧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作为中国现代化道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领路人,为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展开了气势恢弘的战略谋划.总之,该文较为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三代领导人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对它们作了一定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它们之间继承与创新的内在逻辑关系,且对三代领导人在现代化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作了一个总体性评价.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在中国面临着严俊的国内外挑战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启动了我国现代化的历史巨轮;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富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使我国走向了快速发展之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解决了经济落后,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瑰宝。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做了深入具体的研究后,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发展道路、发展战略等问题上的论述把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同时,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是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只能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解决.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杂局势,我们党把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总揽全局的关键,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当然,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统一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举措,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是在各个社会阶层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步骤和途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气,中国社会正在逐步向法治国家迈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思想,为有效解决中国的地区差异和实现社会的全面繁荣和进步提供了有效的方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是中国在知识经济时代不甘落后的重大举措;"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是我党致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目的;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更体现了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眼界.尤其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为我们党提供了自身建设的规范和经后努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中国必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巨大的利益,逐步走向更加繁荣的明天,拥有更加灿烂的前景。(4

胡锦涛的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和思路,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大观,使中国走上了经济平稳发展的基本道路!

总之在国家领导人强有力的带领下,中国慢慢走向了伟大的复兴之路。复兴之路不仅长远而且有着艰难的任务,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主义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章. 对苏联解体后中国发展的小结

在苏联解体的戈尔巴乔夫因素和戈前时期因素的相互关系上,前者是直接原因,后者是根本原因。因为第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社会背景是苏联传统体制特别是传统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政治蕴育着深刻的危机。第二,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社会各种矛盾的总爆发,而之所以爆发是因为在此以前矛盾已长期积累,达到只需一根导火线的程度。第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执行的是一条右倾路线,右是的反动,是因为的路线长期统治,造成的问题相当严重,以致于能让右倾路线祸国一时。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考虑,从解决根本问题的角度考虑,重点应是分析苏联解体的根源,分析传统体制的弊病,提出相应对策,确保国家统一和繁荣昌盛。

我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高度集中的党政体制,使联邦制国家体制有名无实;苏共和联盟中央垄断权力,使共和国失去实权;各种决定权集中于联盟中央,加盟共和国主权限于狭小范围;苏维埃在政治体制中地位下降和变形,使共和国的参政议政形式化;高度集中的党政体制使俄罗斯联邦、俄罗斯民族在联盟国家中占有特殊地位和领导地位,事实上的民族不平等依然存在。这种高度集中的党政体制与分权性质的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加之宪法关于加盟共和国享有主权和退盟权的规定,为各加盟共和国争取国家主权、脱离联盟中央积累了动因,提供了法律依据。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造成共和国失去经济决策权;资源归属、企业隶属、产品物资和财政收支高度集中于中央,共和国既无权也无力综合发展地区经济;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布局按照全国的地区专业化分工进行,造成许多共和国经济殖民地化,结构单一、生产落后、生活低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经济建设只有一个积极性,束缚了地方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这一切形成了共和国经济主权要求和民族分离的历史根源。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发展的一切动因不是产生于体制内,而是来自体制外。生产的目的是完成国家计划,体制内没有形成满足人民需要的运行机制;产权虚位造成体制本身缺乏内在动力,企业经营和劳动者的动力不在体制内,而来自外部动员;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竞争,阉割了体制的效率机制,形成数量型经济和耗费型经济。由此产生这种体制的致命性弊端就是阻碍科技进步,尤其不适应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导致经济发展粗放经营,经济结构比例失衡,产业级次严重落后。这一切造成苏联经济长期存在短缺性经济危机,经过长期的效率下降,最后爆发衰退性经济危机。苏联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并与西方发达国家形成巨大反差,这就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中国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屈辱史之后,重新从东方站起来了,他的站立标志着古老东方从此走向了又一步腾飞之路。

在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遭受金融危机之际,中国依旧保持着稳步的经济发展,这样中国就慢慢赶上了资本主义前进的步伐。缩小了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无论何时,我们只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能把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向新的台阶,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在现在两会之际我们更要牢牢跟紧党的策划与步伐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把建设伟大、富强、文明、繁荣的社会主义事业、作为我们新时代青年的终极目标。这样才能慢慢实现中国的强国之梦。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1991年版 人民出版社 322

2)路南泉、黄宗良、郑异凡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2010年第一版 新华出版社 1180

(3) 《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 1983年版 人民出版社 333

4 《百度百科》 中国的发展之路

5)《苏联解体的情形会在中国重演吗?〔英〕彼得·。菲迪南著 俞晓, 编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4142afc770bf78a65295432.html

《苏联解体后中国的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