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教学反思3篇

发布时间:2020-06-25 03:59: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黄道婆教学反思3篇

反思

----论技工教育的现实问题与未来

【摘 要】随着技工培训事业的发展,有很多问题摆在每一个从业人员面前。例如我们的职业操守、学生的素质、教学方法、人才的培养、职业培训的前途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达成共识、坚定信心,共同开创职业培训的春天。

【关键词】爱职业 懂学生 创教法 育人才 迎未来 善反思

导论

如果从一九五四年《劳动部关于技工学校暂行办法草案》算起,我国的技工专业教育已经逾六十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技工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伴随着国家改革的进程,技工教育也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作为劳动部门主管的技工学校,一直是技工培养的主力军,但随着教育制度、用工制度的不断改革,我们正承受着来至于社会、用人单位、其它职业培训主体的严峻挑战。在困难面前是止步不前退避三舍,还是迎难而上力求突破,是摆在全体技工战线教职工面前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正确地评价我们的学校、我们自己、我们的学生,理清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思路,都是值得深深反思的问题。反思让我们获取新的知识,反思让我们认识真理,反思使我们看清我们的优势及不足,反思更好地帮助我们改善自我。只有在思想上达到统一,行动上才能步调一致,在新形势及新要求下,充分调动每一个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切实的反思我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使我们的技工教育走在时代的前沿。

反思一、我们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

技校教师同隶属于传统教育系统的教师相比,由于办学的历史沿革,往往很多人来至于其它的专业技术领域,之前没有相应的师范类知识的学习与积淀,没有经过严格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也许有些人从来没有想过要当一名技校教师,但出于各种原因走上了教师岗位,对于我们的职业究竟有多少认识,特别是在同传统教育系统教师相比之下,处于劣势地位的我们还能否坚守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职业就尤其需要反思了。

反思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不是一句空洞的话,也不是几句口号式的提问和表态,他关系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对我们教职员工的职业素质的全面拷问。

如果我们真的热爱自己的职业,就应该在自身的进步与修养上下大功夫,兼修内外,严于律己,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能力面,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教学研讨;而不是我会什么就讲什么考什么,停留在那个只是经由常规的论证而非严格的考核所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上止步不前,沾沾自喜,有种车到码头人到站的感觉。而是努力的向“双师型”的标准靠拢,向高标准看齐,力求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在同一过程里展开,使自己对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有足够的驾驭力。把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理念牢牢铭刻在自己心中。

如果我们真的热爱自己的职业,就应该不轻易的推卸责任,最轻描淡写的处理问题。不要过分的区分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只要是在工作中,我们就应该既是领导又是群众,既是教师还是班主任,既是教学的主力军也还应该是学校工作的辅助人员。遇到问题不要转移甚至退避,要将问题的处理与解决放在自己这一关作为第一原则,而不是很轻易地就推给了领导、干部、班主任等其他责任人或者部门,为自己寻找合理与不合理的开脱理由。

如果我们真的热爱自己的职业,就应该正确对待与理解我们的学生。不可否认我们施教的对象有相当一部分厌学情绪严重,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道德与法制观点淡薄,缺少对他人的关爱与理解,有时甚至是有点讨人嫌,但他们毕竟还没有完全成年,在这个阶段表现出的问题是完全可以融解的。当你为学生的不礼貌行为感到愤怒的时候,不防把他当成一个你情绪暂时失控的孩子;当你的劝诫和提醒又一次无功而返的时候,不防再一次的尝试劝诫和提醒;深切理解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老师的真正含义,多一点耐心,少一丝烦燥,用最恰当的方式、最贴切的语言来和我们的对象沟通,用最平易近人的态度、最善解人意的心灵去和学生做交流。

反思二、我们施教的对象是否是一群低素质的人

不可否认,我们施教的大部分同学,由于各种原因,中考失利,高考失第,经过层层筛选,最后选择了就读技工学校。由于在前阶段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处于落后的位置,其中或许还有一些比较顽劣的青少年,也不排除确有部分家长别无它法,最后只得选择将孩子送进技工学校。因此在普通人的眼中,甚至是在我们

的教职工中,有意或无意地把他们同素质低下划上了等号,或多或少的在我们评价的言语中流露出对其素质的无奈。

事实上评价一个人素质的高下,不能完全依靠的分数来划分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就我个人的认为,更应该从预判一个人将来的成长来考虑,某一个阶段表现出的异向性,不能作为评价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依据。事实上,更大的学校是在社会,我们培养的只不过是他们进入社会学校之前的一点预备知识与技能,完全没有理由将他们的素质进行预先的定义,所谓大浪滔尽始见金。从我们这些年毕业出去的同学看来,绝大部份人能在社会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能在各色种样的社会分工中进入自己的角色,是对素质低下论的有力反击。

例如我校1987级学生蒋涛,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校团支部书记,荆门市团市委书记,现任荆门市检查院纪委书记;1988级的学生黄继宁,毕业后工作勤奋,敢于钻研,在东光电子股份公司石英晶体振荡器、厚膜电路产品的开发与定型中作出卓越的贡献,成长为技术骨干,受到其单位的表彰,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刘伟同学工作踏实,善于团结同志,富于组织工作,被提拨为分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1989级学生李艺,综合素质突出,在校期间学生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毕业后在省电视台的招考中脱颖而出,现为湖北电视台播音员;1990级学生徐国珍,毕业后分配至工厂,从一个普通生产线上的操作工成长为4404厂人力资源部的主管;1996级学生李阳,在广州生产实习期间表现突出,被厂方留下并重用,现为质量控制主管;xx级学生胡孝林在外出务工期间,虚心学习,敢于钻研,回乡后创办了自己的模具厂,资产几百万;xx年学生郑磊虽然仅仅在苏州华硕电脑集团工作不到一年,就被评为优秀员工,受到集团嘉奖并给我校发来贺信;xx级同学乔盼盼从学校毕业后在荆门市605研究所工作,虽然是一名女同学,仍然积极上进,刻苦钻研,迅速成长为数控加工的骨干力量??

他们这些人,仅仅是我校毕业生中的一些代表,从他们在校期间的表现以及后来的成长看,我们完全可以说他们不仅不是低素质的人,甚至应该是素质很高的人。更重要的是,从我们不完全的统计看,我们的毕业生多年来在用人单位受到好评,能够完成单位和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务,鲜有违法乱纪,甚至是走向人民的对立面的个案。即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工作能力一般,业绩不突出,没有做出什么杰出的贡献,工作平凡,默默无闻,但这和素质低下没有丝毫关系,完全不能划等号,丝毫也动摇不了他们是合格甚至是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事实。

他们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能胜任一般的工作要求,在校期间我们就没有理由对他们的素质过分的悲观。相反我们应该理解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性、顽劣性,正确的加以引导,特别是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群体,在前面的文化知识学习中往往相对落后,接受的赞誉就相对较少,所以对他们在技工学习中作出的点滴成绩与进步就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与表扬,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自卑与不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材观,改进学习的方式与方法,强调理论知识的铺垫与专业技能的突出,一点也不妨碍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某方面的技能人材甚至是技能专家,成长为一个高素质的劳动者。

我们应该借各种场合与机会,大力宣扬他们中的佼佼者,在社会上广泛树立技校毕业生的良好形象。使我们的学生充满自信地走在街上,和其它同年龄的学生一样,他们的前途也是光明的,他们的整体素质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许多有天才的学生,本来就是以动手见长,要让他们不再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不再觉得是与大学无缘的人;不再觉得是与受人尊重的岗位无关的人;不再觉得是与优厚待遇相距遥远的人;不再觉得自己是没有成长空间的人。相反,要让他们觉得技校教育以独特的方式为他们的后续工作与学习做好了铺垫,是一种成长成材的方式之一。也许将来的某一天他们就会成为家喻户晓的技能大师,心灵手巧的发明家,某个行业的杰出能手。

反思三、我们的教法是否得当

虽然我们的技工教育独立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甚至是并不录属于 __门主管,但还是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子。

我们的培养模式是否显著地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配套、教学的实施、技能的培养诸方面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科学塑材;在经意与不经意间,我们是否开设了与培养目标联系不够紧密的课程内容,甚至是因人设岗、因人开课;我们是否在课时的分配上切实突出了技能为第一目标,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线。

我们是否在常年的教学中满足于一种固定的模式,缺少创新的教法与学法,执教的能力是否在与时俱进逐年提高;驾驭与控制教材的能力,在理论与实践间是否游刃有余,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是否还是沿用了“填鸭式”的教法而疏于对学生的感受与认知能力的分析,有没有认真的站在学生角度审视自己的教法,把学生的情况分个子丑寅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每次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是全员达到还是个别达到;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是否率先就做到,起到了表率与模范作用;

有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共同探讨我们的教学活动,而是满足于一般的教研形式与方法。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有没有真正的走出校门,详实地了解职业市场的需求与技术发展方向,我们引入了多少前沿的技术,是把它当成揽客的“招牌”还是真正的“下酒菜”。我们添置的设备是否高效地利用还是当成了摆设,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 __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作为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是否全面铺开,是否营造了真实的职业氛围,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教法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我们有没有在专业技能发展的同时也同样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提高。全体教职工是否牢牢锁住了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这个点,重视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思想注入新的内容,一切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只有人才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身体各方面优质,职业教育才不辱使命,职业教育才能生存和发展,职业之花才开得灿烂。

反思四、我们是否能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回顾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不但有象祖冲之、张衡、沈括、李时珍、孙思藐等伟大的科学家,也有象老子、孔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智者,还有象工匠祖师的鲁班、纺纱织棉的黄道婆、活字印刷的毕升、赵州桥的李春,开山制水的李冰等世代相咏的能工巨匠。至于那些如诗如画的亭台楼阁,气势恢宏的皇家宫殿,美轮美奂的石窟造像,人类奇迹的万里长城,有多少能工巧匠付诸了毕生的心血已不可计数。也许我们随便拆下一根木头,就有一位传奇匠人的造亭故事;挪开城墙的砖头,就有一位土木工程的巨匠向我们讲述他们奋斗成才的历史。抚摸前辈的指纹,我们力量倍增;倾听巨匠的心声,我们信心实足!历史由劳动者创造,任何时候都有他们表演的舞台。

历史如此,现实又何尝不是如此。xx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一书就记录了一大群现代的能工巧匠。其中“工人专家”李斌,加工中心操作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赛获得者就是一名标准的技校毕业生;“模具新秀”李凯军是来至中国一汽技工学校维修钳工专业的技校毕业生;“金牌工人”许振超也不过是只有初中学历的一名皮

主备教师: 杨秀清时间: xx年 3月6日

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360addb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d.html

《黄道婆教学反思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