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突围:180师在朝鲜

发布时间:2018-03-29 09:11: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凤凰大视野】生死突围:180师在朝鲜

01 生死突圍:180師在朝鮮

上甘嶺、長津湖、鐵原阻擊戰、萬歲軍,這些都是因爲朝鮮戰爭而閃耀的名字,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同樣是發生在朝鮮戰場,這些故事的光芒就比不上那些著名的勝仗,甚至它可以說是一次罕見的失敗。那是在1951年春夏之交第五次戰役當中,志願軍第六十軍的180師身陷重圍,最後該師被俘4000多人,傷亡3000多人,僅有師直機關帶著少量幸存者突圍成功。一個師成建制的被打散了,這在我軍戰史上也幷不多見,有人拿它和長征時候中央紅軍的湘江之戰、抗戰時候皖南事變的雲嶺之戰、還有解放戰爭時候的金門之戰幷稱爲是四大失利。後來更有傳言說,在這場戰鬥當中180師全師覆滅、軍旗被繳,幾十年來謠言不斷,也迷霧重重。那麽180師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麽,而這失利背後的真相到底又是怎樣?

(在經過前四次戰役的零敲碎打之後,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正在制訂一個宏大的全新作戰計劃,他準備以三個兵團、十一個軍的兵力正面攻擊聯合國軍【圖1】,試圖消滅敵人幾個師,挫敗其仁川登陸計劃,奪回戰場主動權)

戰場的命令,對于士兵而言等于信任,是說到就做到的事情,而士兵的信任對于指揮來說是一份責任,是要爲生命而考慮,要對多數人負責。面對精良裝備的美軍,只有戰前動員和打倒敵人的信念還是遠遠不够的,志願軍的指揮官們也深深地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在朝鮮戰爭之前的十多年的戰鬥裏,解放軍在武器裝備上一直沒有什麽優勢,但是在戰術上有一整套摸索出來的作戰體系,比如說其中大迂回、大包圍這樣的戰術曾經爲解放軍獲得了巨大的勝利。而今天的這套戰術,又用到了朝鮮的戰場上,當美軍的飛機還在朝鮮天空飛翔的時候,山林間的志願軍們已經悄悄的按照計劃前進了。

1951422日,第五次戰役打響。根據志願軍司令部安排,180師頂在前方,深入美軍腹地,十五軍在左翼,六十三軍在右翼,分爲三個梯隊以三角的形式在地圖上呈現凸字形,以三面各自照顧友軍又相互牽制敵方的形式往前推進。本來志願軍計劃以180師切斷美韓兩軍的聯繫,擋住西邊的美軍,保證東北和西邊的其他部隊集中包圍消滅韓國軍隊【圖3】,但在志願軍不歇不休的追擊下,美軍幷沒有嚴防死守,而是且戰且退。利用機械化優勢,作爲進攻箭頭的180師始終沒有追上美軍,包抄迂回也就無從談起,而追擊一周後,志願軍的糧食彈藥已經出現問題了)

麥克阿瑟是一位被譽爲軍事奇才的五星上將,在經歷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他再一次參與朝鮮戰爭,而這位被美國人譽爲是民族驕傲的英雄,從一開始其實就沒有把志願軍真正放在眼裏。他曾經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表示說,美軍的空軍有絕對優勢,共産黨人要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他們的軍隊會損失一半。1950年的1124日,麥克阿瑟的豪言壯語被志願軍以殲敵美軍3.6萬餘人的結果而打碎了。杜魯門總統面對戰爭的局勢把麥克阿瑟撤職了,換上了冷靜沉穩、不苟言笑的李奇微,而這麽一換,美軍的行事風格立刻不同以往,戰場的氣氛也開始變得有點詭异了。

1951524日晚,180師接到撤退命令,但是根據志願軍司令部安排,第六十軍要擔任阻擊殿后任務,而司令部當時又幷不知道第六十軍的179181師已經被調到東面的第三兵團作爲補充,所以180師實際上承擔了一個軍的防守任務【圖4】。1951522日,左翼的第十五軍和右翼的第六十三軍因爲擔心人員擁擠問題提前撤退,而第六十軍對此毫不知情,180師立時陷入了深入腹地、無人照應的極度危險之中。

180師成了孤軍,沒有糧食,子彈也快打完了,更沒有前來支援的援軍,來自生理的饑餓和疲勞時時刻刻伴隨著他們。頭頂的大雨敲頭打腦地傾瀉,沖刷著脚下血迹斑斑的土地,遠處美軍的大炮、閃光彈、零星的槍聲還時不時地從黑暗中傳來,那麽接下來的180師到底該何去何從呢?

02 死突圍:180師在朝鮮

公元前342年,齊魏之爭,馬陵之戰,孫臏先使用圍魏救趙,迫使龐涓主力轉移,再使用减灶之法,使龐涓放鬆警惕進入孫臏預先設計好的包圍圈,魏軍大敗。然而在2300多年之後的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和美軍的第五次戰役當中,有一幕跟馬陵之戰格外相似,開始階段美軍一退再退,但是退得井然有序,追擊者是志願軍180師,表面上看是一馬當先沖在最前,而實際上只是跟著美軍的車輪在跑。從裝備上來說這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對抗,從謀略上來看,美軍似乎也在扮演孫臏的角色。志願軍180師遇到的絕境,像極了當年龐涓的處境。

180師一個月的追擊美軍未果,美軍却在這次的戰鬥中比之前更爲主動,他們用上了精銳部隊的全部家當:俯衝可達音速的F-86A戰鬥機、二戰時能幾乎不用維護,長期在前綫作戰的謝爾曼坦克、克制德軍虎式坦克而造的“潘興”坦克,還有一支可以隨時支援和突擊的特種摩托化步兵)

美軍的全面反擊在21日正式開始,彭德懷宣布全綫撤退的時間却是在22日。此時,美軍使得志願軍各個兵團、各個軍、各個師都亂了陣脚,有些部隊表現得有些自顧不暇,此時的180師陣地又處于最容易突破的中綫,突襲的美軍部隊又恰巧是美軍的主力。儘管是這樣,180師面對兵力幾乎十倍于己的美軍,依然足足堅守了兩天的時間,兩天的硬仗這也導致了180師的巨大傷亡,他們現在急需新的出路,而此時唯一能給他們指路的是第三兵團和第六十軍,他們能化解這次危機嗎?

(美軍的反擊開始後,牛曼尖兵3個小時就穿插20公里,搶占天險屏障昭陽江北岸渡口,企圖將剛剛取得東綫大捷的宋時輪兵團攔腰截斷,一舉包抄到滯留綫附近的第二十七軍、第十二軍背後,造成中綫的第十五軍、第六十軍右翼也徹底暴露【圖6】。1951523日,180師師長鄭其貴將遇敵情况彙報給六十軍軍部,而軍部又將情况彙報給第三兵團,就這樣整整一天,三八綫所有的志願軍部隊都在撤退,而180師却耽誤了寶貴的一天救命時間)

(據《抗美援朝戰爭史》第二卷中記載,1951523日,六十軍考慮到180師面臨的處境,也給180師做好了部署任務,幷在次日以兩種作戰方案致電第三兵團。但就在180師執行軍部命令時,六十軍又收到了第三兵團的電令,軍長韋杰在理解上出現偏差,誤以爲180師必須將兵團8000多名傷員運送到後方方可撤離,于是命令180師邊打邊收邊撤離,但實際上對于180師來說,這已經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戰爭形勢往往不斷在變化,戰場上的任何一個决策都可以决定一場戰役的勝敗,三國時期馬謖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勸告扎營于山上,以致于被切斷水源,致使軍心渙散,痛失街亭。而眼前180師的師長鄭其貴向上級彙報局勢却沒有能够及時地得到回復,前方的美軍又一步步的正在逼近,此時的鄭其貴該如何抉擇呢?這種情况下師長的决定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全師的命運,我們不妨來仔細看看,當時180師的處境以及師長鄭其貴的决定。

180師的前軍正在阻擊,後軍538團正在加緊運送傷員,到達漢江後,又發現美十軍的摩托化部隊已經占領了漢江的各個渡口和橋梁,538團及其他傷員只能鋌而走險,涉水而過。此時小滿剛過,雨水在朝鮮各個山脉彙聚至漢江,但志願軍也只能抬著傷員冒險通過)

三道軍令下來,使得180師也在北漢江南岸的各個陣地反復徘徊,三兵團和六十軍也看不到180師面對美軍各個部隊夾擊時的處境,180師的師長鄭其貴看著手底下的士兵們一個個的倒下,自身難保之餘還承擔著運送傷員的重任。儘管艱難無比,但他始終恪守著軍人的本分,那就是服從命令。從客觀上來說,這一系列行動極大地拖延了180師撤退的時間,正當一些士兵撤過漢江的時候却突然發現,又有一支美軍部隊擋在了前面,進無可進,退無可退,180師遇到了真正的生死抉擇的難題。

03 生死突圍:180師在朝鮮

英雄失勢,虎落平陽,這應該是文藝作品中最吸引人的橋段類型,對于小說、影視、戲曲來說,這樣的情節也容易製造懸念,吸引人們往下看。我們節目的主人公們,就正好面臨著這樣的大逆境,他們不是小說情節,而是實實在在的真實。在64年前的朝鮮戰場上,志願軍的六十軍180師由于突入過深,友軍提前撤退、通信故障等等多重因素同時出現,導致他們被美軍切斷孤立,眼看就面臨被全殲的滅頂之灾。要是寫小說,這個時候往往會有一個英雄站出來化解危機解除困境,而180師的陣營當中,會有這樣的人物出現嗎?

(面對地動山搖沒有縫隙的炮火,180師的士兵們陷入了一種深深的無奈,美軍就像一堵移動的高墻,壓迫著180師的士兵不得不往漢江邊轉移。180師直接面對的是美國第十軍,這是一支剛剛經歷二戰的王牌軍,一個師兩萬餘人,相當于志願軍兩個師的兵力,全現代化的裝備配置,飛機坦克大炮無一不齊。521日,彭德懷電令各部隊第五次戰役暫告結束,180師接到撤退命令是523日,就這樣,522180師與美陸戰一師競日對攻,主陣地反復易手)

在前幾天的複盤當中,我們一直專注于戰略和個體命運的交織講述,有一個人物被我們延後了出場時間,他就是180師的師長鄭其貴。其實從戰鬥的第一天開始,180師就在他的指揮之下東奔西突,他的職責基本上也就是遵照上級命令嚴格執行,表現不可謂不好。但是會打順風仗還不够,考驗一個戰場指揮官最合適的時機是危機,而現在就是萬難的時候,是幾千人命懸一綫的時候,作爲師長的鄭其貴,會做出怎樣的抉擇呢?鄭其貴是安徽人,早年參加紅軍,在幾十年的戰爭生涯當中一路從班長排長連長營長,一直做到團長師長,是從血與火的考驗當中成長起來的軍官,無論從實戰經驗到政治素養都是在嚴苛環境之下成長起來的。現在的180師上下,都在看著他的態度。

180師活動軌迹:523日淩晨,收到軍部命令準備撤退,整個白天師主力開始準備北渡北漢江,當天晚上,情况突變,三兵團急電各軍就地構築工事阻擊敵人。對于這個命令,鄭其貴也知道很難完成,也知道在漢江南岸背水一戰的危險,但他還是只能執行上級的命令。524日,美軍控制了北漢江渡口,180師三面受敵,六十軍軍部不得不電令180師撤過北漢江,繼續沿江布防,此時180師已經糧食耗盡。525日,180師偷渡北漢江,600多人被沖走。渡江之後,六十軍繼續電令180師一定要完成兵團交待的掩護轉移的任務,180師想走却走不了。面對赴死的决定,鄭其貴沒有猶豫,命令538團爲前衛,539團跟進,540團堅守陣地掩護,迅速向北沿公路進至馬坪裏【圖7】,占領有利地形阻擊敵人,掩護傷員撤退)

(其實若想活命,180師完全可以不沿北漢江布防,繼續北上便可與179師會合,即可迅速擺脫險境,但是鄭其貴和180師的戰士們爲了大局著想,還是選擇堅守陣地。可是當540團也完成了掩護任務後,軍裏又傳來命令,在原來陣地組織防禦,掩護兵團的十五軍、十二軍、六十軍五級機關近兩萬多傷員的撤退。由于沒有兵源和彈藥,180師申請突圍,上級的回答是固守待援。眼前更嚴重的危機是沒有糧食,部隊組織了征糧小分隊,但還是只能靠吃野草野菜爲生,其實在後方糧食物資是堆積如山的,但就是沒有辦法送到前綫)

在突圍的過程當中,其實早已經沒有了什麽體系,師團營連排各自之間基本上都是脫離的分割的,戰鬥力已經不復存在了。直到526日,六十軍軍部才給180師發出了命令,向西北方向突圍,到鷹峰集合。政委袁子欽補充電文說,讓180師放心,有部隊接應越過公路,馬坪裏以北鷹峰山下就是我軍陣地,堅信他們一定能勝利突出重圍。這道命令就像是黑夜裏看到的曙光,寒冷中燃起的篝火,鷹峰,這座不知名的山峰就成了180師的應許之地。

526日拂曉,180師在鄭其貴的指揮下分兩路突圍,山上的538團、540團、師直爲一路,突向鷹峰;山下的539團爲另一路朝鷹峰進發。但若要在鷹峰取得生機,百里之外的181師必須順利抵達鷹峰外圍策應作戰,另一方面,同樣在幾十公里外的179536團也必須成功抵達附近作爲接應,兩支友軍的行動將决定180師的命運。但軍裏最後考慮再三,又害怕派出179師、181師接應會使六十軍全軍覆沒,所以最終幷沒有派出部隊到鷹峰接應180師。527日,180師的兩路突圍隊伍以極大的傷亡代價抵達鷹峰山下,但等待他們的却是包圍的美軍)

連綿的夜雨澆透了180師所有人的身體,但最讓人絕望的還不是大雨,而是這苦苦追尋的希望之地鷹峰,不但沒有友軍的接應,等待他們的反而是早已經準備好的美軍,180師再一次陷入包圍當中。一切希望都破滅了,除了戰鬥,他們別無選擇,而對于兩軍的裝備差距,他們早已經漠不關心,對于無人支援那也不再重要,他們除了槍頭那截寒光凜凜的刺刀已經一無所有,他們明白這一次拔刀也許不會再有收刀入鞘的機會了。

04 生死突圍:180師在朝鮮

19501223日,在朝鮮戰爭清川江戰役之後,南韓部隊兵敗如山倒,授權指揮南韓部隊的美國陸軍中將沃克乘著吉普車,打算在三八綫重整戰綫,却不料在漢城北郊死于一場車禍。這位在二戰當中赫赫有名的將軍有一句名言:即使被敵軍擊退的時候,也要時常想著反擊,只有伺機反擊才能挫敗敵軍的鋒芒。半年之後的1951526日,第六十軍電令180師向西北突圍,向鷹峰集結,這一道電令仿佛給身處黑暗當中的180師亮出了指路明燈,激發出了他們驚人的力量,可是到達鷹峰之後迎接他們的却是美軍的再一次包圍。這個局面像極了沃克所說的場景,180師能做出有力的反擊嗎?

(在前往鷹峰之前,爲求迅速到達目的地,180師全部輕裝上陣,這也導致了鷹峰突圍戰异常慘烈,180師成規模的傷亡主要發生在這裏。527日,180師師部指揮所也被炸毀,180師與軍、兵團的聯繫也被切斷了)

電視劇《亮劍》的男主角李雲龍的原型,就是第三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因爲他敢打沒有命令的戰鬥,敢做沒有命令的决策,使得他在戰鬥當中往往能出其不意地克制對手。而180師的師長鄭其貴却和王近山的作戰風格相反,他更嚴謹,更忠于執行命令。我們無法評判指揮風格的高下與好壞,畢竟軍令如山,這也是古往今來所有軍人的鐵律,沒有一支鬆散的部隊可以取得常勝的偉業,但是從客觀效果上來看,忠于命令的鄭其貴似乎是把自己和部隊真的是帶到了危險當中。和大部隊處境相反的是,失聯的士兵肖德元通過對局面的觀察和分析,一次又一次避開了危機。隨著電臺被炸,不再有上級的命令傳來,180師上下會做出怎樣的舉動呢?

(在電臺被炸之前,鄭其貴也與180師各個主要幹部開過師黨委會,會上分析了突圍和堅守兩種方案的後果,均覺得機會渺茫,討論得不到結果。最後鄭其貴提出分散突圍的方案,用暗夜分股分路摸出包圍圈避開大傷亡的概率,向北分散突圍到伊川、鐵原方向【圖8】。然而這種分散突圍的方法雖然有效,但在師部却遭到了否决,鄭其貴只好電告軍部,軍部的命令還是集中突圍)

鄭其貴在最後以身試險,使他和三百多名戰士成功地突出了美軍的包圍,這種分散式突圍的方法在當時看起來顯得幷不光彩,以致于在戰後總結的時候,這種方法飽受批評。而事實上當年紅軍過湘江的時候采用集中突圍的方法,和國軍正面作戰導致傷亡慘重,後來的長征紅軍就是采用分散突圍的方法,却保留了隊伍的有生力量。先活下來,比什麽都重要。在這一次戰役當中還有一些人也因爲分散突圍而活命,肖德元和賴柏富,他們是和大部隊走散的單兵,而他們的逃亡故事充滿了傳奇,也飽含著機會。

戰爭場上的生存和勝利不是紙上談兵得來的,賴柏富依靠老馬識途,肖德元憑藉小組行動,硬是在死神面前搶回了一條命。戰後有各方評論說,如果180師更早地采用分散突圍的方法,說不定還能保留更多的生命。這種說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多的親歷者認爲,180師雖然犧牲了自己,但保住了大局,因爲他們成功地阻擋了美軍三四天的時間,給其他部隊留下了足够的回旋時間和空間。

05 生死突圍:180師在朝鮮

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結束之後,入朝的時候兵力爲11000多人的180師僅僅歸隊了4000多人,剩下的7000人當中戰鬥傷亡3000多人,還有部分士兵失踪、走散。而光是以絕對數字而論,其實跟以往不同階段的其他戰役相比,180師的戰鬥損失幷不是最慘重的,但是180師的這次失利爲什麽在戰後飽受批判,甚至連毛澤東也親自過問呢?原因是另一組數據。據戰後不完全統計,180師在第五次戰役當中全師有超過3900人被俘。失敗了不要緊,大不了重振旗鼓從頭再來,但是被俘的性質就不一樣了,裏面有太多的想像空間,那麽如此大規模的被俘,到底是怎麽發生的呢?

19516月中旬,第五次戰役已經基本結束,然而沒有突圍成功的180師部分將士們仍然滯留在三八綫附近。此時聯合國軍已經把戰綫推到北緯37度了,滯留的士兵只能藏在深山叢林中伺機突圍,很多人甚至在深山裏生存了一年以上)

1951610日,第五次戰役正式結束,三八綫初定。志願軍被俘人員近兩萬人,相當于兩個師的力量)

180師的代政委吳成德,在朝鮮的山林裏生存了一年多,最終還是被美軍所俘,他也成了志願軍當中被俘人員級別最高的一位。被俘的時候吳成德已經瘦骨嶙峋,樣子跟野人差不多,在不可思議的一年裏,他經歷了些什麽呢?也許我們永遠都不能知曉了。毛澤東評價第五次戰役,說打得急了些、遠了些、大了些。戰後毛澤東在中南海專門召見了六十軍軍長韋杰,從夜裏十一點一直談到了次日淩晨兩點,毛澤東聽了後沉思了一陣說,180師的事,各級都有責任,這一次180師受損的原因很多,是上上下下的很多錯覺和各種因素凑合在一塊所造成的。第五次戰役結束之後,彭德懷也主動承擔了失利的責任,180師的領導層也隨之被替換,雖說補充了兵力,但是180師還是被拉到了後方。

1951710日,中美雙方在開城進行第一次談判,中方給出了以三八綫爲基準的軍事分界綫,幷提出了戰俘一對一的原則進行交換,然而美軍却不答應,他們要求得到更多的地域,幷提出要保證俘虜自主選擇的權利。開城談判後,美軍發動了夏季攻勢,這對于180師來說,是絕無僅有的翻身契機)

19511025日,志願軍頒布命令,川東、川西、川南3個基幹團在180師原先突圍成功的四千多人的基礎上合編,新編了一支人數過萬的全新的180師。19529月,川西軍區的司令員張祖諒走馬上任,成爲了新一任的六十軍軍長。赴朝之前毛澤東專門接見了張祖諒,幷且囑托動員好部隊,打漂亮仗。也就是在這個時間段,板門店的和談已經展開了,180師求戰心切,因爲停戰協議一旦達成,他們就會失去最後打翻身仗的機會了。

(重組的180師再次投入到戰場,經過一系列的小規模戰鬥,他們逐漸取得了軍領導的信任。1953318日,六十軍調整部署,180師接替181師的全部防禦任務,接防不久後,夏季反擊作戰開始了。作爲夏季反擊戰中第一綫的中堅力量,180師作戰次數最多、攻占敵人面積最大、消滅敵人最多、自身傷亡最重)

(志願軍以夏季反擊戰的優勢促成了交戰雙方在板門店的談判,19537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在正面戰場上正式結束)

時間過去了六十多年,對于180師幸存下來的人來說,第五次戰役是他們生命當中獨特的烙印,一直以來他們都難以承受全軍覆沒、降軍這樣的評判。在後半程打翻身仗的時期,雖然參加了戰鬥的原180師成員只是少數,但總算是報了仇,雪了耻。由于前期的損失過于巨大,戰後對180師的總結和處理幷沒有迅速結束,而是成爲軍中的一個重要事件,影響了很多人,也影響了很多年。19539月,180師回國,19604月,改稱陸軍第180師,19641220日,,陸軍第180師番號撤銷。

2015·12·07—2015·12·1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2be515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1.html

《生死突围:180师在朝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