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高考真题(广东高职卷)语文

发布时间:2016-12-26 18:26: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0年全国高考真题(广东高职卷)语文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0年全国高考(广东高职卷)

本试题卷共三大题25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徐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部分(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株连 茱萸 特殊 口诛笔伐 b.芳菲 绯红 扉页 雨雪霏霏

c.雕塑 稠密 碉堡 草木凋零 d.繁忙 芒种 茫然 无妄之灾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漫谈 炫耀 休戚与共 沽名钓誉 b.杜撰 演译 附雍风雅 无可厚非

c.缀学 磨蹭 心有余悸 龙凤成祥 d.串联 诉讼 因地治宜 火中取粟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受到了领导的重用,单独负责一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个省级项目的研发。

b.我们班这学期订了《中国青年报》《语言文字周报》和《青年文摘》三种报刊。

c.不久,国民议会就迁到法国皇帝的内宫凡尔赛。(在巴黎城西南十八公里)

d.张艺谋、冯小刚、王小帅......等著名导演,都先后来到了演播大厅。

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作家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 ,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发挥了作用。

③星期天,我常到学校花园里去看书,因为那里的环境十分

a.品味 演示 幽雅 b.品位 演示 优雅

c.品味 演练 优稚 d.品位 演练 幽雅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浯,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的显眼位置上,但根本无人问津。

b.各朝的法律大略相同,各朝的风气却大相径庭。

c.王教授学识渊博,居高临下地论述了个人前途与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关系。

d.近来,许多孩子因铅中毒导致行为异常,家长们对此忧心忡忡。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州市自2006年启用全新的天气预警信号以来,一共只发出了三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b.怎样才能避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明确的指示。

c.上海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侨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家之手。

d.蔬菜价格的波动,是由于蔬菜产量和市场需要的变化决定的。

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普通话听说能力已成为年轻人在香港求职的一道门槛。

②这种作风,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律人,则害了别人。

③他小心得连吐口唾沫也要看看是不是淹死了蚂蚁。

a.比喻 排比 拟人 b.借代 排比 夸张

c.借代 对比 拟人 d.比喻 对比 夸张

8.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盛行,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 ,常把深刻的道理蕴藏在简单的故事中。 ,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此喻彼。 ,篇幅短小精悍。

①寓言讲述的故事多具有讽喻性

②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③寓言的语言简洁含蓄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二、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1题。

勺子现象与瞎子点灯

汪曾培

读到一篇有关勺子的文章,讲在单位食堂就餐,人们用勺子在菜汤桶里盛汤,盛汤后,应当把勺子挂在桶边,可有人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勺子往桶内一丢,勺子常常会滑到菜汤里去,后来的人要从菜汤里捞起勺子再用,很不卫生。对此,人们一般多提醒盛汤者要注意公德,不要乱放勺子,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食堂师傅将几把勺子接成了长柄,长度大于

桶高,滑到菜场里的现象就很少再发生了。

  作者说,此事告诉人们,勺子经常滑进菜汤的问题,并不完全是用餐者的素质问题。主要是因为勺子柄过短,与桶身不相匹配,只要在柄上作点改革,问题就解决了。时下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往往是"短柄勺子"造成的,需要在制度管理方面多查漏洞,多补漏洞。

  此话有一定道理。凡公共事务上出了问题,尽管有公德不彰、素质不高的因素在,但同时,决不可忽视管理上的"勺柄过短"的问题。拿马路上的乱闯红灯来说,要全面克服这一顽症,除了要对市民强化行路文明教育外,还必须改进管理与设置上的"短柄"。举一个例证,有些马路上的人行横道线离路口太近,绿灯一亮,转弯的车辆就冲到横道线上,行人按绿灯走,反而没有在红灯无车辆时安全。此外,红绿灯的时间与马路宽度、人车流量的不合理的配置,也助长了闯红灯现象。加强交通文明建设,管理部门不宜只是埋怨市民缺少文明,也要多多反躬自问:管理上还有多少"短柄勺子"

  不过,话说回来,也要看到生活中有些勺子的长短,是难于改变或一时难于改变的。

  有个故事说,在地狱里的人,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十分痛苦。这并非地狱里不给他们吃东西,而是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把一米长的、无法缩短的勺子,尽管勺子里装满了食物,但怎么也放不到自己的嘴里。既然这样,是否只有等着饿死了?也不是,在天堂里的人,同样也是拿着一米长的勺子,但大家每天和美欢畅地享受着美餐。其奥秘在于,他们不是用长把勺子往自己嘴里喂食物,而是互相喂给别人吃。

  这个"勺子"的故事又启发人们,"一米长的勺子",无论在"天堂"还是在"地狱",尽管成了铁定法则,难以改变,但以不同的态度去运用它,却也可以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

  联系现实生活,仍以交通为例。交通事业尽管在不断发展,但速度赶不上人们的需求的发展,恐怕这也是一时难以改变的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排队挤车的现象。如果人们自觉按秩序上车,互助互让,上车后不要站在车门口不动,而是将靠近车门的空间及时让给后上车的人,那就会文明有序,就全最大限度地发挥公交车辆的作用,在与人方便的同时也与己方便,大家受益共赢。反之,则会乱上加乱。

  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对大众来说,道德的底线是利己不损人,与己方便也与人方便。有句老话说,"瞎子点灯白费蜡",而有个故事却说,一个瞎子在大黑夜里偏偏挑一盏灯走路。人们称赞他是"与人方便",他则说也是"与己方便",因为别人看到灯也就看到他,不会把他撞倒或让他绊倒了。这个带有颠覆意味的故事,也像一盏灯一样,具有照亮人心的作用。

  在公共事务与公共生活中,管理者能积极解决"短柄勺子"问题,市民大众则乐于"互喂",并能以"瞎子点灯"精神自利利他,那么,即使遇上"一米长勺子"的难题,也就能从容化解,变害为利了。

   (选自《文汇报》201018日,有改动)

9.根据文意,作为文章论述问题的切入点的一项是

a.盛菜汤的勺子常常滑进汤里,很不卫生。

b.盛汤者应多注意公德,不要乱放勺子。

 c.把短柄改成长柄,就解决了勺子容易滑进汤里的问题。

 d.管理者应重视用餐者的素质问题。

10.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短柄勺子常常滑进菜汤的例子,说明道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制度缺陷造成的。

b.行人过马路时闯红灯的例子,说明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c.地狱长柄勺子的例子,说明人们难以改变思维习惯去适应铁定法则。

d.瞎子点灯的例子,说明利己的同时也能利他。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勺子现象说明制度管理漏洞会造成很多问题。

b.文章从日常事例入手,层层推进,深化论点,逻辑严密。

c.文中在长柄汤勺和短柄汤勺、天堂勺子和地狱勺子的论述中,运用了烘托手法。

d.文章强调,人们应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三、本大题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14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焦郁

春雪空濛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注】惊:惊蛰,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1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都是描写初春的雪景,惜景抒情。

b韩愈诗首联写出了诗人盼春喜春的心情。

c.焦郁诗首联写出了山村春雪迷漫的景象。

d.两首诗的尾联都借春雪抒发了诗人伤春惜时的情怀。

13.下列与两首诗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的首联都是对偶句。 b.两首诗都是首句入韵。

c.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d.韩愈是唐代诗人,也是著名的散文家。

14.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来描写春雪?请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①。

  遇元季②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③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之较嬴缩④。

  士尝游钱塘,与元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个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⑤。蒐⑥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卷六,有改动)

  []①孙、吴:古代军事家孙武和吴起。②元季:元朝末年。③俾:使。④嬴:通"",满。缩:不足。⑤格:搏斗、抵抗。④蒐:通""

1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土谒土诚曰 拜见 b.戒司粟吏勿与之较嬴缩 告诫

c.土尝游钱塘 尝试 d.月靡粟万计 耗费

16.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高其能"""是意动用法。 b"王果能将吾"""是使动用法。

c"俾为将",是倒装句。 d"燕饮其所募士"""""的通假字。

1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吴士常与部下谈论兵法,每日刻苦操练。 b.张士诚轻信吴士,用人不当,导致失败。

c.吴士至死仍对自己的将兵之才非常自信。 d.文章以吴士的故事讽刺了夸夸其谈的人。

18.把文中最后一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蒐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

孙、吴法。"

五、本大题1小题,6分。

19.填充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1)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圣人之所以为圣,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说》)

3)乱花渐欲迷人眼, 。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六、本大题3小题,共10分。

中国就像一棵大树

丰子恺

  春间在汉口,偶赴武昌乡间闲步,看见野中有一大树,被人斩伐过半,只剩一干。而春来干上怒抽枝条,绿叶成荫。新生的枝条长得异常的高,有几枝超过其他的大树的顶,仿佛为被斩去的"同根枝"争气复仇似的。我一看就注目,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徘徊不忍去,抚树干而盘桓。附近走来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似是姐弟。他们站在大树前,口说指点,似乎也在欣赏这中华民族的象征。我走近去同他们谈话。

  我说:"小朋友,这棵树好看么?"

  小朋友们最初有些戒备,退了一步。这也许是我的胡须的关系,小孩子看见胡须大都有些怕的。但后来他们看见我的态度仁善,恐惧之心就打消了,那姐姐回答我说:"很好看!"我们就谈话起来。

  我说:"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女孩说:"就在那边,湖边上。这棵树是我们村子里某人家的。"

  男孩说:"我们门前有一株杨树,树枝剪光了,也会生出新的来。生的很多很多,比这棵树还要多。"

  女孩说:"我们那个桥边有一株松树,被人烧去了半株,只剩半株,也不会死。上面很多的枝条和叶子,把桥完全遮住。夏天我们常在桥上乘凉。"

  我说:"你们的村庄真好,有这许多大树!这些树真好,它们不怕灾难,受了伤害,自己能生出来补救。好比一个人被斩去了一只臂膊,能再生出一只来。"

  女孩子抢着说:"人斩了臂,也会生出来的?"

  我说:"人不行,但国就可以。譬如现在,前线上许多兵士被日本鬼子打死了,我们后方能新生出更多的兵士来,上前线去继续抵抗。前线上死一百人,后方新生出一千人,反比本来多了。日本鬼子打中国,只见中国兵越打越多。他们终于打不过我们。现在我们虽然失了许多地方,但增了许多兵士,所以失去的地方将来一定可以收回。中国就好比这一棵树,虽被斩伐了许多枝条,但是新生出来的比原有的更多,将来成为比原来更大的大树。中国将来也能成为比原来更强的强国。"

  女孩子说:"前回日本飞机在那江边丢炸弹,炸死了许多人。某甲的爸爸也被炸死。某甲同他的兄弟就去当兵,他们说要杀完了日本鬼子才回家来。"

  男孩子也说:"某乙的妈妈也被炸死。某乙有一枝枪,很长的,他会打鸟。现在说不打鸟了,要拿这枪去打日本鬼子。"

  我说:"你们这儿有这许多人去打日本鬼子,很好。别的地方的人也是这样。大家痛恨日本鬼子,大家愿意去当兵。所以中国的兵越打越多。正同这棵树的枝叶越斩越多一样。我们中国就像棵树。你们看看,像不像?"

  两个孩子看看大树,都笑起来。男孩子忽然离开他的姐姐,跑到大树边,张开两臂抱住树干,仰起头来喊了些什么话。随即跟着他的姐姐去了。

  我目送两孩去远了,告别大树,回到汉口的寓中,心有所感,就提起笔来把当日所见的情景用画记录。画好之后,先拿给一个少年看。少年看了,叫道:"唉!这棵树真奇怪,斩去了半株,怎么还会生出这许多枝叶来?"他再看一会,又说道:"对了!因为树大的缘故。树大了,根柢深,斩去一点不要紧。他能无限地生长出来,不久又是一棵大树了。"我接着说:"对了!我们中国就同这棵树一样。"少年听了这话频频点头,表示感动。随即问我要这幅画。我说没有题字,答允他今晚题了字,明天送他。

  晚上,我在这画上题了一首五言诗:"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又另描了同样的一幅,当晚送给这位少年。过了几天我去看这少年,他已将画纳在镜框中,挂在书室里,并且告诉我说,他每逢在报上看到我军失利的消息,失地中日军虐杀同胞的消息,愤懑得透不过气来。这时候他就去看这幅画,可以得到一种慰藉和勉励。所以他很爱护这画,并且感谢我。我听了这番话,感动甚深。我赞佩这少年的天真的爱国热忱。他正是大树的一根新枝条。

(选自《丰子恺散文选集》,有删改)

  【注】这篇文章写于抗日战争期间,是丰子恺1938年写给当年在广州创刊的《见闻》杂志的。

10.画线处提到的"新生的枝条长得异常的高"有特殊的寓意,下列语句不符合其寓意的

一项是 3分)

a.前线的抗日战士死一百人,后方新生出一千人,反而比原来多了。

b.某甲的爸爸被炸死,某甲同他的兄弟就去当兵打日军。

c.我告别大树,心有所感,就用画把当日所见记录下来。

d.少年将大树的画挂在书室里,愤懑时去看,从中得到慰藉和勉励。

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善于利用时机做抗日宣传教育工作。 b.以作者和姐弟的对话切入文章的主题。

c"新生的枝条"是文章叙述的重要线索。 d.这是一篇抗战期间的访谈文章。

21.结合本文,请你淡谈"中国就像一棵大树"有哪些象征意义。(4分)

七、本大题3小题,共75分。

23.请你以学生会纪检委员的身份,用几句话对穿拖鞋进入教学区的同学予以提醒并劝告,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5分)

24.西环职业学院将于2010630日举办一场题为"诚信在我身边"的演讲比赛,需

800元活动经费。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拟一份向校团委申请活动经费的请示。要

求:格式规范、内存完整、语言连贯。(10分)

25.阅读下列短文,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爱迪生常到实验室后的一片空地上边散步边思考问题,因地面坑洼不平,爱迪生行走

间常会跌倒,当同事笑他时,爱迪生说:"你知道什么人容易跌倒吗?是行走的人。"正是

这个行走中容易跌倒的人,一生中有1100多项发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安坐和站立的人虽然不会跌倒,但他永远只能停留在原地;行走的人可能常常跌倒,但他却能不断地向目标迈进。

  请以"行走与跌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3分,错选、多选的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6

17

20

21

答案

b

a

b

d

c

a

d

b

c

b

c

d

a

c

c

a

c

d

  144分)

   ①韩愈的诗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化作飞花的白雪写出了诗人盼春心切的心情。

   ②焦郁诗通过近景和远景的对比(或动静结合),描写了山村的春雪。

  18.(7分)

  李曹公攻破了钱塘,吴土及部下都逃跑了,不敢稍作抵抗。(李曹公军队)被捕抓住了(吴士),把吴士绑到军营大门处以死刑。(吴土)临死还说:"我擅长孙武、吴起的兵法。"

  翻译出""(攻破、打败)、""(逃跑、逃亡)、""(稍微)、""(杀死、处死)、""(擅长)各给1分,译出文段大意,语句通顺,给1分。

  19.(6分)

   1)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2)愚人之所以为愚 择师而教之

   3)浅草才能设马蹄 绿杨阴里白沙堤

   4)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22.(4分)

   ①中华民族树大根深,生命力顽强,是永远摧残不了的;

   ②中华民族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后会更繁荣地生存下去;

   ③中国人不甘忍受外来的侵略、占领,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世代相传:

   ④新生的反抗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对其中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23.(5分)

  示例:同学,你好!根据学校的规定,必须衣冠整齐才能进入教学区域。请你不要穿拖鞋进教室。

  24.(10分)

  示例:

关于"诚信在我身边"演讲比赛活动经费的请示

校团委:

  学生会拟于2010630日,举办"诚信在我身边"的演讲比赛。特向团委申请活动经费800元。妥否,请批示。

  校学生会

  二○一○年五月三十日

  格式规范2分,内容完整6分,语言连贯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28afa2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b.html

《2010年全国高考真题(广东高职卷)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