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知青岁月

发布时间:2018-02-05 14:36: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柯园

通过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的内心是震撼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一个贵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青年时代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成长的。全书从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29位习近平青年时代工作生活的亲历者口述,全方位、全视角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讲述了其经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过程。

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我来说,这些艰苦和恶劣环境我是有感受的,但作为一个当时从城里长大的青年来说,这些的确是人难以承受的,而且身上还背负有那么大思想压力。读了这些总书记青年时代的感人故事,是一次心灵上的冲击和洗礼,是一次感情上的共鸣和升华。总书记身上表现出来的逆境成长、肯于吃苦、热爱读书、知恩感恩等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学习!

逆境成长炼“大才”

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害一个人,要么在困境中崛起,要么在困境中毁灭。究竟如何,关键看你如何去面对。习总书记无疑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刚开始到梁家河的时候,面对如此巨大的落差,对一个15岁的初中生来说是何等的艰难,饭吃不饱,觉睡不好,但他并没有就此消沉,没有抱怨,而是沉下心来,面对现实,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一心投入了生产劳动,投入了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奋斗中。当身边的知青一个个因招工、入伍、上学都走了的时候,他因家庭的原因一直留了下来,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停下为梁家河群众谋幸福的脚步。七年的锻炼,更加坚定了他要从政为民谋幸福的志向,也是“以人为本”治国理政的思想的起点。

肯于吃苦敢担当

刚到梁家河插队,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一开始要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陶海粟又给加了一关“厕所关” ,七年的知青插队生活,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一路走来是披荆斩棘,换来的是人民群众的拥戴和信任。在当时的情况下,吃不饱穿不暖,劳动强度大,对从没有干过重活的他们早上起不来,一天只能拿6个工分,但很快就适应了艰苦的劳动,工分也从6分涨到了10分。在组织让他担任支部书记时,他勇于挑起重担,打坝修田,挖井、办沼气,改厕所样样劳动他都在最前面。白天要辛苦带领群众搞生产,晚上还要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做思想工作,带领大家学习,工作干的不亦乐乎,有声有色。

博览群书志向大

到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行李最重的也是这两箱书。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不干活时别的知青到处转的时候他依旧在窑洞看书。他看的书涉猎广泛,有政治、历史,有文学、哲学、军事,还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经典古籍。正是这些书陪伴他度过了七年的艰难岁月,也是这些书帮助他明确了政治方向,并从中汲取了智慧,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当今天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执政理念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这与他一直以来学习和读书有很大关系,正因为有长期的知识积累,才有今天系统的、接地气的执政思维。

知恩感恩心系民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是习总书记发自内心的话,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七年知青生活的回忆录文章。他深知七年的知青生活,是黄土地的人民群众接纳了他,养育了他并帮助他成长,他与人民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无论是谁有困难,他都尽己所能无私帮助,并且把服务人民、一切为民的理念贯穿于他的从政生涯以及治国理政之中,甘当人民的公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通过学习,我们要汲取总书记青年时代的优秀品质,遇到困难不退缩,培养正确的利益观和价值观,多读书,多学习,常怀感恩之心,踏实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0fc87f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f.html

《心得-知青岁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